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將星如雨的廬州府樑縣


元末明初,將星如雨的廬州府梁縣


梁縣,在南宋時期,為避孝宗諱,改慎縣為梁縣,縣治在今肥東縣梁園鎮,屬廬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梁縣屬淮西總督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廬州為廬州路,梁縣屬之。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年)七月,改廬州路為廬州府,梁縣隸屬此範疇。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梁縣,併入合肥縣(合肥市),屬南京直隸廬州府。

作為淮西重鎮的廬州,自古以來就是人才輩出之地,而在當年的梁縣,如今的肥東縣之地域,在元末明初時期,可謂是英雄輩出,將星如雨。

吳復,字伯起,早年便從家鄉出發北上濠州投奔朱元璋。此後,跟隨朱元璋先後攻克泗、滁、和、採石、太平等地,橫掃皖東,以軍功升至萬戶。不久,又從徐達攻克家鄉廬州。洪武元年(1368年),被任命安陸衛指揮使;洪武二年,在雞鳴山建功臣廟,朱元璋親定21名功臣位次,徐達居首,吳復位第19位;洪武七年(1374年),升任大都督府僉事;洪武十二年(1379年),受封安陸侯,賜鐵券;洪武十六年(1383年)十月,病逝在貴州普定,享年62歲,朝廷追封為黔國公。

徐用,字大用,元末,天下大亂,徐用聚千人保鄉里,自號“長槍總管”。時朱元璋命何左丞領兵駐宣州,徐用率其眾歸附,戰功顯赫。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升管軍百戶調守南昌。洪武七年正月,升河南左衛管軍副千戶。洪武十七年,以年老乞退,次子徐忠(後來的靖難功臣)襲其職。洪武三十一年病卒,追贈蔡國公。

徐忠,字仲達,明朝靖難名將。早年曆任河南衛副千戶、濟陽衛指揮僉事,鎮守開平。朱棣靖難時,徐忠率部投降。白溝河之戰時,手指不小心被流失射中,正在殺敵中的徐忠,選擇的不是停下來拔下箭矢,而是直接將中箭的手指砍了。當時朱棣正在觀戰,看到這一幕讚道:“徐忠真壯士也!”由於,屢立戰功,官至前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永康侯。永樂年間,徐忠留守南京,輔佐太子監國。永樂十一年(1413年),病逝,追封蔡國公。


元末明初,將星如雨的廬州府梁縣


張德勝,字仁輔,原為巢湖水師廖永安部下戰將,歸順朱元璋以後,隨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戰,克採石、太平,取常州,克寧國,下太湖,攻宜興,復池州等等,立下赫赫戰功。在鄱陽湖大戰中,張德勝率水軍大敗陳友諒於大勝港,陳友諒換舟而逃,張德勝擊毀了陳友諒的舟船,並上岸直追,直抵採石,不料陳友諒得援軍回馬來戰,一馬當先的張德勝陷入敵陣,重傷而歿于軍中。朱元璋追封為蔡國公,同知大都督府,肖像功臣廟,配享太廟。因子張宣年尚幼,故以養子張興祖嗣乘其職。洪武二年(1369年),在南京雞籠山下建功臣廟,共得21人,張德勝名列第9;配享太廟時,廖永安為首,張德勝名列第3。

另外,王玉與其弟王瑛投奔朱元璋,攻繆家山、黃墩、湖口等地,授千夫長。又率兵攻克滁州、和縣,進萬夫長,隨後渡江,以功升副元帥,攻常州,生俘張士誠,弟張士德,授兵廣信。後率兵取江西,立頭功。王瑛多有戰功,升副元帥,指揮使,率部北征至通州,病卒;高顯率子弟兵,從朱元璋徵江、浙、楚、豫,入元大都,平關、陝等地皆有戰功,官至指揮僉事;後率兵徵四川,設軍衛築城於松州,升都督僉事,卒後追封汝陰侯;還有揚威於漠北的指揮使李榮;參與下西洋的郭德、郭昌父子;隱沒在歷史深處的戈預等等。


元末明初,將星如雨的廬州府梁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