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認為人性本惡,東方文化傾向於人性本善,你怎麼看?

迷迭香Love


西方文化從近代開始就以宗教為先導,以聖經為核心,認為人生來有罪即所謂原罪,必須用一生來贖罪,來懺悔,只有信仰上帝,才能獲得靈魂的拯救。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從古代開始就以儒家為主體,以四書五經為核心,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認為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強調自我修養保持本性。這兩種對人性的不同看法,決定了東方和西方在國家治理方面走出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自儒家成為主體開始,強調倫理治民,倫理治國,從上到下推廣仁義禮智信,又叫五常,推廣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又叫三綱,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一方面通過官辦高級學校比如太學,培養一批精英成為倫理治國的實踐者,一方面鼓勵地方辦私人書院,加強對百姓的宣傳和引導,從而培育整個社會的倫理氛圍和秩序,為倫理治民和倫理治國打下基礎,所以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很長時間都是以倫理為首要,以法律為輔助來治理國家維護統治的。但西方不同,他們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不相信人能自覺為善,而認為人生而有罪,必須加以管理和制裁,為此制定了一系列強制性條款,也就是法律 ,所以西方世界倫理薄弱,而法律健全,我認為正是由於對人性的不同理解,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和西方走出了不同的治國思想和道路,各有利弊,各有所長,應該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實際上倫理和法律的有效結合,才能使國家治理既充滿了人情,又充滿了理性。對於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國家,最好的治理永遠是感性和理性的有機結合,這才是良性的治理,才是人性的治理。單純的爭論人性是惡還是善,意義不大,關鍵是要認識到人性是複雜的,既有惡的一面又有善的一面,為此應該是倫理法律都要用,才能真正的懲惡揚善,社會才能正常運轉,人類才能更好發展。




現實歷史影視的三農


應該說人生下來本無善惡之分,有喜好之感。如果一個人生下來從小百依百順,任其所好,不加以約束,慢慢養成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無視別人的存在和慼受。這就是所謂的惡。如果一個人生下來,從小加以約束,讓其懂得該做和不該做的事,該要的不該要的東西,該說的與不該說的話。這就是所謂的善。我認為,人之初,性本善是對的。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會改變一個人的為人處事。才有善惡之分。


萬孝能


關於人性的善惡問題,向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人性本無善惡。人從在母體受精開始,到心智成熟,伴隨著兩個過程:一是自然生長的過程,通過吸取各種養分。二是由動物成長為人的過程,通過思考。兩個過程都無關善惡。

在第一個過程的早期,從受精卵開始,通過從母體吸收養分,不斷長大,直到從母體娩出。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是母體中胎兒的屬性,自然是沒有善惡的,所以胎兒也沒有。比如說,一棵樹在長大時把你家的牆角擠倒了,你能說它是惡的嗎?再比如,一隻麻雀吃了你曬在馬路上的穀子,你能說它是惡的嗎?我們如果認為它們是惡的,那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的利益被它們侵害了。為什麼會有這種認為呢?因為我們通過了思考和評價。

在第二個過程,是人不斷思考的過程,從幼稚的想法,到成熟的思考,到成為思想大家。思考才是自然賦予人的人性,是人天生就具備的。而評價事、物、人的好壞善惡,基於的是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和道德標準。比如,我故意把自己的腿砍傷了,不違背社會道德標準,便沒有人會認為我惡。如果我故意把別人的腿砍傷了,那就是惡的。

善惡是人的社會屬性,是社會給予的評價。人在生下來前,並不具備社會性,也就沒有善惡,甚至也不可能會有善惡的傾向。等一天天長大,通過思考,辨出了善惡,才有了善惡,但那絕對不是天賦的。孟子通過水的向下流,推斷出人性之向善,那是因為他還不知道地球上有一個叫萬有引力的東西。

西方文化認為人性本惡,是因為西方普遍支持基督教的聖經文化和基督教的神學觀點。基督教主張原罪說,認為人天生就帶有原罪。而原罪源自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上帝的禁令,這個原罪是人類一切罪惡和災難的根源,只有篤信上帝,才可能獲得救贖。這是宗教收羅大眾的需要。人性本善是儒家聖人孟子提出來的,作為東方文化的主流觀點,由此派生出了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治國理政、和諧萬民的需要。

總之,人具備自然的人和社會的人兩重屬性,自然的人所有的能力都是天賦的,是與生俱來的,包括思考。社會的人所有的能力都是人為的,可教化的。而思考是人唯一區別於動物的天賦,也就是人之性,所以人性沒有善惡。


畫月成眉


西方文化是以《聖經》為主導認為人來到世上是贖罪的,只有行善事才能昇天堂。但是事實相反。因為西方人太壞了。他們表面是善的面具,而骨子裡卻充滿了罪惡。象美國到處發動戰爭。而中國文明遠遠早於西方文明。中國文化有很多派別但又十分兼容。主要體現在仁義禮智信。中國人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一些惡的東西是後天形成的,所以中國人更注重的是教誨。去引導人們向善的方面發展。善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


祝你幸福趙柱書


所以說,不同的觀念,圈子,文化背景,造成了東西方的世界觀,價值觀差異。

西方國家自古以來,都是侵略國家,靠掠奪世界各地的資源來滿足自己的財富慾望,這也是為什麼說,性本惡。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每年有多少人死於槍擊,動不動就能看到槍擊事件,而是事實上,歐美國家其實都是這樣,強者生存倫,也就是性本惡。

而我們東方文化,尤其是我們國家,一句話概括,打贏坐牢,打輸住院,你還打嗎?

