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了?錢從哪裡來?

銳銳CC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也許是比較富強,但是再富強的國家,經過四年的戰爭打下來也是一貧如洗了。因為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是非常耗錢的。

再加上一次大戰之後,德國成了戰敗國,被協約國制裁的非常的厲害,並且攤上了天文數字的賠款。那個時候德國的經濟絕對是用悲催來形容,遠遠沒有今天的德國看起來那麼風光。本來德國的經濟就舉步維艱,又加上1929年爆發了空前絕後的世界經濟大危機,所以德國的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所以在這種時候,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得以上臺。

但是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的經濟居然有所好轉,並且在當時的諸多國家中保持了一枝獨秀的局面。希特勒首先是通過新修基礎設施橋樑的建築,來促進就業。同時希特勒又發行利息比較高的國債,從英美等國外資本家弄來不少錢,通過這些錢來發展德國的經濟,使德國經濟活力一度有所好轉。此外,希特勒上臺之後,又通過沒收猶太人的財富來擴大國庫的收入,從而使經濟方面得以好轉。

當然希特勒所採取的這些手段,有點寅吃卯糧的意味,因為他借了很多錢,這些錢最終因為戰爭的原因也沒有還上。如果沒有發生戰爭的話,光這些債務就能把德國給壓垮。還有一點就是美國的支持,美國在一戰之後對德國資助不少,從而使德國等於屢次渡過難關。美國支持德國,雖然有發展經濟的因素在裡面,但是更大的原因恐怕是為了扶持德國來對付英法,從而使英法的吸引力被綁在德國身上,導致美國最終能夠崛起。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這個問題讓希特勒非常不爽:什麼叫突然有錢?難道德國之前很窮?什麼錢從哪裡來?老子又不是印鈔機!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相比於希特勒上臺前德國在經濟危機中食不果腹的狼狽樣,希特勒在上臺後確實還了德國人民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這比普京靠譜得不是一點半點兒。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短短几年時間,德國就能“烏鴉變鳳凰”?德國的錢,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雄厚的積累

雄厚的積累,是德國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復興的根本原因。

一直以來,因為四分五裂的局面,德國的崛起被戴上了難以掙脫的緊箍咒,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

而一旦完成統一,有了統一的市場,更有了強大的國家力量,德國就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崛起。在短短30年時間裡,德國將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以高起點的姿態後來居上,到20世紀初已然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將英法等殖民帝國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而比不斷膨脹的GDP更重要的是,德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國民教育,甚至連女性受教育水平都超過了90%,這種人才儲備戰略使得德國從一開始就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隊伍,這也是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元氣大傷後,能夠迅速恢復元氣的根本原因。

一戰雖然曠日持久,但德國損失遠小於英法等國,而戰後由於協約國的扯皮攻訐,德國面臨的鉅額賠款被大打折扣,美國更是出於自身戰略需要對德國進行了“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等對大力扶持,這使得德國的經濟恢復比英法更為迅速,自然再度有了雄厚的積累。

2、美國的扶持

從1923年的啤酒館暴動到1933年登上德國總理寶座,希特勒用短短十年時間走上了人生巔峰。而這樣的成功之所以難以複製,是因為希特勒及納粹黨是西方大資本家,尤其是美國財團傾力扶持的結果。

一戰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經濟霸主,為爭奪更多歐洲主動權,美國需要一個強大的政府牽制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同時防止紅色帝國蘇聯向西蔓延,於是美國摩根、洛克菲勒和杜邦三大財團爭相扶持納粹黨上臺,而英法德等國的大資本家更是看好希特勒,德國容克大資本家甚至致函德國總統興登堡要求其任命希特勒為政府總理。

可以說,集眾多光芒與期待的納粹黨,可謂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儘管魏瑪共和國在1929年的資本主義全球經濟危機中元氣大傷,但西方大資本家的援助仍然源源不斷,甚至與日俱增,他們是德國能夠迅速走出經濟危機泥潭的重要支撐。

