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一個新的話題,會不會以後學生上學,分為線上線下兩個校區?這樣如何?

叫我蓋大把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你說的這個問題很新穎,很值得探討一下。我個人感覺,現階段是實現不了,線上線下兩個校區,在未來,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現階段

網上教學發展不是很成熟。從近期疫情爆發以來,各大學校和輔導機構推出了網絡課程,結果差強人意,效果這一塊大打折扣,沒有預期效果那麼好。網上教學是迫不得已的辦法,如果沒有這次疫情,近9成的學生是要去學校上課的,畢竟現在學校仍然是國家的教育的主要陣地,像什麼線上輔導機構,只是課下教育的一種補充,不能真正的挑起大梁。

輔導機構其實水很深,尤其是近期,開放了一些免費課程,找了一大批臨時工充當老師,有沒有教師資格證是一個問題,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質量很差,學生的學習難以保證。目前像一些知名的品牌,教師的質量稍微高一些,一些小平臺的教師水平不敢恭維。

在學校裡面,新教師入校後,一般會有本學科的高級教師帶著你,手把手教你,成長的會很快,國家對新教師的培訓這一塊很重視,會定期核查教學質量等,經過一輪的教學,基本上都可以獨當一面,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未來

未來的學校可以是虛擬的,也可以是現實的。就像網上購物和線下購物一樣,在5G技術興起和萬物互聯的當下,是完全可以實現兩者的結合。在未來,線上教學和線下學習兩個校區是可以實現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出現學習共同體。學校場地有可能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學生既可以在網上學習,也可以在線下學習(地點可能是在家裡,也有可能是在學校),在未來,可能會實現網絡和實體一體化,會有更好的新模式出現。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記得關注我,謝謝!


化學何老師


你這腦洞開的還挺大。

我的猜測是:肯定不會。現在這樣的極端情況催生網上課程,但依然不會出現“純網上九年義務制教育”。

K-12年的教育,是在不同階段的成長、學習。在受教育的同時,更是在學習如何表達、集體相處、溝通等能力。

BBC分析認為,教師被機器人替代的概率只有0.4%。

現在開展了視頻網上教學,視頻互動教學,可以和線下教室裡面對面聽課學習一樣,提問,舉手,發言,問答,比較生動具體,然而,由於學生年齡還小,自制力能量差,學習環境複雜等原因,孩子很難像在學校一樣投入。

很難忽略等是:人與人的接觸,眼神的交流、情感的互動,甚至是一次勝利的擊掌、打籃球時的衝撞,都是在學校學習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這是虛擬課堂無法代替的。

就像撒貝寧在《開學第一課》中所說:“‘阿爾法狗’贏了,人輸了圍棋,可能我們會因為遺憾而流下眼淚,但是‘阿爾法狗’就算贏了棋也不會笑。”在人工智能盛行時,孩子們必然會增加情感與交流,這是人對於精神共鳴的嚮往,對於群體的一種歸屬感。

當然,成人之後的高等教育是可能完全實現網絡課程虛擬教育的,因為人已經成熟,有較強的控制力,也基本形成了價值觀,具備了基本的社會屬性。

以上是我的思考 多交流!


曉楠老師


這樣好,這樣就不會出現師生矛盾了,師生間那些齷齪的事情也不會發生,老師也不會捱打,霸凌的事情也自動消失了。


阿Q二世41966898


不可能,線上肯定不如面對面教學好,效果很重要,孩子畢竟小,自控能力差。面對面有的孩子都不好好學,何況線上了。不要杞人憂天。


裙裾飛揚


我覺得是有可能的,這就是智能時代,而且,應該是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發展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