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楊浦50名“白衣戰士”馳援武漢!他們的工作年限平均13年

“我報名”“我也報名”……2月16日凌晨,楊浦區中心醫院的工作群依然活躍,對馳援武漢這件事,醫護人員毫不遲疑的表態令人動容。

根據上海市衛健委要求,為增強武漢防疫抗疫醫護人員力量,全力支持新冠肺炎病例救治工作,楊浦區中心醫院迅速成立50人的醫療護理團隊——20名醫生和30名護士將出徵馳援武漢。這些醫護人員中以呼吸內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監護專業為主,平均工作年限13年,醫生中高級職稱人員佔35%,其中黨員比例達到42%。

今晨,杨浦50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他们的工作年限平均13年

制定多項制度確保工作高效安全開展

楊中心副院長兼心內科主任鄭鵬翔,具有30年的危重症救治和管理經驗,他以20年黨齡的老黨員身份要求擔任此次馳援武漢的領隊,帶領團隊抗擊新冠不辱使命。行前動員會上,他慷慨表態:“我是一名醫生,而且是一名黨員,又是一名黨培養的幹部,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去救死扶傷是一份光榮的使命!我會盡忠職守,帶好團隊,平安出征,平安返回!”

今晨,杨浦50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他们的工作年限平均13年
今晨,杨浦50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他们的工作年限平均13年

出發前,六人組成的管理團隊已經高效運轉,制定了援鄂醫療隊隊員守則、院內感染管理制度、物資發放領用管理制度、駐地酒店防護管理制度等。管理團隊會帶著大家熟悉新的工作環境,制定目標、計劃,讓工作高效、有序、安全開展,體現上海三級綜合醫院的治療水平!

成立臨時黨支部,戰鬥堡壘衝鋒一線

行前動員會後,楊中心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正式成立,把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在抗疫的前線,把一個黨員一面旗的精神體現在戰勝疫情的戰場上。

今晨,杨浦50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他们的工作年限平均13年

擔任臨時黨支部的副書記是普外科一病區護士長範志敏,2003年的“非典”戰役時,她義無反顧地進入SARS隔離病房,幾十個日日夜夜,堅守崗位,衝鋒在前。十七年後的今天,她仍然做出了相同的選擇:“我有經驗,我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準備迎戰。”

範志敏的愛人是一位人民警察,每天也同樣戰鬥在抗疫一線。他說:“她其實是報完名才和我說的,當時心裡是很擔心,武漢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我不擔心她的專業,但我擔心她的身體。我在上海,她在武漢,共同抗擊肺炎。”

家屬: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今晨,杨浦50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他们的工作年限平均13年

這支醫療隊中還有幾個特別的身影,他們是4名“80後”“90後”的男護士。這次出發的30名護理人員,85後佔到73.3%,其中90後佔到33.3%。他們當中很多都是半夜接到訊息,第二天上午才跟家人報備,“家裡人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85後護士戴文瓊說,“跟家裡人告知了一下,他們表現得非常’淡定’,二話不說就開始收拾行李。”

今晨,杨浦50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他们的工作年限平均13年

這些充滿青春熱血的醫務人員,也許從疫情爆發的那一刻起,就跟家人做了“衝鋒陷陣”的報備,從新聞上數字不斷跳動的那一天起,就和家人達成了默契“有令必出,義不容辭!”

“我30個‘娃’要出去了,我必須與他們同在!”

擺在護理部主任王靜面前的是一道更加艱難的選擇題,一次次送自己的戰友出征,而她又何嘗不想親臨疫區奉獻智慧和汗水,但後方也是一線,在上海同樣面臨著繁重的防疫工作。然而這一次,她堅定地說,“我們是整建制地接管病區,那裡風險更大,一切都是未知。我30個‘娃’要出去了,我必須與他們同在!”

今晨,杨浦50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他们的工作年限平均13年

出發前,楊浦區衛健委為醫院進行物資配備。根據第一批“勇士”的經歷整理出實用的經驗,包括準備了專用醫用敷貼保護面部皮膚,避免長時間佩戴口罩、防護鏡導致的額部、鼻部和耳後的皮膚破損。

今晨,杨浦50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他们的工作年限平均13年

同時,還準備了紙尿褲、保鮮盒、擦手紙、酒精紗布、一次性內褲等物資,從安全、生活、休息上全面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