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追肥時間怎麼確定?肥料怎麼選?

水果小哥66


膠東地區是冬小麥的主產區之一,我們這裡的小麥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用肥的時期是兩個,一個是小麥播種時的基肥,另一個是小麥返青時的追肥。現在單純講一下追肥的問題,小麥追肥時間怎麼確定和肥料怎麼選,需要區分小麥種植在什麼樣的土地裡。

膠東地區多山耩丘陵,一大半的小麥要種在丘陵梯田,一小部分種植在平地裡,那麼,在追肥的時候,要看小麥是種在山耩丘陵還是平地,種植土地不一樣,追肥情況也不一樣。

如果是種在山耩丘陵什麼時間追肥?用什麼樣的肥料?

山耩丘陵土質薄,有機質含量少,土壤儲水儲肥能力差,追肥時間必須在小麥返青期間進行,在我們這裡,山耩薄地的小麥返青時間要晚一些,大約在三月份底至四月上旬,在這個時間段裡,要在澆返青水或者下雨前提前追肥,肥料要選擇複合肥,氮磷鉀含量大體在20-20-5左右,每畝追施複合肥25-30公斤。切記:山耩薄地一定不要單純追施尿素。


如果是種在平窪上水地什麼時間追肥?用什麼樣的肥料?

平窪上水地土質好,保水力強,在小麥播種時基肥充足。所以返青時間比山耩薄地早,大約在三月中旬開始進入返青期,在這個時間裡,可以澆水追肥同步進行,肥料選擇尿素即可,就是一邊澆水一邊揚撒尿素,也可以在下雨時揚撒,每畝用尿素不超過40公斤。注意: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不能追施尿素。

以上所述,是在選擇小麥追肥時間和追肥品種時,首先要了解小麥種植在山耩薄地還是平地,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所以要合理選擇、分別對待。我是天潤土元帥,歡迎大家對我的觀點關注評論。


天潤土元帥


#大 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由於今年疫情的影響,我們給小麥地送農家肥的事都沒提上日程了,但我是個農民,而且小麥是我家年年必種的農作物 ,那麼小麥追肥都需要在那幾個關鍵時期和注意哪些事項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小麥在我們北方地區是最早種植的農作物,也是最早熟的,收完小麥的地翻耕後不誤種植大白菜。

小麥的底肥在種植時候早已施過了,接下來的肥要根據苗的情況來施。過早過晚施肥都不好,也不利於產量形成。春小麥施肥多在3月上旬,小麥植株主莖節間長度已經定長,第二節間正在起身伸長時施肥,因為此時施肥就不會造成莖部節間太長而削弱植株抗倒伏能力。

小麥生育期氮肥的總用量一般為13公斤/畝左右,如果基肥施入的氮量已達到13公斤/畝,給小麥施肥除了把握好時間,肥量也是關鍵,麥田株體過旺的話,就該考慮不施或者少施氮肥。施肥數量以畝追尿素8-10公斤為宜。說真,我們每年給農作物施肥真的是拿秤 來稱,生怕多了少了虧待了莊稼。



老人們常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現在種地,除了糞,肥是重點。給小麥施肥也得根據當地氣候條件,來對應施肥方法。 風和日麗的日子,麥田就比較乾旱,如果觀察小麥焉頭塔拉,就趕緊澆水,澆完水等地裡能下去人了再施肥,小麥墒情好了,施磷鉀複合肥最適宜。


而尿素適合於機械化施肥。由於 尿素容易結塊, 消化比較緩慢,它們不易直接被作物所吸收,要在土壤中轉化成銨態氮後才可以發揮其的價值。我家購買回來的尿素有兩種,有一種顆粒比較大,而另一種正好相反,所以尿素無論顆粒大小,做追肥施用時都要比碳銨提前幾天。

