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交易:唐宋前期以絹帛換馬、銅錢買馬,為何宋太宗以茶易馬?

茶馬交易:唐宋前期以絹帛換馬、銅錢買馬,為何宋太宗以茶易馬?

茶馬古道

古代自唐宋時期開始與少數民族展開以茶易馬的貿易,茶馬貿易主要發生在漢族和藏族之間,到現在川藏、滇藏線上的不少有名的景點,都得益於古時的茶馬貿易。茶馬交易對唐宋以後的中原地區和邊疆少數民族之間的友好關係提供了現實基礎。

唐朝和宋朝初期,政府用絹帛和銅錢買馬,但隨著少數民族對茶葉的需求量增大,宋太宗和宋神宗時期便開始用茶葉換取馬匹了,此後逐漸形成定製並設立專門負責茶馬貿易的政府機構和相關法律條例。

一、茶馬交易的發展史

據正式記載茶馬交易始於宋代,但宋代以前的茶葉發展為茶馬貿易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至宋代茶葉產量已相當充足,在供給宋人飲用的同時還能外銷給多個少數民族國家。

1、宋代以前的茶葉發展和互市現象

少數民族從中原地區買茶始於唐代時期,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記載,每次回鶻國到大唐,都會驅使大量的名馬用以購買茶葉回國。少數民族飲用茶葉能夠補充微量元素,使身體更加健康。《明史·食貨志》中就說蕃人喜歡吃乳酪,不喜歡飲茶,因此容易患病。

茶馬交易:唐宋前期以絹帛換馬、銅錢買馬,為何宋太宗以茶易馬?

宋代以前茶葉在中原地區的發展已經非常繁榮了,唐代時期中原和南方都普及了飲茶的風氣,南方更是產茶和製茶的主要地。而陸羽的《茶經》標誌著茶文化開始出現並發展起來。唐德宗時期開始徵收茶稅,標誌著茶的貿易已經開始被政府所監管。唐宣宗時期正式制定了茶法,從此以後茶稅就成為了朝廷的主要稅收來源之一。

唐文宗時期設立楔茶史,把茶的種植、製造和銷售權力收歸國有,此法雖然很快就夭折了,但為宋朝管理茶葉的“楔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茶葉貿易的正規合法化後,飲茶習俗逐漸擴大到了周邊少數民族,在與突厥、吐谷渾的和市貿易中茶葉逐漸佔據了重要的比重。

而唐代與周邊國家的和市早在唐高祖時期就已經展開了。公元625年,唐高祖批准了突厥、吐谷渾等少數民族的和市請求。中原地區難以大量養殖優良的戰馬

,此後政府和少數民族之間貿易多用於購買馬匹。唐玄宗便指出,大唐從突厥購買馬羊,突厥從中國購買布帛,互相提供便利。

2、宋代的茶馬交易

唐代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貿易多用布帛,茶葉還沒有成為主要的交易對象。宋代商品經濟和生產能力遠遠超過唐代,為宋代茶馬互市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而且宋代又開發了唐代時期還處於荒蕪的嶺南地區,在廣西、廣東兩地開闢了新茶園。至宋仁宗時期,東南地區已經成為全國的茶葉種植和生產經濟中心,茶稅直接成為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

茶馬交易:唐宋前期以絹帛換馬、銅錢買馬,為何宋太宗以茶易馬?

宋仁宗

而宋代西北的少數民族從皇室貴族到平民百姓已經達到了嗜茶如命的地步了,茶葉也普及為了日常的必需品。宋太宗和宋真宗為了交好西北少數民族,常常派遣使者前往各國賜茶。各少數民族也常常驅趕大量的馬匹進獻給宋朝皇帝用以表示臣服,宋朝廷便會回賜等價值的茶葉或貨幣。後茶馬交易逐漸頻繁起來,黃庭堅有詩云:“蜀茶總入諸蕃市,胡馬常從萬里來”就是說的這一盛況。

宋代對於宋代和明代、清代茶馬交易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宋代以前只是有了以茶易馬的雛形,是民間的自發行為,朝廷只是在政策上加以限制。而宋朝則正式由政府接手了以茶換馬的交易權,並設立專門的機構“茶馬司”,並制定相關的法律來規定銷售的限額和獎懲條例。

宋太宗時期,宋朝買馬地區有33處。北宋初年,宋與周邊少數民族交易馬匹還主要用銅錢和絹帛支付費用。但是銀娟前朝,都不是少數民族最需要的,因此馬價很高,

買馬造成大量銅錢外流,加大了朝廷的財政負擔。況且少數民族還會用宋朝的錢幣鑄造兵器,直接威脅邊疆的安全。《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因害怕“戎人”得到銅錢後鑄造兵器,宋太宗同意鹽鐵史王明的請求,用布帛、茶等物交易馬匹。

宋真宗時期設立“估馬司”主管用布帛和茶葉買馬的事務,茶馬貿易至宋神宗熙寧時期達到高潮,並設立“茶司”和“馬司”主管“楔茶買馬”的工作。不過馬價也從宋朝初期的100斤換一匹馬,到後來的幾千斤也換不到一匹好馬的地步了。

茶馬交易:唐宋前期以絹帛換馬、銅錢買馬,為何宋太宗以茶易馬?

