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土方法種食用菌?

鳶與解說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鄂鄉村夫小健,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怎麼用土方法種食用菌?

首先食用菌它的生長地帶是比較多的,有在肥沃山林土地,也有在樹上生長的。在我們農村種菌有一個產量比較高,質量也得到大部分農民種植的認可。

就是我們利用農村大量的慄木材,將這些木材隔10公分左右進行打孔,孔深度約5到10公分左右深,我們在將食用菌菌種放入木材的孔當中。我們農村所種植食用菌利用這種技術已經數年。希望此技術能給你帶來希望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謝謝


鄂鄉村夫小健


我曾用稻草玉米芯種過平菇。

將稻草鍘成一寸長短,玉米芯用錘敲破成小塊狀,手指粗細。將這些材料放入鍋中煮開|小時。然後撈起,涼至手捏滴不出水為宜。加百分之二的石灰粉拌勻放入泡沬箱,一層菌種加一層材料。材料不超30公分。或看箱高度按排材料。最後面上灑菌種履蓋。待菌絲吃透材料再蓋上腐殖土,沒有瘸殖土也不用蓋。



羅仁明


1/7 分步閱讀

1.準備原料

原料準備好後要進行裝袋、滅菌,滅菌後接種,接種後移入菇房,等待出菇。出菇後做好溫度、溼度、通風、光照的管理工作即可。

2/7

2.時間

金針菇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7~30℃,最佳溫度為23℃,子實體分化發育適宜溫度為3~18℃,最佳溫度為13℃。因此,南方地區種植時間以晚秋為好,北方地區以中秋為好,江南諸省在10~11月為好,高海拔山區在9月為好。

3/7

3.場所

需要準備菇房,菇房的主要要求是保溫、通風、乾淨,可以搭建一個半地下式菇房,建議在室外往地下挖一個1米深的正方體的洞,再用土在地上四周垛起1米高的牆,頂上蓋塑料膜及草簾即可。

4/7

4.原料

可以將粉碎玉米芯(可用高粱殼、鋸末、花生殼、豆稈、玉米稈、油菜稈等代替)、麥麩、玉米麵、石膏粉、黃豆麵、過磷酸鈣、白糖按75:20:3.5:2:1.5:1:1的比例準備好,然後將白糖加水溶化,再將白糖水和其他配料加水充分攪拌,含水量要達到65%左右,悶2~4小時後裝袋。

5/7

5.接種

首先,選擇15~17釐米寬、55釐米長的塑料袋裝袋,裝袋的時候要邊裝料邊壓實,裝好後兩端用細繩紮成活結,然後用高壓或是常壓滅菌,滅菌後就可以接種,接種後及時將袋移入菇房。

6/7

6.管理

如果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約24小時菌絲就開始萌發,約40天即可滿袋。滿袋後要解開袋口並翻卷袋口、堆袋披膜,每天早上要掀膜通風30分鐘。

7/7

7.並保持溼度85%~90%,約7~10天可相繼出菇

出菇後可適當加大通風,當柄長到3~5釐米時要掀去塑料膜,並通風換氣1-2天;之後將溫度控制在6~8℃,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5%~90%,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11%~0.15%,光照為弱光,約10天后金針菇即可長成並採收。

贊 踩分享

相關經驗

怎樣畫簡筆畫“食用菌”?








馬廣虎


【慶雙與三農同行】怎麼用土方法栽培食用菌?食用菌的種類較多,現在能夠進行人工大面積栽培的食用菌品種達十幾種,而其中最適合土法栽培、技術要求簡單、材料易得、容易成功、產量高、特別適合初學者栽培的食用菌只有一種,那就是:平菇。筆者曾經栽培過十幾年的食用菌,而最初也是從栽培平菇入門的,規模可大可小,下面把平菇的簡易栽培方法介紹如下。

●平菇的栽培季節和對環境溫度與溼度以及光照的需求

平菇屬於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白蘑科,側耳屬。平菇的品種較多,但土法栽培平菇的關鍵技術是栽培季節的選擇,採用生料栽培的方法才能夠確保成功。而平菇屬於中低溫型的食用菌,在自然氣溫條件下,一般只適合春、秋兩季在室內栽培。

