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岳飛死的不冤?

放下別人的玩具


岳飛死的不冤嗎?簡直比竇娥還冤!!!一心忠君為國,被冤屈殺死不冤嗎?

很多人都在說當時的南宋朝廷如果堅持北伐,那麼南宋肯定會和南明是一樣的結局,最多堅持幾年就完了,當然這個觀點是沒有錯,從這個觀點出發的話,趙構殺岳飛也是沒有錯的,因為岳飛一直堅持北伐,直搗黃龍,迎回二聖,這就是岳飛一直喊的口號,當時的宋廷確實不適合北伐了,國土面積不及北宋,人口,軍隊等等都不及北宋,當時天下大亂,能夠重新建立起政府,朝廷確實已經算是不錯了。

但是這個觀點只是只能是站在趙構這一群統治階級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的,但是我們作為後人,作為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我們就不應該有這樣的觀點。這個也是為什麼後世一直追捧岳飛的原因,不管任何國家都是需要愛國精神的,而岳飛就真正體現了愛國,自強,有尊嚴。從這個觀點來出發的話,那麼岳飛死的比竇娥都要冤。

我們看看岳飛,一心抗金,一心洗刷靖康之恥,迎回二聖,在岳飛的眼裡只有直搗黃龍,贏回二聖,才能洗刷靖康的恥辱,也才能救北方的老百姓於水火之中,像趙構,秦檜等人苟安在南方岳飛是做不到的。

所以說岳飛冤不冤,關鍵就是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去考慮的,在《精忠岳飛》裡趙構在岳飛臨死的時候也說了一句這樣的話: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這裡,朕的天下也在這裡。這個就是對岳飛和趙構兩個人選擇的最好解釋。站著死,跪著活,岳飛選擇了前者,而趙構選擇了後者。這就是答案。


中國歷史研究所


第一,如果以南宋的眼光看。岳飛死得不冤。有句古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把南宋比作一家公司,宋高宗是老闆,而岳飛只是打工仔,打工仔不僅為老闆打工,還有著一種人身附庸關係。老闆最後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公司犧牲了打工仔,這種行為在道德上屬於不義,但也無可厚非。畢竟,岳飛與宋高宗在公司發展思路上,出現了嚴重分歧,甚至不可調和。



第二,如果現在民族的角度,岳飛當然是死的冤。金國與南宋人民有國恥家仇,宋高宗放著民族敵人不打,卻自毀長城殺掉當家大將,這種行為,放在任何時代都不可原諒。



第三,如果現在宋高宗的角度來看,岳飛死的更冤。宋高宗殺岳飛,出發點有二,一是與金國和談的需要,二是殺掉統兵大將,進一步集權。雖然殺掉岳飛達到了這兩個目的,到是金國明顯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很快再次與南宋撕破臉。這等於說,岳飛的死,除了激起民憤,並沒有起多大作用。從這個角度講,岳飛死的真冤!


真觀歷史課


如果有人直接問岳飛死的冤不冤?那麼多數人的回答一定是“冤”,岳飛的帶兵能力和愛國之心是無可爭辯的,岳飛的行為按照現在的價值觀也沒有什麼必死的原因。留著岳飛這個人,即使手裡沒有兵權,對南宋也是有價值的。但岳飛卻被殘忍殺害了,岳飛被殺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呢?

說岳飛死的不冤,首先的依據應該就是“迎二聖還朝”這件事岳飛做的不對。趙構還活的好好的呢,岳飛還想著把之前的皇帝接回來。不管能不能成功,有這個想法就是不好的,在趙構眼中這可能就是岳飛對自己不滿意的表現。

但這並不能成為趙構殺掉岳飛的理由,因為不管岳飛北伐能不能打贏,“迎二聖”這件事是不可能通過武力達到的。金人就是怕南宋真把這倆皇上救回去,直接把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從燕京(今北京)轉移到了黑龍江,如果金人願意完全可以繼續北移。借當時南宋的力量是不可能打到黑龍江的,如果靠談判換回“二聖”,主動權還是在趙構手裡,和岳飛沒啥關係。<strong>

