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到底哪裡好?

陳偉衛


濟南是一個有些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作為土生土長的濟南人,感覺濟南哪哪都好!

濟南有山有水,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尤其是濟南七十二名泉為濟南增添了不少色彩!這些山山水水也為很多文人墨客增添了不少的創作靈感!

濟南人熱情好客,不拘小節,一聲“老師”統稱了身在泉城的所有人,倍感親切!

濟南,山東的省會城市,一直作為省內默默無聞的老大哥,首位度極低。但是最近幾年,濟南的發展就像提速的和諧號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剛剛不久,濟南公佈了2019年GDP數據,九千四百多億。雖然與省內老大青島還有一段具體,但是濟南的經濟增速穩居全省第一,差距在一步步的縮小,濟南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吃水不忘挖井人,成長不忘故鄉情。我相信濟南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泉濟南


濟南的美好,蘊於老街巷的細碎光影裡。


紅色瓦簷上的白貓撅起屁股伸伸懶腰,黑色的縫紉機轉動起“咋咋咋”的嘈雜,綠色的木製大門“吱呀”一聲開啟,整條街道在逐漸明亮起來的天光裡慵懶地甦醒過來。大院裡開始有了“起床啦,老李!”等含著牙膏沫含混不清的問好聲,有了“小子,快把這條褲子給我穿上”等混雜著寵愛的訓斥聲,有了小朋友“王小東,你把我的糖還給我”等追逐打鬧的嬉戲聲。當然,如果你願意轉過頭去回望,自小生長在濟南的你,一定能從模模糊糊的童年記憶裡拼湊出為數不少的這類片段。而這些泛著細碎光影的照片,無一例外地取景自濟南某條小巷裡的某個大院之中。

是的,即使走在拓寬了幾倍的柏油馬路之上、住在水電齊全的高層商品房之中,很多濟南人骨子裡都還保留著一份深深的老巷情懷。上至每天搬著馬紮三五成群地在樓下曬太陽的古稀老人,下至僅僅摸到過大院生活尾巴的八零、九零後。他們或許早已記不得具體到某條小巷的位置、叫不出那條小巷的名字,但每次說起,還是會驕傲地加上一句,“我小時候可是在大院裡長大的呢。”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濟南老巷最赤誠的熱愛。
對於這些從老街老巷裡成長起來的孩子,老街不僅僅是濟南的氣血和神經,它還承載著他們的回憶和夢想——那些歷經歲月洗禮的斑駁磚牆、那些關不嚴的木製窗框、那些晾曬在院子裡的紅衣綠褲,以及那些每到冬天就必須要用棉布和塑料膜包紮好的室外水管,是他們成長記憶裡抹不掉的溫暖畫面。

