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一髮而動全身,澳洲新冠百分百治癒率背後的"恥辱"

閱讀導航

  • 南半球捷報連連
  • 澳洲企業逐個“確診”
  • 心照不宣的默契
  • 達美樂和多米諾
  • 樂觀,必須樂觀!


1

南半球捷報連連

自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經過去3個月,在北半球鋪天蓋地的悲迅和噩耗中,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倒是傳來不少捷報。

2020年1月29日,墨爾本一家名為“多赫提疫苗及防感染中心”(Peter Doherty for Intection and Immunity)的實驗室成功人工培育出新冠病毒,讓澳洲成為全球除中國以外唯一一個成功培育該致命病毒的國家。

半個月後,澳大利亞東海岸的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分別再次傳來捷報,共8名確診患上新冠病毒的患者全部康復出院。

至此,澳洲境內的新冠患者治癒率達到100%,死亡率保持為0%。

牽一髮而動全身,澳洲新冠百分百治癒率背後的

新州4名新冠患者曾入住的悉尼維斯特美德(Westmead)醫院

新州衛生部長伊麗莎白·科芙(Elizabeth Koff)非常驕傲地表示:“至此,我州境內4名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的患者已經全部康復出院。我們為本州在抗擊致命病毒的戰鬥中獲得的重大成果感到自豪。”

維州衛生部長傑妮·米科克斯(Jenny Mikakos)同樣為喜人的戰績表示自豪,她鼓勵市民走上街頭,“該吃吃、該玩玩”,大膽恢復正常生活,沒有必要害怕。和傑妮想到一起的還有自由黨國會議員廖嬋娥(Gladys Liu),她以身作則前往墨爾本著名華人社區格蘭維福利(Glen Waverley)以及博士山(Boxhill),並呼籲大家可以放心消費。

牽一髮而動全身,澳洲新冠百分百治癒率背後的

澳洲總理莫里森和自由黨國會議員廖嬋娥女士在墨爾本博士山鼓勵市民正常生活

但是事與願違,甚至連墨爾本唐人街“地標性”老字號餐廳“食為先”(Shark Fin House)也在2月13日宣佈關閉。這家餐廳曾是眾多名流和政客的必經之地。

我們不禁在驕傲的同時反問:為什麼優秀的醫療技術沒有能夠阻止恐慌情緒在市場的擴散?還是說,其實疫情襲來之前,澳洲經濟已經出現問題,而疫情只不過是即將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枕木?

2

澳洲企業逐個“確診”

當人們捧著手機關注自己的城市有沒有新增受感染人數的時候,還有一群人也坐立不安:他們就是澳洲上市公司的CEO們,因為2020年的第一個財報季節已經在忐忑中開始。

當然,捧著手機等待公司公告的還有一群群投資者。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市場上各門派的分析評估機構為了賺盡噱頭,早已百家齊鳴,開始唱衰。

這一次,許多空頭終於如願以償。因為不少重量級上市公司都表示新冠疫情已經開始感染澳洲企業,並且一旦出現“症狀”,就是“確診”,根本沒有機會“疑似”。

2月12日,中國市場寵兒,保健品製造商百利康美(Blackmores ASX:BKL)在主動申請停盤(voluntary trading halt)之後,宣佈公司銷量已經受新冠疫情嚴重影響。


中國境內多個城市實施嚴格交通管制,造成該公司產品物流成為一大難題的同時導致利潤下滑48%,所以宣佈取消上半年度分紅。開盤後,百利康美暴跌20%,收盤價每股73澳元,與頂峰時期的每股220澳元相距甚遠。

牽一髮而動全身,澳洲新冠百分百治癒率背後的

某藥妝店裡壯觀的百利康美保健品貨架

鐵路貨運公司奧里昂集團(Aurion ASX:AZJ)同樣不例外,發表聲明稱該公司訂購的66節火車車廂將會被延遲交付,因為車廂製造廠正是來自武漢的一家企業。

無獨有偶,電子產品零售商JB Hifi也趕緊表示,因為包括蘋果手機在內的大量電子產品的原件和組裝工廠都來自中國,所以貨源可能會受到影響。不過總裁理查德·穆雷(Richard Murray)立刻補充:“即便斷貨了,我們也會利用JB的人脈迅速尋找其他貨源。”這番發言聽起來反而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

建材供應巨頭博羅集團(ASX:BLD)則在中國春節前暫時關閉了中國境內的工廠,近日同樣宣佈將推遲復工。

每家公司的財報幾乎等同於自己的診斷報告。而且不難看出,這些公司與中國市場都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然而,凝重的氣氛卻被一群無知無畏的小生意業主打亂了。

2月1日,一家位於悉尼利物浦區(Liverpool)的咖啡廳突發奇想,決定利用新冠疫情譁眾取寵,在櫃檯上赫然寫上“新冠病毒不會持久的,因為是中國製造!!!(The Coronavirus won’t last long because it was made in CHINA!!!)”


牽一髮而動全身,澳洲新冠百分百治癒率背後的

新州奧爾博瑞(Albury)的一家哈維諾曼連鎖傢俱店門口擺放的“促銷”標語

另一家位於奧爾博瑞(Albury)的哈維諾曼(Harvey Norman)傢俱電器零售分店,也趁機利用疫情“推銷”自己的床墊。在店門口的廣告牌上寫著“我們店裡的床墊沒有新冠病毒,因為我們的床墊全是澳洲製造!”

