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女子:一位侍女出身卻被各國敬仰的女人

“誰說女子不如男”。一曲黃梅戲傳遍祖國大江南北,唱出了千千萬萬女同胞的心聲。

古有忍辱負重的西施,為國家復仇,不惜揹負罵名,隻身投往吳國之中,嫁給了毀滅自己國家的人,最後國消仇滅,自己也消失在歷史的黑暗中;也有花木蘭代父從軍,一身戰甲奮勇殺敵,不慕名利,奮勇十年,毫不遜色任何男子;再有王昭君為了國家和平,毫不猶豫的投身匈奴,為了百姓不再動亂而默默地鬥爭。再看武漢疫情當道,不止男子在前線作戰,眾多女醫生女護士,志願者們默默奉獻,為戰勝疫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要小瞧女子:一位侍女出身卻被各國敬仰的女人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歷史上一位在歷史上默默無名,但同為為國家和平做出重大奉獻的一位奇女子。

馮夫人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選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血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士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悲傷歌》


不要小瞧女子:一位侍女出身卻被各國敬仰的女人

細君公主和親烏孫

元封六年,漢武帝時,大月氏被匈奴趕出西域,烏孫壯大。張騫對漢武帝進言:“誠以此時厚賂烏孫,招以東居故地,漢遣公主為夫人,結昆弟,其勢宜聽,則是斷匈奴右臂也”。

武帝聽取了張騫的建議,先是派遣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公主和親烏孫。無奈,受不了西域“”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血為食兮酪為漿”的生活,不到五年鬱鬱而終,魂歸他鄉。

太初四年,漢武帝為鞏固與烏孫的聯盟,將楚王劉戍之孫女劉解憂封為公主,稼與烏孫國王之孫岑陬。我們的主人翁以侍女身份隨同公主來到烏孫,後稼為右大將為妻。

馮夫人,本命嫽。隨解憂公主來到烏孫時不到二十歲。年少時隨父親遊歷四方,有學問,董史書,“內習漢事,外習西域諸國事也。”常持漢節,訪問西域各國,贈賜給各國貴人禮物。西域各國官民敬信之,尊稱馮嫽為“孫夫人”。

歷史背景

烏孫是一個以遊牧為主的民族,原居於敦煌、祁連之間,與大月氏為鄰。漢初時,為大月氏所敗,西徒伊列水(今伊犁河)流域建國。人口約有十餘萬戶,六十餘萬口,時西域的一個大國,建都赤谷。由於靠近匈奴,在西漢初,長期受匈奴控制。元狩四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烏孫,爭取與烏孫的結盟,共同攻擊匈奴,並邀烏孫在擊敗匈奴後,會河西舊地居住。但烏孫王懼怕匈奴,又因為距離漢太遠,不知漢朝的強弱,不曾答應張騫的要求。元封六年,漢武帝以細君為公主,嫁給烏孫昆彌軍須靡。四、五年後,解憂再稼烏孫。

不要小瞧女子:一位侍女出身卻被各國敬仰的女人

解憂公主


馮夫人到達烏孫時,漢武帝剛於前一年伐大宛獲勝,並且在輪臺、渠犁(今新疆輪臺、庫爾勒)屯田,置使者校尉以領護之,開始經營西域。可是漢在輪臺和渠犁兩處的屯田士卒不到數百人,兵力薄弱,影響不大。西域三十餘國除烏孫外,幾乎都受到匈奴的或大或小的影響。馮夫人以烏孫為據點,以公主使者的名義對各國進行友好訪問,並且贏得信任。

不要小瞧女子:一位侍女出身卻被各國敬仰的女人


和昭帝時,匈奴西遷,逼近西域,用騎士在車師屯田;並設都尉,加緊對西域的控制與剝削。又遣使烏孫,要烏孫將解憂公主交出,還侵奪了烏孫的車延、惡師地。這時解憂上書昭帝,要求派兵救援。可是在公卿議而未決的時候,昭帝去世。宣帝即位,解憂與昆彌又遣使上書,言:“匈奴復連發大兵侵擊烏孫,取車延、惡師地,收人民去;使使謂烏孫,趣持公主來,欲隔絕漢。昆彌願發國半精兵自給人馬五萬騎,盡力擊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彌。”宣帝派遣五個大將軍,分十五萬騎兵,分五路出塞,同時烏孫分五路騎兵自西向東,與漢兵共同攻擊匈奴。烏孫大勝,俘虜人畜極多,烏孫國從此在西域名聲大振。解憂有三子二女,長子元貴靡為烏孫王儲,次子為莎車王,三子為烏孫左大將,長女為龜茲王夫人,小女為烏孫若呼翎候夫人。漢五烏孫的關係更加親密,與西域各國的關係也順利發展。