筆者認為岳飛死的不冤的主要原因就是岳飛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沒有找準效忠的對象。我們可以注意到,岳飛的行為和觀念始終是為了宋朝,甚至有一點效忠北宋的意思。那在當時天下不是“宋朝”的天下啊,天下的一把手可是宋高宗趙構。南宋從對外用兵到對內政策都要按照趙構的意思來,如果趙構這一生立志要收復故土,那麼南宋的主要工作就是練兵,北伐。可趙構現在不想北伐,只希望安安穩穩度過這段時期,就算北伐也要等南宋在南方這個物產豐富的地方,好好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岳飛就偏偏不跟著一把手趙構的思路走,總想為了這個王朝做點什麼。

再有就是干涉立太子這件事,岳飛可能真的是為了大宋的江山考慮,想讓趙構抓緊立個太子。可這麼大的事情好歹的皇上商量商量啊?岳飛沒這想法,在趙構沒有明確表態之前把趙伯琮塞到了趙構跟前,這種不把皇上放在第一位的舉動直接降低了岳飛在趙構心中的信任程度。雖然最後趙構還是把皇位傳給了趙伯琮(後改名為趙眘),還在自己在世的時候來了個平穩交接。

最後來說一個岳飛死的冤的地方,宋朝從趙匡胤開始就有這樣一個習慣,時時刻刻防著領兵的大將。你說你是忠臣,當年太祖趙匡胤也是忠臣啊。在宋朝皇帝的心裡,你造不造反不取決於你是否是忠臣,而在於你手中的權勢和威望。所以當岳飛的權勢和威望上升到趙構忍受不了的程度,岳飛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與岳飛相比,同為“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就聰明多了,岳飛死後韓世忠直接辭官回家不幹了。但岳飛之所以沒有找個地方就地歸隱,是因為岳飛心中有一顆報國之心,“精忠報國”四個字始終伴隨著岳飛的一生,這也是岳飛最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


鄧海春


    岳飛,抗金名將,名族英雄,家喻戶曉,事不詳表,從天下蒼生和後世評價的角度來看,絕對是個忠臣。然而,這只是我們的角度,那麼我們換個角度,站在宋高宗的角度來辯辯忠奸。

    第一,岳飛太完美了,他具備一個武將應該具備的所有優點:仁、義、智、勇、信,卻沒有缺點,對一個帝王來說,這太可怕了。而且岳飛四次北伐,抗金之意堅定不移,而高宗卻屢有求和之意,到最後,世人只知岳飛之忠勇,不知高宗之德昭。

    第二,淮西事變,使高宗意識到,武將並不可靠,他們手裡的兵權,隨時可以反噬自己,何況岳飛的“岳家軍”,聽起來就跟私人軍隊一樣。

    第三,金人想在汴州立欽宗之子為傀儡皇帝,形成南北對立政權,岳飛上書請立皇儲而安民心,意圖是好,但是犯了武將之大忌。皇儲之事本是文官操心的事,而高宗又因為受驚而不舉,沒有子嗣(唯一的兒子也在苗劉兵變中死了),而岳飛屢屢上書,直戳高宗痛點,擱誰都火。

    第四,固執己見,主戰之事毫無迴旋餘地,全國經濟已經因為連年征戰而民不聊生,幾近崩潰,何況是被金兵掠奪之處,若失地收回,戰後重建設工作太難,可能會帶崩全國經濟,且不論此想法對錯,但是岳飛北伐確實太緊迫,完全沒有給一點點緩衝的時間。

     綜上所述,岳飛既不能讓高宗安心,也沒能體會高宗的難處,還屢屢頂撞高宗,讓高宗著實難忍。所以秦檜陷害岳飛的過程才會如此順利,說白了,是高宗覺得岳飛應該死了,秦檜不過是一把送上手的刀而已。


Jaudgement


岳飛,字鵬舉,河南湯陰人,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親眼目睹了金兵蹂躪,從軍後,岳母刺字,從而籌就了一代抗金名將。從歷史的角度和出土文物看岳飛公而忘私,為大宋的江山社稷肝腦塗地,鐵定的直臣錚臣。但是,如果換你是宋高宗趙構來處理岳飛的問題,你該怎麼處理呢

