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藝術來源於生活,那麼是生活更完美還是藝術更完美呢?

影影圈圈


生活和藝術都有美的屬性,美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而完美的生活是很少遇見,只不過是理想化的美夢成真。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不是模仿和照搬現實生活的真實,藝術比生活更完美地表現客觀現實的審美理想。



藝術是陶冶人們思想情操的審美觀念。藝術是以社會生活中的典型形象,塑造審美教育的精神文化的活動。藝術能改變人們陳舊腐朽的思想觀念,人們通過對藝術的欣賞並受到了教育,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人們對追求美好生活充滿著希望。



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不但要滿足生活的溫飽,而且生活要充滿著美感的氛圍之中,促使人們過著更加美好的生活。儘管現實生活有不如意的方面,但是美好的事物總是不斷地出現,這是客觀現實生活的寫照。典型的具有美感的人物形象和自然美景,感動著人們心靈的讚歎,激勵著嚮往完美的生活。



生活的美不代表藝術的美,藝術的美高於生活的美。藝術比生活更加完美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藝術的完美能感染人們的審美觀,從而提高人們的審美價值觀,捕捉現實生活中具有審美感的事物,促使人們嚮往理想的美好生活。


黃智637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認為生活是不完美的,而藝術高於生活,比生活完美。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是藝術家嚮往美好生活的見證。藝術的魅力無與倫比,藝術關照生活,反映生活,提升生活。藝術是虛無縹緲的世界,像天上的雲朵,飄逸而不可琢磨。藝術是人類精神的體現,它帶來無窮無盡的快樂,但絕不是現實的生活。所以我說藝術是完美的。


生活,現實裡的生活,人人無比困惑,這樣那樣的不如意,這樣那樣的窘迫,為生活而四處奔波,為生活而殫精竭慮,雖困惑,但還得面對生活,生活的本質就是不完美。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可以自由自在地表達,生活卻禁錮在社會道德法律的範疇之內。藝術是完美的,而生活必定不完美。


陳莊水墨畫家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已經被重複了一千遍一萬遍以上了,只要有關藝術的話題,每個人首先想到的是生活,生活是一個大染缸,無奇不有,不只是吃喝玩樂,問題來了,既然藝術來源於生活,那麼是生活更完美還是藝術更完美?



藝術要比生活更完美

開篇已經簡單提到了,生活是一個大染缸,無奇不有,有完美有缺憾,即便是完美,也要經歷或多或少的艱辛歷程,才能到達完美之處,當然了,任何一個藝術家走向藝術的巔峰之處,也要經歷極大的艱辛歷程,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所以說要追求生活的品質及藝術的品質,都沒有那麼容易,


然而,藝術是一個“化繁為簡”提煉生活的精華的過程,哪怕作品的畫面顯得哀愁憂慮,但也是感動人的,宗旨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藝術就是在表達完美,也是完美的,很簡單的道理,藝術是允許有一切想象力的存在的,正所謂“越想像,就越完美”,

生活呢?就很現實了,時時刻刻都很現實,可以幻想嗎?那當然是可以的,就像安徒生童話故事裡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可以幻想著有香噴噴的烤雞烤鴨,但是,幻想依然得不到任何東西,還是要通過勞動花錢去買啊,可是這樣的情節在藝術上就顯得很完美了,



我們迴歸到藝術來源於生活這一藝術理念,即使藝術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和誇張的表現手法而變得完美無瑕,終究藝術還是不能脫離於生活,因為完全脫離於生活的純粹的藝術是不存在的,藝術要有生活的影子,才具有真實感,這樣表現出來的完美,才不會太虛無縹緲。


詩夜城主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藝術,欣賞藝術,醉心於藝術,是因為很多藝術為人們呈現了一幅完美的理想的令人神往的狀態。顯然,藝術比生活更完美。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生活又是充滿矛盾的。喜怒哀樂,陰晴圓缺,相生相伴,循環往復。生活中有很多美好,但又有很多缺憾;生活中有很多精彩,但又有很多無奈。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不是原封不動的照搬生活。藝術是擷取生活中的真善美融入藝術家的思想情感藝術地表現出來,因而它往往更典型,更理想,更完美。

我們常常看到“江山美如畫”“人美如畫”這樣的形容詞,在人們眼裡,畫是藝術,是完美的代稱,人們這樣形容,正說明人們追求嚮往生活能像藝術那樣美。

在我們看到的大量藝術作品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至真至純至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拉斐爾的《美惠三美神》喬爾喬內的《入睡的維納斯》提香的《照鏡子的維納斯》魯本斯的《愛之園》等等等等,哪一幅不是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呢!哪一幅不是描繪了一種令人心動的生活場景呢!

