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每天學習10個小時可以嗎?

糖盈


有點多吧,現在疫情這麼嚴重,要求有點嚴吧,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一般要求嚴格的,習慣比較好一點兒!


多愛自己一點兒


我兒子現在在一個英制的國際學校讀小學二年級。

一個一年級7歲的孩子需不需要每天10小時的學習呢?在我們國家,從大面講,這是涉及國家教育體制、社會氛圍與心態,以及家庭氛圍和心態問題,暫不做探討。

我現在只想說我為什麼將我兒子放在這樣的學校!其一,學校設有從幼兒園直到高中三年級的所有教育(分兩個校區學習);其二,每週五天學習(早8:00~下午2:30),一學年三個假期(寒、春和暑假);其三,學校設有按不同年齡段的課外課(有收費和不收費的,後者佔多數),比如應試課本知識加強般,英法德西中文等語言興趣班,體育類,機械類,戶外累,生物類,藝術類,專業類(如數學等)興趣班;其四,也是我最感興趣,也是最關鍵的就是:閱讀培養和發散性思維動手能力培養。例如:閱讀,學校有圖書館,書是按等級借閱,最低一級0.1級,超過7.0級後才可自由借閱。這閱讀是每天必須的作業,在等級範圍內由老師根據孩子興趣愛好提供課外書,家長指導閱讀,老師考評,只有達到標準才可上升一級再閱讀。動手能力更是更是培養創造思維和專注力。我身邊幾個朋友的孩子,基本10歲以後,孩子的自學能力,專注力和愛好學習已經變得自律了,時間分配能力也顯現出來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一個上小學的孩子,應該一半學習一半娛樂,寓教於樂,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自律與專注能力、興趣愛好能力。也希望家長老師們,我們培養孩子,是要將來做一個“造鐘的人,而不是一個報時的人”。

各位看官,覺得呢?



淺見薄識572579


我也是一名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家長,不知道您說的讓孩子每天學習10個小時是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安排,還是學校的安排?如果是家長的安排,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如果讓您每天工作十小時您是什麼感受?更何況是一名六七歲的孩子?如果是學校安排,我會認真去研究學校讓孩子學習這麼長時間的原因,如果因為特殊原因偶爾一兩天這麼做,我會幫助鼓勵孩子去克服;如果是長期的,我想我會跟老師去溝通,溝通無效時我會幫助孩子去尋找一個平衡點,比如一些無關緊要的作業我會替孩子去完成,可寫可不寫的作業我不會讓孩子去做。一年級的孩子,好身體比好成績更重要!


米奇愛吃飯


我的孩子也在一年級。每天的作業很多,現在又是線上學習,作業就更加多了。把我一天都快逼瘋了。一會兒練習題,一會兒課堂作業,一會兒家庭作業,一會兒背誦課文,一會兒閱讀課外書,感覺比在學校上課還忙啊!我覺得孩子們應該勞逸結合,畢竟年齡還小,各方面還在適應期,不可能像高年級孩子或者大人那樣。


娜一抹眷戀


挺好的,我覺得一年級的學生一天學習十個小時都還不夠,起碼得二十個小時,多出來的十個小時哪來的呢?做夢的時間!白天學完十個小時,必須得在夢裡加深鞏固,才能呈現出翻倍的學習效果!只是有一點不好操作,身為家長不是神,不能操控並掌握孩子的夢,不過,有這要求就好!有理想了才能有追求嘛。

而且,對這位家長的做法,真是讓人心生敬意如長江之水綿綿不絕。從這要求的背後,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殫精極慮夜不能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待一家三四口,均為人中龍鳳的深具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新生代十佳家長!

這位家長,在工作中絕對是一把好手!忘情於工作中無法自拔,按成年人的自律精神和強健體魄,每天工作十二三四五六七個小時不在話下,而且樂在其中。生活與工作中,具有高度自律精神的人,成功的幾率倍增,這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有一些細節如何操作有待商榷,一年級的小娃,學習十個小時必須得有人相伴輔導,寓教於樂,指點迷津,鼓氣助力,搖旗吶喊,如若家長一門心思投入工作,一門心思想著大人努力工作,孩兒用心苦讀,各司其職,各得其所的話,這事就不好辦!如何自個的事業不被耽擱,孩兒的學業又突飛猛進,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並予以變革。既提出此問題,想必這位家長已遇到困難並有疑惑有待解決。

還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保護好一年級孩子稚嫩且明亮的眼睛,如何在十個小時的時間裡開展體育鍛煉,這些都需要好好謀劃。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怪只怪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只想昂首望蒼穹,向天呼籲,不求再借五百年,但求每天再借十小時!