而納粹德國也在西方大資本家的縱容下迅速膨脹,成為難以控制的龐然大物。

3、元首的能量

西方大資本家之所以扶持希特勒而不是其他狂熱分子,原因就在於希特勒的能量很大。

從馬後炮的角度來看,希特勒上臺後的救市計劃和羅斯福新政在方法上沒有明顯差別,而實際效果卻更勝一籌。雖然歷史教科書給了羅斯福新政以極高的評價,但美國經濟真正復甦,卻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彼時的美國戰爭機器全開,綜合國力呈現出一日萬里的恐怖態勢。

而德國的效果明顯比美國更為直接有效,針對德國物價飛漲、失業率暴漲、民生凋敝的事實,希特勒以德國政府的信譽做擔保,下令德意志銀行發行債券並要求容克大資本家認購,從而獲得創業的第1桶金。

而後,希特勒將資本投向大型公共設施,例如修建高速公路,吸引了大量失業人口;針對馬克貶值,通貨膨脹劇烈的現實,希特勒推行以物易物,迅速穩定了市場秩序;同時希特勒為討好軍隊,迅速擴張軍備,這一方面大量吸引了人口,失業率迅速下降;另一方面旺盛的軍火需求刺激了容克大資本家的生產力,德國經濟迅速復興。

可以說,德國的有錢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希特勒一人之力,某種程度上說,納粹德國在二戰後的崛起,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工業不僅遭到嚴重的破壞,它的許多城市也淪為廢墟,整個國家的經濟都瀕臨破產的邊緣,套用我們古代常說的一句話,那就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不僅如此,德國作為一戰中的戰敗國,還需要承擔給協約國的戰爭賠款,合計金額高達2380億馬克,折算成美元就是2690億美元。當然,這筆錢德國肯定拿不出來,只能找各國貸款來賠償,然後再每年以國家的財政收入來償還。

對此,法國還不滿意,它直接去出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這裡不僅是德國最大最好的工業去,又是最重要的產煤地,法國強制佔領整個地區,對德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德國在海外的眾多殖民地,也被協約國瓜分完畢。當時的德國政府,真是窮得連褲衩都快沒有,至於德國廣大的平民百姓,更是生活在垂死掙扎的邊緣,每天都有無數企業倒閉,無數人失業,更有無數人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

對於這種糟糕的局面,當時的德國政黨,包括保守黨、社民黨,還是其他政黨,都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只能眼巴巴看著德國的經濟變得越來越糟糕。

據統計,在1931年時,德國失業率高達25%,共有600多萬人失業,病死餓死的百姓都已經達到數十萬人,更有數不勝數的流落到街頭乞討。 在這種背景下,希特勒於1932年發動政變,登上了德國的政治舞臺。



希特勒上臺後,給大家的承諾是:“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麵包”。其後不到一年時間,德國的失業人口就從六百萬銳減到兩百萬。並且,德國政府突然變得非常有錢。

據統計,1933年德國國民生產總值約為737億帝國馬克,但等到1934年時,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就已經高達到1264億帝國馬克,整整快番了一背,而其後幾年,德國經濟幾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高速增長。這樣的經濟發展速度,已經不能叫做復甦,而應該叫做騰飛。

也正因為此,整個德國從上至下,陷入了一種狂熱崇拜希特勒的氛圍之中。對此,很多人自然會很好奇,為什麼希特勒上臺後,德國就從昔日的窮困潦倒突然變得有錢了呢?這個錢究竟時從哪裡來的呢?

其實,希特勒的搞錢的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改組國家經濟。在希特勒之前,德國也是信奉自由主義經濟,換句話說,政府並不過多的介入到國民經濟中,國家經濟的各個領域,都是由私人公司控制,而國家得財政收入主要是靠這些公司的稅收。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政府和廣大底層百姓都處於貧困狀態,但那些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都還一個個富得流油。所以,等到希特勒上臺後,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政府全面介入到經濟領域,將那些大中企業都收歸國有,當然,收歸的方式的強制接收。

