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河:防疫生產兩不誤 特色農業促增收

河北三河:防疫生產兩不誤 特色農業促增收

圖為村民夏寶磊家產出的草莓。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張振奇、劉偉、周禹佳)2月18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西吳村的草莓大棚內,夏寶磊和工人們戴著口罩正在田壟間疏果,散落的陽光為整個大棚帶來一股暖意。

從耕種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轉向種植草莓等經濟作物,30歲的西吳村民夏寶磊去年實現了“經濟轉型”,是受益於產業結構調整的農戶之一。如今正是第一茬果的成熟期,他家二畝八分地裡試種的大棚草莓,綠葉間一片紅豔豔,長勢喜人。

“我昨天上午7點下到地裡,晚上9點才回家,一天賣了3000元!”臉上洋溢著豐收喜悅的夏寶磊告訴我們,疫情期間,正是第一茬草莓的成熟期,藉助“互聯網+”和微信平臺,銷售順暢,供不應求,產業結構調整為他帶來了一大筆收入。

從一月份到五月份,草莓要熟三茬果,極大地發揮了土地效益。在大棚裡勞作,風吹不到,雨淋不著,他僱的兩名工人都是本村的村民:“在家門口上班,家裡有事不耽誤,還能學到技術。一天工作6小時,120元一天,工資厚道!”

“叮鈴!”夏寶磊手機裡的“新鮮草莓售賣群”又來了新訂單,群裡有客戶380人,有村民、有居民、也有生活超市的老闆。“疫情期間,收付款大部分都是通過轉帳支付,遇到特殊情況,送貨時雙方戴口罩在小區防疫卡口互相掃碼完成交易。”夏寶磊表示,草莓一熟,村裡大喇叭就對全村廣播了,遇到種植技術難題,鎮農技站的幹部也會來田間指導,現在村民們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我打算今年下半年把草莓擴種到50畝,同時帶動更多有條件的村民一起致富。”

河北三河:防疫生产两不误 特色农业促增收

圖為工人在草莓大棚裡勞作。

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供應充足,三河市出臺了《三河市關於做好“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工作方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好全市農產品生產,保障市場穩定供應,維護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農技人員利用網絡、電話、微信等手段開展遠程技術指導,推進種植合作社通過訂單組織生產,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促進農產品線上銷售,推廣“農超對接”“農餐對接”“農食對接”三種模式,及時溝通產銷信息,協調供需關係,確保均衡上市。

引導種植企業和農民適當增加生菜、菠菜、油麥菜等速生葉菜的種植,提高複種指數和產出量。目前三河市蔬菜生產以日光溫室和中小拱棚設施為主,蔬菜在田面積711畝,平均日產量11.5噸。

近年來,三河市因地制宜,抓結構調整,促產業升級,解決農民就近就業問題,提升了產業抗風險能力,形成了一批特色農業村莊:大石各莊1300畝的百年文化梨園,小石各莊的千畝黃桃基地,西城子村700畝的櫻桃園,興都村的200畝大棚蔬菜……

面對疫情,三河市堅持防疫、生產“兩手抓”,把疫情防控延伸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降低疫情造成的損失,為實現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