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纪录片

我与纪录片

最初喜欢《地球》《地球脉动》《蓝色星球》这类自然地理纪录片,比一些人文纪录片来得更震撼。

这其中,《天地玄黄》是最喜欢的,全篇没有一句解说词,一切尽在不言中,大气、壮阔。

我与纪录片

地球自然纪录片与《行星》《太阳系的奇迹》这类宇宙纪录片相比,又微小了许多,每次看宇宙类纪录片就会超脱人世的很多限制,感受到宇宙的无限和地球的渺小。

我与纪录片

转向制作者的视角,回过来思考最为常见的人文纪录片。印象较深的,是还在学校时看的很多欧美大型纪录片,如《戴安娜王妃》。

国内近些年涌现出的各类纪录片也有一些亮点,比如《万物滋养》的解说、配乐和色调,《早餐中国》的花字和幕后素材幕前使用,《我的青春在丝路》的叙事和剪辑,《了不起的村落》的摄影和意境,都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我与纪录片

我一直喜欢BBC地平线系列。

一方面是本身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的知识,而地平线系列的科普清新又有趣,看着轻松又有收获。

另一方面欣赏他们的制作态度,比如关于“肥胖”的系列,真可谓BBC百年纪录片,记录着国家整体健康状况的发展。拍摄新内容时,上个世纪的片段都可以拿来对比分析。他们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同时,即便对于“肥胖”这样的主题,拍摄视角也极为丰富,不仅是出于美观与健康角度,还涉及科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

反观我们的一些作品,制作粗糙,数据不够精准,经不起推敲,别说一百年,两三年后再看都会发现很多不准确的地方,风格上也会觉得过时。​这是目前国内科学、科普类纪录片最为欠缺的。

我与纪录片

BBC有一位我非常欣赏的主持人,乔安娜·林莉。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旅行纪录片《乔安娜·林莉的日本之行》,一见倾心。

乔安娜看起来四五十岁的样子,精神状态极好,身材十分修长。片中的乔安娜从容镇定,不讨好、不夸大,不做作、不刻意,就是去讲述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这也是很多欧美主持人的共同优势。

乔安娜做过制片人、演员,如今又以主持人身份出现,整个人是丰富的、立体的。镜前呈现出来的优雅从容,源于她的经历与感悟。

国内主持人的成长模式往往十分单一化,禁锢于“主持人”这一身份中,视野非常狭窄,这也是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最大的瓶颈。

当然,不仅是主持人,国内的演员更是如此。近年来,中年女演员的呼吁一波又一波,在国内有哪位中年女演员能达到美国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状态呢。

从整体上看,这种情况源于国内审美的单一化,女演员、女主持人更多的是需要追求视觉上的直观美感、业务上的规范。而欧美主持人则是多元的、个性的、甚至有棱角的,如主持人雅克·佩雷蒂在《致肥元凶》和《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中,几次尖锐的提问令人惊讶赞叹。

·

每个人都有《少年时代》,也总会经历一个个《人生七年》,然后结成一个又一个《人生果实》。

愿意等待国内观众的成长,也愿意给自己时间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