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部文學經典,卻講透了3重哲學道理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他的成名作。這部小說沒有像《平凡的世界》那樣摘得矛盾文學獎的殊榮,但卻和《平凡的世界》一樣,有著經久不衰的影響力。在2018年,還入選了“

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人生》:一部文學經典,卻講透了3重哲學道理

《人生》封面

《人生》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因被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了民辦教師的工作,而被迫回家務農。正當他失意甚至絕望的時候,美麗善良的農村姑娘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給他帶來精神上的慰藉。

後來,高加林憑藉叔叔的關係被調到城裡工作。在城裡遇到與自己學歷、精神相匹配的同學黃亞萍,兩人情投意合,高加遂對巧珍提出分手,和高亞萍熱戀起來。

再後來,高加林走關係到城裡工作的事情被人舉報,與黃亞萍分手,再次回到農村,而此時巧珍已經嫁給他人……

故事曲折,並且深刻。馬雲說是《人生》改變了他的人生, 賈樟柯說30年的閱讀史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路遙的《人生》……

讀完了這本“改變很多人一生”的書後,我發現了3重極具啟發意義的哲學道理:

01“得到”或“失去”都只是人生的過程,不是結果

小說中的高加林,經歷了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曲折人生歷程。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他的每一次迴歸與離開都在失去一些東西,又得到一些東西。

回到土地,失去教師工作,得到巧珍的愛和新的進城機遇;

進城以後,得到滿意的工作和與自己靈魂契合的伴侶,卻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

再回到土地,失去愛情和事業,得到鄉親們的溫暖。

《人生》:一部文學經典,卻講透了3重哲學道理

人生就是一場由不斷地“得”、“失”組成的旅程。對高加林來講如此,對我們來講也如此。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塞翁失馬》的故事:

塞翁的馬走失了,鄰居都跑來安慰他,塞翁卻笑著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

鄰居們聽了覺得可笑。可是過幾天后,那匹丟失的馬不僅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匹駿馬。

鄰居們紛紛跑來向塞翁道賀。塞翁卻說:“白白得了一匹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沒準會惹出麻煩來。”

果不其然,塞翁的獨生子就因為騎那匹駿馬摔斷了腿。這時,鄰居們都對塞翁表示同情,塞翁卻說:“摔斷了腿卻保住了性命,或許是福氣呢!”

鄰居不解。不久,匈奴舉兵入侵,青年們都應徵入伍,戰死沙場。塞翁的兒子卻因為摔斷腿保全了性命。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給你一塊蛋糕,就會取走你一顆糖。不必揪著失去的不放,也不要被得到的消解了鬥志。“得”與“失”,都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部分,不等同於結果。

02 抵達遠方的捷徑是務實

高加林是一個才華等身、有著遠大理想報復的知識青年。他身材健美,愛好打籃球,且又文筆卓越。

他不想像他的父親一輩子忍氣吞聲、安守本分,他有著更高的追求和理想,時常為人生的遠景而凝眸。

《人生》:一部文學經典,卻講透了3重哲學道理

因為迫切渴求抵達心中的遠方,高加林選擇了人生進階的兩條“捷徑”:一是走後門進入城裡工作;二是放棄巧珍和幹部家庭出身的黃亞萍在一起。殊不知,抵達遠方的真正捷徑是務實。

《新華字典》中對“務實”一詞,給出了兩種解釋,放在人生中理解甚是得當:

一、 致力於實在或具體的事情

所謂“致力於實在或具體的事情”,換個通俗的說法就是“腳踏實地”。

革命領袖李大釗曾警示年輕人:“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以高加林的才華和追求,即便是在農村若是踏踏實實地努力下去,也會收穫不錯的成果。

但他明知道馬佔勝把他調到城裡工作,是為了巴結他叔叔,卻還是接受了。

踩下了這樣一步“懸空的人生腳步”,即便後面沒有張克楠母親的舉報,高加林的幹部生涯也註定不會持續下去。

我們要以此為戒,堅定意志,腳踏實地。

二、講究實際

高加林選擇和黃亞萍在一起,不僅精神上能達到契合,而且也因為意圖攀附黃亞萍父親的政治關係。這要比和巧珍在一起的人生前景,廣闊成千上萬倍。

然而,人不能拋開現實生活而活著。用書中的原話說:“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

《人生》:一部文學經典,卻講透了3重哲學道理

高加林有理想,也有幻想,卻被虛榮衝昏了頭腦。他甚至已經準備好了和黃亞萍一家到南京去工作,卻忘記了自己的根在農村。

他們之間有著背景、經濟、社會地位等方方面面不可逾越的鴻溝。張克男母親的舉報,只是促使他們更早正視這段感情的催化劑,絕不是導致他們感情結束的真正原因。

高加林的誤區在於“他也明知道他眼前升起的是一道虹,但他寧願讓自己把他看作是橋。”

這就啟示我們,別把彩虹當做人生的橋樑,哪怕它再絢爛、再美麗,畢竟是虛幻的,抵達遠方的捷徑是務實。

03“一切過往,皆為序章”,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

走過這樣坎坷一遭的高加林,最後在村民的問候鼓勵下,在德順爺爺的開導關懷下,終於重拾希望,鼓起了重頭再來的勇氣。

他終於明白他所經歷過的過往,無論好壞,都在豐富圓滿著自己的人生,而眼下最重要的是開始重新好好生活。


《人生》:一部文學經典,卻講透了3重哲學道理

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在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都會有著或好或壞的過往。好的,我們銘記;壞的,我們要學會釋懷。

美國心理分析小說家霍桑說:

“人生包括兩個部分:過去的一個是夢;未來的一個是希望。”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我們終究要走向承載著希望的未來。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萬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與君共勉。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我們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要向著充滿希望的未來。

結語:

有人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不同時代的“高加林”。

書裡的高加林已經開啟了新的生活,願你我都能從這裡得到啟示,與過去和解,再次啟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