小顆粒尿素一般被水溶後做葉面施肥,其濃度一般為0.5%~2%。 而大顆粒尿素則需要埋土才能把肥性發揮到最大,小顆粒尿素溶解和釋放的速度要稍快一點。大顆粒尿素在土壤中的溶解和釋放稍慢一點。總之,農業知識太多太雜了,掰著指頭反正是數不過來的。



總之,北方的春播小麥、還處在弱苗狀態就要早追肥,促進分櫱,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畝就可以,而對於強筋小麥,則要在揚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畝,增加小麥中蛋白含量,小麥是早熟作物,有的地方喜歡套種,在麥地裡套種玉米和葵花,這樣就能一年收兩茬糧食,我家種小麥則一種一片,就是為了收割機割完趕快種冬菜,也是一年兩收。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喜歡我關注我


金秋麥穗兒


【慶雙與三農同行】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播種,尤以北方播種面積最大。而給小麥確定施肥的時間,是根據小麥一生中生理在不同時期對肥料的需求確定的。

●小麥需肥的特點:小麥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主要有三個需肥時期段,只要在三個主要的需肥時期段滿足其肥料供給,就能奪得小麥的豐產。

○倒扦期:小麥在出苗後不久,分生出葉片,由針狀直立生長轉為散狀生長,稱為“倒扦期”。此時,小麥苗幼嫩,脫離母體(種子)自帶營養消耗殆盡,需要得到外源營養的補充。此時應及時給小麥幼苗施肥,以速效性氮素化肥為主,施肥量佔總追肥量的20%一一25%左右。此期施肥稱為“倒扦肥”,是小麥一生中第一個需肥期。

○分蘗期:小麥“倒扦”後約10一15天就進入了分櫱期,此時小麥根系發達,植株生長旺盛,能從基部分生出數個萌櫱,稱為“分櫱期”。此期,小麥要分櫱出有效的基本苗數,才能夠達到豐產,因而需肥量大。應以氮肥為主,施肥量佔總追肥量的35%一一40%左右。此期施要“猛”,以促進小麥快速分櫱,而此時外界氣溫也較高,有利用小麥對肥料的吸收。此期施肥稱為“分櫱肥”,是小麥一生中第二個需肥高峰期。

○拔節期:在南方,小麥的拔節期是在“立春”之後。隨著氣溫的上升,小麥苗停止分櫱,由分櫱期的散狀生長轉為立直生長,是小麥一生中第三個需肥高峰期。此期施肥後,不但要供給小麥拔節壯稈,而且還要供給小麥以後的孕穗、抽穗、揚花與結實,需肥時間長,需肥量大。因此,此期施肥要“重”,以滿足小麥中後期生長對肥料的需求,施肥量佔總追肥量的40%左右,以碳酸氫銨或尿素為主,可對入清糞水配合施用。

●小麥施追肥的原則與肥料的選擇:在給小麥施追肥的時候,為了及時為小麥生長髮育提供營養,以避免小麥需肥脫節,要選擇施肥後能夠快速地釋放肥效的肥料。適合作小麥追肥的肥料主要以氮素肥料為主,其中碳酸氫銨、尿素等常用的化肥是不錯的選擇。


慶雙


小麥追肥時間的確定,要根據小麥的需肥規律和長勢來確定,在小麥對養分需求的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施肥,是小麥獲得高產的必要條件。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小麥的追肥技術。

一、小麥的營養特點及需肥規律
1、小麥對氮、磷、鉀的平均吸肥量

根據長期的種植經驗和測定結果,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種植小麥,每生產1000千克的小麥,對氮、磷、鉀的需求量分別是:氮(N)30千克,磷(P2O5)12.5千克、鉀(K2O)25千克,在減去土壤本身存在的養分,理論上講,每生產1000千克所施用的養分量要小於上述的數字。

2、小麥吸收養分的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對小麥進行追肥時,要把握小麥生長髮育過程中的兩個極其重要的養分時期,即小麥的營養臨界期和小麥的養分最大效率期。

