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兒子要學好了網課有進步了以後可以不去上學,他真進步了,咋辦?

乙陽


不可以。

1、網課學習是對學校學習的補充。可能剛剛接觸網課比較新奇,新穎的教學方法和幽默的表達特別吸引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

能在知名教育機構工作,擔任學科主講,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的老師,起碼都是畢業於211名校,很多老師還是名校研究生畢業。擅長歸類總結,同時鑽研考試技巧,這些對於孩子學校的學習,是很好的補充,利於孩子培優。不過紮實的基礎,需要在學校學習打下。

2、不現實。網課每週一次,不可能天天上,作為總結提高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前提是孩子能夠嚴格按照要求去做。

很多知識點在學校老師已經三令五申,每天做好複習鞏固,適當做題即可。打牢基礎,再去培優,事半功倍。不能過分依賴網課。


樓上高老師


知道《曾參教子》的故事嗎?

曾參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兒子跟在後面哭。他的妻子為了哄兒子,答應回去以後給宰一頭豬吃。妻子回來後,曾子就要殺豬。他妻子阻止他,說只是哄哄孩子而已。曾子說:“孩子小,把父母當作老師向他們學習,聽父母的教育。現在你欺騙他,以後就難以教導他了。”於是就把豬殺了。

父母教育孩子,要信守承諾。“言必信 行必果。”信守承諾才會獲得孩子的尊重,從而也影響孩子養成信守承諾的品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取得事業的成功。而一次的不守信,就可能造成聲譽一落千丈。所以,季布一諾千金,顏淵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毛遂一言九鼎等等,都成為信守承諾的美談。

父母為了調動孩子一時的積極性而說大話,亂許諾,終究無法取得孩子持久的積極表現,這叫得不償失。欺人只能一時,誠信才能長久。而且,不守信用的危害遠遠不止這些。

如果你做不到,那麼就不要隨便許諾。你說兒子要學好了網課有了進步以後可以不去上學,他真進步了,咋辦?我們知道,網課只是臨時的應急措施,只是學校學習的補充,它無法替代學校學習。所以不去上學是不現實的。既然已經形成事實,那就好好地向孩子說明原因,並嚴肅地向孩子真誠地道歉,還應當以適當的方式予以補償。

總之,父母許諾時一定要量力而為,承諾了就應當履行諾言。家庭教育不能隨意,教育只能在守信中開出燦爛之花!


地球9999


自己挖的坑,含著淚也要填上。看了您的問題,作為老師,我也是醉了。現在的您,是高興呢還是糾結呢?

孩子學網課,有進步,本是讓家長很高興的事。可家長許諾的“獎勵”卻是以後可以不去上學,這必然又讓家長很糾結。咋辦?


在說咋辦之前,我們先談一談教育理念的問題。

四個教育理念的問題

可能這只是題主跟孩子的一句玩笑話,但在這件事中,滲透出四個教育理念的問題。和題主一起探討,說的不對請多包涵。

1.不要輕易許諾。

正所謂,季布一諾,千金不易。我們也都聽過曾子殺豬的故事。

我們在許諾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做的到。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許下諾言。

特別是對於孩子,如果家長的許諾無法實現,就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不守信用,甚至是欺騙他。如果讓孩子產生這種感覺的話,家長以後的承諾孩子還會信嗎?

就如題主許諾的“以後可以不去上學”一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既然家長做不到,為什麼要說出口呢?是一時起意,還是其他的原因?

2.要相信孩子,鼓勵孩子。

我覺得,題主敢這樣承諾,不排除開玩笑的可能,但也有可能是在內心裡覺得孩子不會進步。這恰恰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個理念。

作為家長,無論孩子學習好不好,都要從內心裡相信孩子能夠學好,相信他能夠進步。

可能有的孩子確實無法在成績上取得進步了,家長覺得已經沒有希望了。但你有沒想過,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連父母都不對他抱有一絲希望,他又該如何尋找自信呢?