這些壯志凌雲的標語體現的卻是部分企業主對澳洲自主品牌的盲目自豪感,事實卻恰恰相反:一旦離開“中國製造”,澳洲大量行業寸步難行。

3

心照不宣的默契

其實這些少數派排外主義者恰巧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大談“澳洲製造”反而戳中了澳洲政客和現行經濟模式的軟肋,並不值得驕傲,甚至應該感到慚愧。

這要從澳中兩國1972年建交說起。當時中國開始城市化建設,對建築資源、能源以及交通設施的需求巨大。然而澳洲的礦石、能源出口正好填補了中國的巨大內需。


目前,澳洲每年出口總價值超過3700億澳元,其中有將近30.6%的商品都出口到中國。據澳洲統計局(ABS)數據顯示,僅對中國的礦石、能源以及教育產業的輸出就高達1233億澳幣。


在貿易的另一端,澳洲同樣從中國進口大量的商品,主要包括:電子用品、機械設備、傢俱及運動用品。兩國之間就這樣保持著一種心照不宣的微妙貿易關係。

牽一髮而動全身,澳洲新冠百分百治癒率背後的


然而,在“中國製造”價格實惠的背後,其實是澳洲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和本國居高不下的製造成本。據《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UI)研究顯示,導致澳洲製造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四個:

1. 人工成本高(房價及生活成本高)

2. 銷售成本高(人口密度低,國土面積大)

3. 匯率不具競爭力(近期澳幣下跌已改善)

4. 本地市場太小無法達到生產規模

居高不下的成本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澳大利亞的製造業,而汽車製造業就是一個最好的縮影。2017年10月20日,澳洲國寶級汽車品牌霍頓(Holden)宣佈正式關閉位於阿德萊德的組裝工廠以及墨爾本的引擎製造廠。

牽一髮而動全身,澳洲新冠百分百治癒率背後的

霍頓汽車生產流水線上的一輛科莫多(Commodore)型汽車

4

達美樂和多米諾

霍頓公司的決定絕非偶然,因為就在一年前的10月,另外兩家澳洲製造也宣佈關門大吉——福特汽車(Ford)澳洲公司和豐田汽車(Toyota)澳洲公司宣佈關閉澳洲境內的所有工廠。

三大汽車巨頭的轟然倒下,為澳洲曾經輝煌的製造業畫上句號。在造成近6000名員工失業的同時,來自汽車製造業上下游的數萬名從業者也面臨間接失業。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澳洲聯邦政府自2001到2012年期間一直為霍頓汽車公司打了21億澳幣的“雞血”,卻也沒能夠扭轉敗局。

在汽車製造業之外,零售巨頭科爾斯超市(Coles)、沃爾沃斯超市(Woolworths)以及達美樂披薩公司(Domino’s)同樣集體深陷欠薪醜聞:

1. 2019年6月,達美樂披薩連鎖店被曝欠薪醜聞,遭到員工集體訴訟;

2. 2019年12月,沃爾沃斯超市被曝累積拖欠6000名員工近3億澳幣的薪資;

3. 2020年2月,科爾斯超市被曝少付2000萬澳幣薪資

牽一髮而動全身,澳洲新冠百分百治癒率背後的


如果這些還不夠糟糕,那麼近期宣佈破產的多家澳洲零售老字號應該能夠進一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 時裝品牌真維斯Jeanswest

· 潮流服飾品牌Bardot

· 電子遊戲零售商EB Games

· 百年居家用品零售巨頭Harris Scarfe


共計數百家店面遭到關閉,失業員工數以千計。

5

樂觀,必須樂觀!

然而,澳洲央行行長菲利普·洛維(Philip Lowe)卻信心滿滿地表示,澳洲歷史新低的央行利率(BBSW)和減稅政策已經在“暗中”生效,澳洲經濟“已經通過一個溫和的轉折點”,恢復增速指日可待。

當被記者問到澳洲百年一遇的大旱和超級山林大火時,洛維行長不假思索地表示,山林大火不會對經濟造成影響,反而災後的重建工作可以刺激當地經濟,推動發展。

至於本次財報季節過後,又有多少澳洲企業會倒下,我們尚未可知。只希望在市場經濟這套“免疫系統”啟動之後,能夠自然殺死、淘汰劣質企業。而來年的春天,澳洲企業能夠迎來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

後記

筆者在撰文時巧遇一位在澳洲從事園藝建設近30年的企業主蒂姆·霍特(Tim Holt),當被問及其公司是否使用“中國製造”時,蒂姆開門見山地回答:“我這麼說吧,中國製造肯定不是最好的,但不是所有工程都需要用特別高精密的零件和工具,中國產的就夠用了。”

蒂姆從後備箱裡拿出一套日產牧田(Makita)電動工具,一邊比劃一邊說:“幾十年前的日本製造也是垃圾,用幾天就壞,是這麼多年以後質量才上去的。澳洲製造的工具麼 ,我們休息的時候用,因為休息的時候沒活兒幹,也壓根兒不需要工具,哈哈哈。”

https://china.embassy.gov.au/bjng/relations2.html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australia/imports/china

https://www.morningstar.com.au/stocks/article/your-guide-to-february-reporting-season-2020/199241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au/entry/coronavirus-sydney-cafe-racism_au_5e351595c5b6f26233298ce5

https://www.franchisebusiness.com.au/harvey-norman-coronavirus/

https://thenewdaily.com.au/finance/your-budget/2014/03/05/everything-australia-expensive/

https://www.df.cl/noticias/site/artic/20190319/asocfile/20190319171329/reporte.pdf

https://www.macrobusiness.com.au/2014/01/australias-huge-manufacturing-labour-cos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