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期,英國為何會無視德國吞併周邊國家?

詩涵果果


二戰前期,英國對德國吞併周邊國家的事情選擇了無視。無論是德國出兵萊茵非軍事區,還是德國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英國都選擇了忍讓。為什麼呢?是英國失去了領導世界的慾望嗎?當然不是。英國只不過是過是失去了領導世界的實力。英國的實力是如何失去的呢?一是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的慢,二是因為一戰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三是因為英國陷入了經濟危機中不可自拔,四是因為英國想禍水東引,誘惑德國進攻社會主義蘇聯,五是因為英國傳統的平衡政策。因此,綜合國力衰弱的英國對德國採取了綏靖政策,無視了德國對周邊國家的吞併。其目的雖然是維護一戰後的世界秩序,但其結果卻是瓦解了一戰後的國際秩序。

二戰前期,英國無視德國吞併周邊國家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原因: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緩慢,其重工業的發展程度被美國和德國超過。雖然英國的綜合國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但其控制世界的力量在相對下降。

英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強大的呢?從新航路的開闢和殖民擴張開始。在新航路開闢和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佔據了世界上最廣大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的市場,掠奪了進行工業革命的最為雄厚的資金。因此,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遠遠領先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優先發展的是輕工業,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變成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憑藉其強大的工業力量,英國的海軍縱橫世界五大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對其形成有效的制約。在當時,英國擁有對世界的絕對控制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領導者是英國。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的過程中,英國被美國和德國超過,尤其是在重工業上被美國和德國超過。擁有廣大市場的美國與英國的衝突沒有激化,但市場狹小的德國卻與英國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德國需要英國的市場和原料,德國需要英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此時,英國單獨面對德國是忐忑的。

第二點原因:英國在一戰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其綜合國力遠不如戰爭之前。一戰前的英國可以單獨控制世界,一戰後的英國則需要與其他國家合作。

第二次工業革命造成了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力量的失衡必然導致戰爭的爆發。一戰的主要矛盾發生於英國和德國之間,所以德國與英國之間的爭奪最為慘烈。在西線戰場,英國損失了無數的金錢和物資以及人命。這樣的損失英國能夠承受嗎?能夠承受,但卻是以其力量的削弱為代價的。

英國雖然是一戰的戰勝國,英國雖然逼迫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合約》,英國雖然掌控了一戰後的國際秩序,但英國的力量卻毫無疑問地衰弱了。英國的力量在一戰前能夠達到全球,英國的力量在一戰後卻失去了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有效控制,因為環太平洋地區出現了美國和日本兩個強國。

英國在一戰後力量削弱了,英國在一戰後是依靠地區性的強國來維持在全球的控制力,如日本和美國。

第三點原因:英國陷入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中不可自拔,英國的經濟力量極度衰弱。面對德國對歐洲周邊國家的吞併,英國除了忍耐和退讓別無選擇,可選擇的只能是無視。

1929年開始與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發展成波及全世界的世界性經濟危機。處於世界市場中的發展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英國顯然也不能例外。英國的重工業本來就不如德國,受經濟危機打擊以後就更不如德國。工業實力不振,軍事力量自然也就不強了。英國除了無視還能幹什麼?!

德國雖然也受到了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打擊,但德國通過基層發展軍事重工業的措施緩解了經濟危機,並且重工業發展的機會重新武裝了軍隊。具有高素質的德國軍隊使英國不敢輕舉妄動,萬一打不過德國失去的可就是世界的領導權。英國不想打亂全世界,德國卻想打爛全世界。

英國要出動軍隊干涉德國,就會加重英國的經濟負擔,這對於正陷入經濟危機中的英國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不是英國想無視德國對周邊國家的吞併,只是英國沒有了干涉德國的力量。

第四點原因:英國想要禍水東引,通過滿足德國一部分要求的做法來誘惑德國進攻社會主義蘇聯。在英國看來,德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內部矛盾,蘇聯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生死鬥爭。

從1917年的十月革命以來,從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以來,以英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世界就把蘇聯當成了絕對的敵人。有任何滅亡蘇聯的機會和方法,英國就絕對不會放過。為什麼呢?因為蘇聯是無產階級的政權,而英國則是資產階級的政權。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是天然的敵人。在英國看來,同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德國和英國,矛盾當然要小一些。