相信孩子就要鼓勵孩子,告訴孩子父母相信他能學好。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鼓勵就是一種動力。

題主所用的明顯是一種激將法,這種辦法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不大適合的。

3.多在思想上引導。

父母的鼓勵,雖然有效,但不長久,因為鼓勵畢竟是外在動力。

孩子要持久的保持學習狀態,關鍵還是要靠自身學習態度的轉變。

既然只靠自己無法轉變,就需要家長的引導。這種引導應該多從思想上去努力,儘量少用物質上的“誘惑”。

物質獎勵雖直接有效,但容易出現反作用。比如有的家庭,家長不給“好處”,孩子就不學習。其實,這都是家長“慣”出來的。

就像我班裡的一位學生。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學生很高興,興高采烈的回了家。第二天卻耷拉著頭回來。

我問他怎麼了,他支支吾吾的不說話,所以我只能選擇問家長。家長告訴我,考試前答應孩子進步多少名就給他買手機。結果家長“食言”了。

我只能跟孩子說:你應該不是為手機才好好學習的。

4.正確認識網上教學。

網上教學有用嗎?

只能說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大部分地區的網上教學都是倉促而行,其作用更要大打折扣。

尤其是對於中小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永遠都是主陣地。網上教學可以作為課下的輔助,但絕不能越俎代庖。

所以題主說的“網課進步了就不去上學了”,本身就是錯誤的。再者,孩子之所以學好了、進步了,可能是因為對網課的新鮮感,等熱乎勁一過,就提不起興趣來了。

四條具體的解決措施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還得解決這個問題。由於不知道孩子是哪種性格,所以請題主參考以下建議。

1.等待冷卻。

興許孩子本就沒有把這當回事,是家長自己多想了。

所以,我們可以冷處理,孩子不說,家長也不提。時間稍一長,可能就忘了。

要是忘不了呢?

2.獎勵轉移。

既然不去上學的許諾無法實現,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滿足孩子其他的願望。

雖然不主張物質獎勵,但題主自己給自己挖了坑,總得想辦法填上。

尤其要先想想能不能實現,如果再不能實現,恐怕孩子又要失望了。

3.借力打力。

家長可以在幾天後,滿臉惆悵的告訴孩子:給老師打電話申請了,結果被老師狠狠的批了一頓。老師還說孩子很懂事,家長瞎胡鬧。

如果孩子和老師關係較好,比較聽老師的話,那麼用這種方法一般都可以解決。不過,家長最好先和老師溝通一下。

4.將錯就錯。

開學之後,家長信守承諾,就是不讓他去上學,但也不讓他出去。

在家裡憋了這麼長時間,孩子肯定也想出去,想見到老師和同學。所以,一般他是憋不住的,自己主動就上學去了。

不過,對於本身就厭學的孩子,可千萬不能這麼做啊。

5.自然消解。

不知道題主說的網課是不是老師的直播教學。如果是的話,那就沒有擔心的必要了。因為到開學時,都轉入課堂教學了,老師不會再直播了。

老師不直播了,自然也就不能上網課了,那隻能上學去了。

結語

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也是操碎了心。孩子的教育,是對家長全方位的考驗。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千萬不要在不經意間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想法。如有不足,請大家批評指正。


三石學堂


為了鼓勵孩子學網課,對他說“學好了網課有進步了以後可以不去上學”。這種話本意上是為了激勵孩子主動上網課學習,但是這種激勵方式並不可取,因為“萬一真進步了咋辦?”這就是父母的擔心 ,擔心自己會失信於兒子。那麼,這種激勵方式會有效果嗎嗎?家長有必要擔心嗎?