(1)、小麥的營養臨界期

在小麥的營養臨界期,可能對某種養分的需求絕對數量不是最多的,但絕對是敏感期。如果在營養臨界期,某種養分缺失,小麥的生長髮育就會受到限制,後期無論如何補充養分,前期造成的損失再也難以挽救回來。

  • 氮素:氮素的養分臨界期在小麥的分櫱期和小麥幼穗分化的四分體期,在這兩個時期,氮素缺乏,會導致小麥分櫱數和穗粒數明顯減少,造成減產。

  • 磷素:磷素的營養臨界期在小麥的三葉期。

  • 鉀素:鉀素的營養臨界期在小麥的拔節期。

(2)、小麥的養分最大效率期

小麥養分的最大效率期,也因養分的不同而有差異。

  • 氮素:氮素的最大效率期在拔節前至孕穗期,對氮素的需求量佔到總需求量的37%以上。

  • 磷素:磷素的最大效率期在抽穗至揚花期。

  • 鉀素:鉀素的最大效率期在孕穗期。

根據小麥的生育規律和營養特點,對小麥的施肥應重視基肥和早施追肥。一般情況下,基肥用量佔到了總施肥量的60%~80%,追肥用量佔到總施肥量的20%~40%。

三、小麥追肥時間的確定及肥料的選擇

按照小麥的種植習慣,基本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施肥期也略有差異,但基本規律和施肥量大體差不多,下面我就以冬小麥的追肥來說說小麥追肥時間的確定及肥料的選擇。

(1)、苗期追肥

施肥時間在出苗後的分櫱初期,這一時期的施肥以氮肥為主,每畝追施尿素4千克或碳銨7.5千克。

(2)、越冬期追肥

許多地方把越冬期追肥也叫“臘肥”,這一時期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小麥分櫱生根和長成壯苗。肥料的選擇以施用半速效性和遲效性農家肥為主,每畝施尿素4千克或碳銨7千克。

(3)、返青期追肥

返青期追肥要根據前期水肥供應、麥苗長勢來確定。

對於肥力較差,前期基肥不足、麥苗長勢弱、分櫱少的麥田,返青期肥水有良好的作用,可在起身初期趁冬季解凍“返漿”的機會追肥,可以提高成穗率。因此,應早追或者重追返青肥,每畝追施尿素6千克或碳銨17.5千克,追肥時應深施6釐米以上。

但對於群體過大、苗旺的麥田,要控制肥水,因為這次肥水把握不好,常常會導致群體過大,後期容易發生倒伏,穗重降低。因此,肥力高的土壤,且冬季施肥澆水的麥田,返青期可以不用追肥,但需要進行中耕或頂凌耙壓以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或通過深中耕傷根達到控長的作用,促進麥苗早發穩長。

(4)、拔節期追肥

拔節期的施肥量要根據麥苗長勢具體確定。壯苗或旺苗應少施或不施氮肥,弱苗根據具體情況每畝追施尿素12.5千克。

(5)、小麥的根外追肥

在小麥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從抽穗到乳熟期,如果小麥的葉片顏色出現發黃,有脫肥早衰現象的麥田,每畝可噴施1%~2%的尿素溶液50千克左右防止脫肥早衰現象的發生;而對於貪青晚熟的麥田,可每畝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千克促進小麥成熟;

或噴施多元素微肥,結合防病治蟲進行,起到一噴多防的效果。在小麥生長的中後期,小麥根系的吸收能力已經退化,對西南風的到來,小麥不熟逼熟,可以通過根外追肥,能夠有效抵抗西南風的危害,讓小麥順利完成灌漿期,一般要比不噴肥畝產提高200斤左右,每5~7天噴施一次,連噴2~3次。