○溫度:平菇菌絲能在5一32℃的溫度範圍內生長,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範圍是24一27℃;子實體能在5一25℃的溫度範圍內生長,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範圍是以10一18℃。

○溼度:平菇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一70%為宜,其標準是,培養料拌好後,以用手緊握培養料,手指縫間有水珠滲出,但不下滴為度;子實體生長階段,保持空氣相對溼度85一90%為宜。

○空氣:平菇為好氣性的真菌,子實體在通風不良的條件下,難以形成,即使出菇,菌柄往往細長,菌蓋變薄、變小,畸形菇多。而在菌絲培養階段,如果空氣不流通,培養料容易感染雜菌。

○光照:平菇菌絲對光照的要求不嚴,在明亮或黑暗的條件下均能生長,但以較黑暗的環境菌絲生長更快。而子實體發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在室內能看清楚報紙即可。如果光線太暗,只長菌柄,不形成菌蓋。

○營養:平菇屬於木質腐生菌類,分解木質素和纖維素的能力很強,在其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為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半纖維素以及澱粉、糖等)和木質素,也需要少量的氮素如尿素等。一般以各種農作物秸稈作培養料,如稻草、麥稈、棉籽殼、玉米芯等,添加一些輔料均可滿足其營養要求。

○酸鹼度:平菇喜偏酸的環境,在PH3一7之間均能生長,以PH5.5一6.5發育最好。因此,在家庭生料栽培時,可不調酸鹼度,以自然酸鹼度即可。

●栽培容器的選擇

在家庭中,適合作生料栽培的容器有罐頭瓶、各種廢舊洗滌盆、紙箱或木箱。將容器用石灰清液洗淨或擦淨,晾乾備用。

●平菇的配料與栽培

○原料及配料:用作培養料的農作物秸稈很多,如常見的稻草、麥稈、玉米稈、玉米芯等,任選其中一種,粉碎或切短成1一2釐米長的小段。將其放入鍋中加水浸泡10一15分鐘後,燒火煮沸30分鐘,撈出攤在乾淨的地面上瀝去多餘的水份。然後加入乾料重10一15%的米糠或5%的玉米粉、1%的白糖或紅糖、1%的過磷酸鈣、O.1一0.2%的尿素和1%的石膏,拌勻,用手用力握培養料,以手指縫間有水珠滲出,但不下滴為度。

○拌種:到食用菌生產場購買栽培種(也稱為三級種),用冷開水將菌種包裝物清洗後,挖出菌種,掰成花生仁大小的顆粒,按培養料乾料重15一20%的比例,混合拌入培養料中。

○栽培:用罐頭瓶和各種洗滌盆作栽培容器的,將拌好菌種的培養料直接裝在容器中,稍壓實,上面用一層乾淨的塑料薄膜蓋在上面,壓緊保溫保溼,以利發菌。

如果採用紙箱或木箱作栽培容器的,先用乾淨的塑料簿膜襯在箱內四壁,再將拌好菌種的培養料裝在箱內,厚度為15一20釐米,稍壓實,上面蓋上塑料薄膜,壓緊即可。

○菌絲培養:將栽培後的容器放在室內光線比較暗的地方,上面再蓋上一層舊報底或牛皮紙遮光,培養菌絲。一般在栽培後2一3天,從罐頭瓶的外面即可看到瓶內料間的菌種已萌發出雪白而纖細的菌絲,呈放射狀生長,表明接種已成活。一般經過20一30天的培養,平菇菌絲即可長滿培養料。

此時將蓋在容器上面的薄膜揭松,加大透氣量,以刺激菌絲扭結,形成子實體。一般在培養料長滿菌絲後3一5天,菌塊表面就可看到顆粒狀的子實體。

●出菇管理:在培養容器內的菌塊上有顆粒狀的平菇子實體出現時,就要完全揭去蓋在上面的塑料薄膜,用噴壺裝清水灑在菌塊上,保持空間溼度85一90%。可用舊衣服或舊紗布浸水後,掛在栽培容器的上方,以利提高空間溼度。同時要通風,以利於子實體的正常生長。

