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外出打工和種地相比,哪個更累?

尋求品牌策劃設計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一般情況下,現在的農民大多都是選擇外出打工掙錢,打工的工作也多是建築工地、工廠等等一類出力的。題主的問題是外出打工累還是在家種地累。

其實,這兩樣都不輕鬆,各有各的累,黑嫂就分別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幫到題主。

一、打工累的身心

外出打工的人,對家鄉和家庭都是很思念的。想自己的孩子,想自己的媳婦,擔心家裡的老人。可為了生活,為了以後孩子能更好的生活,為了家庭能過得好一些,他們不得不外出打工。

咱們拿建築工地來說,日工一般是早上五點半起來吃飯,六點上班,一天大概十到十二個小時吧。而且工地上的活都是出力活,一天十來個小心,人是很累的。

碰上包工的話,想多掙錢,就得出更多的力。但農民大多質樸,認為自己出來就是為了掙錢,累點並不算什麼。

相比起身體上的累,他們的心更加累。主要是思念家裡的人,還有工地生活的乏味和無聊,都會讓他們更加的思念。

二、種地累的身心

我們都知道,現在種地並不能掙多少錢。有些人是因為家裡有種種原因無法外出,只能在家種地。比如說有一些人的是家裡父母需要人照顧,有些是家裡有別的事,他們無法出去。

這樣的人在種地時就會有種焦慮感,他們感覺自己掙不到錢,眼看著別人掙了多少錢,自己卻一年年的積攢不下,這樣的心情也是很累的。

而種地的活兒同時也並不輕鬆,有些人性子慢還好點,反正地裡一直有活,慢慢幹就是了,有些人則性子急,幹起來就恨不能幹完,這就會導致身體也累。

但我們還是要說,累是累,並沒有抱怨和埋怨,每個人的出生和身份不一樣,乾的工作也不一樣,在城市裡上班的人,身心其實也有著巨大的壓力。但我們既然是說農村,就不展開說這個了。

總結:其實,農村人最普通的生活方式就是打工加種地。農閒時外出打工,農忙時回來種地,這樣兩不耽誤。另外,農民的生活現在也並沒有那麼不堪,打工掙些錢,家裡地再收點,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大多數人也知足。可不知足也不代表什麼,不滿足才會更有動力,一切都是為更好的生活。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有發言權,因為我農村的,現在也在外打工。分兩點吧,第一,在農村幹活都是一些體力活,我家爸媽種菜賣,種了很多年了,我讀書的錢基本都爸媽一毛兩毛賣菜攢起來了,想想都心酸,覺得愧對爸媽。夏天種菜很辛苦,有時候很久不下雨,就要人工澆灌,用糞桶挑田裡的水去澆菜。澆灌完一小塊土,身上的衣服褲子都能擰出一小碗汗水。有時候為了菜新鮮,早上天還不亮就去砍菜,然後拿到池塘邊洗乾淨,準備好了就挑到鎮上去賣。現在租了攤位還好些,以前沒有攤位,凌晨三點就去市場了。現在正是收油菜的季節,收油菜要趁出太陽的時候去收,否則脫不出仔來,灰塵大而且非常熱,所以菜油來之不易,自己體驗過才知道。冬天洗菜那才叫一個酸爽啊,手被凍的發紅發紫,沒辦法,還是要繼續幹,農產品的價錢都很低,因為買的人少,種的人多,要不就是沒有人來收購,在農村很累,農產品不值錢,唯一的好處就是自己安排上下班。

第二,在城市打工,有點技術的還好,能夠找到一份比較輕鬆而且工資不錯的工作。要是沒有技術,剩下的就是一些又髒又累的活了。比如,通下水道,掃廁所,打掃市場衛生等等,太多了,就算進廠也是心酸,拋光打磨,工資雖然還可以,但下班之後可能就只能看見兩個眼鏡了,全是灰塵,鐵屑末。時間一長就可能得塵肺病。工作時間也特別長。有點人乾的製衣廠,環境相對好一些,如果是牛仔衣褲,灰塵也大,其他衣服還好,不過工作時間超乎你的想象,一天24小時,上班時間就有18小時,中途都不休息。有的人直接累趴下。

