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是什麼意思?

伊藤英明


知識青年,簡稱知青,是中國在本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對知識青年的簡稱。 特指那時受過中等文化教育,以後又上山下鄉參加勞動的青年。

知青:[ zhī qīng ]

“知識青年”的簡稱。

《花城》1981年第6期:“她自然而然地喜歡同一位……喜歡學外語的知青談得更投機。”

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指從1950年代開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為止自願或被迫從城市下放到農村做農民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只獲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拓展資料

造句

1、我衝出郵局大門,看見了橫亙在面前的額爾齊斯河,那天我深深地體驗到了我們知識青年心裡的苦。

2、 延安的知識青年、學生青年、工人青年、農民青年,大家都是團結的。

3、 在城市則應首先注意建立工會和團結知識青年的組織。

4、 她聽見知識青年們在唸他寫來的信。

5、他熟知青訓學院的所有球員,我也知道那裡湧現了一些很有前途的球員。


吃顆藤藤菜


知青,知識青年的略語。一般指一九六六、六七、六八級的初中、高中學生,即所謂老三屆。他們響應“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毛澤東)號召到邊疆、農埸、農村鍛鍊幾年,後陸續返城。

實際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就講過“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那時就有一些青年學生便回鄉、下鄉種田種地。著名的有邢燕子、董加耕。當時是作為培養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大事來認識的。

我們班(初中)有五個同學在一九六四年沒畢業便下鄉了。——他們也是知青!



塗之人995


我家哪邊不願意要知青,佔農村的口梁,年齡小幹不動活,給農村添麻煩了,我家哪邊是上海青年,都分到林業勞動,他們不會幹活,根本不好管理,就是為了響應中央的號召。只好接授。當一返城了,高興得不得了,奔走相告。她們返回上海激動的流下眼淚,我認識一個上海青年小陸她告訴我說終於回家了,再見了。


潺潺流水349


我老公就是當年的知識青年,我們認識時他最多隻會字自己的名字,和不超過三百個常用字,是我一個一個的教,幾年後基本的書都能看,他很聰明學什麼一下就會,當時農村的衣服都是自己做,他在城裡買了二本書,在我家就做起來,做的很好,後來乾脆在我家做服裝,後面二人回城市做服裝。我是個村姑,當時社會是看不起農村人的,他們家不會,在我們同心協力加上他們家經濟很好,很快我們就過上好日子。他爸對我很好,知道他兒子的知識都是我教的。


方法57501806


知青,有城市到農村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上山下鄉知青,農村的在城裡唸書回家參加勞動叫回鄉知青,還有相當多的大城市如北京天津瀋陽上海等到邊疆生產建設兵團比如到北大荒,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內蒙草原,南疆橡膠農場的兵團知青,最早的一批是六十年代去農村的,最多的是1968年偉人發表…“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那一年,成為知青的都是老三屆,即1966至1968年的初高中應該畢業的而未拿到畢業證書的那一大批人。上山下鄉沿續到七十年代未期至八十年代初。(配圖選自頭條搜索引擎)











阿鼎AD


知青?什麼是知青?什麼是知青時代?什麼是知青上山下鄉?現在知青什麼樣了?

為什麼現在有許多70左右的老年人很自豪地說:我是知青。搞得現在的年輕人很是納悶,這幫老頭老婆老是說:想當年我們是知青。這一代年青人很是疑惑。

知青是那個時代代名詞。知青是知識青年的簡稱,廣義上是指有知識的青年,一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但是,這裡說的“知青”,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指從1968年代開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為響應黨中央號召從城市去到農村或農墾兵團務農和建設保衛邊疆的年輕人。

這些人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只有初中或高中教育。

從1968年算起,已經走過50多個年頭,現在大多都退休了。

在那個年代裡約1700萬人,主體年齡15歲到20歲左右的年青人。這批人群是當時在校的初、高中學生因文革停課鬧革命,到1968年出現了6屆中學生同年畢業的奇觀,造成了巨大的就業危機。黨中央號召老三屆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當知青,1000多萬人的就業就這樣安置了。

由於文革期間,全國的學校都停課鬧革命,老三屆集中在1968年畢業,大學也停課不招生了,學生們沒有去處,這樣龐大的隊伍無法安排,社會就業壓力巨大。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裡吃閒飯!》。引述毛澤東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城裡幹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

1969年許多年輕人因此下鄉去農村。全國也開始有組織地將中學畢業生分配到農村去。一幌七八年過去了。1977年高考被恢復,大多數在農村的知識青年想方設法回城,有的考大學,有的回城找工作,還有一部分仍留在農村,並在農村紮根了一輩子。

知青運動已經久遠了,但任何時候都可以聽到他們那種以無比驕傲地向後代講:“我們曾經是知青”。現在當年的知青都白髮蒼蒼老了,基本都已退休,他們要做的,就是過好現在,忘記年齡,永遠保持青春。




王松林


知識青年是,六十到七十年代城市的初高中畢業生,響應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那裡是廣闊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那是時代潮流,打著一代人青春的烙印。他們肩負毛主席的希望,千軍萬馬奔向邊疆,奔向農村,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毛主席高瞻遠矚,讓知識青年到邊疆到農村,煅練體魄,體驗生活,學以至用,豐富智慧,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磨練意志,瞭解民情,國情。讓知青看明白國家所處的困境,明白自己應該為祖國做什麼,奮鬥志,立志向。為工業化的到來儲備生力軍。事實證明這一代人,回城後奔赴各條戰線,成為中堅力量的主力軍。為國防建設,工業革命做出了突出貢獻。做為那個時代的一員,見證了祖國由弱到強的歷程。可以對毛主席,對祖國說!青春無悔,人生無悔!

一己之見。供參考!


天馬909張冰河


當下有很多年輕人,對中國近代史一無所知,怎麼辦。知青為簡稱~全文~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基本為初中生,稱呼下放學生,強行分配到農村去謀生存,雞叫出工,鬼鳴收工,累死累活每天幾毛錢,連飯都吃不飽。當下年輕人自由自在謀生非常幸運,貧下中農詞彙,當下很多年輕人,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知識青年苦難史牢記。


高盛26


中國經歷了八年的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鬧革命。老三屆的青年響應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成千上萬的青年學生奔赴農村,邊疆,北大荒,他們把青春熱血撒在這片黑土地上,才有今天北大荒糧倉。他們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鍛鍊了一批吃苦耐勞,堅強的愛國青年,知青是時代的產物,知青精神激勵我們拼搏。


611112732735何禹


知青是什麼意思?知青是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對城裡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簡稱。是根據毛主席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廣大幹部和其他人,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總動員……從此一場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