●採收及採後管理:當平菇子實體菌蓋伸展到90一95時,即菌蓋伸直,邊緣稍內卷就可採收。採收時,一隻手按住菌塊,一隻手握住平菇子實體的基部,旋轉取下即可。不要直接拔出來,以免損失菌塊,不利於下茬菇的形成。

採收後,停止灑水,讓菌塊恢復生機,積聚營養,儘早形成下茬菇。一般在採收後5一7天,菌塊上又會長出顆粒狀的子實體,繼續灑水,保持空空溼度,方法同前。

平菇菌塊一般可連續出菇2一3茬,培養料營養枯竭,不再出菇。將容器內的培養料挖出,把容器整理乾淨,以備再次栽培使用。


慶雙


雞腿菇、雙孢菇、姬松茸以及草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子實體生長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進行覆土,或者只有進行覆土處理才能栽培成功或獲得高產,因此,覆土材料的製備,對食用菌生產是舉足輕重的一環,馬虎不得。比較而言,眼下農事並不忙,為夏秋季節將到播種期的上述品種食用菌的栽培用覆土,現即應開始製備,以為高產、優質打下基礎。

一、草炭土

作為食用菌覆土材料,草炭土堪為首選,但由於國內資源稀少,用於生產的費用較高,故不適合一般性生產。東北等地區具備該資源條件者,當然應將其作為首選材料。

二、普通土製備

在一般耕地上,耕作層土壤被認為有機質較高、團粒結構合適、適於作覆土材料。由於耕作層土壤較肥沃,土壤微生物基數很高,其中含有一些對食用菌有害的微生物基數很高,其中含有一些對食用菌有害的微生物種群,在實際生產中應採取較嚴格的處理措施,否則不宜大量採用。耕作層以下20釐米土層,相對肥力水平低、團粒結構差,但有害微生物數量少,經簡單消毒處理後作為覆土材料,應用效果不錯。具體操作為: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的菇棚,取約5000千克土後,邊曬乾邊粉碎並過篩,使土粒直徑0.5~1釐米和0.3釐米以下的分別佔總量的50%,然後噴灑2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邊拌邊噴,直至確認每個土粒上均有藥液沾附時建堆覆膜,一週後即可取用。也可兌多(菌靈)甲(醛)溶液替代,多甲溶液的濃度,可視土質材料靈活掌握,一般兌制比例為多菌靈:甲醛:水=3:6:100。使用時攤開土堆,將甲醛氣味晾除後即可進棚覆土。

該種材料製備簡單,短時間內可用,省工省力。但由於土質不同而使生產效果難以保證,並且耕作層下土層質地偏生、較硬,個別土質將在菇床上出現“板結”現象,對生產不利,因此,應正確區別土質,以壤土為好,粘性較大的可摻入部分細砂,反之則應混入部分黏質土粒,以保證覆土的持水和通透性,並消除板結現象。

三、礱糠土製備

材料為稻殼、河泥淤土,重量比例為1:10;每100平方大棚準備500千克稻殼、約5000千克河泥土;處理:河泥土邊曬乾邊制碎,稻殼在4%石灰水中浸泡20小時左右,對酵10天以上使之腐熟,然後二者充分混合,並加水調勻:土質較粘時含水率調至20%左右,否則可調至30%左右;兌配150~2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加入辛硫磷0.5千克,噴灑並拌勻,或按100千克水中兌入多菌靈0.8千克、甲醛溶液1.5千克、DDV或辛硫磷0.5千克比例配製混合藥液,然後覆膜,每2~4天翻堆一次,約翻3~4次,攤開散發甲醛氣味後即可使用。

缺乏稻殼資源的地區,可使用小麥糠殼替代,生產效果相同,但使用量應增加至700千克,具體操作參考上述。

四、腐殖土製備

腐殖土在土生型食用菌生產中的使用效果,可與草炭土相媲美,如果處理得好,不但其有機營養較高,而且速效類營養物資含量較全且合理,作為覆土材料,其物理通透性、鬆緊度均極有利於菌絲爬土和子實體生長,從而為生產奠定了基礎。

