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排除的地雷最多能在土裡作效多少年?

蒙牛PK伊利


一般十年之類大部分地雷都會失效,少部分幸運兒能夠堅持二三十年,極少數在半個世紀之後仍然具備相當危險性。地雷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起爆單元,也就是引信和雷管,另一個則是殺傷單元,也就是內部炸藥、鋼珠以及預製破片雷殼等等。地雷的的起爆原理其實很簡單,當你踩上去或者拉扯地雷保險機構以後,地雷內部的一個彈簧結構就會被激活,彈簧裹挾著撞針撞擊引信,然後引信點燃雷管,雷管引爆炸藥,地雷就爆炸了。


(拌發雷)

(壓發雷)

現在全世界埋藏在地下的基本都是老式的金屬結構地雷,地雷內部的金屬材質撞針、彈簧等在野外日曬風吹雨淋,大部分在十年內都會鏽蝕、老化、斷裂、變形等等,這樣的話,地雷就喪失了正常的戰術性能,這個時候你可以說它作為一種武器裝備基本作廢了。但是在和平時期卻是巨大隱患,這會導致兩種極端情況的發生,由於內部起爆激發裝置的位移變化,也許你踩上去跳都根本就不會爆炸,也許你輕輕一動它都會爆炸,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在年代久遠的雷區活動,平安了幾十年,最後臨了卻馬失前蹄的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即使起爆單元失效了,但是內部殺傷單元的雷管和炸藥如果仍然在保質期,那麼依舊很危險,因為你踩著它可能確實沒事,但是雷管這玩意兒很敏感,你如果在種地或者施工時使用鐵鍬或者挖掘機挖鬥強力撞擊,那麼很不幸,它也會引爆炸藥為你奉獻一場最美的煙火。

炸藥儲存在地雷殼體內部,只要殼體沒有完全鏽蝕剝落,那麼炸藥就很難被氧化,地雷就仍然危險,尤其是在環境條件相對穩定的地下,有時候甚至過去一百年,炸藥都仍然可以引爆,在歐洲平原,德國和法國就經常挖到二戰甚至一戰時期扔下的航彈,他們在歷經一個世紀後,內部炸藥依舊威力巨大。


總的來說,傳統的金屬地雷根據環境的潮溼程度不同,氧化鏽蝕的程度也會不同,但是基本上都熬不過二十年。而如今塑料地雷已經大規模普及,這種地雷比金屬地雷更耐腐蝕,密封性更好,保質期也會更久,理論上講自然界降解塑料至少需要一百年以上,那麼塑料地雷的保質期保守估算也在三十年左右,所以還希望以後能夠完全禁止地雷使用,因為排雷實在是太難了!
(72式塑料殼地雷)


軍武吐槽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如果地雷質量好,埋藏的位置也比較好,用上三四十年甚至四五十年都沒問題。

眾所周知,50年代發生了金門炮戰,臺灣在金門部署了大量地雷。

時至今日,金門還有大約5萬枚地雷,難以排除,經常出事。

2005年4月,金門一家自來水廠施工,承包商請來13名津巴布韋排雷專家。

沒想到,剛開始作業就觸發一枚地雷,引發將近30枚地雷連環爆炸,兩名專家當場炸死,血肉模糊。其它幾名專家嚇得臉色都變了,立馬打道回府。

這些美製地雷埋藏已經大約50年,仍然沒有失效,相當嚇人。

還有更誇張的。


2018年3月24日,埃及第二大城市亞歷山大發生爆炸事件,目前已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

這是埃及一家建築公司,在沙漠地區修建一個引水工程。挖掘期間,突然發生爆炸,導致4名工人死傷。

當時警方認為可能是恐怖分子方的炸藥。

結果經過分析,這竟然是二戰英軍的一枚地雷。

這裡曾經是北非的戰場,英軍曾經在這裡佈雷以阻擋德軍的進攻。


戰後英國人和埃及在這裡多次排雷,認為已經清理乾淨,誰知道還是有地雷埋得較深而落網。

這枚地雷埋設於40年代,卻在2018年爆炸。也就是說,地雷埋設接近70年時間,仍然能夠傷人,太驚人了。


薩沙


地雷可以說是反步兵武器當中的“死神收割機”,無論是人是還是動物踩到地雷,那麼都有命喪黃泉的風險。一般來說,這種武器主要針對的是裝甲車輛,不在於大規模殺傷人員,而是對前進的軍隊造成一種威懾心理,使進攻一方不敢輕舉妄動,從用途上看,地雷是一種防禦型武器,不過作戰雙方都大面積部設地雷的話,就會形成複雜的雷場。