戰馬

3、宋代以後的茶馬貿易

宋代後的元代發源於草原,不缺馬匹,茶葉多用來交易銀兩和土貨。明代前期國家控制著,國內收取茶葉、運輸茶葉、與少數民族交易茶葉都屬於官營,明英宗以後逐漸轉為官商分營乃至商人營運為主。自由貿易為茶馬貿易提供了更好的市場氛圍,而且交易對象也不侷限於茶葉和馬匹,而是更加趨向於互通有無。

清朝的茶馬貿易基本是屬於在明朝時期的延續,只是在茶葉新品種的培育和茶葉的機械化程度上提高了。而且茶葉更多的出口到海外的西方國家,茶葉外貿在鴉片戰爭後達到了一個高潮。

二、茶馬互市對宋代的影響

茶馬互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原地區不產良馬的弊端,開展了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友好貿易,但是也使中原地區的馬匹嚴重依賴和周邊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易。

1、茶馬互市對宋朝的積極影響

宋太宗以茶易馬的原因有三點:一是茶葉的產量極高,宋真宗時期茶稅便已達到五百六十多萬貫,宋仁宗時期僅東南地區就有兩千多萬斤,可見北宋時期茶葉發展之繁榮;二是用銅錢外流,在當時一匹馬需要銅錢30貫,每年兩萬多匹馬的需求量就要花費七十多萬貫,而且會造成大量錢幣外流,內部可能導致錢荒;三是錢幣並非草原少數民族日常交易的必需品,戌人的錢悉鑄器,向他們輸出太多的銅錢,會被熔解後鑄造成兵器,增加少數民族的戰鬥力,這等於增加了邊境的威脅。

茶馬交易:唐宋前期以絹帛換馬、銅錢買馬,為何宋太宗以茶易馬?

古代錢幣

宋朝開展茶馬貿易並不僅僅是為了銀錢的考慮,而是打算以茶馭番,達到控制番邦的目的。因為隨著少數民族的貴族和平民飲茶習俗日漸頑固,茶已經成為了少數只從事畜牧業的少數民族人民的必需品,而且即便交易給他們再多的茶葉也不用擔心會有銅錢那樣的威脅。所以宋朝廷想通過茶葉來控制調節與少數民族的關係,這樣就導致每年買馬數量並不固定,甚至出現過有的年份一匹馬未買的情況。再比如熙寧年間,宋和吐蕃發生戰役,也導致了茶馬貿易暫時停止。

宋朝和少數民族之間的茶馬互市加強了各族之間的聯繫和溝通,漢族從高原地區大量買進牛、馬、羊和藥品等農牧副產品,而中原地區的茶葉、陶瓷、絹帛和其他手工業產品也大量流入高原地區。既促進了高原和草原地區放牧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中原地區手工業經濟的發展,物資的互相流通推動了各族社會生活水平的共同進步

而且茶馬互市也促進了宋朝和周邊國家的和平形式,比如西北的吐蕃就是通過茶馬貿易願意在名義上接受宋朝的統治,並與宋朝共同抵抗西夏的進貢。而西夏與宋對峙的時候也多次迫於內部人民缺少茶葉的不滿和壓力而與宋和談並重開互市。

2、茶馬貿易對宋朝的消極影響

宋朝的茶馬貿易導致宋軍的戰馬嚴重依賴進口,本來宋初期尚有一些牧馬坊飼養馬匹,如宋太宗時期有牧馬四萬多匹,又從民間購買了17萬匹的馬,此時朝廷所有的馬匹數量已經頗具規模了。但是至宋徽宗時期,馬政都已被廢除,騎兵部隊缺馬數量幾乎達到半數。以致於金兵南下時北宋在全國僅僅招募兩萬多匹馬,而契丹僅四鎮就常備了十萬匹戰馬,如此劣勢北宋怎能不輸。

茶馬貿易展開後,宋朝廷幾乎把所有馬匹的補充方式都依賴和少數民族的交易,等於把騎兵的命脈交給了少數民族,導致內部馬政的荒廢。在冷兵器時代,失去了騎兵的優勢,在等於自取滅亡,給宋朝造成巨大損失的遼國、金國和蒙古,都是騎兵非常強大,整體軍事實力遠遠大於宋朝。而在與草原民族對峙中佔據優勢的漢朝和唐朝也都是發展了騎兵,在優秀騎兵將領的帶領下一次次打敗了馬背上的民族。

茶馬交易:唐宋前期以絹帛換馬、銅錢買馬,為何宋太宗以茶易馬?

古代騎兵

茶馬貿易中的巨大利潤也滋生了內部的腐敗,走私行為難以杜絕,《宋史▪食貨志》中記載,茶葉利潤豐厚,商人把南方的茶葉運到西北部,就能獲得數倍的利益。雖然宋朝廷制定法律嚴厲打擊走私,並且規定持有“茶引”憑證才能在指定的市場內交易,但仍舊不能根絕走私。

三、總結

從早起的銀帛換馬到宋朝時期的茶馬貿易,背後展現的全是統治階級加強自身統治的手段,銀錢換馬容易導致銅錢外流、蠻族以錢鑄兵刃,最終威脅國家安全,而用茶葉這一看似無害的貿易方式,控制著少數民族飲食習慣,以期達到控制外交的目的,雖說聽起來天方夜譚,但在歷史實際中來看,還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淺析宋代茶馬貿易制度》

2、《宋代官營茶馬貿易興起的原因分析》

3、《絲綢之路餘韻——“茶馬互市”與茶馬道》

4、《略論北宋馬政對國防軍政之影響》

5、《明代官方茶馬貿易的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