腐殖土的製備,加入配合材料(亦稱輔料)的品種及其多寡,以所選土質的性質及有機質含量等條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論。以供100平方米雙孢菇大棚用覆土材料為例,簡單要說明如下,供參考:

時間安排:4~10月份均可進行。

配合材料一:牛糞粉(馬糞、兔糞、羊糞等均可,如用雞糞、豬糞需經曬乾、殺蟲後再用,最好使用微生物菌劑進行預發酵)700千克,豆餅100千克,鈣鎂磷肥80千克,尿素40千克,石灰粉60千克,石膏粉30千克。

配合材料二:

五、操作要點

礱糠土中的河泥淤土應選用舊水塘、小塘壩等處淤泥,以發黑、發臭為佳,但不能使用化工廠或醫院下水道、臭水溝中的淤泥;糠殼要新鮮、不黴變,拌土前先經堆酵使充分腐熟。腐殖土中的牛糞可用生牛糞,但不可使用鮮牛糞;若是用雞、豬等畜禽糞便,事先須經嚴格除蟲及發酵處理;稻殼糠的用量可適當加大,但每增加100千克時,則需相應增加尿素7千克左右。腐殖土製備需時較長,應於春季提前進行,最晚於7~8月份開始操作,以不誤使用;一般夏季用土,應於4~5月份進行製備。










農村小魏家


第一步你要到正規的菌種廠家買來菌種,一般分為一級種(母種)二級種(原種)三級種(栽培種)建議當地購買三級種栽培,可以縮短制種週期來提高時效。

第二步,設備和原枓準備,原料有棉籽殼,玉米芯,麥草,木屑等為主料。副料生石灰,麥麩皮,複合肥,玉米麵,豆帕等。

設備按你準備種植多少來決定,原枓倉庫,拌枓場地,滅菌設備,菌等最遲要20天內準備齊備。

第三步拌料,這裡給您兩個配方

1棉籽殼45%,玉米芯40%,生石灰3%,複合肥2%麥麩10%。。

2木屑40%,麥草40%,生石灰3%,.麥麩10%,玉米麵5%,複合肥2%。

將原料按配方拌勻,加水按1:1.5比繼續拌勻多翻兩邊堆成寬1米5高1米長不限的堆24小時倒堆再翻一邊,裝袋第四滅菌把裝好的菌袋齊的碼在滅菌灶裡滅菌12一14小時,打開及時取出菌袋拉到消了毒的接種室,冷卻到枓溫30度以下就可以接種了,(現在都是開放式接種)。

第六菌袋培養,一般從接種到滿袋25一30天,時常勤觀察,掌握溫度18一25度最為適易。

第七步菌袋滿袋後碼成7一9層的菌牆,牆與牆之間50公分過道方便釆收。

第八步出菇管理,菌牆形成後繼續培養菌絲一週後灑水通風菇房內溼度85%以上,溫度15一20度之間就可以了一週之後就會現蕾出菇控制好室內溫度,溼度一週前後可以上市了。

細節方面可以私信解答!




秦州農友


食用菌種植技術,怎麼用秸稈栽培食用菌?下面我們來看下吧!

技術要點

1、雙孢蘑菇栽培技術要點

(1)栽培時間的確定。雙孢蘑菇是中低溫性食用菌,發菌*適溫度為22~26℃,蘑菇生長的*適溫度為16~18℃。

(2)菇房建設。不同產區可以因地制宜,採用不同的栽培模式,如:床架層式栽培模式、地栽模式。

(3)原料儲備與常用配方。各地農副產品下腳料種類不一,可以根據實情,改變培養料配方。不論屬於何種類型培養料、何種配方,其中的營養成分都必須遵循共同的原則和要求,建堆前培養料中的碳氮比(C/N)應為30~33:1,糞草培養料的含氮量以1.5%~1.7%為好,無糞合成料的含氮量以1.6%~1.8%為好。

