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GDP什麼時候可以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財經知識局


現在的全球前三大經濟體分別是美國、中國和日本。其中日本,2018年的GDP是4.97萬億美元。而現在的印度是全球第七大經濟體,除了前面三個,還有德國、法國和英國。不過法國英國並沒有領先印度很多,只有千億美元左右。

所以印度要想真正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主要的目標是經濟規模要儘快的趕上日本。印度去年GDP是2.73萬億美元,大致相當於日本的55%,總量要比日本少了2.24萬億美元。

還有2927萬億美元的差距,印度要有多少年的時間才能追上日本呢?大體判斷是10年,可能是10年多一點。

未來印度實際GDP,年均增長率保持在6%的水平是可以達到的。再加上3%的通脹率,所以其年均名義增長率可以達到10%左右。那麼到2030年印度的名義GDP大概可以增長到7.7萬億美元。

日本方面,GDP年均名義增長率不會超過2%。即使以2%計算,2030年日本的名義GDP也只能增長到5.5萬億美元。

其實印度想在2030年之前成為第三大經濟體的話,其名義GDP增長率年均只要達到7%就夠了,不需要10%這麼高。如果是10%的增長率,印度只要七八年的時間GDP就可以趕上日本。

所以個人總體的判斷,如果快的話,在2027年左右印度就會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慢一點的話應該是在2030年左右。

大家對於印度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已經形成的共識。畢竟他是一個人口擁有13億的大國,而且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未來有很大很大的增長潛力。就像本世紀初一樣,中國還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僅僅10年就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財經知識局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不出意外的話,印度GDP超過日本只是時間問題,個人認為最快10年,遲則15年內,印度GDP就有可能超過日本。

從數據來看,2018年印度GDP為2.7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而日本GDP則為4.97萬億美元,比印度高出2.25萬億美元,差距還是很大的。印度是一個新興崛起的發展中大國,其陸地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已經超過13億,體量十分巨大。



這些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迅速,基本能夠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長,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10年內印度的GDP就能夠翻一翻達到5~6萬億美元,而印度方面的預測更樂觀,莫迪政府的目標是在2024年使印度GDP提高到5萬億美元,鑑於印度的好高騖遠,經常鬧出很多笑話和被現實打臉的事,因此小編並不看好印度五年後GDP能夠達到5萬億美元!但印度的發展的確不容小覷,印度目前仍然是一個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基於其巨大的體量和後發優勢,小編認為未來10~15年,印度GDP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日本雖然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力雄厚,但其經濟發展不容樂觀。自上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以來,日本經濟就一直止步不前,GDP常年徘徊在4~6萬億美元之間,至今不見起色。日本面積約37.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億,體量與印度差距甚遠,而且日本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嚴重,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經濟也很難有大的提升。因此未來10~15年,印度GDP有很大概率會超過日本。當然了,即使印度GDP超過日本,發展水平與日本相比仍天差地遠。


錦繡中源


印度什麼時候超過日本GDP成為世界第三?很多媒體預測在2030年,只有10年時間了,印度能做到嗎?

很難,真的很難!預測是印度7.5%,日本是1%。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連續增長7.5%這是很難的。可以看一看世界範圍內,連續高增長,世界沒有幾個。

在現階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國做到過,六七十年代日本做到過,七八十年代韓國走到過,世紀交替時期中國做到過。這些國家都沒有像印度那麼多壁壘,而這些壁壘是深層次的,幾乎無法調和。

印度現在發展比較不平衡,短時間內印度很難趕上日本。




大志遠思想空間


最近比較火的一個問題是:印度還差40天都就成為超級大國,不成為超級大國的背景是什麼呢?1998年印度前任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預測,到2020年印度將實現超級大國地位。而現在距離2020年只有38天的時間,如果印度前總統卡拉姆預言成真,那麼到時印度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超級大國。

看來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美夢是不可能在2020年實現了,那印度會什麼時候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的經濟體呢?

