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父母會把孩子寵愛成了白眼狼?你的經驗是什麼?

秋荷聽雨


都說“慣子如殺子”,

還記得轟動一時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件嗎?

他留日五年,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承擔。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他竟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25歲的青年本應自立,靠自己打工解決(至少部分解決)留學費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著母親含辛茹苦提供的溫室生活,當母親拿不出錢他不念恩情,卻把滿腔怨恨化作9刀捅向母親。

是什麼,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對自己舉刀相向的惡魔?

因為現在很多家裡都是獨生子女,都在窮盡所能的滿足孩子要求,很多父母總是在說,再苦不能苦孩子。

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被別人瞧不起,自己苦點累點沒事,只要是孩子要求的,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滿足孩子,不能委屈了孩子。

正是家長自己對孩子的無底線的溺愛,無底線的物質滿足,讓孩子變成一個只會索取,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而不懂得感恩的人比“狼”還可怕,有的時候就算你付出的再多,甚至傾盡所有,孩子也不會有反哺之恩。

所以父母應該明白,自己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教會孩子學會感恩,這才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才是為自己的後半生著想。

一、父母的溺愛成就了孩子的“白眼狼”

1、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

盧梭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現在很多家庭就只有一個孩子,家裡的大人都是圍著孩子轉,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給他。

孩子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爸媽們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這麼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嗎?只要他想要,我們有能力買就給孩子買吧。

所以孩子心安理得接受最好的教育,過舒心的生活,甚至有的家庭根本不顧自己的經濟條件,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事事都順著他。比如他喜歡玩具,不論它有多貴,家長都會買給他。

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覺得什麼東西都能輕鬆得到,根本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2、父母包攬一切

在孩子的事情上,父母能做的就不讓孩子做。原因無非是“他還小,哪能做的了?”“我做了,他就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了。”等託詞,一邊嘴上這樣說,一邊為孩子做好一切。

比如,收拾房間、整理書包,就連他穿什麼衣服、去哪玩、報什麼興趣班等都是家長替他做主的。這就導致孩子長大之後什麼都不會,沒有一點主見,就成為了同齡人眼中的“巨嬰”寶寶

而你越是捨不得讓孩子自己做,孩子依賴性越強,很多孩子被父母照顧習慣了,根本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又如何對父母產生感恩之心呢?

3、面對孩子的錯誤,父母沒有及時糾正

孩子長大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這並沒有什麼,因為他們的大腦思維很多時候意識不到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正確的。孩子犯錯的時候,媽媽在教育,爸爸卻過來說“孩子還小,差不多就行了。”家裡的老人更是,不允許有人去教訓自己的孫子的。

當不斷這樣當面袒護孩子,就會讓孩子喪失是非觀,失去應有的感恩之心,孩子之後做事也不會考慮後果。

<strong>

二、父母應教會孩子從小學會感恩

1、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切言行都將影響著孩子,而想要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那麼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孩子好動、好模仿、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無意中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慢慢地記到心裡,並逐漸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

因此作為父母,在對孩子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做好感恩的表率。

2、父母教會孩子學會分享

從小讓孩子吃“獨食”,會讓他覺得他吃好東西、擁有好東西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孩子習慣了被給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難在以後的生活中考慮別人的感受。

如果父母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拿一些小零食讓孩子分享給大家,慢慢的孩子也會體會到分享的快樂,從而樂於和別人分享。

只有當孩子清楚怎麼樣才是分享,而分享又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快樂,從這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形成感恩的心。

3、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艱辛

要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艱辛,懂得父母養育孩子的艱辛。

因為孩子年齡小,還不懂父母經歷了什麼,父母是如何創造這一切的。

而物質生活的充裕,讓孩子感到生活很輕鬆,體會不到生活的艱難,他缺什麼了只會向父母要,並不知道這些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高檔的名牌服裝......都是父母通過每日辛苦的工作掙來的,但是這一切孩子卻一無所知。

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艱辛,只有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才能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對他們的付出。

<strong>

三、總結

教會孩子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也是一道人生美麗的風景線。

當孩子胸中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時,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擁有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品格。

所以從小引導孩子擁有感恩的心,在孩子心裡種下“感恩的種子”,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小二黑說育兒


為什麼一些父母會把孩子寵愛成了白眼狼?其實隨著生活條件的提升,獨生子女的增多,越來越多的父母在溺愛孩子的過程無意識中把孩子寵成了白眼狼。

很久以前就聽過一個關於慣子如殺子的故事:

有個年輕人因為犯罪,被關進了大牢。年邁的母親過來看望兒子,兒子對母親說還想再吃一口奶,母親以為兒子知道反悔了,當母親來到兒子跟前,兒子一下子咬掉了母親的乳房,痛恨的說道:“如果在我小時候偷別人家東西的時候,你就教育我,我也不會走到今天這步!”

其實現代社會為人父母,基本上都懂這個道理,慣子如殺子!不能過分溺愛孩子!