(4)培養料的預處理。在稻草資源豐富的地區,大多采用前一年儲備的晚稻草。在建堆前**進行預溼,預溼方法是將稻麥草先碾壓或對切,*好切斷成30 cm左右,攤在地面,撒上石灰,反覆灑水噴溼,使草料溼透。對於糞料,國外主要採用馬糞或馬廄肥,國內多選用牛糞,鮮糞不宜採用。

(5)前發酵。培養料前發酵包括預溼、建堆和翻堆三個主要工藝環節。建堆前**將稻麥草、幹糞進行預溼。建堆時,先鋪一層寬2.3~2.5 m、厚30 cm左右的稻、麥草料,再鋪一層糞肥,這樣一層草、一層糞,各鋪10層左右,堆高1.5~1.8m。化肥和餅肥等氮肥輔料必須在建堆時撒入料堆中間,通常在第3~4層後分層均勻加入料堆中。堆料過程中,一般從第3層開始根據草料乾溼度邊堆料、邊分層澆水,澆水量以建堆完成後,料堆四周有少量水流出為宜。建堆後的整個前發酵過程需翻堆3~4次。前發酵結束後培養料的質量要求:培養料為深褐色,手捏有彈性,不黏手;含水量為65%左右,pH為7.2~7.5;有廄肥味,可有微量氨味。

(6)後發酵。後發酵通常在菇房內進行分散式後發酵(室內後發酵)。前發酵結束後,將培養料趁熱迅速搬運進經清潔消毒的菇房內的床架上,底下1~2層溫度低,難以達到後發酵溫度要求,不鋪放培養料。進料結束後,封閉門窗,讓菇房內的培養料自身發熱升溫,5~6h後,當料溫不再升高時開始加溫。後發酵期間的料溫變化一般分兩個工藝階段:巴氏消毒階段、控溫發酵階段。後發酵開始,逐漸加溫10h左右,使料溫和氣溫都達到58~62℃,維持6~8h,進行巴氏消毒。然後,通過通風降溫,使料溫在48~52℃之間維持4~6d,這是後發酵的主要階段。控溫發酵階段結束後,停止加溫,慢慢降低料內溫度,降至45℃時,開門窗通風降溫。後發酵結束後的優質培養料為暗褐色,柔軟有彈性、有韌性、不黏手;無氨味而有發酵香味;含水量為62%~65%,手緊捏有2~3滴水;pH為7左右。

(7)品種選擇、播種與發菌管理。後發酵結束後要及時進行翻動拌料、播種。應徹底翻動整個料層,抖松料塊,使料堆、料塊中的有害氣體散發出去。當料溫降至28℃左右時進行播種。播種前應全面檢查培養料的含水量,並及時調整。

(8)覆土及覆土後的管理。在適宜條件下,播種後20~23d菌絲便可長滿整個料層,菌絲長滿培養料後,應及時進行覆土,覆土厚度一般為料床的1/5。

(9)出菇管理。從播種起大約35d就進入出菇階段,產菇期3~4個月。

(10)採收與貯運。

2、草菇栽培技術要點

(1)栽培時間的確定。在自然條件下,通常安排在5~9月,在日平均氣溫達到23℃以上時開始栽培。若菇房有加溫設備,室溫達到28~32℃,即可實現週年生產。

(2)場地選擇。目前栽培方式主要有室外畦式栽培和室內床架式栽培兩種。室外畦式栽培是室外露地常用的一種栽培方式。

(3)原料儲備。稻草儘量選用單季晚稻或連作晚稻草,並要求乾燥、無黴爛。根據培養料配方和生產規模,計算所需貯備原料石灰、麥麩、幹牛糞、過磷酸鈣等數量。

(4)培養料的預處理和發酵。預溼:在水池或其他容器中加入石灰粉,調成2%石灰水,將稻草浸入水池3~6h,讓稻草充分溼透後澇出拌入其餘輔料,然後在地面製成草堆並覆蓋薄膜,使水分相互滲透均勻。上架:將經過預溼的稻草鋪放到床架上,採用覆瓦式鋪料方法,厚度掌握在壓實後25~30 cm為宜。然後逐層淋水至每層有水滴下為度。稻草上架後,將四周塑料薄膜放下,以利保溫。巴氏滅菌:稻草上架後馬上加溫,使菇棚內室溫達到66~75℃,中層料溫達到63℃左右,保持8~10 h後停火。