在全球各地都能看到這樣的雷場,比如在中越邊界線就埋有大量的地雷,給當地人帶來了巨大的傷害,這是因為佈雷容易,排雷難。不但敵人埋設的地雷難以排除,就連自己佈置的地雷也難以排除。再加上自然環境的變化,比如植物生長,降水造成的泥土流動,都會給排雷工作帶來極大的障礙。

由於大部分地雷都是機械式地雷,一般保存年限應該在10年左右;如果在此過程中,地雷的引爆裝置,比如它的機構變形或者生鏽的話,那麼就不一定會發生爆炸。不過,過了年限後的地雷不代表就不會爆炸了,只能說埋在地下的時間越長,其老化速度就越快;如果超過50年的話,大部分機械式地雷就會徹底失效。

也就說埋在地下的地雷有效期應該在10到50年時間內。所以在這段有效期限內,地雷爆炸的幾率比較大。這裡舉個例子來說明,在雲南八里河地區有一個叫王學民的人,他所在村子叫“地雷村”。王開學的父親就在王開學11歲的時候被地雷當場炸死的,後來他自己慢慢學會了拆雷,排雷,自學成才後,他就揹著揹簍自己去排雷。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他成功排除了2萬多顆地雷,儘管這期間他被地雷炸過,但每次都是虛驚一場。王開學的事蹟告訴我們,地雷就算過了有效期還是會爆炸的,不過爆炸的幾率會越來越小。


晨曦談兵


戰爭中,雙方你來我往。有時在交通要道上,我方撤退時布一遍雷,敵人進攻完回防時又布一遍雷,雙方雷場犬牙交錯,已經分不清哪裡是安全地帶,這也給後期排除帶來巨大困難,那麼地雷有沒有使用年限呢?真相曝光,難怪軍人一定要冒險排雷。

地雷最早發源於中國宋朝,宋軍用地雷埋伏敵人,阻擋敵軍的進攻,其強大的威力給金軍以重大殺傷而取勝,而現在地雷的發展早已經歷重重革新,機械式觸發地雷有效期一般在10年左右,感應式地雷就要根據佈防區域的溫度和環境判定了,如果潮溼環境則有效期在7-9年,乾旱環境時間會更長。

常言道,“佈雷容易掃雷難”, 由於地雷的成本低廉,戰爭時期被大量使用。如果想要徹底掃除,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效率很低,在排雷裝備現代化、機械化的今天,使用人工排雷也是最終確保安全的無奈之舉,但這也是最有效的、最為徹底的排雷方式,目的就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1993年-1994年,我軍展開了第一次邊境大排雷行動。1997年-2000年,我軍又進行了第二次邊境大排雷行動。這兩次著名的邊境大排雷行動,我軍先後投入官兵2000多人。我軍工兵轉戰在熱帶山嶽的叢林間,一次次征服死亡地帶。儘管每次排雷作業都有嚴格計劃和安全措施,但意外仍然會不可避免的出現。

至今,中越邊境還存在一些“雷區”,也就是所謂的“地雷村”,嚴重製約著邊境人民的生活、生產。雖然,我國的工兵部隊曾經進行過大規模的排雷行動,但由於種種原因,至今仍存有小面積的雷區,而被荒廢!

逾越紅線確保防守安全或者減緩敵進攻速度,佈置雷場是簡單高效的一個方法,但是戰爭停了、和平了,這些昔日的雷區就成了一個沉重的安全包袱,嚴重的影響著軍民生產生活,必須得以清除。


楠竹一


先說反步兵地雷一般來說主要可以認為是兩部分。

殺傷單元和起爆單元。

現在存在的老式地雷基本上是TNT配機械引信比如壓力,繩索什麼的引爆一般依靠撞針加上引爆藥,通過機械裝置觸發,彈簧作為起爆的動力我們說的地雷失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能按照設計要求起爆”另一種是“無法起爆”前者基本上大部分機械式地雷會在10年以內完成,彈簧機構的變形,老化,鏽蝕,導致無法完成指定的撞擊或者不一定能引爆裝藥引爆藥自行分解,並且催化加速分解炸藥因為老化和環境原因變鈍,導致失去原有的設計戰術指標。

乾旱地區,晝夜溫差不大的地區時間會延長很多。這裡的失效一般就是起爆單元的失效但是要炸,只要內部炸藥沒有完全鈍的無法引爆,外殼沒有鏽蝕到炸藥出來(外殼基本上都有放鏽蝕的漆層),都是有可能的。

