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輩出的三國,所謂稱之為大佬"走狗"的那些小人,命運如何?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歷來被此話應驗的人數不勝數,"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私心,"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心理驅除下,君王們都心想自己辛辛苦苦創的業,流傳至千秋萬代,故此,為了防範政權被他人奪取,對功臣卸磨殺驢,古今往來,比比皆是並非稀奇之事。

人才輩出的三國,所謂稱之為大佬

功臣

如春秋末期人文種,向越王勾踐獻出七個計,僅用此中三計就滅掉吳國,然而領教過文種厲害的勾踐生怕他反叛而賜死;"兵仙"韓信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卻被呂后斬殺於長樂宮;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功高震主,漢景帝削其爵位,定罪下獄,終絕食而死;更絕,心狠手辣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幾乎殺光開國功臣等等…… 例子多如牛毛不一一舉了。

所謂謀臣是指軍事上或者治理上或者在其他方面上具有非凡能力者,謀臣被殺最大原因為功高震主,也可謂君王的自衛。俗話說"一個好漢三人幫",何況身為君王身邊不只有謀臣,還有很多幫手,君王是怎麼對待他們呢?

幫手有很多種類,其中有被世人稱之為"走狗"的人,其特點為擅長諂媚主人,取悅主人,"阿諛奉承"為其看家本領,未必有真本事,也俗稱為卑鄙"小人"。所謂君王也非神仙而是人,通常也喜歡被人吹捧,故此,一直以來都有這些"小人"滋生的空間。三國時期也未能避免,曹魏的郗慮、東吳的呂壹、蜀漢的黃皓,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他們的命運是怎麼樣?飛黃騰達?慘遭殺害?還是…… 今天一起扒一扒他們底細。

人才輩出的三國,所謂稱之為大佬

君王

郗慮

兗州山陽人郗慮,建安初年,拜侍中,逐漸升遷為光祿勳、御史大夫。建安初年為曹操迎奉獻帝,遷都於許縣,開始掌控朝政時期,此時能拜為要職侍中,足以說明其與曹操關係不一般,應為心腹之人。

先具體瞭解一下相關職位,《後漢書·百官志》記載,侍中為"比二千石。掌侍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正常為皇帝身邊的心腹之臣,但此時漢獻帝已經淪為傀儡,實權掌權者為曹操,尤其說是皇帝近臣,不如說是曹操安排在皇帝身邊的耳目。

之後升遷的九卿之一光祿勳為"中二千石。掌宿衛宮殿門戶,典謁署郎更直執戟,宿衛門戶,考其德行而進退之。"按理為皇宮安全的保障者,但是,名義上為保護皇帝,實則軟禁"唯有名號,無尺土一民。"的獻帝。

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 《後漢書·皇后紀》

人才輩出的三國,所謂稱之為大佬

曹操

還有另一職位,御史大夫為輔助丞相處理天下政務,主要職責為監察、執法,為全國最高監察、執法者,可謂朝廷"二把手",真正幕後老闆-丞相曹操的左膀右臂。

順便看一下,馬仔郗慮為其老大曹操擺平了那些事情。

成都人司徒趙溫,在三公職位上十五年,建安十三年(208)正月,徵辟曹丕為掾屬,但熱臉貼冷屁股,發生讓他措手不及的怪事,竟然曹操上表"溫闢臣子弟,選舉不實。"不僅揭發,還讓小弟郗慮持節奉策免其官,當年去世。當初,京兆丞之時大嘆"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棄官而去,散家糧救援災民萬餘人的趙溫,應為有良知、有氣節之人,估計被曹操的奸詐行為氣死。

當時,三公除司空曹操之外,僅有司徒趙溫,無太尉。建安元年(196),遷許都之後,九月,漢獻帝任命曹操為大將軍,十月任命袁紹為太尉,但是袁紹恥於官位低曹操而辭讓,曹操恐懼而把大將軍職位讓給於袁紹,自任為司空,之後一直無人任太尉一職。

