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國無外交,自身又愛作妖,鄭文公居然還能在位霍霍45年


弱國無外交,自身又愛作妖,鄭文公居然還能在位霍霍45年


*叔詹可嘆


鄭國大夫叔詹


大風大雪中,面對重耳一隊人馬的求助,是他慧眼識珠,認為重耳日後必成大事,建議鄭文公對重耳施以援手。


可是鄭文公拒絕了,覺得沒必要幫人。


既然拒絕了幫助重耳,為了避免重耳日後實力壯大時來算賬,叔詹又建議鄭文公殺了重耳。


鄭文公還是拒絕了,覺得沒必要殺人。


鄭國大夫叔詹能夠按世事變幻來進諫,這樣的人,腦子是很活絡的。


後來晉國一朝揚眉吐氣,來報仇了。


在燭之武勸退秦師之前,鄭文公派了使者去晉軍求和,卻只帶回這個口信:

交出叔詹,鄭國可保。


晉文公清楚的看到,鄭國大夫叔詹是很有頭腦的,如果要保證自己這一戰有百分百把握,得除掉對方的強將。


也許收到叔詹後,晉國礙於之前的承諾,是得退兵,但是鄭國沒了叔詹這個肱骨之臣,也搖搖欲墜了。


別說叔詹是重臣,他還是鄭文公的弟弟呢!怎麼能就這樣把自己的親人交出去啊。鄭文公自然是不肯,但是大軍壓境是眼前擺著的事實。


好像那些真正聰明的人,也都很淡然寬容,有捨我其誰的仁義。叔詹自願以一身保母國。他去了。


孤身在敵營裡的叔詹,面對要殺自己的晉文公,總結了一下自己的智慧、忠心、勇氣、仁義,然後高呼:

“像我這種能臣,卻要被人殺死,沒有好下場,希望以後都不要再有和我一樣的人啦!”


說完就自殺了。


晉文公很感慨,讓人把叔詹的屍體送回鄭國。但是晉文公一想起當年那頓暴風雪中的閉門羹,氣就不打一處來,還是要折辱一下鄭文公才能消氣。


這裡可見,晉文公之前許諾收到叔詹後會退兵,是假的。人家這一趟就是為了出氣的,怎麼可能就這樣放棄呢?


鄭文公十分害怕,這次佚之狐給他推薦了燭之武,才兵不血刃的解決了事情。


弱國無外交,自身又愛作妖,鄭文公居然還能在位霍霍45年


*鬧騰鄭文公


來到鄭文公這一代,鄭國早就沒有了當初爺爺鄭莊公的氣勢了,只能在大國中周旋著,一會兒附屬這個,一會兒附屬那個。


齊楚爭霸的時候,就兩邊倒,後來晉楚爭霸,還是兩邊倒。


或許如果鄭文公跟定一個主子,雖然也會被另外的大國記恨,可是也能少惹一些是非,多得一些尊重吧?


唉,誰知道呢,畢竟他在位45年,也等於保了鄭國45年,雖然一會兒被這個打,一會兒被那個砍,但是也每每活過來了,也許靠的就是他左右逢源的本事呢。


本以為晉文公是貫穿語文課本的人物,粗粗一看鄭文公的簡歷,發現這貨才是真正的貫穿了之前所有講過的大事的人物。而且還不僅僅是見證,每每都是關鍵點、導火索的身份。


(1)鄭文公六年


齊國最為強大,鄭文公跟了主流,認齊桓公做老大。


楚成王以鄭國背楚向齊為由,出兵攻打鄭國。


話說這個楚成王在位時間也忒長了,爭霸事業從齊桓公到晉文公,楚國都是他楚成王在打。可總是強大有餘氣候不足,做千年老二,不甘啊。


第一次楚伐鄭,因為鄭國大夫叔詹的計謀,楚將畏懼,不戰而回,但是楚成王也撿了個便宜,趁機問罪派出去的主將,殺了那個重權在握的主將。

第二次楚伐鄭,主將還是不戰而回。楚成王加派人手再去討伐。

第三次楚伐鄭,倒真的攻破了鄭國的大門。鄭國危急關頭,鄭文公向齊國求救借兵。


噔噔噔登!這裡注意!此時齊桓公的嬌妻蔡姬,晃動小船嚇到了齊桓公,被送回蔡國,然後又被送到楚國再嫁。


既然現在鄭國來求救,齊桓公就叫了八個諸侯國聯軍,先伐蔡,再攻楚。楚成王也嚇到了,這才有了《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議和結盟之後,楚國便從鄭國退了兵。


(2)鄭文公十八年


齊桓公知道周天子周惠王想要廢了太子。


齊桓公為了穩固周太子姬鄭的地位,在首止開會,讓各個諸侯輪流設宴款待周太子,分明是要尊其為首的樣子。


有了首止之會,周太子受了齊桓公大恩,之後才有的《齊桓公下拜受胙》


當時周惠王超級生氣,就讓人挑撥了鄭國鄭文公,改從楚國,不去首止開會,不扶持太子姬鄭,還許諾事成之後給鄭國加封進爵。齊國再強大,畢竟也只有周天子才能給人加封爵位呢。