巧言平兵禍

宣帝神爵二年,解憂的丈夫翁歸靡病死,烏孫貴族內部發生了爭奪王位的鬥爭。解憂的長子元貴靡未能繼承王位,前昆彌軍須靡的匈奴夫人之子泥靡奪得王位。解憂公主按照烏孫習俗,稼與泥靡,並生下一子。泥靡自幼困苦,如今當了國王,變本加厲,導致國內怨聲載道,而解憂與泥靡感情不睦,打算在大庭廣眾下羞辱解憂,解憂與漢使就刺傷了泥靡,泥靡逃走。翁歸靡的匈奴夫人所生的兒子烏就屠殺了泥靡,自立昆彌,當上了國王。

烏就屠當上昆彌後,率領士兵駐紮在具北山一帶,“揚言母家匈奴兵來”,威脅解憂和元貴靡以及烏孫百姓。宣帝得知這件事後,立即派遣破蕪將軍辛武賢帶兵一萬五千餘人至敦煌,準備討伐烏就屠。這時,第一任西域都護鄭吉派遣使者告訴馮夫人,請他想辦法解決此事。馮夫人的丈夫烏孫右大將與烏就屠關係友善,她利用這一關係,勸烏就屠不要投降匈奴,仍然要歸屬漢朝。他說:“漢兵方出,必見滅,不如降。”烏就屠很惶恐,表示願意歸屬漢朝,但希望能夠得到“小昆彌”的稱號。


不要小瞧女子:一位侍女出身卻被各國敬仰的女人


宣帝為了瞭解烏孫的局勢,急忙召見馮夫人回長安訴說。馮夫人在見了宣帝后奉詔以正使的身份,乘坐錦車,持漢節,回到烏孫,處理烏孫問題。馮夫人到了烏孫之後,宣佈宣帝的命令,命烏就屠到回赤谷,同時令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都賜與帥印。而後又劃分人民和地界,大昆彌元貴靡領戶六萬餘,小昆彌領戶四萬餘,分別治理國家,烏孫境內的鬥爭得到平息。漢朝與烏孫的關係也得到了維護和鞏固。辛武賢的大軍不出塞而還,一場牽連烏孫、漢朝、匈奴的大戰得到了避免。

再使烏孫

甘露三年,元貴靡病死,解憂公主年近七十,她上書宣帝,以自己年老多病,要求回到漢朝,等待自己生命的結束。宣帝很同情她,派人迎接她回到長安,賜給田宅、奴婢,規格如同公主一般。同行的還有她的兩個孫子和孫女。馮夫人於此時也回到長安。

不要小瞧女子:一位侍女出身卻被各國敬仰的女人


元貴靡死後,其子星靡繼位為大昆彌。可是星靡怯弱,烏孫人多依附於烏就屠,政局又動盪不安。馮夫人上書宣帝,“願使烏孫,鎮撫星靡。”這時朝廷和西域都護都認為烏孫形式很嚴重,宣帝批准了馮夫人的請求,派士卒百餘人護送馮夫人。馮夫人以古稀之齡再次回到烏孫。西域都護韓宣又請求朝廷賜給烏孫大吏、大監、大祿等金印紫綏,鼓勵他們尊輔大昆彌星靡,烏孫的政局再次穩定下來。

馮夫人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女民族愛好者,她出使烏孫比昭君出塞要早上六十八年。她的功績卓著於中外,受萬國敬信。但是,後世在稱頌西域納入偉大祖國的版圖上面,只知道“張騫鑿空”,“鄭吉建都護之號”,要不就是讚頌傅介子、常惠、陳湯等人開拓疆土,勇猛無比,卻很少有人提及馮夫人的功勞,這無疑讓人痛惜,也為馮夫人抱不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