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隋展子虔《遊春圖》裡的紅欄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隋展子虔《遊春圖》裡的紅欄橋

隋展子虔《遊春圖》,絹本、青綠設色。畫左上的清晰可見紅欄木橋

對大多數人來說,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最好的應對之策就是居家 “少移動,不聯通”。我走拍和研究古橋有些年頭了,以前每年假期都會抽出時間來走拍幾座古橋,但今年是沒得選擇了。好在現在有互聯網,宅家的日子裡遨遊於歷代繪畫佳作之間,與一座座古人筆下的橋樑相遇,木構的、石作的,現實真實存在過的,藝術家想象中的……“橋”不僅跨越自然障礙,滿足人們交通往來的需要,還能滿足人們享受環境美和藝術美的需求。橋作為一個元素出現於畫作中,成為畫境表現的重要構成元素,不找不知道,一找嚇一跳,從隋朝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裡開始一直找到民國大師們的佳作,每每有驚人的發現,橋作為畫面中的點景要素屢屢出現,雖然很多時候是配景要素,但它起著畫龍點晴的功效,蘊含了所在時代的哲學思想、文化觀念,承載著畫家的個性訴求和獨特審美取向,成為中國繪畫獨特的文化意象。從今天開始推出中國古畫裡的橋之春天系列。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隋展子虔《遊春圖》裡的紅欄橋

隋展子虔《遊春圖》局部

隋朝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絹本、青綠設色,畫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遊春圖”六個字,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該畫是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歷史上對這幅作品是否出於展子虔之手,仍持有爭議。有唐中葉說、有疑北宋摹本。圖中描繪了江南地區早春二月時的景色:樹木吐綠,桃杏爭芳。一水自左上流下中間,水面寬闊,微波皺起,遊艇輕泛。兩岸遊人三兩成群,沿途觀賞春景,或步行佇立,或主騎馬而僕隨後。描繪出明媚春光和遊人在山水中縱情遊樂的神態。小橋連岸,坡後有農舍,而山谷中則寺廟隱現。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隋展子虔《遊春圖》裡的紅欄橋

隋展子虔《遊春圖》中的紅欄木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隋展子虔《遊春圖》裡的紅欄橋

隋展子虔《遊春圖》裡紅欄木橋


《遊春圖》裡的橋是一座典型的紅欄木橋,是迄今中國古畫裡最早橋的形象。白居易有詩描述蘇州城裡的橋樑“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畫中紅欄木橋為柱樑式橋。這種橋置木樁或石礅於水中,上架木樑,再鋪板成橋。它的橋面平直,略帶點弧拱,其承橋之兩排木樁排列成行且甚密集,每排上端穿一至兩根橫木。橋面木板橫鋪,橋兩側裝有木勾欄,髹以紅漆,因此被稱作紅欄,亦喚作朱橋。橋欄兩端呈八字展開。橋徑跨不大,但也顯得相當精緻。雖然隋代有趙州橋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傳世,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橋樑還是以木構為主,一直到北宋晚期開始才進入大規模的“石橋時代”。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隋展子虔《遊春圖》裡的紅欄橋

《遊春圖》裡的橋是一座典型的紅欄木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