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教學工作室受熱捧的背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利軍 《教育時報》記者 趙鑫)“在網絡資源魚龍混雜難以選擇的時候,你們為學生提供了方便實用的優質資源,為延遲開學輔助學生學習作出了貢獻,點贊!”

“多謝易學工作室這次無私的分享,對我們這邊的老師和學生幫助非常大。”

“特殊時期,真可謂雪中送炭!對老師來說是一筆很好的教學資源;對學生來說可以做到哪裡不會掃哪裡,使用方便!”

22409人次、23076人次、23654人次、26659人次、28392人次、27226人次,27793人次,這是河南省三門峽市“易學工作室”微信公眾號近期連續7天的閱讀量。自1月29日在河南全省率先推出線上數字化初中化學全套微課程視頻以來,該公眾號閱讀量迅速攀升,目前已接近40萬人次。一個普通的區域內公眾號,為何受到一線師生和家長的歡迎?

成立於2018年9月的“易學工作室”,由三門峽市基礎教育教研室化學教研員楊志紅和三門峽市陝州區實驗中學教師陳景華牽頭創辦,取名叫“易學”,意思是“信息技術融合使學習變得更加容易”。工作室現有核心成員9名,陳景華是創始人,負責項目策劃與設計、技術總監與日常工作。楊志紅是主持人,負責質量評估、選拔人才、研討交流、成果推廣應用等。當時工作室招募了5名工作室成員,分別是省市優質課獲獎選手任傑和施相麗、三門峽市暑期培訓專家周翔宇以及省市級骨幹教師荊建麗和馬新朋,後來,張春鸞、杜彥陽兩位老師加盟。

“春節前,我帶孩子回到山西晉中老家時已是臘月二十七了,武漢封城、感染人數驟增、過年不拜年不串門之類的信息頻頻出現。事態嚴重,寒假過後,學校如果不能按時開學,那面臨中考的學生怎麼辦?”“易學工作室”主持人楊志紅向記者描述。

於是,楊志紅就和陳景華商定,將工作室歷時一年半錄製的九年級化學數字化微課程視頻,全部通過公眾號免費提供給師生使用,服務師生網上教學。

“當我把這一想法告訴三門峽市教研室主任趙晶時,他當即表示:不錯!內容挺全!如果只想做公益,不計較知識產權和報酬問題,可儘早推出!”楊志紅說,這更堅定了她的信心。

說幹就幹!除夕當天,楊志紅主持召開遠程視頻會議,制定疫情期間數字化微課程視頻實施方案,並結合工作室成員專長合理分工:擅長電腦製作的陳景華負責編排設計,三門峽市第五中學教師張春鸞實踐測試,靈寶市第一中學教師周翔宇修訂潤色、任傑校對完善。三門峽市第三中學教師施相麗、三門峽市外國語中學教育集團教師馬新朋、三門峽市陝州區教師進修學校教師荊建麗等也全力配合、整理彙總。

“易學工作室”的成員們“宅”在家裡,開始了一個教學工作室公益公眾號的“接力跑”——1月25日,大年初一,撰寫數字化課程構建大綱;1月26日,通過視頻會議制訂推廣數字化微課程實施方案;1月27日,將64個微課程視頻生成對應的二維碼;1月28日,彙總編稿,設計美化;1月29日,總時長617分鐘的九年級化學全套64節微課程製作完成,並免費其所在的省市初中化學教師微信群,從而成為全省率先推出的線上數字化初中化學全套微課程視頻!

“易學工作室”的微課程,解決了疫情期間九年級同學化學學科在家學習的難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助餐式學習。“截至2月16日12時,微課程視頻推出後累計閱讀量為35萬,也就是說我們的成果惠及師生35萬人次。”陳景華說,他每天都在統計、分析公眾號數據。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廳先後對延遲開學、“網上教學、停課不停學”等做出部署,三門峽市教研室承擔全市各學科網絡課的錄製籌備工作,“易學工作室”成員則又承擔了錄製九年級化學課的艱鉅任務!

2月2日,工作室成員線上學習掌握相關軟件的使用方法,為全市網絡直播課做好準備。2月5日,全體成員精心錄製2月10日至17日的九年級化學網絡課。2月10日前,錄製的新課全部發布到釘釘平臺上。

防疫工作要做、公眾號上微課程視頻的工作要做、網課要錄製,時間緊、任務重,怎麼辦?“我們只有以奔跑的姿態,與時間賽跑,才能確保防疫、錄課兩不誤。”陳景華說。

臘月二十九,荊建麗仍堅守在學校24時疫情防控值班崗位上。除夕夜,當大家都在吃餃子、看春晚的時候,她仍在做疫情的傳達與彙報工作,而後還要做微課程視頻技術處理。白天在小區值守的張春鸞,晚上到家後還主動做微課程視頻二維碼校對……

“連軸轉式的加班加點工作,工作組成員的身體先後出現一些狀況。從正月初六開始,我嗓子開始腫痛,當時我非常擔心自己被感染而回不了河南!陳景華白天推送微課程視頻,晚上回復微信留言,頸椎疼痛,晚上不枕枕頭就睡不著覺。負責技術的周翔宇甚至因為頸椎疼痛而去醫院拍了CT……”說到這些,楊志紅的聲音有些哽咽,她真擔心大家頂不住。

“好在大家都堅持下來了,我們錄製的網課也按要求完成了。楊志紅的嗓子也好了。一旦交通解禁,她就能很快回來。”陳景華說,“我們都感覺自己為疫情防控盡了一份微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