這個問題似曾相識,在日本經歷了房地產泡沫之後,很多人都會問英國、德國和法國什麼時候能夠超越日本,現在實際情況是因日本經歷了,失去了20年,現在的GDP還沒有恢復到高峰期1995年的水平,英法得中GDP最高的德國GDP比日本差距約1萬億美元。

回到印度什麼時候能夠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8年印度GDP為2.72萬億美元,日本GDP為4.97萬億美元,兩者相差2.2萬億美元,日本GDP是印度的1.82倍,接近於兩倍,按照10%的名義增長率計算的話,印度GDP要趕上日本還需要7年,印度能夠保持每年10%的增長率嗎?2018年印度的GDP名義增長率為4.86%,所以看印度GDP想超過日本,短期內是不可能的,而且印度能否保持高速的經濟增長還未有可知,另外印度身前的德國、法國、英國Gdp名義增長也快於印度,所以說印度不要想著成為第三大經濟體了,先超過這三個歐洲國家再說吧。


互金圈


印度2018年GDP總量達到2.73萬億美元,GDP增長率約7%。印度過去10年的GDP增長率大概在7%左右。日本2018年GDP總量約5萬億美元,GDP增長率約1%。日本過去10年GDP既有負增長,也有正增長,總體而言,1%的增長率差不多。

我們以印度和日本2018年的GDP為基數,印度按照7%的年增長率,日本按照1%的年增長率來測算。印度:2.73(1+0.07)∧11=5.75;日本:5(1+0.01)∧11=5.58。

根據測算,印度從2019年開始,11年內可以超過日本,也就是說印度GDP在2029年將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日本GDP總量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達到5萬億美元了,但是2018年還在5萬億美元,所以日本的GDP雖然發展質量很高,但是總量在短期內難有大的提升,所以日本的GDP總量短期內變化不大。

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最近10年經濟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以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在未來10年內經濟翻一番是可能的。雖然印度經濟發展也有放緩的趨勢,但是印度依靠數量龐大的年輕勞動力和龐大的消費市場,印度發展前景還是比較好的。

此前世界銀行和一些國際機構預測印度會在203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些機構的預測還是比較靠譜的。


銘蘇先生


中國經濟總量用了32年超越了日本(從1978年到2010年),那麼印度能夠複製中國的奇蹟,也用32年在經濟總量上超過日本嗎?靜態算賬,如果日本保持現在的經濟規模零增長,印度經濟年均增長1.5%,到2050年是有希望超越日本的。只是任何結果都是概率事件,而這個結果是個小概率事件。

國際上一般用GDP來衡量一國的經濟總量。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看一看印度公佈的GDP是怎麼算出來的。

印度自2015年修改了GDP統計方法,將國際通行的按市場價格統計修改為按要素價格統計,甚至將山羊和綿羊排洩物也區分為“要素”計入到了GDP中;基準年從2004-2005年(過去十年)切換至了2011-2012年。在用新統計方法計算後,2014年印度經濟增長率是6.9%,高於此前公佈的4.7%,2015年更是達到了7.6%,超過了中國。這種通過純統計手段將GDP增長調增50%的做法很少見(除了土耳其為了加入歐盟也改了GDP)。在2016年,按印度口徑計算的GDP超過了英國,印度媒體驕傲的宣稱:這是150年來首次,印度經濟超越了殖民時期的英國宗主國。但實際上,按照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印度經濟總量仍在英國、法國之後,大約2.2萬億美元。2017年GDP的初步統計是,印度2.6萬億美元,日本大約4.3萬億美元,相當於日本的60%。

從印度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似乎有這種可能.