可當看到幼小的孩子在自己膝蓋下撒歡時,又忍不住想溺愛孩子!所以做家長的需要注意以下幾種行為,就是溺愛過頭了。

別給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高於一切!好吃的首先就給孩子,每次給孩子過生日都大操大辦,而其他人卻沒有過過生日。這樣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不懂得關心別人。

家長不需要將孩子事事放在第一位,比如好吃的先給家裡的長者,告訴孩子要孝敬老人;比如吃飯時父母都坐到桌子跟前了,才可以動筷子,告訴孩子媽媽做菜很辛苦。這樣就會讓孩子多一份同理心。

別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

很多孩子從小想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這樣孩子覺得什麼都可以輕而易舉得到,當慾望不能被滿足時,孩子就會憤怒,暴躁!沒有忍耐力!

比如喜歡玩具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只要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會忍不住想要買,可以在買之前,誇獎孩子表現好,父母想送給他一個玩具,這樣孩子就會在父母的誇獎中更加自信,懂得有付出才能有收穫!

不要去祈求央告孩子要怎樣

經常見到大人為了哄孩子吃飯,總是連哄帶騙,甚至用央求的語氣祈求孩子再吃一口,孩子發現你越央求他,他越是扭捏作態,這樣家長的威信在孩子面前蕩然無存,事後教育孩子就難了。

不要包辦替代

家長們經常會遇到以下心態,“我的孩子我疼都來不及,哪還忍心讓孩子勞動?”或者“孩子太小,叫孩子去做太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

這樣就剝奪了孩子體驗新鮮事物的興趣,也不懂得勞動的愉快,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



總之,家長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缺失的教養,社會會加倍奉還!最後還會反噬到家長身上!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家長們在關注孩子的學習教育之前,應該給孩子立好規矩!


夏安邑


我瞭解的也不多,談點我自己的認識。對於我來說,對待孩子不能因為小就溺愛,犯錯得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她這樣做不可以。記得有一次,我帶女兒去嬰兒游泳館游泳,池子裡好幾個孩子,其中有一個稍大帶孩子就使勁拍水,推搡周圍的孩子,還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家長在旁邊看著,一句話都不說也不做。我孩子小就把她拉到我面前。對於這樣的孩子,這樣慣著他,會讓他從小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是對的,人都有自私的心,可想長大了不顧父母也是會的。為了不養出白眼狼,從小教他對錯,教她學會分享,不溺愛!





鄉村知味


天下的父母,都是寵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刻意過高要求的寵愛,那就不好說了,這可能就是白眼狼的根源。我身邊就有這例子。他生了四個女兒,最後生了個兒子。我們這地方嘛!重男輕女特別嚴重,所以全家人都圍著他轉,他一直生活在父母姐姐的關愛下。後來父母老了,姐姐都組織了自己家庭,而且都嫁得挺遠的,所以照顧他就有點難度了,現在他根本不能獨立,三十多歲的人了,也取不上老婆。你們也知道,現在的女孩子,如果男人不能獨立,父母又老,這個家壓力是無法想象。所以一直很難成家,現在脾氣越來越暴躁,如果他父母不給錢的話,他就會大呼大叫,周圍的人都議論紛紛他,都說他是白眼狼。所以嘛!我們做父母的,寵愛是要,但是要有限度的。這是本人的理解!


用戶HRD101176


現在的家庭,城市一個孩子,農村兩個孩子,父母都寵著,愛著,這無可厚非,當然寵過了,就是害孩子。

學會分享,這是非常重要的一課,如何分享?這還得從父母做起!我沒有華麗的語言,只能從自己的一舉一動說起。

每一次上街,我都會給我的老爹買點他愛吃的芭蕉,當然我家也喜歡吃,回到家就讓孩子帶一部分給老爺爺。記得好幾次孩子買了好多零食,一回到家就匆匆忙忙的說要給爺爺一些,他說這是我爺爺喜歡吃的零食!當然家中如果有好吃的,記得分享給身邊好朋友一些,讓孩子自己送過去,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懂得分享。

我家有四兄弟,我是老么,父母和二哥住,雖然分開了,記得已經看望父母。自己尊重父母,孩子看在眼睛裡。

不管忙還是不忙,記得經常讓孩子試著做飯,洗碗,洗衣服,讓孩子參與進來,體會一下父母的辛苦,讓孩子覺得家務也不容易。

買一些感恩的書籍,督促孩子看完,學校舉行的親子活動,必須參加,我兒子在一次學校舉行的親子活動中,哭得一塌糊塗。

感恩,從我做起,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蘭毒花


現在“白眼狼”的孩子還真不少,所謂“白眼狼”就是不懂恩情,忘恩負義的人。“白眼狼”的孩子是怎麼被寵的?

強勢的父母管得“太緊”

這樣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得“管”與“放”,從孩子生下來那一刻,父母就竭盡其職責,把自己的愛無私地奉獻給孩子,吃喝拉撒穿,生活起居,學習教育等情況,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長大,一點空間和自由都不留給孩子。

孩子上了初中,叛逆期的時候,有了自我意識,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他喜歡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如果身邊還圍著這樣一個事無鉅細地父母,孩子就會很反感,視父母為仇敵,他想的是儘快擺脫父母的束縛,那麼這個“白眼狼”的孩子就養成了。

父母就會很迷惑,我這麼疼愛你,你怎麼就不知道感恩呢?