一、岳飛廉潔,廉潔到讓人懼怕的地步,“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愛民行為得到廣泛的擁戴,而岳飛身後無餘財,按照管子的理論: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他能愛誰。按宋太祖的理論:就算你岳飛對大宋江山忠心耿耿,而你屬下呢,黃袍加身之時,你何以自處?岳飛的這些行為對於宋高宗來說簡直是恐懼。因此,世人皆知岳飛忠心,難道宋高宗不知岳飛的忠誠嗎?不知岳飛是國之長城嗎?答案是肯定的。岳飛廉潔到無嗜好和不愛惜自己的程度,使宋高宗無法有效的對岳飛的掌控,無法掌控想法掌控,肢解岳家軍,沒有成功。淮西軍變,給宋高宗提了醒,想到自家江山從何而來,不能掌控人隨時有可能取而代之,岳飛即成為第一個目標,對於不能掌控的人待時而除。

二、根據岳飛的詞《五嶽祠盟記》具體內容不記得了,但其中確實有直搗黃龍,迎二帝還朝的語句,二帝的迴歸,讓宋高宗何以自處?宋高宗的帝位顯得不正吧!

三、平楊么擒曹成的霹靂手段,讓宋高宗懼怕,宋境之內誰是敵手,無敵手反噬不是輕易而舉嗎?

四、岳飛上書立儲,犯了武將之大忌。

五、因政見不和或朝庭中需要平衡或經濟等等原因,完全不給緩衝的餘地,岳飛一怒之下撂挑子直接回家不回來了。金兵南侵,宋高宗屢次三番派人去請,岳飛才出山重掌兵權。這在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中也一筆帶過。

綜上所述,岳飛不能讓宋高宗有安全感,也不可能體涼到宋高宗的隱痛,廉潔到無嗜好的程度更讓宋高宗難以安心,所以,當宋金媾和時,金提出必以岳飛死為代價方可和談,戰爭結束了隱患也排除了,何樂而不為呢!宋高宗也就默許了秦檜陷害岳飛,說白了,是宋高宗覺得外患來了可躲可入海,而內患無路可躲無海可入,所以岳飛就難逃此劫,正所謂不能掌控的人待時而除。


空見33647200


站在走構的立場上就不冤,站在南部中國的立場上就寃。宋金對峙,現在看都是中華民族史。當時守護南中國不受戰亂危害,保一方平安,避免生產力遭到戰爭破壞,就是正義之舉。號召直搗黃龍府,迎回二帝,血洗睛康之恥,是維護南中國人民的利益,岳飛在這種危難時刻被殺,是置南中國人民的安危於不顧,是千古奇寃。

趙構的最高目的,是維護他的統治,在保證南中國安全和維護小集團利益目標不一致時,毫不猶豫選擇維護小集團利益。,宋朝已經失去了對天下的號召力,朝庭無力把全國人民動員起來,組織一支強大的軍隊,岳飛等憑自己的號召力,是可以組建抗金的力量的。趙構擔心岳飛等組織的軍隊強大後,朝庭無法控制,岳飛等將軍力量做大,他的天下做不穩。在民族利益和趙構小集團利益不一致的情況下,趙構寧可置民族安危於不顧,也要自毀長城,維護小集團。

迊回二帝,趙構就得讓位,趙構從來就沒想過要直搗黃龍府,只想苟且江南做個小皇帝,岳飛抗金已經超出了趙構的利益底線,觸犯了這一小撮統治者的私利。

所以趙構要殺岳飛。今天來講,從人民的利益角度出發,岳飛冤。從維護一小撮統治者的私利出發,就不冤。


夜泊蓑笠翁


岳飛大家都很熟悉,他的愛國熱情深受後人的讚許,同時,他的死也把以秦檜為代表的一夥逆臣永遠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成了歷史的罪人。

通常我們知道,岳飛是被當朝宰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害死的,害死岳飛的罪魁禍首是秦檜,分析一下,秦檜想害死岳飛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如果岳飛滅了金,就將功高蓋世,必然受到重用,秦檜獨攬朝綱的日子就將結束,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這是秦檜害死岳飛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分析,秦檜的權利儘管很大,但要殺岳飛這樣的將領,還是不行的,這必須要經過趙構的同意,那麼趙構為什麼要同意殺這個為自己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的岳飛那?這要從宋朝的歷史背景說起。

