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唐僧每到一個國家第一時間見到國王,他直接去首都嗎?

三圍觀眾


唐僧每經一國不一定去見國王。

按照歷史,唐僧去西天(印度)​取經,是沒有得到唐朝政府允許的,屬於偷渡出境。既然沒有得到本國政府的允許,何來通關文牒。

我沒有讀過《三藏大唐取經詩話》、《大唐西域記》等歷史典籍,細緻之處不敢妄言。

按照小說《西遊記》的說法,唐僧去西天取經是得到唐朝皇帝唐太宗支持的,唐太宗還與唐僧結拜為兄弟,號曰御弟聖僧。這樣就名正言順,肯定有通關文牒了。唐僧一行每經過一個國家,每經過一個國家,恰好經過首都,或者與首都較近,就去倒換關文;要是距離首都太遠的偏遠地方,就橫穿而過,不去倒換關文了。有些國家已經滅亡,像是獅駝國,一國君臣軍民全部都被大鵬吃得乾乾淨淨,新國王就是大鵬,難道也要倒換通關文牒嗎?

說以說啊,我看不管是小說或者歷史,唐僧每經一國,都不一定去見國王。






莊生荒谷


《西遊記》中唐僧去西天取經,原計劃去一年左右,實際上走了十四年才到西天,取回了真經。這中間他們師徒四人經過了九個國家,一個鳳仙郡,一個玉華州,一個金平府,共有十二個確切的地名,也就相當於幾乎是一年到一個國家。唐僧每到一個國家,都必須覲見國王,拿出通關文牒,倒換關文,加蓋這個國家的國王寶印,才能離開這個國家,去往下一個國家,所以他的通關文牒上一共蓋了十二個寶印。

那麼,唐僧每到一個國家,能夠第一時間見到國王嗎?他都是直接去首都嗎?並不是的。我們看到他們師徒四人經過了十二個國家和地區,加上在大唐境內,和其他不知名的地界,總共花了十四年時間。也就是說基本上相當於一個國家呆一年的時間。那麼這一年的時間在一個國家裡都是在首都降妖除魔嗎?

當然不是。我們看唐僧師徒雖然到過十二個國家和地區,經過了十四年,從行程上看,路程一共是十萬八千里,54000公里。核算下來,一年所走的路程是3857公里,每個月走321公里,一天所走的路程大約是10.6公里。這個速度是很慢的,普通人最多兩小時也能走10公里路,那麼他們為什麼走得那麼慢呢?


第一個原因是他們一路上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平均一年是5.78難,差不多是兩個月會有一難,在這一次劫難中是需要花費時間去降妖除魔的。一般度過一次劫難花費時間在幾天到十幾天不等。當然,應該一般是最多幾天時間,不會太長,否則的話,每次唐僧被劫,如果降妖花的時間太多,那麼,唐僧要麼就是被蒸熟了吃掉了,那些妖魔們成仙得道去了。要麼就是早已經被美女妖精們逼迫成親,小和尚都要生下來了,那還取什麼經啊,直接還俗得了。哈哈!

所以,他們雖然歷得劫難很多,但實際上花的時間並不多。

第二個原因,經過的國家和地區地界寬廣,他們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路上行走,走村過鎮,走街過巷,走過一個個城市,然後到達首都,見了國王,除了妖魔,然後倒換了關文,在通關文牒上加蓋上國王的寶印,然後繼續啟程,再走村過鎮,走街過巷,走過一個個城市,到達這個國家的邊境,穿過邊境,進入另一個國家。然後,所有的程序再來一遍。那為什麼書中沒有提到呢,因為,唐僧師徒的主要任務是去西天取經,然後是歷劫難,降妖除魔,不是去遊山玩水去的。所以沿路的風景啊,奇峰怪石啊,風土人情啊,美食啊,美女啊,都不是作者要記述的主要方向,所以忽略不計了。