經濟增長的要素主要有人口、土地和資本。從人口因素來看,印度生育率較高,每個婦女在生育期間生育子女數量約2.43(接近中國1990年左右的2.34人水平),截至2017年6月有12.82億人,其中15-24歲人口占17.9%,勞動力成本低,又帶了較大的內需,可能帶來人口紅利。從土地因素來看,土地肥沃,可用耕地1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美國,比中國要多出25%。從資本因素來看,資本市場發達,延續了英國較為成熟完善的金融體系,1875年成立的孟買證券交易所是亞洲最古老的交易所,商業銀行系統的資本充足率達到了9%(高於巴塞爾協議的8%)。在GDP構成上,農業比重已從2000年的23.9%下降到2016年的17.4%,同期工業比重從31%下降至28.8%,服務業由45.1%提高至53.8%。此外,作為英語國家,在教育和技術交流上少有語言障礙; IT產業發達,推動了技術創新;“民主”政體得到西方大國的支持等等。

可惜,印度經濟總量超越日本仍然是個小概率事件

首先,人口紅利能否完全釋放存在不確定性,甚至可能成為“人口負擔”。一是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印度有2.7億文盲,是全球文盲最多的國家,將人口轉化為可用的勞力尤其是產業工人不是那麼容,真正有用的勞動力只有幾千萬的英語人囗,但優秀的部分又被歐美先收割,這將直接制約印度產業結構的升級。二是印度的人均糧食產量很低,1990年以來,印度的人口淨增了5億,但是人均糧食產量一直在200公斤上下浮動,甚至沒有達到中國在建國前1949年的水平,這樣下去,人口的增速超過了糧食增速,連吃飯都困難,何談發展(不要指望通過進口來解決)。三是印度的種姓制度,限制了階層流動,也制約了人力資本的發揮。類似於我國南北朝的門閥制度,不同種姓之間基本不通婚,法律地位也有不同。傳統的印度將人們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大階層,婆羅門是古印度的宗教徒,具有最高的權威;剎帝利(據說在印中國人可以排到這個階層哦)是和婆羅門同樣被人尊敬的王族,這兩個階層擁有特權;吠舍是指一般工農商階級;首陀羅是被人使役的奴隸。此外,還有成為“達利特”的賤民(大約有近2億人),沒有受教育權。

第二,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經濟的中長期增長缺少可持續性。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已經有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任何一個經濟大國都是先靠工業的發展,才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印度工業基礎薄弱,缺少有文化的熟練技術工人,過去40年摔了1000多架戰鬥機。印度拿不出什麼有競爭力的工業產品,一個連步槍子彈都要進口的國家,靠什麼來實現“印度製造”呢?在國際軍售中,印度一直充當被宰的“肥羊”角色。

第三,國內投資環境差。一是基礎設施較差,建設緩慢,連最基本的電力供應都捉襟見肘,其鐵路、公路里程連中國2005年的水平都達不到。二是各種規章制度繁瑣,辦事效率低下。一項外國投資從批准到最終落實可能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韓國浦項制鐵公司原計劃在印度投資興建一座鋼鐵廠,結果僅徵地一事就拖延了數年之久,最後不得不取消建廠計劃。三是腐敗。印度人引以為豪的阿瑪蒂亞森,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研究尋租問題時候曾測算,尋租成本大約能夠佔到印度GDP的5%,目前印度在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上排名85位,甚至連印度企業都寧願在東南亞等外國市場投資,而不在國內投資。四是眾邦林立,各邦法律不同,有180多種語言,市場分割,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大市場。

第四,印度還沒有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驗。目前的印度和上個世紀80年代的拉美國家很像,但一旦面臨外部環境衝擊(軍事衝突或國際經濟危機),或者國內矛盾(宗教、種姓、分離主義)激化時,能否有效地化解危機,以印度現在的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而言,很不容樂觀。

我們再來看看日本,在印度經濟增長的同時,日本已經連續28個季度實現了經濟增長,2017年的增長率更是高達1.6%(這在發達經濟體中絕對算是高增長)。按照印度自己公佈的GDP規模,如果按日本經濟現在的增長率測算,印度如果想在十年內超越日本,經濟增長率需要保持在8.5%以上的水平,幾乎不可能;想在20年內超越日本,經濟增長率需要保持在5.2%以上的水平,也絕非輕鬆的事情。想在2050年超越日本,經濟增長率需要保持在3.2%以上的水平,這倒有點可能。只是以印度的經濟基礎,在沒有制度性改革的情況下,能否再保持長達32年的經濟增長是一個未知數。只能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概率在逐步增加,但仍然是個小概率事件。