印象派繪畫大師雷諾阿說,生活中醜陋的東西已經不少了,我們為什麼不創作更多美的藝術呢?布格羅一生創作了2000幅素描和油畫,每一幅作品都力圖達到他心中最理想的完美。格維德畫筆下的雅典娜女神美侖美奐,美到了極致。安格爾油畫將人體的美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發現美表現美塑造美是藝術的本質特徵,很多生活中不盡完美的事情經過藝術的提煉昇華變得完美起來,藝術的魅力正在於此。



燈影書畫


既然藝術來源於生活,那麼是生活更完美還是藝術更完美呢?這個問題確實挺有意思,怎麼回答似乎都難以面面俱到。

以我的經驗來看,應該是藝術更完美。為什麼這樣認為呢?從人們的口頭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可以得出結論,藝術是對生活的美化,是藝術家對理想事物的一種再現,它永遠是高於生活的。

(拉斐爾·菲娜麗娜的肖像)

就拿世界上流傳的名畫,比如達芬奇《蒙娜麗莎》,拉斐爾《菲娜麗娜的肖像》,安格爾《泉》,布格羅《迷失的仙女》,等等,畫中的女性,無一例外都貌若天仙,身材凹凸有致,優雅大方,美得無法令人直視。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見到這麼漂亮而完美的女性的,她們是畫家把眾多女性的優點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後,塑造成的形象,是接近完美的化身。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女性,即使第一眼看起來再漂亮,如果再細細端詳,還是能發現她有一些不完美之處,許多愛美女性都是通過化妝、穿衣和打扮來遮掩這些缺陷。

而上述世界名畫中的女性,不論是幾百年前的人欣賞,還是現代人欣賞,還是不同地區和種族的人來欣賞,她們幾乎都是完美的存在。

(查茲卡·維納斯和丘比特以及僕人在花園裡)

但是,人們常說的另一個口頭禪“生活是藝術之母”,從這句話可以得出,生活中的豐富性和完美性要遠遠高於藝術,藝術只不過是生活的冰山一角罷了。生活形態包羅萬象,基本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區分,有些生活形態,藝術會鞭長莫及。比如,我們經常會做各種各樣的夢,也屬於生活的一部分,許多夢境裡絢爛多彩的元素,用藝術並不容易表現出來。

(九寨溝風光)

再列舉一個例子,九寨溝是我國非常有名的景區,每年會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我於2012年秋季去九寨溝遊玩,在去往諾日朗瀑布圖中,遇到了一名在九寨溝寫生的油畫家。但當我走到畫家身邊,看到他的畫布上還是一片空白,他一手拿著畫筆,一手夾著點燃的香菸,正站在畫架前猶豫不決時,我就開始跟畫家聊起來。

(九寨溝風光)

我說,你怎麼不畫?

他說,還沒有想好怎麼畫,因為九寨溝秋季的色彩太豐富完美了,很難調製出相匹配的顏色,怎麼畫都畫不出這種原生態的味道,所以就一直猶豫不決。

聽完畫家的話,我終於理解他了。

現實中的九寨溝確實太完美了,藝術面對它,有時是沒有用武之地的。


鴻鵠迎罡


藝術是生活的美好體現,藝術的靈感來自生活,這是不可否認的,所以藝術是生活一部分,藝術是來源於生活的。

其次生活的閱歷和豐富的過程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如果沒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怎麼會有那麼瘋狂的藝術表現呢?

生活的苦難,經歷,成功,低谷等都會被藝術用來表現,比如:電影,文學作品,詩歌,小說,歌曲。尤其是歌曲和電影,大家都知道大陸的民謠和港臺的流行樂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和藝術表現,更多是兩地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社會肌理有差別,民謠可以聽到吶喊的聲音,聞到黃土高坡土地的氣息,流行樂表現了浪漫主義和細膩的情感文化,這就是藝術啊,林夕的歌詞,方文山的歌詞,羅大佑的歌詞,高曉松的歌詞,是不是藝術?是不是詩和遠方?是不是來自於生活?

美好的藝術和美好生活是連接的,美好生活需要藝術裝扮,美好藝術需要生活的體驗!少了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表達不出好的藝術作品,沒有良好的藝術作品,和藝術細胞,以及藝術的氛圍和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未免也太乏味和枯燥了吧?您覺得呢?