宋朝的軍隊管理和別的朝代不一樣,宋太祖趙匡胤原來就是帶兵的,通過兵變奪取了天下,趙匡胤當了皇帝以後,害怕有人再模仿自己的做法來推翻自己的統治,為此他採取了一些措施,如軍隊的將領經常更換,將領帶兵打仗卻沒有戰略指揮權,戰略指揮權在皇帝手裡,也就是說軍事將領只能完成戰術上的事情,而大的戰略方針則由皇帝控制,這樣一來,雖能有效的控制軍隊的叛亂,但軍隊的戰鬥力卻大大下降,形成了能打仗的不能指揮軍隊,能指揮軍隊的不會打仗,以至於有人平論說在歷朝歷代中,宋朝軍隊的戰鬥力是最弱的,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軍隊的指揮權不是在岳飛手裡,而是在趙構手裡,岳飛不聽皇帝的指揮而自行決定,雖然可以取勝,但實際上也違反了軍令,以至於皇帝不得不發十二道金牌來把他招回,這不是趙構干預岳飛的軍務,而是行使皇帝正常的軍隊指揮權,對於這個不願意從命的下屬,趙構當然很反感,這是趙構也想殺岳飛的一個原因。

另外,金國入侵大宋後,把徽、欽二帝掠到了金國坐井觀天,於是趙構南逃,坐起了半壁江山的皇帝,岳飛的口號是收復失地,請二帝還朝,試想一下,如果岳飛滅了金,把二帝請回來,那麼趙構的皇位還能做下去嗎?即使坐下去,有他的父親和哥哥在身邊,自己說話還有分量嗎?所以,趙構本身並不想讓二帝回來,認可自己只有這半壁江山,只是這種想法不能直說而已,可岳飛偏偏看不出來皇帝的心思,這是趙構想殺岳飛的另一個原因,趙構無疑是害死岳飛的真正元兇。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岳飛本人,我覺得岳飛之死和他本人有很大的關係,你抗擊金兵、收復失地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你不能喊請二帝還朝,這不明擺著和趙構做對嗎?趙構不想請二帝回來難道你讓皇帝直接對你說嗎?這點最起碼的暗示你都看不出來,說明岳飛缺少政治頭腦,他不是一個政治家。但有人能看出來,誰那?秦檜,秦檜的利益和趙構的利益雖然不一樣,但維護各自利益的障礙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岳飛,所以說岳飛之死也怨他本人不懂政治。

那麼岳飛抗金難道錯了嗎?岳飛抗金是導致殺身之禍唯一原由嗎?我認為不是,岳飛之死的關鍵之處就是他要請二帝還朝,而不是抗金,如果岳飛抗金只是為了收復失地,捍衛領土完整,那他的殺身之禍就可能避免,至少說皇帝趙構不會輕易同意殺這個功臣,而秦檜想要殺岳飛級別不夠,岳飛的下場就有可能被逆轉。

歷史畢竟是歷史,是不可能假設的,我在這裡也不是想把岳飛變成反面的典型,岳飛的民族氣節依然光照千秋,他是民族英雄的定論也同樣是不可動搖的,他永遠值得我們愛戴和尊敬,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驕然


這要看你屁股坐在哪裡了,坐在國家民族這邊,岳飛確實冤,坐在封建統治者,那個皇帝那邊,不冤。

我們可以把南宋王朝看成一家公司。董事長趙構,總經理秦檜,業務部經理岳飛。

領導招岳飛回來,讓他管著岳家軍這個業務部,一開始,說的,就是讓他大力開展業務。岳飛經理業務確實幹得不錯,很有起色。

慢慢的,業務越來越好,規模越來越大,財務部就來找領導了,公司目前的資金,做不了這麼大的業務,週轉不起來了。

打仗嘛,不外就是要人,要錢糧。再厲害的將軍,也得死士兵,死了士兵就要徵兵。部隊要打仗,要發工資,部隊要打仗,兵器損耗也要補充,你射的是箭,公司射出去的是錢。

財務部經理跟董事長趙構說,你再打下去,也只有兩個辦法籌錢了。一個呢,就是給老百姓加稅,加稅呢,很難了,打仗打了這麼久,老百姓負擔很重了。還有一個呢,就是要降低董事長您的吃喝用度。比如原來您坐奔馳的,可能就得換坐飛度了。還有您的那些妃子,費用也得降。

趙構沒辦法,就跟岳飛經理商量,業務能不能不要發展的這麼快啊?