如果你願意換上平底鞋、運動一下坐慣了老闆椅、公交車甚至私家車的雙腿,就讓我們從最熱鬧的泉城路出發,用雙腳去感受一下那些在名字上或“俗到底”或“雅到家”的陳年老巷吧。在其中,你一定能找尋到昔日老濟南的地道民風。
順著泉城路一直走,行至中段,差不多就能看到寫著“芙蓉街”三個字的牌坊了。街口或站或坐的三個銅像是芙蓉街在現代人眼中最大的標誌,如果一定要說還有其他標誌的話,不如算上站在馬路對面就能聞得到的飄香吧。
繁華的小吃店和擁擠的人群,或多或少地掩蓋了芙蓉街那被歲月沉澱下來的滄桑之感。透過二層小樓的精美木刻,仍可推想得出當年老街的繁榮。如果你運氣夠好,或許能看到蓄著大鬍子、手裡拿著喊話筒的導演,留著長頭髮的攝影師,以及一隊一隊騎著大馬的“鬼子兵”在這條瀰漫著歷史博物館氣息的街道上走來走去。
這座曾經出現在《大浪淘沙》《前哨》《刀光虎影》及《解放濟南》等影片中的老街即使在明清時期也是很熱鬧的。因為毗鄰巡院、都司、布政司、貢院和府學衙門,商人、店鋪多聚集於此,商業的繁榮把當時的芙蓉街推向了一個異常興盛的階段。
如今,傍著繁華的泉城路,芙蓉街熱鬧依舊。只是褪去了當初摩肩接踵的商賈氣息,這份熱鬧裡夾雜了更多平凡的市井之味兒。一碗麵條、一串烤肉,那些南腔北調、南來北往的不同人們每天從這裡一遍遍走過,窺探一下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感受一下這裡舒緩的生活節奏,然後匆匆離去。而對於老濟南們而言,芙蓉街是一本史書,是一份念想,是一個雖簡陋卻溫情脈脈的家。
沿芙蓉街向北走,就能看到東面有一條很窄的街道,那便是翔鳳巷。很多走街串巷的攝影師都曾站在過這個街口,從不同的角度、藉著不同的陽光拍攝過這條據說是濟南最窄的小巷。
不論是一座古鎮還是一條古街,想要了解它們的最好方式便是跟周圍的老人們聊天,從他們深情而緩慢的回憶中,總能得到很多被時間埋葬進了歷史中的故事。
坐在翔鳳巷不遠處的老人頭髮已經完全地被歲月染成了白色,即使藉助於柺杖,行走時依舊能看到微微地顫抖。老人說,這條巷子最早是叫讓讓巷的,那時候翔鳳巷東段兩邊蓋的房子牆隔得特別近,想到只能走開一個人。當時路南、路北各有一個在濟南一帶幹買賣的章丘人,他們隔路相對建房。兩人發現如果繼續學東邊建房這條巷就變得太窄了,於是兩人都提出“讓一讓”,意思是都把房子向後建一點。自此之後,巷內西段再建房也都“讓一讓”,終於是道路寬了一些。後來人們便把這條小巷叫做“讓讓巷”。因為口音問題,很多人把“讓讓巷”讀作“浪浪巷”,於是有人建議改叫“牆縫巷”,後來為圖吉祥又將其改為“翔鳳巷”。直到今天街中一間房的牆上,仍嵌著清咸豐元年“翔鳳巷”的刻石。
就著燦爛的陽光,站在翔鳳巷裡拍幾張照片。這條只有6塊兒豎放的青石板寬的小巷有著它自己獨特的韻味兒。
順著翔鳳巷走到頭,對面便是西轅門街。
這條只三家住戶的老街甚至不足30米長,算得上是濟南最短、住戶最少的街了。這條街巷因為地處清代巡撫衙門的西轅門外而得名。
西轅門街一號是一座可以媲美《大宅門》中白七爺家大宅門的院落,主人是一對夫婦。宅門前的石階為了方便自行車、摩托車的進出已經被水泥街取代,狹窄的院落裡還搭晾著女主人剛剛洗好的床單、衣物。民國風格的建築、石榴樹和花草,以及那些不得不放在牆根或掛在牆上的日用品,讓年少住大院的生活回憶撲面而來。
敞開著的大門彷彿迎接著每一個到來的鏡頭和提問。在與主人的交談中,他們不斷地說著老宅的生活,比如“老房子了,潮氣得要命。”比如“這裡蚊子特別多,太破舊了,一下雨就漏,巴不得趕緊拆遷。”而看著他們與走過的小商小販熟絡交談的神情,“老鄰居”“老鄉親”等這類在現代生活中更多地只能存在於字典和回憶中的詞彙,鮮活得如此誘人。

很多人在說現代的人們都陷入了集體懷舊的怪圈,他們面無表情地穿過一條條條寬闊的瀝青路面,只為尋找那青石板鋪就的青苔氣息。一條條老街行走下來,格外溫暖和充實的內心揭示著這個怪圈的動因:現在生活越來越快了,很多人甚至忙到沒有時間走出辦公室曬一曬太陽。那些或存在在回憶中或仍保留著遺蹟的老街老巷,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個承載著童年記憶的家園,更是一個充滿著祥和、溫潤氣息的念想。

那隻在未被水泥鋪蓋的土地上行走的花貓,那隻在剝落了顏色的大木門前安靜端坐的京巴,那些隨意堆放在院落中的日常用品,零零散散地湊起老街的全部,醞釀著濟南人寬厚、祥和的性格,溫暖著因城市化而日漸寡淡的當代心靈。