第三個原因,沿路上神仙們還要調侃一下他們,關注一下他們的行蹤,孫悟空還要動不動的就到天宮中去敘敘舊什麼的。你看,孫悟空和唐僧鬧了兩次彆扭,雖說是唐僧的錯,但是孫悟空一個筋斗雲就扔下唐僧去找人敘舊去了。第一次去了龍宮找了老龍王,唐僧走不動了,只好在路邊上可憐巴巴的等他。第二次是一個筋斗雲回了花果山,當他的美猴王,和他的猴子猴孫們敘舊去了。唐僧也只好可憐巴巴的被黃袍怪變成老虎,關了起來。

還有神仙們也動不動就為難一下師徒四人。先是由黎山老母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變成母女四人,留宿唐僧師徒四人,假意招贅女婿,以試探他們的向佛之心。結果當然是只有好色的豬八戒中了招,撞天婚撞到了神仙,被吊到樹上懲罰了一夜。然後就是五莊觀的地仙之祖鎮元子,雖然他不是有意為難他們,但是也留下他們一段時間,化解了恩怨,與孫悟空結拜了兄弟。

這些都是需要花費時間的。這也是他們路上多花的時間。

第四個原因,是古代交通的問題。古代交通不發達,無論到哪裡,漫長的道路需要人們依靠自身,用自身具備的十一路車,一二一走著去。雖然說,孫悟空可以一個筋斗雲就到達了西天,豬八戒沙和尚駕著雲,要不了當天也能到達西天,把經書拿回來。但是那是他們,不是唐僧啊。唐僧不僅僅是凡人,而且是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子轉世而來的。要知道神仙轉世下凡,一般都是犯了錯要下凡歷劫來的,不是享受來的。所以,唐僧去西天取經,不僅僅因為他篤信佛法,要取三藏真經,還因為他是要歷劫的,你讓他那麼容易就到了一個國家的首都,見了國王,倒換了關文,加蓋了寶印,快快的就到了另一個國家,快快的就到了西天,完成了取經任務,那不是便宜他了嗎?神仙們尤其是佛祖是不會答應的。

所以,唐僧也就只好用雙腳丈量世界了。雖說有一匹白龍馬,但是遇到崇山峻嶺,崎嶇小路,荊棘叢生,沒有路可走的時候,唐僧還是要下馬步行的,這樣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一座山沒有幾天幾夜是翻不過去的,有的山還有可能要翻越一兩個月都可能呢。這才是他們真正的劫難呢。

所以說,《西遊記》中唐僧每到一個國家是不可能第一時間見到國王的,也不會直接到首都的。除非他包了一架飛機,或者說他練會了筋斗雲,一個筋斗都要不了就到了這個國家的首都。這是不可能的。還是老老實實的走村過鎮,走街串巷,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走過一個個城市,才能到達首都,見到夢寐以求的國王,然後倒換關文,加蓋寶印,然後才能繼續西行去也。


中醫饒大夫


首先:

在《西遊記》大大小小差不多,有十多個國家。當時大唐正是鼎盛時期,也是當時最繁華的一個國家。

而相比於東土大唐,路過的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都沒有唐朝的鼎盛,而且臨近的國家還要受到唐國的庇護。也是當時各大國家和實力所忌憚的,這時初始西方路上的唐僧需要唐朝為其提供相應的身份證明,這就有了通關文牒!

其次:

通關文牒的作用:不只是證明唐玄奘的身份,而且也是一種威懾,一種唐國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片面的意思就是,這唐玄奘是我唐朝的人,是朕的御弟,各國必須給我面子放他西去!

而且當時唐僧師徒一路西去的國家大多以城池方式建立國家,而且首都就是城池!

所以唐僧每到一個國家,第一時間見到國王,因為國家沒有唐朝昌盛,這也證明了

通關文牒的另一個作用,可以直接面見當朝聖上!

通關文牒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西去一路上的見聞,也樣通過通關文牒加以證明,否則為什麼需要途徑的國家要蓋上國家的印記!