(5)播種和發菌管理。

(6)出菇管理和採收。

4、注意事項

1.培養料既要保障營養搭配合理,又要保障處理得當,給食用菌豐產創造物質基礎。碳氮比是培養料配製的核心原則。在培養料搭配時既要兼顧營養合理,也要兼顧培養料的透氣性、吸水性等物理性狀適宜。

2.溫度、溼度、光照和通風是保障食用菌茁壯生長的外部因素,尤其是溫度、溼度和通風是相互關聯,常常又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在自然條件下栽培食用菌,對溫度、溼度、光照和通風的調控要及時、靈活。

3.在食用菌生產過程中,正確處理培養料,徹底殺滅雜菌,減少汙染源。

5、適宜區域

通過菇房的建設,該技術適宜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雙孢蘑菇和草菇生產。






鄉村唐娃


.準備原料

原料準備好後要進行裝袋、滅菌,滅菌後接種,接種後移入菇房,等待出菇。出菇後做好溫度、溼度、通風、光照的管理工作即可。

2.時間

金針菇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7~30℃,最佳溫度為23℃,子實體分化發育適宜溫度為3~18℃,最佳溫度為13℃。因此,南方地區種植時間以晚秋為好,北方地區以中秋為好,江南諸省在10~11月為好,高海拔山區在9月為好。

3.場所

需要準備菇房,菇房的主要要求是保溫、通風、乾淨,可以搭建一個半地下式菇房,建議在室外往地下挖一個1米深的正方體的洞,再用土在地上四周垛起1米高的牆,頂上蓋塑料膜及草簾即可。

4.原料

可以將粉碎玉米芯(可用高粱殼、鋸末、花生殼、豆稈、玉米稈、油菜稈等代替)、麥麩、玉米麵、石膏粉、黃豆麵、過磷酸鈣、白糖按75:20:3.5:2:1.5:1:1的比例準備好,然後將白糖加水溶化,再將白糖水和其他配料加水充分攪拌,含水量要達到65%左右,悶2~4小時後裝袋。

5.接種

首先,選擇15~17釐米寬、55釐米長的塑料袋裝袋,裝袋的時候要邊裝料邊壓實,裝好後兩端用細繩紮成活結,然後用高壓或是常壓滅菌,滅菌後就可以接種,接種後及時將袋移入菇房。

6.管理

如果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約24小時菌絲就開始萌發,約40天即可滿袋。滿袋後要解開袋口並翻卷袋口、堆袋披膜,每天早上要掀膜通風30分鐘。

7.並保持溼度85%~90%,約7~10天可相繼出菇

出菇後可適當加大通風,當柄長到3~5釐米時要掀去塑料膜,並通風換氣1-2天;之後將溫度控制在6~8℃,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5%~90%,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11%~0.15%,光照為弱光,約10天后金針菇即可長成並採收。





英子搞養殖


菌菇類是我們愛吃的食物,也是火鍋裡面必不可缺的食材。那麼怎樣種植食用菌呢?

1/7

食用菌栽培與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養料,食用菌要將培養料分解建造自身。這些培養料絕大多數都是人類不能作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質纖維素類的農林副產品,如秸稈、木屑和禽畜糞便等。

2/7

食用菌雖然種類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一樣的,即培養料製備→滅菌或發酵→接種→發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穫。有的種類只出一茬,有的可以出幾茬。

