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給予我太多,今天我要回報她

國家給予我太多,今天我要回報她

(刊載於2020年2月19日《湖南日報》09版)

湖南日報記者 彭婷 通訊員 向紫堇

“崽啊,今天感覺怎麼樣?娘好想你嘞!”

“我蠻好呢,再等幾天,過了隔離期我一定好好陪您!”

這是2月16日在湘潭一家定點酒店隔離的嶽塘區荷塘街道90後小夥劉子豪,打給母親的電話。這樣溫馨的對話,自劉子豪2月3日去武漢援建火神山醫院,每天都不間斷。

“火神山醫院需要水電工,誰去?明天就出發。”2月2日傍晚,一條緊急消息在工友間傳開。“我去!”劉子豪看到信息後,沒有絲毫猶豫。

“武漢火神山醫院要水電工,我報了名。”當天吃晚飯時,劉子豪向媽媽“攤牌”。媽媽一驚,半天說不出話來。

頓了頓,劉子豪又說:“我們30多個人一起去,不會有問題的。”

“武漢疫情那樣嚴重,出了事怎麼辦?你爸爸走得早,我只有你這一個崽啊!”媽媽的淚水一下子湧了出來。

劉子豪把凳子往媽媽這邊挪了挪,又朝她碗裡夾了一塊肉。“爸爸剛走時,家裡幾時還有肉吃?哪裡還有這樣的房子住?都是搭幫國家的扶貧好政策,才有今天的好日子啊。現在國家遇到了困難,我應該出一份力。”劉子豪動情地說。

原來,劉子豪2008年還在上學時,父親就去世了。家裡欠下一筆債,母親的身體也一天天變差。2014年,他們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劉子豪回憶,區、街道、村三級幹部常到家裡走訪慰問,一對一幫扶,送錢送物,問困難問需求,幫他們重新樹立生活信心。後來,劉子豪在大家的鼓勵下學習水電安裝,有了一技之長。2015年,通過政府幫扶和自身努力,劉子豪一家甩掉了貧困帽。如今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母親的面色也越發紅潤。

“這些年,國家給予我們太多,今天我要回報她。”劉子豪說。

飯桌上,劉子豪與媽媽細細交流。見媽媽還是有顧慮,他說:“我年輕,身體好,到了武漢肯定會保護好自己的!”

媽媽不再反對,只是叮囑他注意安全,便轉身到房間幫他收拾行李。

2月3日11時許,劉子豪踏上了武漢征程。

因時間緊、任務重,當天下午5時許,來不及休息,測完體溫,做好防護措施,劉子豪就投入戰鬥,一直奮戰到零時。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開始新的工作。

穿線管、裝燈泡,對有多年水電安裝經驗的劉子豪來說難度不大。但每天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的手磨破了皮,眼裡佈滿了血絲。“氣溫雖低,但我們一天緊張工作達十六七個小時,衣服都溼透了。”劉子豪說。

“累了就席地而坐打個盹嗎?”記者問。

“根本感覺不到累,整個人都精神抖擻!”劉子豪說,他感覺有一種信仰和力量,指引著他和眾多建設者。

到火神山醫院的第一天,劉子豪有點害怕,擔心自己被感染。“但當我看到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在病房裡進進出出,爭分奪秒與生命賽跑,就什麼都不怕了,心中只有敬佩。”劉子豪說。

劉子豪告訴記者,他很喜歡“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這句話。他覺得,這份榮光,屬於與疫情對抗的每一個人。

2月9日,經過高強度連續工作後,劉子豪圓滿完成任務,踏上歸程。離開前,他深情望向火神山醫院,淚水在眼睛裡打轉。

“收穫很大,但唯一對不起的就是媽媽,讓她擔驚受怕。”劉子豪說,待隔離期結束,他要做兩件事:一是陪伴媽媽,給她講醫院建設的故事;二是遞交入黨申請書,向黨組織靠攏。“經歷了這些事,我更加感受到我們的黨和國家很偉大!”劉子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