與此同時,鑑於當時德國最富有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猶太人,希特勒直接發起種族滅絕政策,號召大家起來屠殺猶太人,將他們的財富奪過來。在這種背景下,數百萬猶太人所積累的鉅額財富,都到了希特勒的政府手中,他們的企業和工廠都被希特勒給接收過來,成為傳說中的國企,希特勒也積累起第一桶金。

接著,有了錢的希特勒開始大興土木,大搞基礎建設,比如建設工程,水壩、鐵路、高速公路、飛機場、兵營、齊格菲防線,甚至後來享譽世界的汽車品牌大眾汽車等;同時,希特勒還通過擴軍和實行勞動義務制解決失業問題。此外,黨和國家的官僚機構還大幅擴招公務員。

這種背景下,不僅德國的失業人口大量減少,它的經濟也開始呈現快速復甦。然後,希特勒又通過向協約國大量貸款來獲取財富。當然,對於希特勒來說,這些貸款他根本就沒有準備還回去。

隨後,希特勒又通過這一系列的對外戰爭,將其他國家的財富和資源強行佔據,同時他借戰爭的契機,廢掉先前德國的戰爭賠款,甚至連原先的貸款也不還。從這層意義上說,希特勒的錢,主要是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掠奪國內猶太人的財富;二是強佔歐洲其他國家的財富和資源;三是騙取協約國的大量貸款。


我是趙帥鍋


一戰結束,英法等國作為戰勝國,興致勃勃的召開了巴黎和會。巴黎和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懲罰一戰的元兇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在對待奧匈帝國的態度上,英法美三大列強態度還是非常一致的,但是對於德國,三個國家卻表現了不同的態度。

法國因為離德國最近,歷史上還出現過百年普法戰爭,新仇舊恨加在一起,法國人極力堅持像肢解奧匈一樣肢解德國。但是英美出於自身利益,並不想看到在歐洲大陸法國一家做大,所以,英國更傾向於對德國進行懲罰,主要是割地賠款,限制德國軍力。因為英國彼時已經呈現出衰落的跡象,一戰期間從美國大量 的貸款需要償還。美國人則因為國內移民中有著太多的德裔,開出的條件最為優厚,不僅不打算懲罰德國,還準備將德國拉進自己準備建立的國際聯盟當中,其實就是二戰後聯合國的雛形。三大列強各懷鬼胎,巴黎和會開的自然是魑魅魍魎爾虞我詐,最終達成妥協,以英國的意見為主導,通過了《凡爾賽條約》。

凡爾賽條約

巴黎和會後,被肢解的奧匈帝國一蹶不振,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一直到如今,都未曾再次強大。而逃脫了被肢解命運的德國,則因為被迫簽訂了《凡爾賽條約》而遭到了割地賠款等羞辱,在德國人心中悄悄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為今後希特勒的上臺奠定了基礎。

那麼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德國人是如何迅速恢復工業生產,並積聚了巨大的財富,從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基礎的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

一戰後,由於戰爭期間的大量消耗,德國雖然並未變成一片焦土,但是經濟實力大為衰退。我們來對比一下一戰前後德國的鋼鐵產量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1913年(一戰前)

德:1893 英:778 法:468 俄:479 美:3180德國比英法俄總和都多。

1919年(一戰後)

德: 784 英:802 法:215 俄:20 美: 3522

經過一戰,德國損失了將近60%的產量,法國也差不多。俄國算是徹底毀了。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戰爭賠款因為德國經濟的疲軟沒辦法如期實現。於是,美國人就提出了著名的道威斯計劃以及後來的楊格計劃。

道威斯計劃的簽訂

道威斯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德國政府實行貨幣改革,以穩定德國通貨;向德國政府貸款8億金馬克,以償付賠款;德國政府則以關稅、鐵路和工業債券的收入作為抵押等。

1928年經濟大蕭條前期,德國以經濟發展困難為由,提出無力繼續償還貸款,英法美等國在巴黎開會重新審視了道威斯計劃,通過了楊格計劃。計劃進一步減免了德國的賠款。

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不僅僅消減了德國的戰爭賠款,還輸入了大量寶貴的貸款用來支撐工業的發展和升級。解決了德國的燃眉之急,又解決了德國的後顧之憂,讓德國的經濟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二、合理的工業發展舉措