早已算計好的曹操,朝廷罷黜三公,設置丞相、御史大夫之後,同年(208)六月,自任丞相。顯而易見,反常的曹操舉動-以芝麻小事罷免趙溫,其目的為清除獨攬大權(任丞相)之路上的障礙物,"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久八月,爪牙郗慮被任命為御史大夫,畢竟今後小弟郗慮還要為其充當"打手",曹操讓小弟升個官,以表犒勞不在話下。

人才輩出的三國,所謂稱之為大佬

伏皇后

之後,果真郗慮為了感恩圖報,特別賣命,為其老大曹操篡位之路剪除異己。其一,誣陷屢屢侵犯老大曹操的頭號漢室擁戴者孔融,最終以"欲圖不軌"、"謗訕朝廷"等無須有的罪名,斬殺孔融以除後患。

其二,建安十九年(214)十一月,伏皇后十四年前向其父伏完寫信,密謀斬殺曹操的事情敗露。於是,曹操以此為藉口,又遣派小弟郗慮和另外一個打手尚書令華歆,在漢獻帝眼皮底下,抓走伏皇后,下於掖庭暴室(宮中隔離、囚禁宮女或后妃的地方)。之後伏皇后幽禁中去世,為了斬草除根,連所生的兩個皇子也鴆殺,其宗族百餘人也被誅殺。

不知何故,囚禁伏皇后之後,再無郗慮無史料記載,反而,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封為魏王之時,任命劉艾為御史大夫。其實,郗慮就是曹操棋盤上的棋子而已,有用則用,無用則丟棄,從而可以斷定當時的郗慮對於曹操已無利用價值,被另外有用之人替換,也是早已料到的事情,從此郗慮再無風光,只是曹操拋棄的棋子而已。

呂壹

史書上無專門寫呂壹生平的記載,只能從側面瞭解其人。黃武年間(222-229)被任命為中書典校郎,它起初只負責審理諸官府及州郡文書,並監察群臣過失,竟後來權力激增,可以刑訊及處理重臣案件,與曹魏設置的校事相似。

人才輩出的三國,所謂稱之為大佬

孫權

曹操於建安中期設置校事,以身邊地位較低的親信充任,負責監察百官及吏民,直接隸屬於曹操,權力甚大。與明朝赫赫有名的特務機關-東廠相似,東廠也是隻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中書典校郎也相同,直接向孫權彙報,說白就是孫權監視百官及百姓的耳目、探子,其設置目的在於便於控制臣民,加強皇權。

吳主權置校官,典校諸府及州郡文書,專任以為耳目。>>> 《資治通鑑》

校事官,始太祖(曹操),欲廣耳目,使盧洪、趙達二人主刺舉。>>>《太平御覽》

看一下,孫權的耳目呂壹做了哪些雷人的事情。這傢伙有點陰險,通常幫老闆打探有用的情報,按規矩辦事即可,卻經常公報私仇,為非作歹。

如其門客犯法而被建安太守鄭胄所殺,因此懷恨在心,中傷並監禁鄭胄,後潘濬、陳表上言才釋放;還誣告江夏太守刁嘉毀謗譏諷國政,孫權大怒,百官不敢違逆呂壹而不敢發言,只有是儀堅持沒有此事而刁嘉得以無事;陷害宰相顧雍;陷害駙馬朱拒私吞軍餉,但之後發現其實就是呂壹處心積慮的誣陷而已,於是為了平息臣民的公憤,孫權只能"深明大義"剷除禍害天下的奸佞之徒呂壹。

其實,孫權、曹操,還有明朝皇帝們設置特務機關目的,無非就是便於控制臣民,鞏固皇權。東吳政權本身為孫氏家族和世家大族聯合體,自然而然存在權力角逐,即皇權與君權之間的博弈,相互制衡,相互依附不可避免。

人才輩出的三國,所謂稱之為大佬

陸遜

身為君王為了維護其尊嚴,不能明目張膽地與大臣們大打出手,之所以需要呂壹一樣的"打手",在前揮舞著棒,其後自己坐鎮,若有必要則讓打手們狠狠地猛揍大臣,以便於控制大臣。故此,若無孫權的睜一隻眼閉一隻,不可能小小校事,膽大包天,敢陷害宰相、駙馬等重臣貴戚,小人物的猖狂背後總有大人物的影子,就如沒有後臺老闆靈帝的支持,"十常侍"能飛揚跋扈嗎?