總結:唐僧每到一個國家,第一時間去面前當朝的國王,是因為當時的國家是以城池為準建造的國,國就是城,誠就是都,手持通關文牒的唐僧可以直接面聖。

那為什麼第一時間呢?

因為各國城門口都有守城兵,守城兵會判斷來往人群是否屬本國人民,因為當時的各國服飾不一樣,而且唐僧師徒四人的裝束太過明顯,守城兵會上前第一時間盤查。唐僧出視通關文牒後,守城兵會第一時間帶領唐僧師徒四人去面見當朝聖上。





包包電影


我們應該瞭解西天取經的路線,出了玉門關就是其他國家的領地了具體如下。

長安城弘福寺(出發)——法門寺——鞏州城——河州衛——福原寺——劉伯欽家——兩界山(五行山)——陳家——蛇盤山鷹愁澗——里社祠——西番哈咇國——觀音院——高老莊——烏斯藏國——浮屠山——王家老漢——黃風鈴——流沙河——寡婦之家——萬壽山五莊觀——

松林——碗子山波月洞——寶象國——平頂山——蓮花洞——壓龍山壓龍洞——寶林寺——烏雞國——鑽頭號山枯松澗——火雲洞——黑水河——車遲國——通天河(這是中間站,時間剛好7年,行程剛好54000裡,49回)——元會縣陳家莊——金兜山金兜洞——西梁女國——

子母河——毒敵山琵琶洞——火焰山——翠雲山芭蕉洞——積雷山摩雲洞——祭賽國——金光寺——荊棘嶺——小雷音寺——七絕山——稀柿衚衕——朱紫國——盤絲嶺盤絲洞——黃花觀-獅駝峰獅駝洞——獅駝國——比丘國——鎮海禪寺——陷空山無底洞——滅法國(後改欽法國)——

隱霧山連環洞——天竺國境鳳仙郡——玉華縣-慈雲寺——金平府——青龍山慈英洞——布金禪寺——天竺國度——銅臺府地靈縣——靈山腳下玉真觀——凌雲渡——靈山——雷音寺——通天河——長安——靈山。

唐僧沒到一個國家,先是要通關文牒,然後去寺院拜祭。而通關文牒是要加蓋國王印章的,國王印章自然在國王手裡,國王自然在國家的首都。自然唐僧要想去蓋印章獲取通關文牒就必須得去首都。






愛上百合花


首先他需要到過境的國家蓋章,用現代的話說,我們這樣理解:他需要辦理出國護照。

唐王親自簽發了唐僧的通關文牒,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唐僧和其他人,我們可以理解為當時出國的護照和來自國內的介紹信。與此同時,這也是唐僧西遊的記錄和他向皇帝移交工作的證明。驗證唐僧等人是否真的去過天竺取經。那麼通關文牒上說了什麼?事實上,其實什麼也沒寫。寫的無非是唐僧的任務。

接受皇帝的命令,並只要求所有國家的相關部門通過渠道提供方便的訪問和必要的協助。不要故意製造困難,設立關利卡,並故意阻撓它!應該注意的是,那些侵犯我們大唐的人將會受到懲罰,即使他們離我們很遠!

那是因為唐朝強大,當李世民掌權時,影響力會擴散到周圍,鄰國會更加害怕。此外,這只不過是通過海關,這個面子還是值得賣的。

沒有任何代價就贏得了李世民的青睞。這次買賣是非常划算的。也許其他國家的入侵仍然可以讓李世民在未來幫個忙。如果不夠好,它也可以得到一些物質援助。這是一筆巨大的利潤。當然,所有國家都願意蓋章。


小馬哥YS


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在原著中唐僧一共經過12個國家分別是

寶象國,

烏雞國,

車遲國,

西梁女國,

祭賽國,

朱紫國,

獅駝國,

比丘國,

滅法國,

鳳仙郡,

玉華州,

金平府

按照現在的地圖:唐僧從唐朝古都長安即今日西安出發,穿越河西走廊,過星星峽、流沙河,進入新疆哈密,再穿越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進入中亞,翻越興都庫什山達坂,抵達印度佛教聖地那爛陀——也就是《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西天大雷音寺。活動全程一萬多公里,途經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國家。