德國想要獲得的是原料和市場,德國想要爭奪的是利潤,這一切都在英國人的預料之中,是一種英國人所能接受的生存方式。而提倡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蘇聯,對英國來說是陌生的和恐懼的。出於莫名的恐懼心理,英國把安分發展的蘇聯的威脅想的比正在侵略的德國的威脅更大。在英國看來,以侵略的德國進攻蘇聯,是消除資本主義世界威脅的合理手段。

英國認為,發展模式之爭遠比利益之爭要重要。可以讓給德國一部分利益,以換取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被消滅。

第五點原因:英國在歐洲大陸上實行的一直是傳統的平衡政策,以這種平衡政策來換取英國的超然地位,以這種平衡政策實現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控制。

英國與歐洲大陸並不是連在一起的,英國人的所思所想與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並不是完全一樣的。相比於歐洲大陸上的法國和德國,英國其實是一個小小的島國。英國如果不對歐洲大陸分而治之,那麼歐洲大陸上的事情就跟英國沒有什麼關係了。

歐洲大陸上有兩個強大的國家,那就是法國和德國。當法國強大時,英國會支持德國;當德國強大時,英國會支持法國。在一戰結束以後,強大的是哪個國家?顯然是法國。所以,在巴黎和會上,英國反對對德國的極度削弱。當德國在歐洲再次崛起的時候,英國人只是以為歐洲再次實現了平衡。平衡的歐洲對英國是有利的,所以英國在內心深處是樂意無視德國對周邊國家的吞併的。

英國人沒有想到的是法國會在二戰中快速滅亡,英國人沒有想到的是德國的再次武裝才是對歐洲大陸的平衡的破壞。所以,英國人認為一切的錯誤在於法國。法國沒有有效的制衡德國,就是毀滅了英國人的平衡政策。二戰後英國為什麼不待見法國?這就是原因。不是因為法國弱小,是因為法國沒有有效地配合英國的平衡政策。

由上述原因可知,英國之所以在二戰前期無視德國對周邊國家的吞併,最直接的原因是英國的平衡政策出現了失誤,最根本的原因是英國的綜合實力遭到了嚴重的削弱。綜合國力削弱的英國是無法控制國際秩序的,所以在戰後的國際格局從以歐洲為中心變成了以美國和蘇聯為中心。英國的無視使英國不再具備領導世界的能力,英國的無視意味著綏靖政策是極其錯誤的。面對破壞世界秩序的力量,應該予以堅決的反對。現在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流,破壞和平與發展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不合理的存在。


歷史緯度


英國自打幹死了西班牙,成為海上霸主之後就一直在玩大陸均勢政策。二戰之前對德國的綏靖也是均勢政策的產物。


就這麼想,拿破崙時期英國聯合其他國家揍法國,沙俄崛起了又連著法國一起去克里米亞揍毛子,德國崛起之後又連著法國和毛子壓德國。一戰結束之後的德國被下了一道《凡爾賽》條約鎮著,但這個條約只是讓法國比較爽,對英國而言無所謂,他們反而覺得法國人在凡爾賽條約裡太過分了,而且德國當時是英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是美國),英國也不希望看到歐陸上法國又強勢崛起,因此在一戰到二戰開打這個時間裡是暗中扶德的。


另一方面,沙俄在一戰中死了,但出來一個意識形態完全與西方對立的蘇聯,英國人更怕的是蘇聯。但蘇聯要把手伸到歐洲,德國是避不開的,如果把德國逼緊了,指不准他們和蘇聯人會不會聯手玩花樣(當時納粹和蘇聯就是眉來眼去的),所以英國就乾脆放著希特勒自己玩,看看能整出什麼花樣。結果小鬍子徹底放飛了自我...


