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為什麼叫大連?而不是叫什麼島這樣?

金宏雲


大連,別稱濱城,是遼東半島南端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在軍事上與山東半島的威海互為犄角。也正因為如此,從近代以來,這裡就一直是各方博弈的焦點。如今褪去昔日瀰漫的硝煙,這座人口近六百萬的美麗都市以其山清水秀與碧海藍天享譽中外。然而關於大連這個名稱的由來卻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地形派”、“俄語派”和“滿語派”三種。大連灣口外有個三山島,其中兩個島由沙崗相連。從空中俯視,酷似“褡褳”,故而這裡最初被稱為“褡褳灣”。褡褳是一種中間開口,兩端裝東西的口袋,以搭在肩膀上最為常見。這種東西在今天已經看不到了,但在明清時期卻是極為常見的生活用品。明萬曆年間傳教士繪製的遼南地圖中將此地標註為“DALIAN”,顯然是根據“褡褳”音譯而來。

遼寧省遼東半島的北部。金置秀巖縣,清置蚰巖廳,後改岫巖州,1913年改為岫巖縣。岫巖源於秀巖,取境內雄偉秀麗的山巒岩石而得名。據金代王寂《鴨江行部志》載:“發龍巖,山前數十里,北望大山,連延不絕,數峰側立,狀如翠屏,秀色可掬,里人謂之磨石山,以出磨石故也。予惡其名不佳,欲改之曰競秀巖。”秀巖縣以此得名。後取與秀同音的岫為名。1985年改為今名。遼寧省東部,東與吉林省接壤,素有“煤都”之稱。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撫順縣,1937年置撫順市。“撫順”—名源於撫順城,取“撫綏邊疆,順導夷民(女真)”之意,反映了明朝對元殘餘勢力納哈出“撫順持重”的政策。遼寧省東部山地丘陵,東鄰吉林省。清初稱興京,1928年置新賓縣,縣名取自新兵堡。民國年間因此地“人事日繁,商輳有四方來賓之象”,遂名新賓堡。1985年改為今縣名。

大連,別稱濱城,舊名達里尼、青泥窪。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海、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貿易、港口、工業、旅遊城市。大連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開發了大連,1899年開始稱大連。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地區進行了侵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還有金普新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3個國家級對外開放先導區,以及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和花園口經濟區等,全市總面積13237平方公里。


佐鄰佑社


作為一名營口鮁魚圈人,是離大連比較近的城市了,很多外省人甚至常常以大連的營口,大連的鮁魚圈來稱呼我們。

所以我對大連還是很熟悉的,印象中也很好,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去年夏天到大連去玩,竟然被騙入黑導遊團,在這裡給大家提個醒,去大連旅遊,千萬不要在那裡報所謂的“大連一日遊”團,基本都是騙子。

因為我知道大連很多景點都是免費的,以為這個團就是收那種車費的,結果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上車就要參加各種自費,一個景點二百,怎麼不去搶?但凡有人不自費,又是黑的,又是白的,簡直就是大連這座城市的敗類。

各種自費我也認了,還TM地領到購物店,把遊客領到一個屋子裡面進行洗腦,套路拙劣,專騙老年人,誘導性消費,騙了一個大爺6999元才讓我們離開。

大連旅遊業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是很痛心的,不要問我為什麼上了黑團不舉報他們,我家以前在旅順打漁,真的遭遇過大連黑社會,多多少少還是害怕被報復。

吐槽完畢,說歸正題,為什麼大連會叫大連,而不是叫什麼島的名稱?

首先,咱先來講講中國城市命名,中國城市不像外國喜歡以人名來命名,比如美國華盛頓、越南胡志明、法國巴黎、俄羅斯斯大林格勒,地級市裡面好像只有中山市是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

中國的城市命名,大多有歷史和地理因素,在大概六百多個市裡面,有五十多個沿海城市,

其中以“X州”最為普遍,比如錦州、溫州、泉州、潮州等城市,大多是歷史上就有的,中國古代州是很重要一級行政機構。

除了歷史因素外,基本都跟地理有關係,比如我所在的城市營口是遼河入海口,而海口則是在瓊州海峽,湛江和陽江都是以江的名稱命名,還有以港口命名的連雲港和防城港。

半島城市一般喜歡叫什麼島,比如山東的青島,河北的秦皇島,都在此列,而大連作為遼東半島上最亮眼的城市,沒叫什麼島,卻叫一個大連,即使是放眼全國城市名中,也顯得有點突兀。