面對一個無論是經濟總量、結構、制度、國內國際環境都遠遠優於印度的經濟大國,印度想趕超日本絕非易事。這如同登山一樣,當你超越海拔6500米時,每上一個臺階都很艱難甚至倒下.


匯市金手張辰


印度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早晚之事,日本自從陷入了泥濘裡無法自拔以來,有20年時間裡經濟原地徘徊,陷進了5萬億美元的大坑裡。

日本經濟

在1995年日本的GDP生產總值就達到了5.4萬億美元,可是23年後的2018年才達到4.97萬億美元,也就是在二十多年時間裡GDP不進反退了。

印度經濟

可相比印度卻是別樣一番風景,在1995年印度GDP才3600億美元,到了2018年達到了2.7萬億美元,排在了美(20萬億)、中(13萬億)、日(5萬億)、德(4萬億)、英(2.8萬億)、法(2.79億)之後的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在今明二年裡印度先會超過英、法二國成為世界第五經濟體。

按照6%-7%的年增長率,印度預計在8年的時間裡超越德國的GDP總量。

到2030年印度的GDP生產總值達到了現在的2倍,也就是5.6萬億美元的總量,而日本估計最多以1%的增長率來考慮,2030年也是接近5.6萬億美元。

屆時,印度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和日本是一個人口快速增長的國家,很快就要跨過14億人口,成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國。而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人口還是不斷的持續減少,甚至有專家預測人口到2100年將會從現在的1.27億減少到8000萬。

2030年即便印度以5.6萬億美元以上的GDP超過了日本的GDP總量,可是這也是印度要十倍於日本的人口堆積實現的,真正的科技創新水平、全要素生產率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居民的富裕程度還是天差地別。


鞅論財經


個人認為,印度的GDP,要想超過日本,還要跨過好幾道坎,因為,印度在全球GDP排行榜中,2018年還是排在第7名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印度目前要想追上日本,首先要超越的就是法國,再要超越他的宗主國英國,還要超過歐洲老大的德國,才能追得上日本GDP;

目前,日本的GDP差不多是印度的兩倍左右,日本2018年的總GDP折算成美元是 4.97萬億美元,而印度的總GDP折算成美元為 2.73萬億美元,確實差距還比較大,畢竟,他們相差了將近一倍的經濟總量,那麼印度會有可能追上日本嗎?筆者認為,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印度還是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首先,他是南亞最大的國家,國內局勢相對來說,還算比較穩定,而印度又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而且,其勞動人口相對來說非常年輕,具有相當強的發展潛力,另外,印度這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還是比較快的,目前來看,只要印度國內局勢相對穩定,還是可以在未來的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每年6%以上的經濟增長;

如果印度可以保持現有的 增長速度,筆者算了一下,大約還有10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先後超越法國,英國,德國,最後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前提是,印度國內要保持穩定,還要保持住 現有的經濟增長速度,才能在未來的10年左右的時間,超越日本 ,正式成為第三大經濟體 。

關注作者後 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

歡迎評論留言,交流看法 !