瘋狗的輕武


二戰前、英國仍然是世界頂級強國之一、英國人擁有遼闊的殖民地、控制著貿易、航遠、金融多條世界經濟命脈。

二戰前、英國法國採取的“綏靖政策”、使的德國逐步做大、並且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德國在歐洲大陸瘋狂的發動“閃電戰


”、歐洲國家紛紛淪陷,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被德國輕鬆幹掉、法國被打的潰不成軍……法國投降了。

“法國戰役

”後法國人投降、英國的處境日益艱難、英國不得不獨自面對德國和意大利兩個強手。

正是英國的綜合實力強於德國和意大利、更是擁有一漂殖民地小兄弟的鼎力相助英國人才能夠拖著德國……

德國人奈何不了英國、又發動了攻擊蘇聯……結果,德國以徹底失敗告終。


孔乙己亂彈


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一戰損失太大。

在一戰中,在歐洲本土犧牲的全是英國本國士兵,這對於英國來講是傷筋動骨的。大英帝國雖然在當時號稱世界第一,可是那是指的它的海軍,當一戰真打起來時,英國才發現它的部隊分散在世界各地,殖民地也需要一定數量的英國部隊鎮守,所以在一戰之時英國的陸軍就是不足的。到二戰之時就更明顯了,英國在亞洲、非洲動用的全是殖民地或者英聯邦軍隊。一戰又是一個比較紳士的戰爭,基本沒有涉及平民,所以傷亡的基本都是士兵,就不會有太大的民族仇恨,所以在德國納粹的野心一步步膨脹時,英國內部的厭戰情緒還是很強烈的,所以在不涉及本國利益的情況下,英國無法做出實質性的行動來干涉德國。

二、經濟危機

1929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讓所有資本主義強國全部陷入泥潭,德國納粹也是在此機遇下等到發展的。英國自己的經濟一團遭,哪裡還有餘力去管德國的事情。

三、蘇聯因素。

在綜上的背景下,英法實際綏靖政策的根本原因就是蘇聯的創立。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它的建立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確實可行的,受此鼓舞,各地的工人階級運動也蓬勃發展。列寧在蘇聯建立以後,也信心滿滿的要將共產主義之火燒向西方,積極推進西方各國的共產主義運動。在經濟危機和共產主義的雙重威脅之下,英法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們支持希特勒上臺就是不想讓德國變成紅色,如果納粹黨沒上臺,德國差點變成一個由選舉產生的共產主義政府。

之後,英法又想利用納粹對付蘇聯,只是在一戰後深受英法迫害的德國並沒按英法的劇本走。最為重要的是,英法對德國的走向做出了嚴重的誤判,還以為自己能震懾住德國,給與自己並不接壤的波蘭做承諾,並因為德國入侵波蘭而向德國宣戰,把自己引入漩渦。


唐格林奇


英國一直都是近代歐洲的領導者,為了長期保持自己歐洲老大的地位,英國一直在歐洲大陸搞離岸平衡戰略,誰強了就聯合其他國家打壓誰。二戰時的德國都幾乎要控制住半個歐洲了,英國人能就這樣看著?自然拼了老命也要把德國打壓下去,一旦德國真的控制了歐洲,英國淪陷也不過是早晚問題。

二戰之前的1938年,英法的綏靖政策縱容德國陸續吞併了奧地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他們以為這樣就能安撫住這頭野獸。然而,德國並沒有就此停下侵略的腳步,閃擊波蘭,佔領巴黎,英國人知道又被德國人騙了,自然不會再相信德國了。雖然一開始張伯倫是考慮過合作,但丘吉爾上臺後就不一樣了,任希特勒如何誘惑,英國也只有死磕到底這條路。

在德軍一個多月就攻下法國時,希特勒自己都不敢相信這麼快,變得更加狂妄了,他認為法國的淪陷會讓英國明白德軍的強大,會主動求和。然而,他遇到的是丘吉爾,英國就算被炸成了蜂窩也不會講和。丘吉爾還將美國人拉了進來,有了美國這個強力輔助的幫忙,武器彈藥、後勤補助不斷輸送到英國,英國才更有底氣與德國死磕到底。

還有一點歷史原因,英國世世代代自詡為貴族,德國雖然有錢了但還是鄉巴佬,根本就看不起德國。所以英國人打心底就不願意向德國人低頭,雖然最後英國為了二戰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日不落帝國也就此隕落,至今沒有緩過來,但英國人為二戰作的貢獻,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紅藩


因為沒有觸碰到英國的根本利益所在,打了波蘭就不一樣了,英國和波蘭簽有盟約,不可能再坐視不理。


風箏小刀


英國想著等他們打…自己好撿便宜


海納百川136653086


不算是無視,英國也沒有能力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