至於農村和城市打工哪個累,這個要看個人怎麼想,沒有絕對答案。只能說,大家都不容易,多一些理解吧。





四川的小四川


我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前幾年每逢遇到農忙時回家幫忙搞生產。現在說說外面打工和家裡種地誰累。

種地是體力活,平時挑糞,挖土,打農藥都不輕鬆,遇到農忙時就更累了。但農村種地有個特點,農忙時抓緊點把活兒做完,就可以休閒幾天,平時只需到田裡去轉轉,去看看就行,農活自己安排,沒壓力,但經濟收入差,一年下來剩不了幾個錢。

外出打工壓力大,工作時間長,會受老闆的氣。有時還會遇到拖欠,苛扣工資的現象,反正煩心事要多一些,只不過一年下來剩的錢要多些。

在當今這個時代,什麼都要錢,雖然想在老家過與世無爭的日子,但怎麼能夠呢?


九壇99


我個人認為外出打工累,身累心更累。出門在外不容易,上班更是要守時守點不能鬆懈。長期和家人分居,更是心裡委屈和孤獨。我和老公生在農村,一直都沒出去打過工。老公說給別人打工不自由,少掙點錢不如在家種地的好🤓。我和老公承包土地有16年了,從剛開始的幾十畝到現在的2000多畝。一路走來雖說不易和辛苦,但是我們很開心🤗!我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忙時就擼起袖子熱火朝天的大幹✊✊✊閒暇時就過著田園生活,種種菜,養養花🌸喂喂雞溜溜狗🐶。一家人在一起,既能照顧好老人,也能陪著孩子,其樂融融真的挺好😊











李豔15003976227


我是一名農村出生的,聽到“農民工”這句話我就非常憤怒。“農民工”的叫法都是城市人叫的,在農村這些人都稱呼為“師傅”。

至於在家種地累還是在外打工累呢?

我覺得在外打工累,在外打工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幹活也累心理上也累。在老家種地的話心態輕鬆,而且每天都跟家人和街坊鄰居在一起。但是為了多掙點錢讓家裡條件過的更好,一般種完地都去打工的。

還有在外打工的師傅們都不容易,我希望每個人都尊重一下。





鄉村記小趙


種地與打工相比誰累呢?當然是種地累!兩者同樣幹8小時活,打工就可掙到200塊,而種地8小時,拼命也掙不到50塊,有時在自家土地上種地,幸苦一年下來掙不了幾千塊錢。由於種地看不見收入,農民哪怕幹一點農活就覺得很累,是心累。而打工有錢掙,累死也不覺累,越幹越有勁!如果幹8小時農活?有人發200塊錢工錢,則幹農活沒有打工累。因為現在澆水不用肩挑,犁地使用機械,沒有什麼農活需要用很大的力氣,現在的農活婦女和老人都能勝任。但是如何能讓農民幹8小時拿200塊錢呢?這就需要種一定規模化的土地,而且農業生產全過程要有分工與合作。這樣才能獲得與打工一樣的收入。比如你專門種,有人專業運輸,有人專業銷售。這樣你種多少就自然能獲得多少收入。如果你又種,種了又運輸,又自己去銷,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單幹就掙不到錢。農民必需走規模化合作化的道路才能掙與打工同樣的收入。如果你種了地,農產品無力運輸,由收購商來收購,則血汗錢被商人賺跑了,而自己一無所獲。所以種地要聯合十幾家人種,專業分工,有人種,有人運,有人銷。這樣種出的農產品一分一釐都是自己的,種地也就有與打工一樣的收入,農民種地就不會比打工累,而且種地勞動既鍛鍊身體又掙了錢,一舉多得。


老鄉2439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在以前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俗語說‘’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多少農民心中嚮往的美好生活,然而近年來農村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棄耕打工的越來越多,好多農村耕地閒置撂荒無人耕種,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種地收益少,投入大;我家前些年還在種地可是後來父親外出打工了,用父親的話說;辛辛苦苦種一年地的收入,連你們兩個學生的生活費都不夠。可見農民的收入確實少的可憐,一畝地除去種子、化肥、除蟲、機械等成本收入也就是兩百塊錢,這還是雨水充足收成好的情況下,可惜我們這裡十年九旱他們的苦又有誰知道,一畝地的一年收入還沒有打工兩天掙的多,一斤玉米的價格七毛錢,還沒有一瓶廉價礦泉水高!難怪農民都感嘆說;種地都快解決不了溫飽了!