子曰,君子動口不動手

以德服人,等等,從法律,從民間道理,都可以說我們東方文化,就是這樣,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還不動,我可以無條件譴責你

充分證明了東方的性本善之所向。



長沙牧融在上海


這兩種觀點造就了~中國以德治國,西方以律治國;先德而後律,方才是文明進步的體現,哪些動不動都說外國人素質高什麼的,其實是他們法律健全,懲罰措施厲害,才造就了他們自律,這些從哪些西方人在中國的種種表現就可以看出來。在中國傳統教育裡,是先學怎樣做人再學治國理政,而現在包括中國的偏西方重成績的教育已經到了急待改革的關口了,想一想如果教育出來了一些有文化的流氓,是多麼可怕的。





洞悉時空


東西方文化差異明顯,我們東方人崇尚人性本善,我是贊同的。任何人剛生出來時,就如同一塊璞玉,內在晶瑩剔透,美麗天然,但是卻包含在質樸的外表下,經能工巧匠精心雕琢,方成為各種各樣的美玉。一個人生下來後,因為所處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的不同,經歷的變故與打擊的不同,才造成了形形色色的不一樣的人。即便有人做錯了事,行錯了路,經過改造教育,還是能夠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所以我認為人性本善。



萬事如意福臨門


我說我寧願只有不到10歲的智商,朋友們笑話我,笑話我說怎麼生存。我不是玩笑話,長大了才知道生存是這麼難,才知道智商越高想的越多就會越痛苦。假如孩子智商也能生存我願意智商低點,我的腦子裡就是那麼簡單的邏輯,我覺得童年最快樂! 所以我說我傾向於人性本善,不是因為我是東方人才這麼說的。人從生下來還是個娃娃的時候,我認為是最純真善良的,沒有私心雜念的!隨著我們大腦的不斷髮育和社會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我們就會因為錢去競爭,爾虞我詐,甚至於“人吃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為了生存才往“惡”的方向發展。如果人人都有錢,我想我們就不會去爭風吃醋,去搬弄是非,去勾心鬥角,去坑蒙拐騙!這是後來才有的惡!我堅信人性本善的說法,大家作為東方人覺得呢?


智慧評書


這應該是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看法。因為社會環境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人性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古人對人性的看法和現代人對人性的看法,或許還是有很多差別的。

善惡這裡就不做表述了。但是作者的提法呢到是隱約引出來了一個更高深的問題。

善與惡,其實涉及到的就是社會制度制定的原則。

假設我們認定人性就是惡的。那麼大家要聚在一起生存,要形成秩序,制定規章制度,成立社會首先考慮的出發點就是危害問題。因為大家首先考慮的就是防範。

也就是假設我認定人性是惡的。那麼我也會認定權力一定會導致腐敗,導致作惡。所以這個時候制定任何規則,任何制度就一定會對權力加以限制,防止權力濫用可能帶來的巨大的社會性危害。那麼“限制和防止”就是一切規則的先行必要。

反之,假設我們認定人性的基本是善良的。那麼我們這個時候考慮問題的先決條件就必然是公共利益問題。因為我們會認定,只有有了公共利益才能保證個體的私利。 但是如果我們前提的假設是錯誤的,這往往很容易就導致把持共有利益的當權者產生腐敗,導致權力濫施。

事實上,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普通人跟隨環境的變化在改變,隨著環境的惡化人性也會惡化,同時人性的惡化又會促使環境的更加惡化。

所有一切美好的果實必定誕生於美好的環境之中。如果一個糟糕的環境能結出大量美好的果實,你一定要警醒。因為這基本上就是假的。

上一層環境是下一層規則的先決者。


自然之子一一來去無意


這都是相對而言!西方所說人性本身有貪婪之心,而我們講的是人之初性本善,何為人之初?剛出生[大笑]剛開始人是沒有傷害別人的意圖的,所以為善!如果社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會人人為善!那算是一個理想社會!現實社會,人的惡意是學來的,你善良,惡人欺負你,你就有了惡意!所以人之初性本善看看剛出生的寶寶就明白 而人性中本身就存在的惡念,就是在成長過程中東風壓倒西方還是西風壓倒東風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