對於小麥追肥時間和肥料的選擇,要根據小麥的生長規律及需肥規律,結合小麥自身的長勢,科學合理的施肥,才能有效促進小麥的分櫱和提高成穗率,從而為高產打下基礎。

新農鳴


小麥追肥的時間確定和肥料選擇

01 根據苗情施肥

冬小麥的苗情可分為群體和個體兩個方面,將群體與個體綜合起來看苗情,如果麥田屬於群體大、個體旺的苗情,首先要適當控制其長勢,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30-40克加水30公斤噴霧,控制旺長。其次,這類麥田應將追肥時間向後推,當麥苗長到倒二葉時,就是小麥穗分化到四分體時進行追肥,恰到好處。過早追肥不好,過晚也不利於產量形成。對於晚播瘦弱小麥,多在3月上旬,小麥植株主莖第一節間長度已經定長,第二節間正在起身伸長時施肥,這樣不會造成莖部節間太長而削弱植株抗倒伏能力。

02 追肥數量怎麼確定?

根據麥田生長的實際情況,小麥生育期氮肥的總用量一般為13公斤/畝左右,如果基肥施入的氮量已達到13公斤/畝,而且施肥位置較淺(10cm),麥田群體過旺的話,可考慮不施或者少施氮肥。從越冬苗數來看每畝有40萬頭以下的麥田或仍處於單根獨苗的麥田是施肥的重點,施肥數量以畝追尿素8-10公斤為宜。

03 根據天氣選施肥方法

天氣晴好,麥田比較乾旱,必須以澆水為主,推後追肥。對墒情好的麥田,以畝施磷鉀複合肥5-7公斤為宜。

04 尿素大小顆粒如何選?

大、小顆粒尿素,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態速效性氮素分子,而且含氮量都是46%。只是兩者的粒徑大小不同,大顆粒尿素相對小顆粒尿素粉塵含量低,抗壓強度較高,流動性好,可散裝運輸,不易破碎和結塊,適合於機械化施肥。

尿素都是分子態氮,它們直接被作物吸收的數量不多,要在土壤中轉化成銨態氮後才可以大量吸收。所以尿素無論顆粒大小,做追肥施用時都要比碳銨提前幾天。

注意,大小顆粒尿素都不能與硝酸銨、硝酸鈉、碳酸氫銨等吸溼性強的化肥混合使用。

大顆粒尿素的溶解速度稍慢,適於做基肥,不宜做追肥和衝施肥施用。它的顆粒大小與磷酸二銨相匹配,可以用做摻混複肥的材料。

小顆粒尿素適用於各種土壤和各種農作物,是含氮高的氮肥,可作為基肥和追肥施用。將小顆粒尿素作追肥使用時,最好是條施或穴施,儘量不要撒施。若無法條施或穴施時,則最好在小雨前後,土壤溼潤時撒施。作返青肥時用量不宜過多,作分櫱肥、穗肥時要施足。作根外追肥時也有一定增產作用。小顆粒尿素宜做葉面施肥,其濃度一般為0.5%~2%。

大顆粒尿素價格略高於小顆粒尿素。

小顆粒尿素溶解和釋放的速度要稍快一點。大顆粒尿素在土壤中的溶解和釋放稍慢一點,二者肥效的快慢之差是很小的。做追肥時,小顆粒尿素的肥效要稍快於大顆粒尿素的肥效。而從損失的角度來比較,大顆粒尿素的損失較小,同時大顆粒尿素縮二脲含量低,這對作物有利。

5,高氮複合肥

很多種植戶會用高氮複合肥追肥。小麥種植時,底肥施用過少容易出現缺素症,症狀為麥苗發紅、發紫,如單一補氮素,不好緩解,還需補磷肥、鉀肥等,但以氮素為主,這些情況下最好施高氮複合肥。

6、追肥方法

追肥時不建議撒施,溝施最好,尤其是追施尿素時(尿素轉化為氨,易揮發),溝施覆土,利用率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以上就是小麥返青追肥的介紹了,大家要是還不瞭解,也可以請教有經驗的種植戶。






