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推進復工復產,廣東重在做好“六穩”

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保障經濟社會有序運行,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疫情出現後,中央、國務院以及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連日組織領導小組會議,對疫情進行實時的監控和部署。到目前為止,廣東省的疫情狀況逐步穩定,2月16日當天全省新增確診病例6例,新增出院37例,通過對比以往的數據發現,廣東新增確診病例每日下降,康復出院病例逐日上升,證明廣東的防疫工作成效顯著。但疫情影響投資者預期以及公共服務的供給,為了維持廣東經濟的增長動力,需要儘快復工。為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廣東應採取大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進程;繼續研究政策工具,加強與香港、澳門的疫情管控合作;刺激社會消費需求,加強監管穩定市場秩序等三大措施逐步實現經濟的穩步增長,不懼困難、奮勇向前,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好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

本次肺炎疫情在短期內會對廣東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除了中小企業和部分服務業受到一定衝擊外,投資預期和公共服務也會受到影響。為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廣東應考慮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應對。

一是,大力推進企業復產復工進程。在當前疫情有所好轉的情況下,廣東在持續關注疫情變化的同時,應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支持企業的復產復工,逐步將經濟社會運行推回正軌。特別要從金融方面對企業加大支持力度,為企業解決合理的融資需要,增強企業的資金流動性以及抗風險能力,對於生產抗疫物資的企業要給予更多的優惠待遇,盡全力將抗疫物資的生產能力提升至最高水平。

二是,繼續研究政策工具,加強與香港、澳門的疫情管控合作。當前廣東省政府已經出臺了多種政策措施,包括“企業復工復產二十條”“金融暖企十八條”,通過中小融平臺為5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最高貸款單戶授信額度可達到500萬元等,預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用工成本高、經營負擔大等問題。新出臺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實,但由於疫情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在疫情未完全消退前,廣東省仍應繼續研究政策工具、健全現有的疫情管控體系、完善支持企業復產復工的政策機制。同時,要與香港、澳門形成緊密的疫情管控合作,建立疫情信息互聯互通機制,打造及時、高效的疫情實時監控網絡,整合三地信息以加強對疫情的防控。將監管力量下沉至每一塊區域,從基層抓起、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為打造粵港澳三地健康生活圈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合理刺激社會消費需求,加強監管穩定市場秩序。疫情結束後,為適應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後產能的提升以及促進經濟穩步增長,廣東需要適度刺激居民的消費需求,但同時要加強市場監管力度,防止擾亂市場正常運作的現象發生。一方面,廣東應通過電子商務、網絡娛樂、商圈活動等方式刺激社會消費需求,以便更好地滿足居民的日常消費需要以及企業資金的迴流。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的信息傳遞優勢,通過各大媒體對居民的消費觀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培養,提高居民的消費保護意識,減少居民惡意消費、隨意消費等不良行為的產生。

(韓永輝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博導、珠江學者,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財經決策專家;麥煒坤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貿易學院助教)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