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供應鏈建設 有序推動復工復產

加強供應鏈建設 有序推動復工復產

——中物聯舉辦“應急供應鏈與公共安全”線上沙龍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簡報

(2020 年 2 月 18 日)

2 月 15 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簡稱中物聯)組織召 開“應急供應鏈與公共安全”線上沙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 國際關係學院、北京物資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專家學 者以及海爾智家、聯想集團、徐州徐工、西貝餐飲、凍品在 線、雙匯物流的企業代表重點發言討論,商務部、工信部代 表和近 200 位業界、學界供應鏈專業人士參會。發言專家們 一致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業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響,應加強供應鏈建設,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協同幫扶上 下游,讓生產運營有序恢復,並提出了 6 條相關建議。

一、疫情影響經由供應鏈傳導輻射全球,具有長尾效應 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產業、供應鏈發展帶來的負面影 響與震盪不僅在中國境內表現明顯,而且已經通過供應鏈的 傳導作用輻射到了全球,影響持續時間將超過預期。中國供 應鏈與全球供應鏈環環相扣,已經成為了全球分工體系中不 可替代的配套能力中心,經濟外溢性明顯增強,疫情帶來的影響外延性也隨之增強。目前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部分產業遭受沉痛打擊,中小企業復工困難,存在 行業寒冬的可能性。餐飲業、服務業、物流業及傳統線下產 業從消費終端受到的影響將波及整個供應鏈。此外,從業人 員的移動受限、企業分佈於疫區、中小企業招工難等因素又 會導致疫情後的重建工作更加艱難。

二是消費市場受到衝擊,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和營商環境。 國內消費信心不足,預期產值降低,對實業和整體經濟、尤 其是傳統產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同時,以中國為主要貿易 夥伴的國家和以中國市場為主要客戶群體的外國企業受到 負面影響。

三是國際供應鏈的重構和轉移。以中國工廠為上游供應 商的企業大多遭遇了原材料斷供、延遲交付等問題,國內供 應鏈環節的國際聲譽、潛在成本、斷鏈風險,將導致全球供 應鏈加速重構轉移。

二、充分發揮核心企業和現代化技術的作用,依託供應 鏈協同能力保障重點領域正常運行

一是供應鏈柔性和彈性的重要性凸顯。調查表明,疫前 已經採取戰略性選擇供應商措施、建設供應鏈風險應對能力 的企業,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恢復能力快。部分 企業在發現大型突發公共事件先兆時即做出了供應鏈前置的動作,保證了後續供應能力的快速恢復。

二是供應鏈協同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先進技術成為提 升抗疫物資供應效率的關鍵因素。疫情中供應鏈數字化程度 較高、資源整合程度較好的企業普遍反應能力快速,如京東、 阿里、美團等,緊密結合的線上線下物流環節便利了企業的 抗疫物資和居民日用物資保障供應工作。自動化設備與無人 設備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防疫便利性與抗疫物資供應效率。 重新配置物流和勞動力資源也是對供應鏈整體資源的整合, 可以緩解企業勞工資源短缺,提高供應鏈整體效率。

三是核心企業加強對供應鏈上下游幫扶,使供應鏈正外 部性效應凸顯。在突發公共事件中,單一企業往往由於供應 鏈上下游中斷破碎而無力獨自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目前很多 核心企業對其供應鏈夥伴進行了必要的幫扶,通過風險分擔、 資源共享、供應商行為準則和檢疫要求等方式,加速供應鏈 整體的向好發展,推動產業與社會經濟恢復運行。

四是應急狀態下對供應鏈資源再配置,優先滿足重點領 域需求,保障國計民生。在生產要素嚴重受限的情況下,各 級政府和核心企業對社會需求劃分了優先級,稀缺資源首先 滿足優先級高的需求。如在物流規劃方面,對涉及疫區運輸 和緊急物資供應的項目要慎重考慮,在嚴格防疫的基礎上, 保證物資供應的及時性。

三、相關建議

一是建議平衡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之間的關係。建議 有關部門加快制定相應的刺激經濟政策,以提振市場和資本 信心,對沖停工帶來的影響。讓更多企業有序復工,不僅是 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乃至政治問題。

二是建議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結合現有政策的實施 情況和疫情防疫實踐積累,建議減少一刀切的措施,有針對 性地對不同地區、不同產業實施調控,讓當前有限的資源在 供應鏈網絡上進行有序、有效地流動,在優先保證重點領域 的勞動要素供給基礎上,有組織、有順序地恢復各行各業的 正常運轉。

三是建議優先保障物流行業復工。物流是供應鏈的核心 網絡,連接著生產製造企業的供應鏈上下游。建議有關部門 儘快調整優化政策,保障物流企業優先復工。生產製造企業 的復工必須建立在供應鏈網絡暢通的基礎上。

四是建議積極鼓勵新型供應鏈平臺的建設和發展。建議 加快研究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持續推動企業供應鏈創新,利 用數字化手段管理整個社會不同的環節,如社區管理、交通 運輸管理、進出口海關管理等。

五是建議加快構建我國應急供應鏈體系。建議政府公共 部門加快研究推動應急供應鏈體系建設;社會組織及非營利 性機構為公共部門提供政策建議等智力支持;企業制定應急服務預案並向有關部門備案,以供緊急時刻快速調動。

六是建議加快融入全球供應鏈,讓國際供應鏈成為我國 應急儲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於長遠,將供應鏈的應 急能力和目前所處的大環境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的 抗震能力和協同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