三峽表哥


一、根據苗情施肥。冬小麥的苗情可分為群體和個體兩個方面,將群體與個體綜合起來看苗情,如果麥田屬於群體大、個體旺的苗情,首先要適當控制其長勢,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30-40克加水30公斤噴霧,控制旺長。其次,這類麥田應將追肥時間向後推,當麥苗長到倒二葉時,就是小麥穗分化到四分體時進行追肥,恰到好處。過早追肥不好,過晚也不利於產量形成。對於晚播瘦弱小麥,多在3月上旬,小麥植株主莖節間長度已經定長,第二節間正在起身伸長時施肥,這樣不會造成莖部節間太長而削弱植株抗倒伏能力。

二、冬小麥年後追肥的數量應統籌考慮土壤肥力和麥田前期底肥施用情況。根據麥田生長的實際情況,小麥生育期氮肥的總用量一般為13公斤/畝左右,如果基肥施入的氮量已達到13公斤/畝,而且施肥位置較淺(10cm),麥田群體過旺的話,可考慮不施或者少施氮肥。從越冬苗數來看每畝有40萬頭以下的麥田或仍處於單根獨苗的麥田是施肥的重點,施肥數量以畝追尿素8-10公斤為宜。

三、要根據天氣條件和肥料種類,採用相應的施肥方法。天氣晴好,麥田比較乾旱,必須以澆水為主,推後追肥。對墒情好的麥田,以畝施磷鉀複合肥5-7公斤為宜。

四、大顆粒尿素與小顆粒尿素在施用方法、肥效上都有什麼異同點?

大、小顆粒尿素,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態速效性氮素分子,而且含氮量都是46%。只是兩者的粒徑大小不同,大顆粒尿素相對小顆粒尿素粉塵含量低,抗壓強度較高,流動性好,可散裝運輸,不易破碎和結塊,適合於機械化施肥。

尿素都是分子態氮,它們直接被作物吸收的數量不多,要在土壤中轉化成銨態氮後才可以大量吸收。所以尿素無論顆粒大小,做追肥施用時都要比碳銨提前幾天。

注意,大小顆粒尿素都不能與硝酸銨、硝酸鈉、碳酸氫銨等吸溼性強的化肥混合使用。

大顆粒尿素的溶解速度稍慢,適於做基肥,不宜做追肥和衝施肥施用。它的顆粒大小與磷酸二銨相匹配,可以用做摻混複肥的材料。

小顆粒尿素適用於各種土壤和各種農作物,是含氮高的氮肥,可作為基肥和追肥施用。將小顆粒尿素作追肥使用時,是條施或穴施,儘量不要撒施。若無法條施或穴施時,則在小雨前後,土壤溼潤時撒施。作返青肥時用量不宜過多,作分櫱肥、穗肥時要施足。作根外追肥時也有一定增產作用。小顆粒尿素宜做葉面施肥,其濃度一般為0.5%~2%。

大顆粒尿素價格略高於小顆粒尿素。

小顆粒尿素溶解和釋放的速度要稍快一點。大顆粒尿素在土壤中的溶解和釋放稍慢一點,二者肥效的快慢之差是很小的。做追肥時,小顆粒尿素的肥效要稍快於大顆粒尿素的肥效。而從損失的角度來比較,大顆粒尿素的損失較小,同時大顆粒尿素縮二脲含量低,這對作物有利。





勤奮的老趙


小麥追肥時間

追肥的時間宜早,多在冬前追施,常有“年外不如年裡”的說法。追施肥料大都習慣追施氮肥,但當基肥未施磷肥和鉀肥,且土壤供應磷、鉀又處於不足的狀況時,應適當迫施磷肥和鉀肥。追肥的數量,應參照施肥配方,一般只是補充基肥的不足。對於供鉀不足的高產田,也可在冬前撤施150公斤左右的草木灰。對供肥充足的麥田,切忌過量迫施氮肥且追肥時間不宜偏晚,否則,易引起貪青晚熟,招致減產。