攝影:艾龍


王小照


濟南不夠好,那麼多人吐槽。但濟南更有別處難尋的好,誰都否認不了。作為一個半路來到濟南然後毫不猶豫留下的人,最大的感受是濟南的兩好:人好,泉好。

1、人好。濟南人,熱情,樸實。公交車上,讓座風氣特別暖心;街頭問路,被熱情以待就不用說了,怕你找不到,有的甚至會帶你過去。2015年曾有這樣一件事,來濟南參加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美國曆史學家鮑德威教授不小心坐錯了公交車,感覺路線不對,便在濼文路的公交站下車,打算走到山東大廈。一位騎著自行車的“濟南大叔”注意到了他,停下自行車,兩人用中文邊走邊聊,直到把鮑德威送到了山東大廈,並主動提出將自行車借給他用幾天。推辭不過的鮑德威與“濟南大叔”口頭定下“自行車條約”,約定等大會閉幕,按照留下的聯繫方式還車。鮑德威是這樣表示意外的:“我沒有想到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去過好幾個國家,歐洲、英國,在日本也待過兩年,也常常到國外旅遊,我一個妹妹住在澳大利亞……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事情,或許只有在中國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你會說這只是個例,但這絕對能代表濟南人善良樸實的共性,已經形成一種獨特的城市氣質。

2、泉好,老城有味道。

作為泉城,泉自是不用說了,72名泉,每個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
城市的高度,不在於它有多麼現代化,也不在它有多少樓房,而在於它的歷史文化底蘊有多深厚。而城市的歷史文化就濃縮在那縱橫交錯,密如蛛網的老街巷裡,它們就像一座城市的血管和靈魂,記載下了一座城市的榮辱興衰,也記錄著一座城市最淳樸的生活。安穩、平靜、鈍感,瞭解了真正的濟南,便忍不住愛上了。

濟南正在變得更好,高架路合圍了,高速線路越來越多了,新東站火速在建,越來越多的公園免費了,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來了,霧霾治理有明顯效果了,拆違拆臨、外觀變整潔了……有人肯定又得各種不服,因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況且從來不缺雞蛋裡挑骨頭的噴子。但生活在這裡的人,對濟南的每一分好,心中自有明鑑。


濟南時報


實實在在,個人感受,供大家參考。

自己在青島生活了七年,然後來濟南生活定居。剛來濟南時周圍很多人都會有疑問,青島多好呀,為什麼來濟南定居呢?問的人多了,我也懶得一一解釋,就簡單回答說喜歡濟南的生活氛圍。對,就這麼簡單,說濟南哪裡好,生活氛圍好!

很多人說濟南城市建設不好,空氣不好,交通不好,誠然是這樣,但是濟南作為一個獨具特色的城市,還是有他獨特的吸引力。於我而言,這吸引力不是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而是濟南的人和人們共同營造出的生活氛圍。

濟南的正直誠實,心地善良,待人有禮,熱情好客,親切自然,不排外,不清高,不做作,這實屬最寶貴的城市特質了。在濟南,見了陌生人叫聲老師,給予幫助實實在在,無論你是外地還是本地人,來到這裡,大家都是濟南人,生活嘛,在這裡心情舒適暢快,自然自得,我看來這才是濟南真正好的地方。


執業藥師安子胡


一、文化好,禮儀之邦,熱情好客。

二、人性好,正直誠實,心地善良。

三、環境好,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優質景區。

四、潛力好,新東站運行,地鐵馬上運行,cbd建設中。

五、教育好,山東大學、海洋大學等高等學府全國有名。

六、醫療好,千佛山醫院,齊魯醫院,省立醫院等全國有名,為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七、飲食好,魯菜傳統中有創新,各種菜系應有盡有,擼串最接地氣。

八、購物好,各種綜合體相繼運營,滿足各種層次消費需求。

九、服務好,公共服務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得民心。

十、數據好,多種數據全國前三。大數據雲計算建設,為後期的發展插上翅膀。


謝玄子


濟南人繼承了山東人一向的熱心腸與憨厚,在公交車上,只要有老人上來,年輕人都會讓座。濟南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他接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沒有什麼排外思想。

濟南以泉水著稱,有七十二名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可不是蓋的,夏天走到黑虎泉啊趵突泉旁邊都會覺得特別涼爽,天天還可以去大明湖看看那片片荷塘,荷花亭亭玉立。如果你想去看看濟南的風水人情,可以去芙蓉街看看,濟南著名的小吃街一到節假日嗯總是人滿為患,聽著大聲的吆喝聲,手裡拿著小吃也別有一番風味。