這就要說到大連城市名稱的由來了,很多人認為大連城市名之所以突兀,是因為這個名字是從沙俄來的“舶來品”,是俄語中“達里尼”的漢化意思。

那麼,“達里尼”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知道,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曾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但是沙俄當時對東北也虎視眈眈,認為日本侵佔遼東半島後,將會影響沙俄對東北的腐蝕,因此,在《馬關條約》簽訂後,聯合法德兩國給日本施加壓力,最終使得清政府付出三千萬兩“贖遼費”將遼東半島贖了回來。

雖然短暫地趕走了,但是沙俄隨即找上了門,沙俄以幫助清政府贖遼有功,藉此想要租借大連。

沙俄雖然領土很大,也有很多沿海的地方,但是卻沒有一個天然不凍港,所以,他們早就盯住了大連這塊地方,1897年,沙俄藉口“幫助中國擺脫德國人”,將軍艦開入旅順口,1898年清政府迫於沙俄壓力,只得同意租借“旅大”給沙俄。

尼古拉二世在此處建市,並以“達里尼”作為城市的名字,“達里尼”在俄語中的意思是“遙遠”的意思,西方世界喜歡以歐洲為忠心,稱呼亞洲國家為中東,遠東,大連在最東部,符合“遙遠”的意思。

大連首次成為城市名稱,是在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從沙俄手中奪取關東州,開始更名為大連,如果日本人取名法承接自沙俄,也算說得通。

但是我認為這種說法不是很能站得住,早在甲午戰爭前,旅順就已經是北洋水師的重要軍港,壓根就不是沙俄開始興建的,沙俄曾將旅順港改名為“亞瑟港”倒是真的,在1899年7月,沙俄將旅順基地東北的青泥窪改為達里尼特別市。

在這裡我們看到,雖然“達里尼”與“大連”在發音上有相似之處,但是並沒有足夠證據表明,大連城市名稱就是根據“達里尼”而來。

實際上,大連一詞早在沙俄稱“達里尼”之前就已經存在,在清光緒六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在關於大連灣軍港建設方案的奏摺申,就提到“大連灣”,可見,大連灣早在沙俄租借旅順之前就已經存在,而大連城市名稱的由來,必然跟大連灣有關係。

關於大連灣名稱的由來,我認為以下兩種方法比較可信,一種是來自大連灣的地形,大連灣酷似古時候的一種口袋“褡褳”, 由此諧音而成“大連”。

如果大家沒見過褡褳的話,可以從地圖去搜大連灣,然後再搜褡褳的圖片進行一下對比。

還有一種說法是,大連名稱來自滿語“達林”,東北是滿族的發源地,在東北由很多城市都是根據滿語命名的,比如我們熟悉的哈爾濱,就是滿語中“曬漁網的地方”的意思,齊齊哈爾是滿語中“天然牧場”的意思。

滿語“達林”的意思是“岸邊”,在1989年清廷與沙俄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就將此地稱為“達林”,可見,大連地名不管是來自滿語,還是來自地形,至少不可能是沙俄“舶來品”。


史論縱橫


大連,別稱濱城,是遼東半島南端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在軍事上與山東半島的威海互為犄角。也正因為如此,從近代以來,這裡就一直是各方博弈的焦點。如今褪去昔日瀰漫的硝煙,這座人口近六百萬的美麗都市以其山清水秀與碧海藍天享譽中外。然而關於大連這個名稱的由來卻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地形派”、“俄語派”和“滿語派”三種。

首先我們說說“地形派”,在這類人的說法裡,大連灣口外有個三山島,其中兩個島由沙崗相連。從空中俯視,酷似“褡褳”,故而這裡最初被稱為“褡褳灣”。褡褳是一種中間開口,兩端裝東西的口袋,以搭在肩膀上最為常見。這種東西在今天已經看不到了,但在明清時期卻是極為常見的生活用品。明萬曆年間傳教士繪製的遼南地圖中將此地標註為“DALIAN”,顯然是根據“褡褳”音譯而來。

而“俄語派”的說法來源於沙俄對旅大地區的強行租借。甲午戰爭之後,清廷被迫割地賠款,本來遼東半島已是日本囊中之物,但沙俄對此地同樣垂涎已久,於是聯合法國、德國干涉還遼。日本儘管對此異常惱怒,但大戰之後力求恢復元氣,因而順勢向滿清勒索三千萬兩白銀用作“贖遼”。而俄國則以功臣身份向清廷提出租借旅順大連,後來直接將這一地區整合為“關東州”。

