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曹丕篡漢,劉備稱帝,孫權定都建鄴,最後天下皆歸於誰?

三國時期是上接東漢下連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由魏、蜀、吳三個政權所構成。三國曆史的開端,各時期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見解。

從俠義上來講,三國的開始是由曹丕篡漢稱帝開端的。而廣義上的三國開端被認為是從公元184年的黃巾起義開始的。

公元208年,隨著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於孫劉聯軍,而孫劉聯軍又無法撼動曹操的政權。曹操調整南下統一全國的部署,率領大軍轉向西北。

三國時,曹丕篡漢,劉備稱帝,孫權定都建鄴,最後天下皆歸於誰?

影視劇曹操截圖

先後吞併關西十一部、張魯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這時的劉備與孫權兩方又開始互相爭奪荊州。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形成了鼎立的態勢。

公元216年,曹操進位為魏王,領丞相一職。雖然這時的曹操離皇帝之位僅僅只有一步之遙。但曹操始終沒有稱帝,至死還是做了漢臣。他的兒子曹丕在司馬懿等大臣的幫助下,擊敗了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曹操去世後,曹丕繼承了曹操的王位和所有的大權。突如其來的巨大權力使得曹丕有些膨脹。公元220年,漢獻帝被迫禪位於曹丕,結束了四百年以來的漢王朝,改國號“魏”。

曹丕登基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他充分吸取前朝的教訓,堅持大權獨攬,並削奪藩王權力,限制宦官、外戚等擁有權力。但也為後來宗親勢力單薄,外臣權力過大而留下了隱患。

三國時,曹丕篡漢,劉備稱帝,孫權定都建鄴,最後天下皆歸於誰?

影視劇曹丕截圖

在曹丕執政的時間裡,他除禁令,輕關稅,禁止私仇,廣議輕刑,與民休養。他還提倡節儉,禁止厚葬淫祀。使北方的經濟得到了有效恢復,重現安定繁榮的局面。

同時他還重視文化教育,在各地大興儒學,重建孔廟。立太學,置五經課試之法,設立春秋穀梁博士。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得封建的正統文化得到了復興。

軍事上還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控制,並多次擊敗鮮卑,使北方的版圖得以擴大,進一步鞏固了北疆。執政的七年裡,曹丕取得了許多成就,社會一片祥和,國庫富足滿倉。可見他執政期間也是一位明君。

公元221年,遠在成都的劉備得知曹丕已篡漢建魏。作為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在群臣的擁護下,登基稱帝,繼續使用“漢”為國號,延續漢室政權,史稱蜀漢。

三國時,曹丕篡漢,劉備稱帝,孫權定都建鄴,最後天下皆歸於誰?

影視劇劉備截圖

自劉備三顧茅廬以來,使其有了全新的發展。曾在最鼎盛時期,坐擁荊州和益州。可是經過關羽失荊、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使得蜀漢國力大損。不過在諸葛亮的輔政下,國力又逐漸得到了恢復。

劉禪繼位後,諸葛亮開府治事,將蜀漢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條,國殷民富。軍事上,諸葛亮親率漢軍,深入南中,平定南中叛亂。使蜀漢實際控制的領土得以擴張。

公元227年,諸葛亮駐軍漢中準備北伐事宜。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諸葛亮五次伐魏,但最終也沒能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又先後對曹魏進行了十一次的北伐。總體上勝多敗少。但蜀漢的內政因無人治理,姜維又常年在外作戰,導致蜀漢國力越來越弱,並逐漸走向了衰敗。

而東邊的孫權是三國中最晚稱帝的。同時,孫權的吳國政權也是三國中歷時最長的。傳有四帝,共52年之久。曹丕篡漢後,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接受曹魏對他的吳王封號。

三國時,曹丕篡漢,劉備稱帝,孫權定都建鄴,最後天下皆歸於誰?

影視劇孫權截圖

石亭之戰後魏軍大敗,使其在24年內不敢發動大規模的伐吳行動。為孫權稱帝奠定了基礎。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登基稱帝。三國鼎立的局面也正式形成。

在孫權的苦心經營下,孫吳的疆域也逐漸穩定了下來,境內也相對安定。為江南的經濟、文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晚年的孫權對官吏都存有戒心,由此發生了呂壹等誣告事件。

軍事上,孫吳的水師戰鬥力那是非常強的。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臺灣。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臺灣。

當孫權的帝位傳至孫皓時,孫皓殘暴無道,導致民怨四起。加上不斷的對晉發動軍事行動後,國力已經十分脆弱。進一步加速了孫吳的滅亡。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從此曹魏的軍事大權落入司馬家族手裡。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繼續掌權,於公元254年廢曹芳,立曹髦為帝。

三國時,曹丕篡漢,劉備稱帝,孫權定都建鄴,最後天下皆歸於誰?

影視劇司馬懿截圖

司馬昭接掌權力後,由於曹髦不甘心做傀儡,結果被殺,另立曹奐為帝。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漢之戰,蜀漢後主劉禪不戰出降,蜀漢宣告滅亡。

公元266年,曹魏的末代皇帝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是為晉武帝。改國號“”晉”,曹魏宣告滅亡。並於公元280年滅掉南方的孫吳政權。

至此,天下歸為一統。三國鼎立的時代從此成為了歷史。司馬家族也成為了三國時期最終的勝利者。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