如果你不喜歡嘈雜,可以去曲水亭街看一看,那裡還保留著濟南曾經的生活氣象,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小路的旁邊,淙淙的流水在腳邊流過,走進這裡,總覺得生活好像放慢了腳步,喝一碗泉水煮的大碗茶,拿起相機拍幾張照片,好不愜意。

也許你說濟南的堵全國聞名,濟南的霾也在全國位居榜首,儘管它有再多再多的不好,它也承載著我最多最多的眷戀。


阿明行記


濟南到底哪裡好,我認為一是水好,二是人樸實不排外。

一是水好,主要是指濟南的泉水好。曾經有位詩人說過“濟南,停泊在泉上的一條船”,由此可知濟南的泉水眾多。除趵突泉、珍珠泉外,據地質院勘測,濟南城區有泉眼800餘處。濟南泉水多,而且很多都是免費開放的,自然打泉水回家用的人就多,泉水打回家做飯沖茶好不樂哉,毫不誇張的說,“濟南人的一天,是從泉畔打水開始的”。

二是濟南人樸實不排外。濟南人深受孔孟文化薰陶,稱呼對方都是用“老師兒”這個詞,不管這個人是不是真正的老師,一聲“老師兒”道出了對他人的尊重,也體現著濟南人的樸實。

在濟南乘坐公交車,老弱病殘上車後絕對會有人主動讓座,而不用別人提醒。而且也碰到過幾次老年人給更老的人讓座的情況,很受感動。

濟南人不排外,這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濟南生活的外地人很多,特別是幹小買賣的,很少有濟南人因為他們操著外地口音而歧視他們。

水好,人好,濟南好!愛濟南!


泉城好玩


對於從未離開濟南的學子來講,也許對於濟南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感,可當你離開它去別的城市幾年,你就會明顯感覺出來。

對於不少從小生活在濟南的小夥伴來講,濟南有自己的朋友、玩伴,親人,有值得自己信賴的人,而當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很多時候,都會感覺孤單,就算賺錢再多,事業再得意,還是會想念濟南。

濟南的泉水,河畔的柳枝,老人,孩童,每一處地方都是景物,都是家的感覺,當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一開始,也會感覺很新穎,很好奇,其實在別人眼裡,你最多的是客人,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不熟悉的路,不熟悉的街道,不熟悉的人,陌生人間互相問著陌生的路,也許,這就是一座城市。

而當你回到濟南,聽著熟悉的口音,熟悉的公交,熟悉的線路,就會感覺一股親切感,無論走哪條路都不需要擔心,因為已經熟記於心,有什麼傷心的事情也有傾訴的人,不像工作後認識的朋友一樣,是從小就有的信賴感,因為是年少時認識的朋友。

回到濟南,你會感受到歸屬感,不會孤單的說,有一個年齡的朋友,一個共同話題,體貼的知己。濟南人很熱情,你會很快在濟南找到之心朋友,所謂朋友,就是患難時候幫一把,難過時候幫助你的人。

山東美食也豐富,你可以在濟南品嚐到各式各樣的美食,不止濟南美食,夏天擼串喝酒,冬天羊湯米飯,而且物價也很低,在吃的方面上完全沒有問題,可以讓你吃的很開心,尤其加上兩三好友,我相信你會感到很幸福開心。


齊魯壹點


1,濟南人好。

2,濟南是一個安全城市。

3,濟南是文明城市

4,濟南消費不是很高,接地氣,適宜居住。

5,濟南正在高速發展,建設輕軌地鐵,高架橋,cbd,到處都是機會。

6,濟南房價不是很高,只要是努力就能夠得著。

7,濟南西客站是全國交通樞紐,坐上高鐵可以去全國很多城市,去北京1小時30分鐘,去上海2個半小時。

8,濟南有山有水,人傑地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9,濟南名士多,舜耕於歷山,李清照等

10,濟南文化底蘊深厚,百年山大,千年龍山文化發源地。


濟南潮生活


濟南好在是省會城市,否則地處黃泛區,又是全國空氣質量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全國城市道路最擁堵的城市之一,沾省會優先之優勢能比濟寧市,聊城市荷澤市等周邊城市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