在俄國進駐之前,大連只是一個小漁村,當地人稱之為“青泥窪”,而野心勃勃的俄羅斯沙皇又怎會滿足於一個小小的漁村呢?後來,尼古拉二世親自下令在此處建市建港,並以“達里尼”作為城市的新名字。“達里尼”是一個俄語詞,意為“遙遠”,從此這個名字在遼東半島上使用了將近十年。1905年日俄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俄國戰敗,日本順勢接管“達里尼”,並根據音譯更名為“大連”。

“滿語派”則是從東北素來是滿族人的活動區域入手,認為滿人世代居住於此,肯定會對當地進行命名,那麼“大連”也應該與滿語有某種瓜葛。1898年清廷與沙俄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其中滿語版本就把該地稱為“達淋”,這與“大連”已經極為接近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大連地名源於滿語也不無道理。

其實要辨明地名的淵源還要看各種名稱出現的時間,可能大連當地長期使用各種土語稱呼,但1879年李鴻章在向朝廷的奏摺中就已經使用“大連灣”這個叫法。這未見得是根據“褡褳灣”演化而來,但至少比“達里尼”早上二十年。

如今可以確定的是大連在晚清長期使用“青泥窪”這個名字,甚至到日據時期還有“要學日本話,就到青泥窪,吃飯叫米西,罵人叫八嘎”的說法。但“大連”這個詞的源頭究竟在哪裡,只怕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更多遼寧地理歷史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早在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發了大連地區。秦漢時期,大連地區屬遼東郡轄區。唐朝初期,大連地區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的轄區。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通遼陽府的轄區。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朝於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築炮臺、設水雷營,一時成為小鎮。沙俄侵佔後,曾用青泥窪。1899年始稱大連市。第一、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地區進行了侵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其中日本的殖民統治達40年。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大連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獲得解放,結束了殖民統治。同年9月,大連市職工總會籌委會組成。10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派韓光同志到大連任市委書記,組成了中共大連市委員會,併成立了大連市政府。1946年7月,改為旅大地委。1949年至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1950年12月,更名為旅大市;1957年至196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66年至1976年經歷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之後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8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再次改稱大連市;1984年,國務院批准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大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1994年被國家批准為副省級城市。


營口同城會


大連,這個有兩個傳說,一個是說俄國人起的名字,這裡是清東鐵路(就是後來的中東鐵路加上南滿鐵路)現在叫哈大鐵路的終點,俄國人為了一個不凍港(旅順港)而建立起來的。日本和俄國在日俄戰爭後,奪取中東鐵路的南段改稱南滿鐵路。並且成立了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即滿鐵,這個殖民機構。關東軍就是專門為了這個殖民機構,而專門組建的。這裡是日本鬼子在中國的第一個落腳點。還有第二個傳說和闖關東人有關,那個就是山東人闖關東,都有褡褳,一種披在肩膀上的袋子裡面裝著錢和食物,而到了大連就能放下褡褳暫時休息一下。時間長了這個地方就被叫成褡褳的諧音了大連了。這些也只是傳說而已。無可考證了。


愛看愛思考


明朝時 海軍強大,明太祖出兵東渡 因整個行程無風無浪,抵達(原獅子口)大連市旅順口區(旅順港)將地名命名為旅順口

秦漢時稱遼東郡。明清時稱三山口

旅順 為 明朝時開始沿用

清代北洋水師 以及洋務派 大力發展海軍 清代海軍基地

旅順港自 近代戰爭開始 陸續遭到 沙俄 日佔

達里尼是俄語 中對海的稱謂

日佔時繼續沿用

先有旅順 後有大連

建國後統稱旅大市

後更名大連市 寓意 偉大的連通


2457885655


洪武降旨徵關東,

臣子揚帆破浪行。

宏圖直奔金州府,

幸遇孔明東北風。

朦朧闖入獅子口,

步陟登上白玉峰。

一路順暢天道賜,

旅順由此慣其名。


本喬764


有長海縣長山島。海洋島。但是大連本身是連接在內住的,不能成為道,這個與大連沒關係,就是地理概念。


大連最熱門


大連本來也不是島,為啥要叫什麼島?


好大叔


大連是半島,只是沿海城市。不是島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