法國農民還有挖到二戰地雷被炸的情況敏感炸藥可能在起爆藥甚至引爆機構失效的情況下因為外力爆炸(設計問題)要使得內部填充的殺傷單元失效其實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埋藏在地下這種相對穩定的環境下。

事實上50年-70年基本上所有的機械式地雷都已經徹底失效了,並不排除部分地雷依舊存活,沒有戰術起爆能力但是可能因為意外事故(洛陽鏟,挖掘機什麼的)而起爆。

反坦克地雷在引信的戰術有效期內對人員基本上是安全的,但是過了有效期,如同起爆單元失效的反步兵地雷一樣,對人員也存在危險。

士兵FF


這個很難一句話說清楚,地雷這東西別看技術含量不高,但特麼的產量高啊,我知道問題裡的“作效”就是想問地雷挖不出來,多久會自動失效,問題就在這裡,真正遇上工兵排雷,那些完好有效的地雷其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所謂“失效”的地雷!現代科技發展,地雷危害也廣為人知,能造地雷的,有選擇的話,也會考慮一下地雷別給自己添麻煩,有一個時期,地雷發展到全陶瓷或全塑料制,給排雷增加的難度堪稱絕望,後來有國際公約,地雷裡必須需有十四克以上金屬材料,就是為這事。


現在還有地雷設計直接設計出一旦開了保險,形成待激發狀態後,一個設定的期限內地雷沒被觸發,那地雷引信會自動失效。這些當然很好,可是現實是有人敢保證地雷引信一定會失效,但是沒人敢保證引信失效的地雷一定不會爆炸!我們南疆曾經有一片地域,中越雙方投放了大量地雷,仗也就打了十來年,可是打完了排雷工作一直做到今天都沒結束,我對網上流傳的排雷兵們排完一片雷場,就手拉手自己先在雷區走一遍的視頻也很感動。不過我說點負面的東西—— 這其實沒用。

我想有很多南疆的人,也有很多去過南疆的人,對那邊的雨季一定有深刻印象,每當雨季,每一個山頭都會有大小規模不一的山洪,泥石流,每一年雷區的地形都會有改變,地雷有的會被深埋,有的會被沖走,過兩年深埋的又會冒出來,沖走的又可能衝回來,也可能別的雷區的衝過來,還有的會被植物生長頂出來,或者被植物掛著,託著長到高處去,同樣的金屬地雷,在那個環境下,因為高溼高熱,一兩年就鏽爛完了永遠不會爆了,也有可能給自然搬運到個走水順暢,通風良好的地方,到今天也就跟新的一樣,只是落了點灰,隨時準備爆發自己的光和熱!那種全塑料或全陶瓷的,想等它自然失效到肯定不會爆,且有的等呢!


李三萬的三萬裡


咱們說說地雷吧,地雷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武器,由於其隱蔽性和巨大的殺傷作用深受各國軍隊喜愛。

但也正因為其隱蔽性所致地雷也是世界上最不人道的武器之一。


先說地雷結構:

通常軍用的地雷主要包括殼體、觸發引信、裝藥三個部分組成。當引信被觸發的時候地雷既爆炸。

由於軍用目的,地雷需要在不同的(惡劣)環境下使用,耐用可靠就成了地雷的一個很重要技術指標。大部分地雷採用了全封閉的殼體,因此在野外放置數十年都還有被觸發引爆的可能性。

而且有一點問題,就是——質量不好地雷。當排雷的士兵發現一枚完好無損的地雷那麼按照已經預先演練幾百遍的技術流程則可以輕易將地雷排除,但如果遇到了一個表面嚴重鏽蝕、雷體破裂破損的地雷則會僅僅作出標記並不立刻排除。

主要是這樣的地雷本身技術參數已經完全被破壞,內部保險機構大部分失效,很可能在受到極其輕微的碰觸後就會爆炸。


從1930年至今大約有各種反步兵地雷,一共有大約7億枚地雷被佈置在世界各地,地球上人均10人一枚;佈置地雷最多的國家是柬埔寨,全國一共只有1500萬人,但在柬埔寨各地佈置的地雷多達3000萬枚,平均一人能攤上兩枚。

從柬埔寨戰爭之後至今,大約已經有35000多名柬埔寨平民被地雷炸死炸傷。

在近現代研製地雷的思路有了一點點變化——就是炸傷不炸死。通常將對方士兵炸傷則可以使對方不僅僅戰鬥減員一名,還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救助傷員對敵方的打擊則更大。