劉德華的不就是寫他十七歲出道,經歷各種挑戰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記錄?多少人喜歡他,多少人從他作品也看到他,他的作品和他的人一致,這才是藝術啊!

周杰倫的,,,一個講述被狗仔不斷騷擾的經歷,把囂張和懟狗仔的方式通過歌曲表現,那是真實的啊;一個是他對他媽媽的愛,從小就孝順的他,通過歌曲教導我們要聽媽媽的話,多麼勵志啊;一個是他寫出自己父母關係和家庭的真實寫照,表達年少對爸爸的批判和質疑以及內心的憤怒,這是周杰倫的藝術生活,通過流暢音樂手法顯示真實生活的各種,偉大的創作藝術家們!

藝術和生活是結合在一起的,要兩個都完美就是兩個要都有經歷,在生活中領悟,在藝術中表現,這是藝術和生活的關係!






淡凡新中式生活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藝術來源於生活中的素材,來源於生活中的人物,畫家身邊最熟悉的人,妻子,家人,父母,兒女,情人等等

也許來源於生活中最平凡樸素的生活場景,也許來源於畫家內心所震撼的歷史場面,也許來源於絢麗多彩的自然山川


但是,個人拙見,生活歸生活,生活總是有缺憾的,生活總是不完整的,有美好的時候,也有陰暗的時候

而藝術,來源於生活中的素材,且高於生活

這裡所說的藝術高於生活,個人拙見,是一種昇華生活的藝術化表達手法

比如藝術的生活,是把生活中美好的場景素材,美好的一面表現得更加完美至極,以洗滌人們的心靈

比如西方美術史上,希臘時期的古典雕塑,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油畫,新古典主義的油畫,創作理念都是把生活完美化,理想化,達到神聖的,毫無瑕疵的完美境界

比如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畫中的貴婦形象,是畫家集中了所有女性的完美而創作的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其完美的女性形象,最完美的比例,最完美的線條,最完美的典雅女性形象,是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的

所以說,藝術是對生活的完美昇華

藝術,比如繪畫作品,不僅可以把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昇華成更加美好的完美至極

藝術,也可以把生活中陰暗的一面,昇華成更加陰暗的境界,以達到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比如畫家畢加索的作品《格爾尼卡》,畫家用立體主義繪畫語言風格,把戰爭的殘酷表現得淋漓盡致,昇華到極致殘酷的境界,特別震撼

所以個人拙見,生活更完美,還是藝術更完美,當然是藝術更完美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條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呢?


藝術狂人2


藝術本身無所謂藝術,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藝術在人們看見或沒看見之前就在那兒。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因為人們把生活搬到了亮處,讓所有的人都看到。至於藝術與生活哪個更完美,這要取決於搬運者,如果搬運者是個笨蛋或歪嘴和尚,那一定是生活比藝術更完美;如果搬運者是個細心而靈巧的人,那一定是藝術比生活更完美。讓人不可理喻的是,現實中這兩種人都喜歡充當搬運者,一個把生活搬到了亮處,另一個把生活搬到了暗處;搬到亮處的讓人愉悅,搬到暗處的讓人惱火。親愛的朋友,你說不是嗎?



傍花前川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藝術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藝術自然比生活更完美,生活的好在於它有殘缺的地方,藝術的作用正是體現這些殘缺,補足這些殘缺,讓生活更完美。

藝術和生活就好比鮮花和泥土,鮮花紮根於泥土之中,的確開出了美麗的花。但沒有泥土,可能就不一定有這樣的花了。鮮花有人喜歡,泥土就沒有人喜歡嗎?肯定有。

藝術高於生活,但藝術也限制了能瞭解它的人,生活就和藹多了,人人都可以接觸它。而生活本身就是藝術,懂了就是藝術,不懂就是生活。



一燈文哲


這個問題要分情況討論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是有的藝術是反應生活很美好的一面,彷彿是作家用濾鏡拍照,透過濾鏡看到很美好的一面,比如說廢民,汪曾祺,沈從文等京派作家。

但是也有一些作家,他們的藝術準則就是一種刻畫生活的醜惡的一面,嬉笑怒罵用藝術去批判,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給人看,比如說那個時期,資本主義中,資產階級壓迫工人,資產階級內部矛盾,這有很多作家用藝術化的手法去表現,比如說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