小麥追肥時期應視苗情而定

對於因底肥不足、播種過晚或因施用了假劣肥料而導致的越冬群體50萬株以下的弱苗麥田,應以促為主,淺中耕增溫保墒,促弱轉壯。追肥越早越好,只要不上凍就可以追肥,春節前追肥比春節後追肥效果更好。

對於肥力較好、長勢正常、群體適中的壯苗麥田,應採取促控結合,堅持“冬前促、返青控,拔節以後攻穗重”的管理原則。追肥應在春節後進行,推廣應用氮肥後移技術。到拔節時,每畝追施小麥專用追肥10公斤左右或尿素8公斤左右。

對於群體超過90萬株的旺苗,應以控為主,避免因麥苗旺長而使大量養分消耗在苗期,造成後期脫肥。應採取深中耕斷根、鎮壓、化控等措施,控旺促壯。追肥應推遲到拔節以後,並且以磷、鉀為主,一般每畝用小麥專用配方追肥15公斤左右。

對於已拔節的麥田,主莖被凍死的可能性較大,對於這類麥田應促使分櫱成穗,採取深中耕斷根、早追肥補足養分,控與促相結合的辦法加強肥水管理。一般在不上凍的情況下,冬季也可以追肥,以達到“冬肥春用”的目的。一般每畝用小麥專用配方追肥30公斤左右。



抬起頭大步走


根據苗情施肥。冬小麥的苗情可分為群體和個體兩個方面,將群體與個體綜合起來看苗情,如果麥田屬於群體大、個體旺的苗情,首先要適當控制其長勢,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30-40克加水30公斤噴霧,控制旺長。其次,這類麥田應將追肥時間向後推,當麥苗長到倒二葉時,就是小麥穗分化到四分體時進行追肥,恰到好處。過早追肥不好,過晚也不利於產量形成。對於晚播瘦弱小麥,多在3月上旬,小麥植株主莖第一節間長度已經定長,第二節間正在起身伸長時施肥,這樣不會造成莖部節間太長而削弱植株抗倒伏能力。

二、冬小麥年後追肥的數量應統籌考慮土壤肥力和麥田前期底肥施用情況。根據麥田生長的實際情況,小麥生育期氮肥的總用量一般為13公斤/畝左右,如果基肥施入的氮量已達到13公斤/畝,而且施肥位置較淺(10cm),麥田群體過旺的話,可考慮不施或者少施氮肥。從越冬苗數來看每畝有40萬頭以下的麥田或仍處於單根獨苗的麥田是施肥的重點,施肥數量以畝追尿素8-10公斤為宜。

三、要根據天氣條件和肥料種類,採用相應的施肥方法。天氣晴好,麥田比較乾旱,必須以澆水為主,推後追肥。對墒情好的麥田,以畝施磷鉀複合肥5-7公斤為宜。

四、大顆粒尿素與小顆粒尿素在施用方法、肥效上都有什麼異同點?

大、小顆粒尿素,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態速效性氮素分子,而且含氮量都是46%。只是兩者的粒徑大小不同,大顆粒尿素相對小顆粒尿素粉塵含量低,抗壓強度較高,流動性好,可散裝運輸,不易破碎和結塊,適合於機械化施肥。

尿素都是分子態氮,它們直接被作物吸收的數量不多,要在土壤中轉化成銨態氮後才可以大量吸收。所以尿素無論顆粒大小,做追肥施用時都要比碳銨提前幾天。

注意,大小顆粒尿素都不能與硝酸銨、硝酸鈉、碳酸氫銨等吸溼性強的化肥混合使用。

大顆粒尿素的溶解速度稍慢,適於做基肥,不宜做追肥和衝施肥施用。它的顆粒大小與磷酸二銨相匹配,可以用做摻混複肥的材料。

小顆粒尿素適用於各種土壤和各種農作物,是含氮高的氮肥,可作為基肥和追肥施用。將小顆粒尿素作追肥使用時,最好是條施或穴施,儘量不要撒施。若無法條施或穴施時,則最好在小雨前後,土壤溼潤時撒施。作返青肥時用量不宜過多,作分櫱肥、穗肥時要施足。作根外追肥時也有一定增產作用。小顆粒尿素宜做葉面施肥,其濃度一般為0.5%~2%。