1.孩子們最不喜歡信口開河,誇誇其談的家長。

有些家長喜歡在孩子面前誇“海口”,亂承諾,到最後總是找藉口兌現不了,這種行為會很傷孩子的心的。比如有的家長說考了100分獎勵1000塊,考了第幾名獎勵一部蘋果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等等。如果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這樣承諾,孩子達到目標了又不能兌現,孩子內心就會產生對家長的不信任感。甚至還會產生報復心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孩子的想法和大人是有很多不同的。雖然家長所有的承諾都是善意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好。可是孩子卻不會這樣認為,他會認為自己被家長欺騙了,就會情緒低落,耿耿於懷。

孔子說:“言必誠信,行必忠正。”又說:“言必信,信必果。”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守信用的良好形象,不輕易在孩子面前誇“海口”,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誇誇其談。要向孩子承諾什麼,一定要想好了再說,做到言必信,信必果。這樣孩子就會聽你的,就會在孩子面前有威信

2.激勵孩子要講究發法,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每一次的進步都凝聚著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也就是說,鼓勵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所以,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要實現自己的願望就要善於運用“鼓勵”這個武器。

對孩子的鼓勵一定要講究方法,而且要把握好“度”,這個“度”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分寸”。家長守規矩,孩子才會守規矩;家長說話算數守信用,孩子就誠實不說謊;家長能做到獎懲分明,孩子就會有敬畏心。對孩子的鼓勵多用語言表揚讚賞;適當地運用物質獎勵,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應該小獎微獎,達到鼓勵的效果就可以了。

像本文開頭,家長為激勵兒子上好網課對兒子說:網課有進步了以後可以不去上學。這樣的激勵法不但起不到促進學習的作用,還會給孩子不信任感,甚至孩子會誤為家長在譏笑諷刺自己。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激勵一定要“三思而後”。


等待燦爛春天


從您的描述,看出您並不想讓孩子不去學校上課。但這樣就要違背自己對他的承諾,因而進退兩難。我想您也已經意識到之前的承諾過於草率。現在有必要跟孩子進行一次深入溝通。建議找個適當的時機(在孩子興致高、開心的時候,這種場景也可以人為營造)開始你們之間的交流。輕鬆愉悅的氛圍是良好溝通的基礎。

交流的目標明確,就是勸說兒子心甘情願回校上課,消除他的牴觸情緒。從某種角度看,這種以勸服為目的的溝通如下棋,作為勸說方,您並不是一次性將自己的觀點和盤托出(那樣可能欲速則不達),而是一步步根據對方的落子決定自己的出招。

簡單來說,就是先試探對方的想法,以探討的語氣去交流回校上課這件事,然後根據對方的接受(牴觸)程度,調整自己勸說的節奏和路徑(直接還是迂迴)。探討的過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同理心去溝通,而不是站在家長的角度。

可以先問問孩子對回校上課這件事怎麼看?摸清楚他的態度,以及在他看來這件事對他個人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一定要關注他不喜歡(如果有)回校上課的原因,雖然他不一定說出來。如果孩子流露出想按約定不回校上課的念頭怎麼辦呢?我想,一次適時的真誠道歉必不可少,承認自己跟他的約定過於草率、考慮不周。(即使孩子沒有追究約定的想法,坦承錯誤對雙方也是富有意義的,既為孩子樹立一個勇於認錯的表率,又為自己以後的言行起警醒作用)

家長表明姿態之後,就進入理性討論環節。雖然網課有它的優勢,但短板也相當明顯。首先,學校課堂的師生互動性就不是網課所能比擬的。而師生互動之於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理解不了,家長可搜索相關資料對其普及,此處不作贅述。其次,學校課程的設置是教育部門根據多年教育狀況和數據精心設計、系統規劃的,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德智體平衡發展,以及學生受教育的系統性、持續性。顯而易見,這方面學校教育完勝目前的網課。再次,學校的一整套硬件教學設施(實驗室、音樂室、操場、各類教學器材)也是普通家庭所不具備的,這點網課也無能為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學校教育決不僅僅是學知識,更是一個人通過集體生活體驗,學會如何與團隊、與他人相處的重要途徑。它在孩子成長的社會性發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意義。