在獲得了寶貴的發展資金的同時,德國還加大了對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的引進。在國內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工業合理化運動”。

德國的工廠

通過工業合理化,德國人淘汰落後產能,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工業基礎設施,建立了當時世界一流的工業基礎。一方面從世界各國引進了大量擁有先進技術知識的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嚴格規範的職業教育制度,為工業的發展培養了大量合格的人才。

德國的工廠

希特勒上臺之後,將很多產業收歸國有,運用國家的力量統一發展基礎工業的建設,在當時自由經濟發展階段,採用國家力量統一發展經濟有著明顯的優勢。德國的軍工產業獲得了騰飛,也為二戰發動侵略戰爭奠定了基礎。

三、對猶太人瘋狂掠奪

水晶之夜

猶太人作為世界最聰慧的民族之一,通過經商積聚了大量財富。而急需獲得擴軍所需金錢的納粹將目光投向了猶太人的錢包。納粹先是煽動德國窮人對富有猶太人的仇恨,激發民族矛盾,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建構了基礎。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納粹發動了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行動,在全國範圍內瘋狂搜捕猶太人,將他們關進集中營,掠奪他們積聚的大量財富,投入到運轉越來越快的戰爭機器中去。


Crazy歷史


對於這個問題,歷史上並沒有確切的結論。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確實受到了嚴重製裁,國家軍事發展受鉗制,領土被瓜分,甚至國家經濟、進出口貿易都受到了嚴重影響,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30年代。根據資料表明,1930年的時候,德國還有將近三成的人處於失業狀態,經濟發展可想而知。

希特勒上臺與德國振興

然而這一局面最終卻因為一個人而打破:1933年,希特勒上臺,成為了當時的德國總理,實質上的一把手。希特勒1933到1935這兩年時間內,迅速將德國發展為世界強國,還清了他國外債,解決了國人的就業問題,並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組建了一支睥睨歐洲的帝國軍隊。

問題來了,希特勒上臺之前,德國處於一種領土被瓜分、經濟幾乎停滯的狀態,他又是用怎樣的方法來扭轉這一局面?大量的啟動資金從何而來?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毛畢竟出在羊身上,德國人在當時確實有些窮,但德國境內卻有世界上最會做生意的猶太人。希特勒上臺之後,大肆宣揚所謂的種族主義,對德國境內的猶太人進行了大規模屠殺,短短數年時間內,幾百萬猶太人成為了槍下冤魂。


在希特勒上臺後的幾年時間內,猶太富豪大量失蹤,這不得不令人產生懷疑,希特勒的天價軍費是不是來自於猶太人身上?希特勒奉行屠殺猶太人的種族主義,其根源是為什麼?答案是肯定的,希特勒很有可能只是打著種族主義的幌子去搜集猶太人的財產,從而來維持發動戰爭和振興德國所需要的龐大資金,這才是希特勒的初衷和目的。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希特勒並不是個有錢人,為什麼他一上臺,德國就突然多了很多錢呢?筆者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就猜測希特勒是個“大忽悠”,口才了得,能夠通過口舌之妙把有錢人手中的錢財都聚集起來,來緩解德國的經濟壓力。



根據數據分析,在1933年和1934年,希特勒這個怪才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讓德國的工業暴漲,每年經濟增速超過了百分之百。更讓人覺得驚奇的是,希特勒用了三年的時間,就讓即將崩潰的德國,成為了經濟強國。那麼他的錢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人人皆說,希特勒為主的納粹黨是不喜歡猶太人的。而猶太人經濟頭腦十分了得,非常會做生意,他們手中掌握著大量的錢財和資源。當時的社會中,猶太人中有不少的資本家和金融家。因此,希特勒通過大肆抓捕猶太人,把猶太富商被抓進了監獄當中,掌握了大量的經濟和金錢,並把從猶太人身上搜刮而來的錢財用於德國的公共設施和工業投資上,讓瞬間德國有了發展重生的機會。



