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月18日下午5點07分山東濟南長清區地震?

吳建義


地震就是板塊的正常活動,像人一樣也需要運動,但是我們不希望他的運動太過頻繁和劇烈


雲山行者


不由過於慌張,從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官方平臺可以瞭解到,濟南市位於華北斷塊東部,處於魯西隆起與華北坳陷的轉換帶上,西有聊考斷裂帶,東有郯廬斷裂帶和南黃海地震重點區,周圍有首都圈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以及蘇魯交界、冀魯豫交界地震重點區。濟南市西距聊考斷裂約80公里,東距郯廬斷裂約165公里,處於地震震中網格的空白部位,缺乏強震產生的地質背景。

整體來說,濟南地質構造複雜,但地下無大活動斷層,強震發生概率小,基本不存在發生大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

歷史上,濟南轄區共發生過3次5級以上地震,分別為:1620年(明萬曆四十八年)10月19日濟陽5.0級地震;1622年(明天啟二年)4月17日長清5.5級地震;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6月6日平陰5.0級地震。

近年來,幾乎每年濟南都會出現3級以下的地震,人們一般感覺不到。通常來說,5級以上的地震才會對老舊樓房等建築產生影響,6級地震會對行走產生影響,7級地震會使站立產生困難。自1979年有地震監測以來,濟南3級以下的地震每年都會發生,而3級以上的地震一般7到8年發生一次

所以小夥伴們還是不要亂跑,趁假期在家好好學習哦!


濟南薈眾教育專升本


別擔心,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人的命天註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