儘管叔詹不同意,鄭文公還是選了周惠王這邊,同時暗通楚國。


之前也說過,這次不去首止開會,又勾結楚國,第二年,齊桓公就帶了人去滅鄭國。


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就去打了齊國小弟許國,齊國不得不從鄭國退兵去救許國。鄭國又活了一次。


事後還是很害怕齊國再來攻打,鄭文公就又去找回齊國了。


真不知道說什麼了,上一段說楚國來打鄭國,還是齊國來救的,這一段就變成了齊國打鄭國,楚國來救了。


反正鄭國人民沒幾天安生日子過就是了。


既然鄭文公又找了齊桓公做老大,齊桓公就讓他到寧毋見見各個諸侯,開會道歉。


鄭文公心虛怕死,自己不敢去,派了鄭太子華去。


這個鄭太子華本來是順從父親的,但眼看著這些年,因為母親年老色衰,父親鄭文公就嫌棄她,還更加寵愛妾室和次子,而父親待自己也有冷落,太子華不得不生了異心。


為保將來能繼承君位,他去到寧毋後,對齊桓公說:

“我老爸之前背叛齊國,都是在鄭國把持大權的‘三大夫’的主意,叔詹、堵叔和師叔。只要齊桓公你攻打鄭國,殺了三大夫,我得以順利即位,我承諾永遠跟隨齊桓公您,比起附屬關係更加盡心!”


可惜啊可惜,鄭太子華雖然有自救之心,齊桓公卻把他那段話向其父鄭文公告發了!


鄭文公大怒,殺了太子華,又擔心其他兒子造反,就把自己的兒子全都趕走了。這是要自己斷子絕孫的節奏呢,果然在君位之上,沒有虎毒不食子的道理啊。


(3)鄭文公三十四年


齊桓公已死,齊國沒落,鄭文公就再次跟回了楚國,還娶了楚成王的妹妹做老婆。


此時,那個宋襄公想要稱霸,召開孟之會


會上,雖說宋襄公自己想把自己當作主持人,楚成王可不這麼想。鄭文公自然知道楚老大的心思,就在下面到處遊說各個諸侯,鼓動大家推選楚成王做盟主。這麼一來,鄭文公又惹到宋襄公了。


第二年,宋襄公帶兵討伐鄭國。鄭文公再再次向楚成王求救,楚人伐宋以救鄭,接著便是《子魚論戰》,泓水之戰了。


(4)鄭文公三十六年


鄭文公給重耳吃了一頓閉門羹。


(5)鄭文公三十七年


鄭國攻打滑國。滑國求救於周天子周襄王。


周襄王派了使者來勸架,誰知被鄭文公一頓臭罵,罵周襄王偏心。


周襄王便找了翟國(狄國)來教訓鄭國,把鄭文公給打踏實了。


周襄王一高興,娶了翟國公主為妻,後來不就生出了“子帶之亂”了嘛。子帶聯合翟國人殺進王城。


周襄王逃到鄭國。為什麼偏偏是鄭國啊???剛剛才結了怨呢。


當年鄭文公的父親鄭厲公在危急關頭救過周惠王,周惠王雖然沒有給鄭厲公加封官爵,但是也有賞賜土地。


這次周襄王逃難到鄭國,叔詹勸鄭文公學習父親,抓住機會,起兵勤王,幫助周襄王。


鄭文公卻不肯,說:

“周襄王之前不還叫翟國來打我鄭國嗎?他現在才知道翟國人不如鄭國人好啊!再說了上次父親幫周惠王,周惠王也沒有給他加封爵位啊,這次能有什麼好處!”


鄭文公錯過了這次表現機會,結果倒成全了晉文公,晉軍護著周襄王殺回王城,平定動亂,周襄王照樣賞了一大片土地給晉國。


(6)鄭文公四十三年


晉文公聯合秦穆公討伐鄭國,叔詹捨身救國,然後是《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之後,晉國那裡還有點小故事。


當初鄭文公趕走了所有兒子。他們在外死的死,傷的傷,只剩下公子蘭活著。公子蘭那時是逃到了晉國,求得晉文公的庇護,才活到今天。


晉文公見秦軍已退,沒辦法,去和鄭國講議和條件算了。


公子蘭平日裡侍奉晉文公很用心,晉文公也喜歡他,所以要鄭文公答應,日後讓公子蘭即位。鄭文公只好立公子蘭為鄭太子,晉軍這才離開。


鄭國又活下來了。


(7)鄭文公四十五年


鄭文公去世,公子蘭即位為鄭穆公。


鄭文公折騰了大半輩子,幾次死裡逃生,在大國強勢更替的時代,做一棵牆頭草,也算一種生存之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