有人已爬到頭上撒尿,大禍臨頭,大臣們不可能坐以待斃,太常潘濬、驃騎將軍步騭、大都督陸遜等大臣們不時上書指責呂壹,潘濬甚至計劃設宴刺殺呂壹,大臣們的反擊相當厲害。呂壹誣衊朱拒的事情敗落之後,孫權若還袒護呂壹,則徹底與大臣們鬧掰。故此,權衡之後孫權決定拋棄棋子,無情地斬殺呂壹,緩和與大臣之間的矛盾。

嘉禾中,始鑄大錢,一當五百。後據部曲應受三萬緡,工王遂詐而受之,典校呂壹疑據實取,考問主者,死於杖下,據哀其無辜,厚棺斂之。壹又表據吏為據隱,故厚其殯。權數責問據,據無以自明,藉草待罪。數月,典軍吏劉助覺,言王遂所取,權大感寤,曰:"朱據見枉,況吏民乎?"乃窮治壹罪,賞助百萬。>>> 《三國志·朱拒傳》

黃皓

諸葛亮去世之後,後繼者蔣琬、費禕、董允主持政務,當時的黃皓還蠻乖巧。特別懼怕董允,敢作敢為的性情中人董允,屢屢義正言辭地勸諫劉禪,多次責備黃皓。當時黃皓一直為黃門丞,董允去世之後,才升為中常侍、奉車都尉。

人才輩出的三國,所謂稱之為大佬

劉禪

《後漢書·百官志》記載,黃門令為"秩六百石。主省中諸宦者。"黃門令丞為其輔助官,算是低級宦官。

還有,中常侍為"初秩千石,後增至比二千石。掌侍左右,從入內宮,贊導內眾事,顧問應對給事。"名義上隸於少府,實則直屬皇帝,其心腹之臣,權力極大。東漢末年,臭名昭著的"十常侍"均為中常侍。

奉車都尉為"秩比二千石,掌御乘輿車。"它入侍左右,多由皇帝親信充任,秩比二千石,名義上隸光祿勳。

董允死後,黃皓與侍中陳祗狼狽為奸,開始參與朝政,逐漸掌握實權。陳祗死後,黃皓從黃門令火箭般遷升為中常侍、奉車都尉,總攬朝政,並排擠大將軍姜維,為非作歹,終導致蜀漢政權滅亡。攻佔成都之後,鄧艾本想要處決黃皓,但賄賂鄧艾身邊的人而得以免死。

劉禪的無能而未能控制其"走狗"黃皓,只能讓他更加為所欲為,禍國殃民,終究慘遭滅頂之災。失去滋生土壤的"小人"黃皓,再無歷史記載,只能推測,或許跟著劉禪到洛陽苟且偷生,反正絕不能膽敢留在蜀漢地區,留則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必死無疑。

結語

郗慮、呂壹、黃皓為典型的卑鄙"小人",一面絕對鄙視他們,同時另一面覺得這些人挺可憐。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沒有真本事但野心都不小,故此,能力不足只能以像條圍著主人團團轉的哈巴狗,討好權勢者,絲毫沒有身為人的尊嚴可言。

人才輩出的三國,所謂稱之為大佬

小人

小人們點頭哈腰,迎合權勢者弄點權力,或許能輝煌一時,但那隻不過是隨風飄的雲而已,曇花一現,終究灰飛煙滅,為何呢?因為那不是以自己真正實力爭取過來的東西,難聽一點,就是主子施捨的東西,永遠都不能真正屬於你。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覺得人要有自知之明,自己是多大的容器就裝多大的東西,反之被打碎得支離破碎,更甚者消散得無影無蹤,故此,人至少要有起碼的尊嚴,活出人樣,才對得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