3/7

栽培時間的確定。在自然條件下,通常安排在5~9月,在日平均氣溫達到23℃以上時開始栽培。若菇房有加溫設備,室溫達到28~32℃,即可實現週年生產。

4/7

場地選擇。目前栽培方式主要有室外畦式栽培和室內床架式栽培兩種。室外畦式栽培是室外露地常用的一種栽培方式。

5/7

原料儲備。稻草儘量選用單季晚稻或連作晚稻草,並要求乾燥、無黴爛。根據培養料配方和生產規模,計算所需貯備原料石灰、麥麩、幹牛糞、過磷酸鈣等數量。

6/7

培養料的預處理和發酵。預溼:在水池或其他容器中加入石灰粉,調成2%石灰水,將稻草浸入水池3~6h,讓稻草充分溼透後澇出拌入其餘輔料,然後在地面製成草堆並覆蓋薄膜,使水分相互滲透均勻。上架:將經過預溼的稻草鋪放到床架上,採用覆瓦式鋪料方法,厚度掌握在壓實後25~30cm為宜。然後逐層淋水至每層有水滴下為度。稻草上架後,將四周塑料薄膜放下,以利保溫。巴氏滅菌:稻草上架後馬上加溫,使菇棚內室溫達到66~75℃,中層料溫達到63℃左右,保持8~10h後停火。

7/7

播種和發菌管理。





樂悠悠之


種植食用菌

1、菇房要求:菇房要求大小以1000—2000平方尺栽培面積為宜,菇房要求密縫,尤其屋頂不要漏氣,瓦房、草房都可以。

2、培養料配比(以1000平方尺面積計算)

(1)、幹牛糞6000斤(或牛糞和豬糞各50%)。

(2)、幹大麥草2000斤,幹稻草1000斤。

(3)、尿素15斤,硫酸銨50斤,石灰氮40斤。

(4)、菜籽餅200斤,雞糞200斤。

(5)、過磷酸鈣50斤。

(6)、石膏150斤,石灰1000斤。

(7)、氨水100斤(拌餅肥用)。

堆料最好採取豬牛糞混堆、乾溼糞混堆和稻麥草混堆。

3、培養料室外堆制發酵(前發酵):

培養料經過堆制發酵後,必須做到:一是物質要轉化好,二是料內臭要消除,三是培養料草要較長、疏鬆、彈性好,四是殺死雜菌蟲害,五是高溫發酵不要低溫腐熟。

(1)、堆料時間的選擇:一般正式建堆時間選擇在8月臺18—20日。

(2)、大麥草預溼:培養料在正式建堆前應預先把大麥草堆制起來,每天澆水連續預溼三天,把麥草逐漸吃足水份。

(3)、正式建堆:把稻草和預溼過的大麥草與糞肥一起堆制。堆料場地應選擇高燥不易積水的地方,堆制前應將場地打掃乾淨,用農藥除蟲一次。將豬牛糞在堆料前一天下午用豬尿或人尿拌溼過夜。堆料開始時,先在地上鋪上一層稻草,厚約4—5寸,寬度7尺,長度不限,然後在草上撒上一層糞,這樣一層草一層糞,直至堆完為止。一般以10—12層高4.5尺為宜。稻草堆在底部兩層和表面兩面層。預溼過的大麥草堆在中間6層。在中間6層中除掉每層撒上糞肥外,菜籽餅、雞糞、尿素、石灰氮也要逐層加入。菜籽餅應在堆料前10天用氨水預先發酵、消毒。料堆應堆得前後平直,上下平直,堆頂稍成瓦背形。從第三層開始每層都要澆水,最好澆豬尿或人尿水,水要澆在草上,不要澆在糞上,以免糞肥流失,並且下面少澆,上面多澆,以水從料堆四周流出為度。建堆後第5天進行第一次反堆,並加入硫酸銨,石膏;第9天進行第二次反堆,並加入石灰;第12天進行第三次反堆,加入過磷酸鈣。再過2—3天,當料溫達到最高時,趁熱進房。每次反堆應將糞草抖松反勻,堆平直。

4、培養料室內後發酵:後發酵技術的幾個關鍵問題;

