數學老師如何實現名師之路?有哪些過程必須經歷,如何少走彎路?

精彩共分享


在我看來,無論數學老師還是其他科老師,實現名師的過程大致相同,至少必須具備這樣三個經歷:

1.課要上得特別的好,他的課具有‘魔力’學生每天都盼著上他的課。會上課,這是名師最直觀的一個特點。也是最容易被學生追捧的原因。我曾經參加過名師的培訓,培訓中一位專家曾這樣說過:“要特別重視第一堂課,要設法在第一堂課就吸引學生。如果學生通過第一堂課就佩服你,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教室裡一片嘆息,下課後孩子們紛紛去看課表,看第二天你的課是什麼時候,那你就成功了。”當然,僅僅是第一堂課上得好,學生對你的崇拜顯然不能長久,我們要追求每一堂課都精彩。不同的老師,其精彩的側重點也許不同,比如有的以幽默見長,有的以邏輯取勝,有的富於思辨,有的善於抒情……另外,視野開闊,信手拈來,將知識與學生生活相聯繫,甚至與學生的生命共鳴,等等,這些都能夠使課堂精彩紛呈。

2.所教班級學生的成績也非常好。

作為對學生負責的老師,不必也不應該諱言考試成績。哪個學生到學校來不是希望考一個好成績?哪個家長把孩子送給你,不是希望你給他的孩子一個好成績?雖然我們經常說學生“做人第一”,學校“育人為主”,但“做人”也好,“育人”也好,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學生以學為主,教師以教為本,不抓教學質量,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精彩的課堂與出色的分數,這二者對優秀老師來說,必須同時具備。有的老師課上得好,卻考得很差,那不是真正的“上得好”,也許不過是譁眾取寵,以廉價甚至低俗的“幽默”博取學生的喝彩。有的老師考試成績好,但課卻不受學生歡迎,因為他的分數是靠“題海戰術“靠”加班加點“得來的,這樣的老師也難以說是真正的“優秀”。

3.名師的條件還得加上“能說”“會寫”“善研究”。這裡的“能說”,指的是演講能力或報告能力強,能夠通過演講或報告傳播自己的教育智慧;再說具體些,要有思路清晰的概括能力,要言不煩的提煉能力,邏輯嚴密的分析能力,繪聲繪色的敘事能力,等等。我見過這樣的老師,課上得好,分數也考得好,帶班也很不錯,但就是不會作報告,面對下面黑壓壓的老師心裡便發憷。

這裡的“會寫”,指的是寫作能力強,能夠把自己的教育案例教育感悟教育反思等寫下來,通過發表文章出版著作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一個名師,往往是通過報紙、雜誌或出版社,讓自己產生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的——而這,正是名師區別於一般優秀老師的地方。

這裡的”善研究“,指的是名師還要具備科研能力,即平時要有課題研究能力。名師平時在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問題,發掘主題形成課題,帶領本組本校教師進行一定的課題研究。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全方位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