“寵溺的父母”教育不懂感恩的孩子

老話說,“嬌慣的孩子沒後稱”,就是說嬌慣孩子不懂得感恩。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個家庭也就一、兩個孩子,所以孩子就成了家庭的寶貝。大人有精力去照顧孩子,孩子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把父母的愛當作理所當然。甚至有的孩子,不尊重大人,大人笑笑了之,不給予嚴厲批評。

這樣的孩子,長大不是“白眼狼”是什麼呢?

“不負責任”的父母,別怪孩子是“白眼狼”

有部分父母,只管生不管養,孩子生下來就把孩子交給老人養,只管玩自己的,從小沒和孩子建立好感情,大了讓孩子聽你的話,孩子只會說,你又沒養我,憑什麼管我,養一個“白眼狼”的孩子怨誰呢?

所以說,要想讓孩子感恩,除了注意品行的教育外,“教子有方”才是硬道理。


健康人的體溫表


寵孩子,是現代中國社會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初步富裕起來的這一代父母和祖父母,自己童年和少年時的經歷記憶猶新,於是,手中有了一些錢財的他們,對孩子百般呵護,生怕孩孑委屈,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俱如“再苦不能苦孩子”等似是而非的口號,所以他們更是理直氣壯地對自己的獨生子女有求必應,對孩子一些攀比,圖享受,不能吃苦等行為聽之任之,熟視無睹。這樣做的結果,並:不能換來孩子的親情,他們也絕不會理解父母的這種補償心理。久而久之,他們對父母這一切視作理所應當,個別孩子甚至視父母如牛馬,如奴隸。再加上學習上父母有時過份‘和不切實際的要求,有些父母又不能正確地和孩孑溝通,現在不少家庭父孑之間,母女之間形成隔核,白眼狼現象也就由此產生了。

形成這些現象,並不全是孩子的錯,父母乃至祖父母往往要負很大的責任!社會應正視這些問題,以免矛盾激化,這是有很多具體事例可以見證的。


天嶽樵子


沒什麼特殊經驗傳授。古人云:慣子如殺子。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給孩子最好的不是物質上的極盡滿足,而是精神品質方面的更多有益的滋養。本人不相信三觀不正的父母能教育出品行兼優的子女。一味的寵溺,無原則的包容,無公德的貫輸,上樑不正的身教,這些因生出的果,當然會自己食。

也有一種父母最可憐,那就是慈母敗子。自身品質沒問題,可偏偏疏於或不得法的子女教育方式,以至無助與悔恨!

孩子象樹苗,自幼培育,長歪了為時已晚。現下精製利己的孩子不在少數。主要還是在家教。


兵山一角C


寵溺的時候漸漸抹殺掉了孩子的愛。

一份責任一份耕耘, 有的時候其實就是大人的一瞬間,讓孩子不在感恩,不在滿足,為什麼呢?就用幾個生活常見來回答:

1. 孩子剛要去給又渴又餓的小狗🐶,餵食,被大人拉住,不要去,髒,孩子只能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給小狗告別。

大人不經意的一句話,結果帶給孩子的是為什麼?

2.奶奶,我好想吃紅燒肉,奶奶一聽,寶貝孫子要吃,再怎麼也要去弄,經過一翻折騰之後,吃飯了,小孫子快速來到餐桌,饞的直流口水,但依然忘不了要給媽媽留點,可奶奶說,不用留,你正在長身體,應該多吃點,孩子最後也就放下所有的顧慮,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日復一日,孩子只要想吃的,都會說,我正在長身體,應該多吃,完全不顧慮其他感受!

3.小蕊和媽媽一起去買菜,有說有笑,因為蔬菜新鮮,她們開心的買了很多,小蕊和媽媽雙手都拎不了,剛要回到小區門口,幾個老人就在議論,這麼小,就讓小孩那這麼多,不知道大人怎麼當的!小蕊媽媽本是內向的性格,一聽別人這麼說,覺得特別內疚,從此媽媽在沒讓小蕊幫忙做任何事,就這樣,小蕊也就慢慢長大了,成天遊手好閒也覺得是應該的。

朋友友們,請記住,別讓自己愚蠢的愛變成傷害!請好好珍惜孩子那份天真無邪的心吧!讓他們多做點吧!好習慣從童年開始!!!






瑄之堅秀之強


其實在我看來,父母並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會變成白眼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沒有刻意去引導他的壞習慣,孩子之所以成為了白眼狼還是在父母本身。

俗話說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出生後都是天真爛漫,白璧無瑕的,我們在孩子腦子裡寫個一他就是一,寫個二他就是二,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了孩子認知、品行、人生觀。

在孩子成為白眼狼後不是一味的去斥責而應該想想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子不教父之過。

希望已經為人母為人父的朋友以身作則,你的孩子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