紫葉李呀


如果正常的話,一年級的孩子應該是6歲。這個時候,孩子最好能保證10個小時的睡眠。早中晚餐各佔半個小時的話,孩子如果安排10個小時的學習,孩子只有2.5小時的空餘時間;這裡還沒有包括和父母的交流時間,體育鍛煉時間。

這樣的安排,對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點殘酷。時間長了,會讓孩子有厭煩情緒,除非您能安排得特別有技巧。

一般來說這個階段的孩子能集中思想20分鐘就很好了。這也就是小學課堂一般有經驗的老師會在課堂的一半時間(也就是20分鐘)左右的時候,會給孩子一點放鬆的時間,如唱唱歌、做做遊戲等等。

如果您是自己在家給孩子安排學習,請按照這個時間或者15分鐘左右安排一個時間段,中間有所變化,穿插遊戲、體育鍛煉等。效果會比較好。

在這個過程中,您還可以不斷觀察您的孩子對哪項學習活動更感興趣,找到孩子的興趣點。這樣能更好地安排孩子今後的學習發展方向。

下面附上郎朗小時候的練琴時間表,以及郎朗30歲時在美國盧塞恩音樂節排練琴房的預約卡,人家那個時候,從中午12點練琴到晚上21點,也還沒有一天練十個小時!

人生要循序漸進!建議看一點兒童心理學書籍。




MsZhou的英語課堂


孩子一年級,孩子七歲,身體和大腦發育都不是很完全。

學習是很耗費精神的,如果不及時休息,那麼精力就不集中,學習效率就會低下。

上小學一年級,上課的時候學習新知識也就是十到15分鐘,

剩下的時間老師都是在指導孩子複習寫作業。並不是一直都是在學習的狀態。

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的時間,

保證睡眠時間和玩耍的時間,這樣他才能學得好。

學的好的基礎是高效學習,注意力集中。7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一般10-2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正確率高,過後孩子的反應速度和思考能力會下降。

寫作業也是這樣。寫完一項作業讓孩子休息一到2分鐘,再接著寫,他會寫的快有好。如果不休息連續寫,會出現磨的情況。其實不是孩子想磨,是精神累了,疲倦。

玩的好,才能學的好,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說你讓他寫十個小時學習十個小時的話,真是太難為孩子了,那麼對他對孩子的身心和健康都非常的不利



安妮媽


一年級每天學習10個小時可以嗎?

這個問題要從孩子學習內容與學習動力兩個方面分析思考,學習內容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閱讀,學習動力是來自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等內驅力還是老師家長逼迫的外在壓力。

1、如果作業是老師佈置的課堂作業,一年級學生每天學習10個小時,不僅違反教育規律,也違反相關法律規定。不可否認,現在教師的整體素質大滑坡,尤其是一些新入職的教師,想想也情在理中,上一個專科學校,高考只要二百多分(總分750分)就行,很多知識自己壓根不懂,很多東西自己完全不知,豈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結果必然是用大量的低水平練習反覆操練學生,讓學生陷入題海而不能自拔,這種情況要明確反對。當然這種情況家長是無能為力解決的,需要學校和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切實提高課堂效益,將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

這是我讀書摘錄中的三句話,送給這些老師們:⑴美國的小學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⑵美國的小學沒有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⑶美國的小學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造慾望和嘗試。

2、如果一年級學生每天自覺自願,廣泛閱讀自己感興趣的且適合這年齡段孩子閱讀的課外書,即便每天學習10個小時也是可喜可賀的事,家長只需適當地引導加指導,與孩子共同選擇合適的閱讀文本即可,其他順其自然就OK。因為讀書是一種詩意的生存狀態,讀書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讀書是一種溫暖的生命體驗。

這個問題要從孩子學習內容與學習動力兩個方面分析思考,學習內容是課堂作業還是等內驅力還是老師家長逼迫的外在壓力。

作為家長你要明白,孩子小時候的閱讀體驗,往往決定了他一輩子的視野和境界。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與勃勃生機,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寂寥。


玩會Excel


作為家長的你,每天學習十個小時可以嗎?

如果不是天才少年,如果不是特別感興趣的東西,專注十個小時,一般人很難做到。

一年級的小豆包,最重要的是幼升小心理和習慣的過渡。應該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增強對學習的信心。而不是填鴨式,會讓孩子過早厭倦學習生活。


2019—未來已來


說孩子前,先問問你要學習10個小時可以嗎?

一年級的孩子在6歲和7歲間,有的孩子還不滿6歲。所以每天10個小時學習,學什麼內容?需要合適的安排。

根據孩子發展目標,學習文化課時間在6個小時左右合適,還是要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通過藝術學習和體育鍛煉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一年級校內課時表上除了語文、數學、英語還有體育、音樂、美術,也開設了道德與法治、科學、生命生態與安全。其中體育占課時比例最大。

所以在家學習生活也要合理安排內容,在這個特殊時期讓孩子參與適當的家務是非常好的,比如擺放碗筷可以訓練孩子的次序感,手洗襪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細緻等等。

安排好內容,孩子在家是可以學習10個小時的,家庭本就是孩子的第一課堂。

分享一幅6歲一年級男孩子的繪畫作品,感受快樂的家庭學習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