大顆粒尿素價格略高於小顆粒尿素。

小顆粒尿素溶解和釋放的速度要稍快一點。大顆粒尿素在土壤中的溶解和釋放稍慢一點,二者肥效的快慢之差是很小的。做追肥時,小顆粒尿素的肥效要稍快於大顆粒尿素的肥效。而從損失的角度來比較,大顆粒尿素的損失較小,同時大顆粒尿素縮二脲含量低,這對作物有利。


富川后生仔


1. 根據苗情施肥,冬小麥的苗情可分為群體和個體兩個方面,將群體與個體綜合起來看苗情,如果麥田屬於群體,大個體旺的苗情,首先要適當控制其長勢,每畝用15%的多效唑胺可溼性粉劑,30至40克加水,30公斤噴灑控制長勢。

2. 這類麥田應將追肥時間向後推,當苗麥苗長到到二月的時就小麥穗分化到四分體時進行追肥,恰到好處過早追肥不好過往,不利於產量形成,對於晚播瘦弱,小麥多在三月上旬,小麥植株朱靜街間長度已經定長,第二節間正在起身,延長時施肥,這樣不會造成莖結節太長而削弱,植株抗倒伏能力。

3. 要根據天氣條件和肥料種類,採用相應的施肥方法。

4. 大小顆粒尿素都一樣,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態速效性氮素分子,而且含氮量都是46%,只是兩者的顆粒大小不同,用大小顆粒的尿素都可以,只要尿素和水都能跟得上就行。

5. 希望以上能幫助農民朋友,早日致富奔小康,年年大豐收!






鄉村大本事


感謝能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在農村,自己種的也有小麥,根據自己的一些經驗,通過以下4點給大家分享。

1、看苗施好返青肥 對2、3類苗要早施返青肥。1般於2月上旬每畝施尿素5⑺千克。對群體嚴重不足的弱苗,應適當重施返青肥。麥田有點片弱苗時,可酌情施“偏心肥”。稻茬麥地區可適當早施。旺苗、壯苗返青肥不施氮肥,但基肥磷鉀肥施用較少的田塊可畝施磷鉀含量較高的小麥配方肥10⑴5千克,對壯杆防倒伏有好處。

2、普施、重施拔節肥 1類苗於3月中下旬,每畝追施尿素8⑴0千克。已追施過返青肥的2、3類苗,可推延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畝追施尿素5⑻千克。如果拔節早期麥苗葉色正常不落黃,肥料分兩次施用,拔節期、孕穗期各半。返青肥與拔節肥總量每畝尿素不超過10千克為好。

3、防範“倒春寒” 早春容易產生“倒春寒”,各地要加強土壤墒情監測。在寒流到來之前,如果土壤墒情不足應及時灌溉澆水,可有效減輕凍害對小麥的傷害。凍害產生後要及時追施速效肥或噴施葉面肥,如尿素和磷酸2氫鉀混合液,或美州星、黃腐酸等葉面肥,增進小麥恢復生長。

4、適時葉面噴肥 小麥生育後期進行葉面噴肥,是延長葉片功能期和保持小麥根系活力,避免早衰,防禦乾熱風,增進子粒灌漿,增加粒重、提高子粒品質的1項重要措施。葉面噴肥1般在4月底5月初小麥孕穗至灌漿前中期進行,可每畝用1千克尿素、200克磷酸2氫鉀兌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噴灑次數2⑶次,相隔時間7⑴0天,噴灑時間以早上10點之前和下午4點以後為好。也可結合防治病蟲害進行,但應注意隨配隨用。

以上是個人經驗和建議,只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