就筆者看來,希特勒不一定是恨猶太人,而是更加喜歡猶太人身上的錢而已。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能讓德國在短短几年時間內重煥新生的很有可能就是希特勒從猶太人手中掠奪過來的財富了。希特勒通過對猶太人的迫害,使得這個群體最龐大的資本被自己掌控和佔據。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希特勒上臺後大量的錢財投入,很可能就是來自於這些猶太富商。

希特勒為主的納粹黨通過對他們的迫害,得到錢財,然後將錢財投入到生產和基礎設施,投入到國家建設和社會保障之中。 這麼一來,倒是可以看清楚希特勒的動機了,他並不是憎恨某一個種族的人,而是就近取材,本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則,搶奪走有錢人身上的錢,投入到國家的重建大業裡去。

如此一來,為了掩蓋掉事實的真相和真實的需求,納粹黨只能毀滅猶太人,這樣神不知鬼不覺,也保留了當時德國人心目中對納粹黨人的完好形象。畢竟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希特勒為主的納粹黨就是救世主,他們就是拯救德國老百姓的神,讓他們不再失業,讓他們不再受吃不飽、睡不好的貧瘠之苦,也讓國家越來越強大了,到處一片重獲新生、欣欣向榮的景象。

總結:在看似完美的繁榮昌盛景象之下,可能掩蓋埋藏了一些見不得光的、醜陋齷齪的事實。同時,筆者換了一個思維角度來思索,如果當時的猶太富人們在受到納粹黨迫害之前就已經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錢來樂捐好施,慈善救濟那些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老百姓們,他們的結局會不會就是另外一番新景象了呢?小夥伴們是怎麼想的呢?能否在留言欄底下跟筆者說一下你們自己的想法,好讓大家開啟頭腦風暴好好討論一下。


瀚海說史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子在塞爾維亞被殺,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被逼無奈只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4歷時年,但是之後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經濟很快恢復,在1941年,德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那麼為什麼希特勒上臺,德國突然就有錢了呢?

外在原因一,歐洲形勢複雜,戰勝的英國和法國,不希望德國一蹶不振。

二戰結束後,歐洲勢力最大的就是英國和法國了,“一山不容二虎”,在歐洲地區,德國倒下後,英國和法國勢必會展開一番爭鬥。

就當時形勢而言,戰爭剛結束時,法國在軍事上略勝一籌。德國戰敗後,法國是想徹底搞垮德國,然後打壓英國。

英國也知道,如果德國徹底倒下了,當時的英國與法國的爭霸,恐怕難以勝出。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在歐洲是不會看著德國沒落的。因此,儘管德國敗了,但是在歐洲並沒有受到太多打壓。

此外,英國和法國忙著爭霸,此時的德國他們根本沒有放在眼裡,這樣就給了德國一個發展的空間。


外在原因二,美國總喜歡扶持戰敗的國家。

美國雖然建國時間短,卻是一個很會發展的國家。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都並不想參與戰爭,但是又很希望戰爭繼續,因為他們就是戰爭商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實力最強的一家。但是美國的地盤在北美洲,對於歐洲他是“鞭長莫及”。此時的美國,需要在歐洲扶持一個國家,來幫助自己掌控歐洲。就像是二戰後,美國扶持日本,來干擾亞洲局勢一樣。