(1)、後發酵開始加溫時培養料溫度,最好保持在45℃左右,料溫過低帶來升溫的困難。

(2)、培養料進房時的含水量掌握在68%,後發酵結束後的培養料的含水量掌握在65%,比常規發酵的含水量略偏高。培養料的成熟略偏生,這樣發菌順利,後力足。

(3)、加溫時,10小時內一定要把室溫和料溫都升到60℃左右,並保持60℃溫度3—5小時,如果達不到這個溫度,則起不到能巴斯德消毒的作用,也就是起不到殺蟲滅菌的效果。然後將料溫降到52℃左右,並保持該溫度3—5天,室溫保持45—48℃,保溫時間長短,視三個指標出現的情況和培養料的成熟度而定。

(4)、培養料水份的調節在料溫降到點52℃時進行為好。這時室溫只有30來度,人吃得消。

(5)、若用炭爐加煤球爐加溫,每1000平方面積最少要用20只爐子,寧多勿少。

5、栽培管理:

在蘑菇栽培中搞好培養料的室外堆制發酵和室內後發酵以後,主要是如何搞好種菌後到出菇前後的栽培管理工作。做好菇房保溫、保溼、通風、換氣、復土、調水等管理,發好菌,出好菇。發好菌以後,菇房管理主要是如何把溫度、溼度和空氣三者關係合理處理好,以滿足蘑菇生長需要。一般來說,上述三者缺一不可,但應以溫度作為主要條件來考慮,其餘二個條件,必須根據溫度的情況相應給予考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種菌及種菌後的菇房管理;後發酵結束後,馬上打開門窗,拔去拔風筒的堵塞物進行大通風一天,把菇房內的二氧化碳排盡,排除菇房熱量,降低室溫,然後進行菇床反格降低料溫。如果料層水份偏幹,應再用石灰清水調正。反格應進行兩次,通過反格,一是散失料溫,二是把糞草抖松反勻,拿去大的糞塊和雜質,整平床面,為以後復好土創造條件。當氣溫穩定在28℃以下時,即可種菌。種菌方法:一般以穴播種70%,30%散播在料面。

(2)、覆蓋粗土、調節粗土水:

復粗土時間掌握在菌絲體發到料層底部後為好,這樣菌絲體較老練。粗土水份要求先溼後幹,底溼上幹。

(3)、覆蓋細土、調節細土水、結菇水:

當菌絲體將要長到粗土平時,馬上覆蓋細土,細土水份要求先幹後溼。第一次要關窗復幹細土,一間菇房一天覆蓋完,復得厚薄均勻以看不見粗土為度。細土復好後,通風一天,然後進行調節細土水6兩左右,分兩天調好,第一天調2%石灰清水3兩,分6遍調,每遍0.5兩;第二天調清水3兩左右,調法同前面一樣,調到細土捏得碎即可。當部分小白點菌蕾形成後,開始調結菇水3—4兩,一天分4次調好,每次一兩左右。

(4)、調出菇水:

當大部分子實體長到錄豆大小時,就可開始調出菇水,共調水7兩左右,分二天調好,第一天調4兩,分4遍調,每遍1兩,第二天調3兩左右,分6遍調,每遍0.5兩。這次用水用到粗土上半顆、細土發亮。食用菌栽培與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養料,食用菌要將培養料分解建造自身。這些培養料絕大多數都是人類不能作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質纖維素類的農林副產品,如秸稈、木屑和禽畜糞便等。

食用菌雖然種類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一樣的,即培養料製備→滅菌或發酵→接種→發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穫。有的種類只出一茬,有的可以出幾茬。

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主要有生料栽培、發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

栽培是將各種原料拌勻後,按一定規格要求建堆,堆積發酵,當堆溫達一定要求後,進行翻堆,一般要翻3~5次,然後在自然條件下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常用塑料袋,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將培養料內的生物全部殺死。冷卻後經無菌操作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如香菇、杏鮑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白靈菇等都是這樣栽培的。

此外,一些共生菌類,如松茸、牛肝菌等非腐生菌類,用上述任何方法都不能栽培出菇。但是由於其美味,市場價格好,為了增加野生狀態的採集量,人們進行了半人工栽培。所謂的半人工栽培,就是人工接種在自然發生的場所,增加菌絲生長量,促使子實體多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