理性探討之後,如果孩子仍不理解,您可以跟他談談他的目標、理想或計劃,或僅僅是他喜歡的領域、方向。對他的某些目標表示認可(形成共同願景)。然後,迂迴到學校教育上,讓他明白接受學校教育更有利於個人發展和目標實現。當然,對於他這段時間網課學習的進步也要充分肯定,並給予適當獎勵。我想,通過真誠溝通,孩子一定能明白您的的良苦用心。祝您成功!


西米邏輯思維解析


你是人才,你兒子是天才,當然不用去學校了。你在另一個問題裡說你兒子與眾不同,你要求老師義務給你寶貝兒子補課?你兒子前後差異怎麼這麼大呢?還是這兒子是你想象出來的?自媒體的弊端之一就是暴露了很多你這樣的癔症者和意淫者。



享受美好666


你就弄錯個事,你都認為學校就是學習文化課,所以網了課代替了。實際上學校不僅僅是教文化知識。你上過學我給你說說:

1集體意識培養,讓孩子有擔當,有集體榮譽感。長大之後多重要?

2不斷學習和同學相處,社會是人的社會,不能封閉自己。試想與人交流多重要?

3德智體美勞,學校全方位考慮,在家能麼?別的不說,體育,課間操的體育鍛煉看著沒啥,卻是重要的一部分。

4在學校他能夠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自己處理問題,家裡可以麼?

5孩子課間遊戲,體育遊戲,同學之間有新的發現,他能有所接觸,在家不行。

所以,你應該給孩子解釋,學校學的不僅僅是文化課,還有其他。

還有一點,找出他有這個想法的原因,個學校溝通。共同努力,改變他看法?

你要有主見,改變認識,他就會和你一樣,知道學校的重要性。


趙鳳軍


孩子通過學習網課後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你應該高興,但是開學了還是回學校上學為好,因為在學校有很多的同學,可以交很多的朋友,在家裡一個很孤單,長時間對正常成長不好。孩子要適應社會環境,因為社會環境不會因為個人而改變,如果孩子不努力適應環境,可能就要被淘汰。


蔡軍東


我覺得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要結合起來,相互配合,所以網課要繼續上,去學校上學也要去,兩者缺一不可!理由如下:

(一)教育要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思想的碰撞,面對面溝通,辯論,不但可以提高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而且還能培養人的思維方式!教育也是需要去實踐,去體驗感悟生活的!課堂的氛圍,學校的環境,是線上教育無法實現的!

(二)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也要充分利用網絡,在網上,可以超越學校,超越老師,跨地域,跨層次的進行學習,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優質教育資源,多元化的選擇學習,提升自己!

綜上所述,我覺得學習要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結合起來,兩者缺一不可,各有優劣,要充分利用!


追趕太陽的小水滴


你是給了這個承諾,然後擔心他進步了,要去兌現嗎?你不用擔心的,如果孩子進步了,這是一件好事。只是你的這個承諾說的不好,學校教育有學校教育的好處,他除了可以學習知識,還可以在跟同學的交流中鍛鍊溝通,表達的能力。人始終是群居動物,跟人打交道會伴隨我們一生的,如果整天對著電腦,一來傷眼睛,二來網絡誘惑比較大,小孩還沒有一定的識別能力,這就要求家長增強監督,三來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一個虛擬的世界,是很難接觸到同齡年的人的,這樣對小孩也不利。好的我們分析了利弊以後,我們來說說辦法,如果小孩子提高是值得高興的事,那怎樣來圓這個承諾呢,你可以從學校的角度,學校是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的,即便是高中,為了學籍也是要求入學的,從學校角度,加以分析利弊,我相信孩子會懂的,。畢竟網上學習,也是一種新鮮,等新鮮感一過,他會理解的。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