因此大量可以密集布撒的地雷出現。

例如火箭佈雷車,

這種火箭佈雷車由六個36筒火箭發射單元組成,每枚火箭彈內可以攜帶反步兵地雷20-50枚,可以在幾分鐘內使寬度1500米長度2500米範圍的區域轉變成雷場。


同時,利用飛機佈雷的方式也被各國研究,例如越戰期間美國使用的龍牙地雷:

裝在布撒器內透出可以迅速的在2X4公里範圍內布撒2萬枚地雷

由於這些反步兵地雷都是封閉的塑料外殼,在大部分環境下都能持續“保鮮”。雨水、泥濘都不可能對地雷造成損害。因此這種地雷如果100年不被找到就還能禍害100年。


最後說說反地雷的條約,由於地雷現在殺傷的平民比殺傷的士兵多的多,因此現在有一個《渥太華條約》。這個條約的目的就是全面禁止生產、儲存、使用反人員地雷。只不過,以中國、美國、俄羅斯為代表的軍事大國並沒有在這個條約上簽字。


咱們自己的表態是:“中方認同公約的宗旨和目標,讚賞公約體現的人道主義精神。近年來,中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公約歷次締約國會議和相關活動,並自2005年起對聯大‘《渥太華禁雷公約》的執行’決議案投贊成票,體現了中國對公約的積極態度。”,但是我們就是不簽字【手動壞笑】


軍武數據庫


咱們先看地雷是大概這麼個結構,壓力板負責選擇被多重的玩意壓的時候去觸發彈簧。彈簧帶著擊針羞恥的插入起爆藥,然後起爆藥再帶爆整個地雷裝藥。

那麼能有效作戰多少年?我們先看那個羞恥的小彈簧,你想著日曬雨淋的。這彈簧會鏽啊,鏽了就不能帶動擊針,帶不了擊針就沒法撞起爆藥。也就是說,當這玩意鏽了。你人踩上去也不會炸,但擊針多久能鏽呢?這得看密封情況了....幾年到幾十年都有可能

但擊針鏽了就代表這玩意沒法起爆麼?也不是,地雷裡邊的起爆藥和炸藥還是在的,尤其是起爆藥一般都是雷管,這玩意在地雷裡邊,即使沒有擊針,在遇到巨大沖撞震動情況下也是會爆的。比如挖機一鏟子下去...

而不管是起爆藥還是炸藥,在空氣當中也會逐漸分解,這也得看雷殼的密封性,而雷殼這玩意的氧化分解...也得看當地的氣候環境和雷殼材質...所以...這問題真沒個正確答案。

我只能說,大多地雷的擊針彈簧可以再20年之類廢掉,然你踩上去不容易觸發。

而用挖機鏟不爆的話...100年可能稍微穩妥點


瘋狗的輕武


(被中國游擊隊戲稱的“鐵西瓜”地雷)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有些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新聞,在某某大山農村裡,一位農夫在種莊稼的時候,挖出一顆地雷被炸傷,這顆地雷是40、50年前埋下的;或者在考古隊考古的時候,發下了地下大量的地雷陣,並且這些地雷都是具備爆炸可能性等等。

(59式反步兵地雷)

那麼這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埋下的地雷,在土裡待了那麼久,真的到了現在還能夠發揮作用嗎?答案是不確定的。

認識地雷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地雷的構造,地雷最早是由中國發明的,當時還是一種埋入地表下或者佈設於地面的爆炸型火器,在宋朝對付金軍的時候就發明出了一種鐵殼地雷,給金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傷,而歐洲在15世紀才運用到了地雷。

(地雷的簡單的構造原理)

地雷的構造十分簡單,主要是由起爆器和殺傷器組成,起爆器顧名思義就是用作為起爆地雷的作用,大多都是由引信和雷管組成,而殺傷器則就是地雷內部的炸藥、彈片和鋼珠等等,通過這部分的爆炸對敵人造成殺傷。大部分地雷,都是通過外部對地雷造成碰撞拉扯等外力因素觸發保險機構,在作用到彈簧結構上的撞針撞擊引信,最後引信點燃了雷管,雷管最後引爆內部炸藥,地雷就發生爆炸了。

地雷的“保質期”

瞭解了地雷的爆炸原理後,我們再來解釋地雷被埋了那麼久為什麼還能爆炸。在二戰前後埋下的大量地雷,大多都是老式結構的金屬材質地雷,而金屬在土裡能夠保持作用的時間只有十年左右,大部分都會在十年內進行老化、鏽蝕、斷裂等等,不能夠發揮金屬部件在地雷結構裡本身的作用,讓地雷喪失了基本作戰能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般的普通地雷只有十年左右的壽命。

