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前天,在一個木友群裡,大家吐槽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累,一位木友說:“

都累。累到扛不住時,就看看紅木。



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一層滄桑、一層鮮嫩”,是人們對紅木、紅木老料、紅木老傢俱的總結和讚歎,也是許多人對人生的期許:


因為質堅、柔韌、溫潤,紅木在經歷了無數嚴寒酷暑之後,雖然表面刻滿了歲月風雨的痕跡,甚至遍體鱗傷、千瘡百孔,但內在卻依然能完好如初。


正如一個歷經滄桑,仍然未改初心的成年人。


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現在的人累嗎?

2013年的睡眠指數報告顯示:中國人均睡眠時間長度為8.8小時。到了2018年,報告顯示:中國人均睡眠時間長度為6.5小時。

短短6年時間,睡眠時間縮減了2.3小時。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可以換錢,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人們不斷加速加碼,連身體和睡眠也押上了檯面。


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富,閒暇時間卻越來越少,生產力不斷髮展,人們卻更加疲於奔命。


人類作為一切文明的創造者和擁有者,正在被我們創造的一切催促著、強迫著、挾裹著、無法片刻安寧地加速奔跑著。

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閒雲野鶴、與世無爭?一個人可以吃糧咽菜都無所謂,一家人呢?為了讓妻兒老小能有基本體面的生活,大多數人除了拋入洪流之外別無選擇。縱然明知是水深火熱,也只有縱身躍入其中。

不管情不情願,都只能抬起頭堅強的向前走。而且,越是被折騰得千瘡百孔,越是要保持內心的堅強,唯此才能不被壓跨打倒。

就如同紅木一樣,因其質地堅硬,那些紅木老料、老傢俱才能在歷經幾百年的風吹雨打之後還鼎然而立,才沒有像其它木頭一樣在歲月中被摧毀,才得以世代相傳。


人生亦是如此。只有保持堅強,才能招架住生活和命運無影無形、隨時隨地揮來的一拳一腳,才能有勇氣去面對這個越來越荒誕而變幻莫測的時代,和一切的未知。


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天下之物,堅而不柔則脆,柔而不堅則弱。”紅木,不僅質堅,而且還足夠的柔韌。

木頭的柔韌性如何,直接影響著木質,柔韌性越好,越適合精工細作,一般也更加穩定。

以紅木中的紫檀為例,公認的評價是:“剛到極致,柔進骨髓。”很多名家和匠人都提到它“橫向走刀不阻”,也就是在雕刻時,即使橫向將木纖維切斷,也不會崩裂。


在29種紅木中,除個別因柔韌不足的“脆”而被排出主流用材之外,大部分紅木都有“硬而不脆,剛中有柔”的特質。正因如此,紅木的木料、傢俱、工藝品才能保持數百年不變形、不斷裂。

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剛柔並濟”既是理想的木質狀態,也是理想的人生狀態。曾國藩在家書中說: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


剛是一個人的骨架,柔是一個人的血肉。人若無剛則無以自立,若無柔則易折,易折則難以長存。


當然,這種“柔”不是屈膝膽怯的懦弱,而是力的積蓄,是為了實現自立自強的以退為進。


外在的柔韌,只因骨子裡的堅強。

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除了質堅、柔韌,紅木還普遍非常細膩、油脂含量高,足夠的溫潤


因其溫潤,在經過研磨之後,紅木能有若隱若顯、透明或半透明的熒光,像綢緞如琥珀美玉般瑩潤,手感潤滑細膩如嬰兒肌膚般滋潤可愛。

因其溫潤,在刮開紅木老料、老傢俱時,才讓人們有莫名的驚喜感嘆:褪去那層滄桑的外表,內裡依然晶瑩剔透、珠圓玉潤。

“溫潤”是紅木不腐不朽的原因之一,也是人們不致迷失在洪流中的自我觀照。

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保持內心的溫潤,才能有淡定從容。這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的時代顯得尤其重要。

當金錢和效益被用來等同、代表或衡量時間與生命時,對功利的無限渴望追求,驅趕著人們爭先恐後、汗流浹背,許多人因此焦躁不安,從此失去了淡定從容,也失去了內心的自我觀照。

許多人都會懷念著情義,抱怨著冷漠。當利益被用來衡量一切,當鮮活的生命變成冰冷的印鈔機時,多彩的生命已經變得粗鄙,豐滿的人性已經乾涸,人與人之間,必然會越來越疏遠、越來越沒有情義、越來越冷漠。


既是必然,懷念或抱怨又有何用?也許,正如莎士比亞在《辛白林》裡所說:


我們命該遇到這樣的時代。


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保持內心溫潤,方能感受美好。


一場猝不及防的春風,沁人心脾;一顆破土而出新芽,是生命用力伸展的努力,是生命勇敢堅決的奇蹟。

一件賞心悅目的紅木傢俱、工藝品,珠圓玉潤的木質,是大自然千百年的孕育,生動靈巧的形態,是人類用雙手一刀一鏟刻畫出的傑作,是人類歷史源頭流傳積累而來的手工工藝。

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保持內心溫潤,方能感知幸福。


可以為生活去爭取,但不必被功利矇蔽了心智、用功利去衡量一切,更沒有必要為了功利透支生命。


明代文學大師蘭陵笑笑生,曾在其著作中說:

功名蓋世,無非大夢一場;富貴驚人,難逃無常二字。

生命終歸只是一場體驗。


越是歷經滄桑,越要心有所持


心是生機之源,無論貧賤富貴,疾病健康,保持內心溫潤,方能感知幸福,免流離之苦。


好好工作的同時,別忘了保持內心溫潤,用心生活、感受美好、感知幸福。活出輕靈的生命狀態,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善意。


願你能堅硬、柔韌、溫潤。願你能歷經滄桑,依然心有所持,笑容如故,幸福如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