二,勞動力短缺,由於種地收入少現在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選擇外出打工,所以導致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大部分都在六十歲以上,由於他們那一份黃土情他們還在堅持不懈的努力耕耘著,有一天等到他們都老的幹不動的時候,春耕秋收的美麗畫面也將成為歷史!


久零後代表


對於我個人覺得,打工是長時間的工作狀態,而種地只是一個季度的工作制,我出門在外已經有十多年時間了,對於種地和打工相比,打工是比較累的,因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出門打工不是進廠就是工地,進工廠每天的工作都是同樣的,重複做一件事,工資也不是特別高,很多人賣了苦力,得不到相對的報酬,而工地工資相對高一點,但是風吹日曬,流得在多的汗水,也是一樣的,賺到錢,不夠家用,都是為了生活


種地,只是一個季度,如果家裡的農田多的話,也是個把月的時間,就能種完,累也只是累個十多天的時間,而且沒有管治,沒有約束,我覺得種地要輕鬆一點,大家認為呢?給個好評,給個意見。


打野小李子


這個問題要看地域了!有的地方種地收入很低,低的原因大多不是因為農民不辛勤,而是土地不夠肥沃,機械化也很難進行。多山地丘陵,黃黃的大地,缺水如何能高產。

那麼不管哪個辛苦勞累都要出去打工。一年到頭種地收入不過萬元,父母兒女自己都沒有好的醫療保障,不出去打工掙錢如何生存下去。即使遠離家鄉,思鄉、辛苦、勞累,也只能咬牙堅持。

我的老家就是這樣的地方,山上有地,不是打錯字,就是地在山上。水分充足,但機器上不去,完全靠人種收。種玉米,年產量不足千金。這如何養家啊。。。所以在家種地雖比外面打工清閒,但大家也都選擇了外出打工。

全村的人基本都在外面打工,地中基本全部栽上了綠化樹_紅木雲杉。也不用侍弄,三四年就可以陸續賣樹了。這樣多了份收入,外面苦累也沒有辦法啊。

現在村裡基本都是六十以上的老人,基本都靠著那點地活著了。。。比外出的年輕人輕鬆,可出去也幹不動了,只能苦苦的活著。

所以打工也罷,種地也罷,勞累都可以接受,但貧窮卻接受不了。再苦再累掙到錢也就不覺著累了。。


睡在海里的鹽


大家好,我是Lv笑蒼天。

對於農民幹農活和外出打工那個更累的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外出打工肯定更累。

出門打工,遠行千里,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每天干著最苦最累的活,你說累不累

出門打工的農民之所以被稱為農民工,正是因為他們的工作種類就是工人,而且一般是工地上的工人。

在工地上面,基本的操作就是搬,抗,做,這些都比干農活要累得多。

而且在工地上面累了,不是你想休息下就能休息的,你只能咬著牙堅持幹完一天的活,即使衣服全被汗水打溼,你也不能停下來,去換身衣服。

幹得不好,手腳不夠麻利,還要被監工說,不光累,還得受氣,你說容易不容易。

而幹農活就不一樣了,幹農活則要自由得多,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喝點水,今天不想幹了,則可以等到明天,沒有人監督你,只有你自己監督自己。

並且農民出門打工,他們沒有多少文化,只能靠著自己的體力和勤勞的雙手,每天不停的勞作,掙著自己相應的工資,而且遇到黑心的老闆,還有可能拿不到工錢。

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拿不到錢,這樣勞累的工作,還有一定風險,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外出打工呢?

無非就是為了增加屋裡的收入,現在在家幹農活,即使在搞一些副業,收入都真的不好,而外出務工雖然累,但是一年下來多少還是有好幾萬的收入。

這些掙開的錢不管是在老家修個樓房,還是給子女買個城裡的房子,都讓他們比較有面子。

身體上的付出,換來精神上的安慰,這或許也不錯。

我是笑蒼天,關注我,沒有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