(72式金屬殼反坦克地雷和72式塑料殼反坦克地雷在土裡的壽命也相差巨大)

但是喪失的僅僅是地雷的起爆器而已,地雷內部的炸藥和雷管卻是絲毫不會受到影響,因此在過了30、40年後,普通的踩在地雷上不會觸發地雷,但是一些建築工地裡挖掘機、鋤頭鐵鏟等,對雷管發生強力撞擊時便會觸發到地雷,發生爆炸。

(美軍正在部署M18A1闊劍地雷)

如果要讓地雷徹底失效,需要地雷內部的炸藥也被氧化才可以,但是包裹地雷外部的金屬殼,至少也要20年左右才能完全鏽蝕脫落,讓內部的炸藥暴露出來才容易被氧化,甚至在歐洲,現在法國德國還會挖到當時一戰留下的被埋在土裡的炸彈,其內部炸藥依舊能夠產生巨大的威力。在現代塑料外殼的地雷也越來越多,它們不僅比金屬地雷更加輕便,可以攜帶更多炸藥,更重要的是塑料在土裡的降解時間需要的更久,理論上塑料被埋在土裡,需要100年以上才能被降解,那現代埋在土裡的塑料外殼的地雷,至少都是40年保質期以上,對後世生活的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結語

所以最後,在二戰前後埋下的地雷,大部分都是在十年左右就會失效,少部分不同類型的地雷能夠保質20年~30年左右,只有一些極少部分的地雷,被佈設在相對穩定的環境裡的地雷可以堅持40年~50年左右。


桌面戰爭兵棋


短的一二十年,長的超過半個世紀。關於那些未排除的地雷的壽命週期,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世界範圍內的“地雷汙染”,這些在戰爭年代遺留的下來的地雷,即使過去了幾十年,也仍然有著很大的威脅,就比如題目中提到的地雷,時間久遠一點的,甚至可以把追溯到二戰時期,新聞上就曾報道過由於施工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引爆了這些已經在地下埋了超過70年的爆炸物,舉個例子,埃及當地時間2018年5月14日,在新行政首都的施工工地一枚二戰時期遺留的地雷爆炸,造成現場工人4死1傷。

埃及曾經是二戰時期的北非主戰場,地下有不少在當時戰爭時期預埋的地雷,這些地雷裡面的裝藥只要沒有完全被鈍化,那麼在外力的觸發下就有可能被爆炸。其實對於以前那些老式的機械式反步兵地雷(TNT炸藥+機械式引信)來講,埋在地下10~15年左右,裡面的機械構件在環境的影響下,就會出現鏽蝕、形變、斷裂等情況,從而導致地雷無法正常被觸發,但這並不意味著地雷已經完全失效,其內部機械構造的腐蝕僅僅只是降低了地雷被引爆的靈敏度,而只要填充在裡面的爆炸裝藥沒有完全鈍化吧失效,那麼在外力的作用下地雷就仍然存在爆炸的可能。

然後再來說一下地雷外殼使用的材料,除了常見的金屬之外,一些地雷是使用塑料製成的,塑料這玩意大家應該都很清楚,短時間內基本上不會被大自然自然降解,對環境的影響週期很長,而歷史上就還能真的出現過“塑料地雷”,比如大家熟知的“蝴蝶雷”就是其中之一,這玩意最開始是由美國人發明的,即BLU-43“龍牙”集束地雷,用於越南戰場,用飛機撒佈的方式佈雷,後來蘇聯根據這款地雷也仿製了自己的型號PFM-1,在上世紀80年代用於阿富汗戰場,蘇聯曾在阿富汗戰場投放過數百萬顆這樣的“蝴蝶雷”,然而,即使是在今天,這些地雷仍然是當地百姓的噩夢,甚至一些阿富汗兒童還會拿來當玩具玩,因為這些地雷顏色鮮豔、外觀漂亮。

▲阿富汗地區的“蝴蝶雷”

因此,那些埋在土裡沒有爆炸甚至今天都沒有吧被發現的地雷,對於當地群眾來說就是一個不穩定的“定時炸彈”,沒人知道這些地雷究竟有沒有失效,很多地雷都是有幾十年甚至超過半個世紀的壽命週期的,而憑藉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根本就做不到完全消除這些遺留地雷的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