至於是不是直接去首都。這個不一定,根據故事情節安排,也有可能先到這個國家的一個小村或者小鎮。但如果要過這個國家,就必須前往首都找皇帝給通關文牒蓋章。

回答完畢。純屬個人淺見。


洛陽天之穹文化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唐僧從唐朝古都長安即今日西安出發,穿越河西走廊,過星星峽、流沙河,進入新疆哈密,再穿越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進入中亞,翻越興都庫什山達坂,抵達印度佛教聖地那爛陀——也就是《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西天大雷音寺。

活動全程一萬多公里,途經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國家。2、書中的國家依次是:國家: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西梁女國,祭賽國,朱紫國,獅駝國,比丘國,滅法國,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

2《西遊記》裡面的唐僧被李世民要求去取經渡化眾生,還給了他通關文牒,這個通關文牒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何唐僧到達任何國家,只要拿出這個,國家主人都會優待他呢?其實要說到當時唐朝的背景,那時候唐朝發展的很好,經濟繁榮,文化興盛,很多附屬國都在。

通關文牒上有很重要的4個字,就是“不滅善緣”,這就是佛教的理念,全國各地都有很多人信佛,所以大部分人是不會不賣佛祖這個面子的,而當時的唐朝發展又昌盛,和很多小國建交,基本也是個老大哥了,大家看到是李世民的印章,又怎麼會怠慢呢?

在當時那個迷信講究權勢的時代,唐僧帶著這份李世民蓋章的通關文牒,自然就能暢通無阻,辦事也好辦多了。

《西遊記》裡的通關文牒,就像我們現在的護照,倒換關文的對象是國家。原著第七十八回,孫悟空道:“若是西邸王位,須要倒換關文;若是府州縣,徑過。”

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都附屬於天竺國,通關文牒上為什麼會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因為這些地方名為郡州府,實質卻是國家,是有王位的。鳳仙郡是天竺國外郡,玉華縣是天竺國下郡,金平府天竺國外郡。





萇崬看電影


因為他需要到過境的國家蓋章

唐王親自簽發了唐僧的通關文牒,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唐僧和其他人,我們可以理解為當時出國的護照和來自國內的介紹信。與此同時,這也是唐僧西遊的記錄和他向皇帝移交工作的證明。驗證唐僧等人是否真的去過天竺取經。那麼通關文牒上說了什麼?事實上,其實什麼也沒寫。寫的無非是唐僧的任務。

接受皇帝的命令,並只要求所有國家的相關部門通過渠道提供方便的訪問和必要的協助。不要故意製造困難,設立關利卡,並故意阻撓它!應該注意的是,那些侵犯我們大唐的人將會受到懲罰,即使他們離我們很遠!

那是因為唐朝強大,當李世民掌權時,影響力會擴散到周圍,鄰國會更加害怕。此外,這只不過是通過海關,這個面子還是值得賣的。

沒有任何代價就贏得了李世民的青睞。這次買賣是非常划算的。也許其他國家的入侵仍然可以讓李世民在未來幫個忙。如果不夠好,它也可以得到一些物質援助。這是一筆巨大的利潤。當然,所有國家都願意蓋章。


星空剪輯


一說到西遊記,相信每個人都不陌生,他陪伴了我們這個童年。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從長安到佛祖修行的大雷音寺“途程十萬八千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途經關卡、國家無數。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唐僧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去面見其國國王並請國王在通關文牒上加蓋該國印。

所以唐僧師徒每到一個國家都是直奔國家首都,好第一時間見到國王,蓋上通關文牒國印,好通關此國,順便進入下個國家,這樣省時省力,能早日倒得西天取得真經,早日回到大唐面見唐王。


80小哥


我想是因為古代的城鎮比較少吧,而且他們取經走的都是山林野地,大江大河,沒有故事需要也不必去一個無關緊要的小鎮吧,除非那兒也出現了妖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