美國在選擇扶持對象時,總是喜歡選擇那些戰敗的曾經的強國,因為這些國家既不會威脅到它的地位,又可以被它所用。

二戰時美國選擇了戰敗的日本,一戰後,它選擇的正是德國。美國的經濟扶持,讓德國有了一定的資本,才能快速發展。


內在原因,希特勒經濟軍事化的做法。

作為一個戰敗國,德國首先要做的不是發展經濟,而是鞏固國防。為了能讓經濟平穩發展,希特勒首先就是把社會財富,聚集為國家財富,解決國家問題。

之後希特勒又將“軍”、“工”聯合,讓軍隊與工廠相結合,解決了生產力的問題,而且軍隊創造的財富,可以歸國家所有。這樣可以快速解決國家貧困的局面,可以充實國庫。

再者,希特勒對工商業的管理也趨近於“軍事化”,一切個人利益都服從國家利益。

希特勒的做法,短期內恢復了德國經濟,但是也損失了不少個人的財富。

一戰後,德國能快速恢復經濟,除了希特勒本人的功勞,與當時的國際局勢也有很大的關係。


斯幽說歷史


德國的工業底子還在,是因為一戰戰敗造成的很多不利條約,造成德國的衰退。

當時德國的情況是,內部工業生產力大於實際可以發展的規模。處於生產能力過剩的情況。所以德國相當於一個被強行勒住韁繩的馬,這和其他經濟危機是不同的。只要德國停止履行凡爾賽條約,並且把很多過剩生產力轉向軍工業,立即就可以爆發出很大的能量。一戰失敗,但德國工業毫髮未傷,這是復興的關鍵。



希特勒上臺後,為了恢復國內的經濟,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稅收、擴大國債和實行通貨膨脹

2.大規模的軍事採購和訂貨

3.剝奪猶太人資本

4.強制卡特爾化

5. 淘汰中小企業,擴大壟斷組織

6.政府全面干預國民經濟,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

7.一方面加強和擴大國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將國有財產轉到私人壟斷資本手中

8.擴大對外貿易

9.興辦公共工程



1933年後世界經濟好轉,加之希特勒的宣傳,這種社會主義式的經濟發展就如同中國剛解放時和二戰的日本一樣,從痛苦中走出的德國人工作積極性是驚人的,擁有高技術的德國工業出國為德國換回了大量的民用品石油和食品。


歷史伶俜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損失了大量人口和土地,國內的工業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到了1920年,英、法、美等國更是要求德國賠償2690億馬克賠款。因此,德國可以說是窮困潦倒,瀕臨破產。


屋漏偏逢連夜雨,由於德法世仇,所以此時的法國步步緊逼,誓要把德國推向深淵。為此,法國和比利時出兵佔領了德國魯爾地區,聲稱以該地區作為抵押。

法國強佔魯爾以後,魯爾地區的工礦業陷入停滯,德國的經濟再次遭受打擊,國內也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一時間,馬克形同廢紙,百姓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工人罷工運動此起彼伏。可以說,此時的德國經濟已經崩潰。

然而,就在此時,德國的經濟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法國佔領魯爾地區後,不僅沒有撈到什麼好處,而且還使自己在國際中陷入孤立。原因很簡單,英國希望歐陸可以維持均勢,從而保持自己在歐洲地區的霸權,美國也是如此。於是英、美兩國轉而選擇支持德國,協調賠款的問題。

最終,英、法、美等國達成《楊格計劃》,將賠款數量降到了1139.5億馬克,而且還是分59年償還。另外,協約國為了給德國降低壓力,還為德國提供了大量的貸款。



與此同時,美國也在悄悄行動。

當初一戰的時候,英、法等國向美國借貸了大量現金,等一戰結束後,美國不斷地向英、法催債。但是,當時的英、法也沒錢,所以就把希望寄託在了對美貿易,希望可以從中賺取差價償還貸款。

看到這兒,美國當然不樂意,所以搞了一個《斯穆特-豪利關稅法》,築起了關稅壁壘。英法等國一看美國不地道,於是也搞起了關稅壁壘。

就這樣,美國把目光從英法轉移到了戰敗的德國,很多華爾街的資本大佬也主動找到了希特勒,給他提供了大量貸款。



此時的德國,雖然經濟崩潰,但科技優勢尚在,所以美國資本開始湧入德國,為後來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礎。

1933年初,希特勒上臺,後來《紐約時報》曾披露,希特勒從華爾街獲得了3200萬美元的資助。

希特勒上臺後,他面臨的問題也不少,超高的失業率,高額的財政赤字,以及國內低迷的經濟。

為此,希特勒開始改革,把大量企業收歸國有,迅速把民間的財富集中。期間,希特勒曾大肆迫害猶太人,因為猶太人掌握著大量的財富。



聚集了資本之後,希特勒號召德國民眾積極參加勞動。當然,工作崗位都是德國政府創造的,比如修建鐵路、公路等,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就是在希特勒的命令下修建完成的。