岳飛經理說,嘛,我這是收復失地,還我山河,前面打仗打得順著呢,很快就可以恢復大宋江山了,為啥停呢。

董事長鬱悶啊,業務部經理業務做得好,你總不能跟他說,公司資金有問題,你不能做的那麼積極了吧?

沒辦法,董事長去問總經理秦檜。

總經理說,業務部經理不聽話,撤了唄。

董事長說,但人家業務做的不錯呀,找不到撤他的理由啊。

這好辦,公司是您的,只要董事長您想撤他職,我隨便想個辦法就行。責任我來負。

於是,公司總辦發文,撤銷岳飛同志業務部經理職務,理由,莫須有。

業務部嘛,總是希望業務做得越大越好,財務部呢,總是希望回款越快越好,業務部財務部永遠矛盾。幹業務部的同志,當領導跟你說,步子不要邁得太大的時候,一定要聽明白領導弦外之音,不然就危險了。


春暖花開003


負能量的社會教育:看到有人摔倒了,自己孩子要去扶一下,家長一把抓住說:不要多管閒事。

這就好比有人說岳飛“死的不冤”。

1.岳飛一心為國,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是我們民族英雄的典範。他一生奮鬥的目標都是為了抗擊金國,收復失地,迎回二聖。用一些聰明人的話來說,就是“不夠聰明”。

但是什麼是聰明呢?如果人人都學秦檜那麼聰明?那麼我們歷史幾千年走來,還有精神嗎?還有國家嗎?想起抗日期間,多少英雄拋頭顱灑熱血,他們聰明還是不聰明?

2.最近網上掀起了一股洗白求真風。有人要把歷史教科書上黑白顛倒一下,比如抹黑岳飛,洗白秦檜。這些人的目的是什麼?擾亂我們的視聽,毀掉我們的三觀。我改名為歷史生物教科書,也是為了按照教科書的思路,給他家普及中國人心中真正的英雄歷史。

3.還有些人把自己放在了宋高宗,秦檜的位置,他們把同理心放錯了位置,放在了民族敗類的身上。如果這樣可行的話,那麼是不是下一步就要替汪精衛洗白了?

在歷史教科書上,高度評價岳飛為民族英雄,我摘錄其中一段。

岳飛一生廉潔正直,精忠報國。有人問他:“什麼時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飛答道:“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讓我們高唱《滿江紅》,永遠牢記嶽武穆。

我是歷史生物教科書,學習真歷史,傳播正能量。


史地生教科書


認為岳飛死的不冤的人,我想是基以幾點

首先第一點:皇帝主和,但岳飛主戰。這決定了岳飛政治上的不正確。而且岳飛一心想“迎請二帝還朝”,這對趙構的地位是一種威脅。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趙構是絕不希望岳飛的計劃成為事實的

第二點,古人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當宋朝覆滅的危機過去後,戰場上功績顯赫的岳飛,就應該適時的低調行事,明哲保身。但岳飛對於前主的忠心大大超越了對現主趙構的畏敬。而趙構就是個普通人,不得不為自己著想,這樣發展的必然就是他容不下岳飛,也包括岳飛的岳家軍。

第三點,自古以來,軍政不同,軍人以打仗為天職,戰爭是思想主旋律,而政治就很難講了,很少有軍政全部精通的將領。而岳飛正是那個只懂打仗,不懂政治的可憐人,。更可憐的是他還自以為所作所為正是對皇帝最大的忠心,但他就是沒想到要是真把徽欽二帝迎接回朝,那皇帝要讓誰來當?又現任的皇帝趙構往哪擺?

岳飛到底是為什麼會被人害死? 為什麼有人說他死的一點不冤

最後,岳飛太硬,一點彎都不會轉。你岳飛用兵如神,所向無敵,那你也是臣,還竟然不聽皇帝調令,一道又一道的金牌都招不會你岳飛,這麼不聽話又這麼神勇無敵的人,要是哪天反了,你說誰能製得住你,那你不死誰死。

他看到了天下蒼生,卻忽略了金鑾殿裡的天子。只要你不是跟當朝皇帝想的一樣,那麼即使沒有秦檜,也會有張檜,王檜來弄死你,所以說,岳飛死的一點都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