小柳聊聊兵


2015年的時候,世界銀行和美國的一些機構預計,按照當年的經濟發展速度,印度將在2030年GDP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2015年的時候印度的GDP增長率7.5%。日本是1%左右。

按照這個速度,確實可以推斷出2030年印度GDP超越日本。

不過形勢比人強。

印度這兩年經濟發展並不太順利,莫迪的新經濟政策遇到了不小阻力,有器質性問題,也有比較好解決的問題。有內部的體制機制的阻礙,也有國際經濟整體大環境的影響。

比如印度2019年以來經濟出現了增長率衰退。今年上半年印度GDP增長只有6%左右。而且2020年的國際預測也並不看好。

比如世界銀行對印度明年經濟發展預測為6%。評級機構穆迪的預測是5.8%。印度央行的預計是6.1%。

這些數字,和5年前7.5%的經濟增長不可同日而語,一定會影響2030年印度超越日本成為GDP全球第三。

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日本的經濟基本還是維持在1%左右的速率。

印度之所以出現經濟增長乏力的問題,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國際整體經濟環境下行壓力加大,印度對外貿易遇阻。

比如6-8月份印度的出口平均下滑了7%,這意味著印度很多經濟指標都不盡如人意,這當然會拖累經濟發展。

畢竟投資、出口、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下滑這麼多,對莫迪而言不是好消息。

此外消費也出現了問題。而且印度還是一個消費驅動型的大國,消費有問題,影響整體更深遠。

為什麼印度前一段時間不加入RCEP?就是因為這個將讓印度放開國內農業等市場。

大量的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的農產品和畜牧產品進入印度消費市場,將衝擊該國的農業和消費領域。

雖然印度經濟保持6%左右的增速在全球來看,還是不錯的,不過和印度自己相比,還是低了。

當然這也會制約印度在全球經濟規模上的增長。就看莫迪如何調整政策了。


木春山談天下


題主的問題是:印度GDP什麼時候可以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按照莫迪的預計,在10年之內印度的GDP就可能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從那之後日本和印度的GDP差距會越來越大,也許在過個十幾年兩國的GDP會有一倍的差距了。

不過,印度要想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得跨過很多的困難才行。

首先,印度的GDP翻倍,說明印度的工業產值也得至少翻倍。

理由,印度目前三大產業中,農業佔到了GDP的18%,工業佔到了GDP的26%,剩下的是服務業大約佔到了GDP的56%。而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服務業只不過佔到了GDP的70%,可見,印度未來不能只靠服務業的增加來超越日本,當然,依靠農業就更不現實了。在工業時代,印度想要超越日本必須要在工業產值上追上日本。日本工業佔到了GDP的30% ,比現在的印度工業總產值多了幾乎一倍,所以,未來印度想要在GDP總量上超越日本,必須要在工業產值上至少翻一翻。

可惜,這有點難為印度了,想要將工業產值翻倍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印度的工業以石化工業、汽車、手機等產業為主,但是這幾大產業在全球範圍內有很多強大的競爭者,印度想要提升是極為困難的。

例如,汽車行業印度和美國、我國、日本、德國根本無力競爭,能保證在自己國內佔有一定比例的消費市場已經非常難得了,這就決定了汽車行業未來的 發展堪憂。石化工業也是如此,印度在這兩年石化產品的出口每況愈下,已經拖累了印度的進出口貿易平衡,印度的貿易逆差今年很可能會創出歷史新高。

此外,整體的經濟增長乏力也是印度面臨的重大問題。

根據印度自己的統計,今年印度的經濟很可能會低於預期,並且為5年來最差,未來印度的經濟增長將會越來越慢!


相比於印度的經濟增長放緩,日本很可能在未來實現一次經濟的快速增長。

日本這些年經濟一直停滯不前,所以給了印度信心,不過日本的停滯也是在為這個國家下一次經濟增長積累力量。

現在處於工業革命的前夜,日本在相關領域早已佈局。目前印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工業機器人供應商,2017年,有超過一半的工業機器人由日本供應。日本的機器人產業不僅佔到了世界的份額大,絕對值增加也快,目前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

這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日本在高科技領域的進步是非常迅速的,這得益於他每年排名世界第三的大額科研經費的投入和世界排名第三的科研群體。

21世紀人才最貴,日本的人雖然不如印度多,但人才數量遠超印度,在科技革命上將會先走一步,經濟規模也會得到巨大的提高,所以印度根本就追不上日本的GD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