毫無疑問,大量的基建工程為德國帶來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德國的失業率也迅速降低,從1933年的20%,降低到了1938年的0.9%。可以說,希特勒用5年的時間,基本上消滅了德國失業問題。

另外,德國由於技術優勢,出口貿易也大幅提升,為納粹德國賺取了大量外匯。其工業製品在巴西、智利、墨西哥等美洲國家的市場上一度佔據了25%以上。還有德國的化工工業產品,曾經一度佔據了當時世界化工產品出口額的第一名。



當然,德國的經濟其實是以軍事工業為支柱的,其軍工產品的生產量更是一年高出一年。從1933年到1939年,德國的軍工生產增加了數倍。以飛機為例,1934年的產量為840架,而到了1939年,其飛機的生產量達到了4733架。

另外,德國在1941年的時候,納粹德國的軍隊已經接近了900萬人。

最終,德國經濟畸形的發展,使得希特開始以戰養戰,入侵捷克、波蘭、法國,掠奪資源以求繼續發展。也因此德國走向了軍國主義,走向了滅亡。


我是越關


您看這題目說的,彷彿希特勒是巫師一樣,會點石成金的魔法,人家希特勒是藝術家出身,可沒和劉謙學過靜態魔術呢。不過希特勒上臺之後能夠扭轉之前,德國在經濟危機中的囧像,希特勒還是手段的。希特勒巧妙地運用了西方列強內部的矛盾,成功的搞到了錢。

一戰之後,美國在經濟上已經成為了世界一哥,但是在話語權上仍然不如英法等老牌列強。這件事情讓老美很不爽,於是老美就想到了一個制衡英法的辦法,在歐洲找一個幫手,時不時的噁心一下英法。

由於英法兩國當時一戰的瘡痍未復,這兩個國家想管又管不了,這時候就不得不借重美國,而美國選擇了這個幫手,就是德國。

而在德國的那些所謂的政治家和政客之中,美國人最看重的就是那個納粹黨。所以美國的幾大財團成為了納粹黨上臺最大的幫手,它們紛紛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支持納粹黨上臺執政。所以在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獲得了大量的美國貸款。

而且在歐洲也不是鐵板一塊,英法兩國看似一團和氣,實則暗戰不休。法國人對德國恨之入骨,畢竟一戰的西線戰事主要集中在法國國內。而英國本著攪屎棍的原則,不希望有一個過於強大的法國。

在歐陸,如果有一個能夠抗衡法國的存在,這樣毫無疑問能夠提升英國在歐陸地區的發言權。這個國家毫無疑問,德國最為合適。所以在英法兩國的互相心懷鬼胎的情況下,德國的經濟賠償也大幅縮水,這也是緩解了德國戰後糟糕的經濟情況。

希特勒有錢了之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救市計劃,讓錢生錢。針對由於經濟危機造成的物價飛漲高,失業率,希特勒決定打響改善民生的第一槍。他發行債券,以德國國家信用作為保障,要求那些容克家族認購。

有了充足的資金之後,希特勒開始了瘋狂的造造造!大量的資金被投入到了基礎建設之中。看些基礎工程投資大,所需的工人多,工期又長,能夠有效地為國家解決一部分的就業難題。

當然,大家都知道希特勒是個不安分的人,野心大大的。他為了討好國防軍,迅速重新武裝德軍,並且大量的擴軍,隨著軍隊吸收的大量社會閒散勞動力,再加上龐大的軍火需求,使得容克貴族們的相關企業全速開工,德國的經濟逐漸走出了泥沼。

還有一點就是希特勒的排猶,希特勒是個極端的反猶太主義者。他不僅要猶太人的命,更要猶太人的錢,猶太民族是個善於經商的種族,他們幾輩子的積累,通通便宜了希特勒,這也讓希特勒在擴軍備戰上,更加遊刃有餘。

可以這麼理解,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以及希特勒個人的能力,兩點雙重作用,還出現了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突然變得有錢了,這一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