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這5個區有大招!

如何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這5個區有大招!

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

天河區、白雲區等

圍繞各區復工復產防疫防控工作

有哪些亮點?一起來看看↓


越秀區


截至2月16日16時,全區確診病例35例,其中治癒10例,連續6天實現病例零增長,無醫務人員感染病例,無死亡病例;四上企業已復工2220家,復工率58%,復工率全市前列;億元樓宇復工64棟(僅剩1棟批發市場未復工)。


完善“六個三”聯防聯控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黨員、群眾群防群治、 社會各界“三種力量”作用,鼓勵黨員幹部到一線支援,發動社會力量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

二是100%完成常住人口春節外出臺賬、臨時來穗人員臺賬、重點人員臺賬等“三本臺賬”登記工作並每天動態更新。

三是織密三道防線,在廣州火車站、省客運站、公交站點、商超市旅館等設立防控關卡,嚴把入城關、市內交通檢疫關、公共場所關,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後的疫情防控指導工作。

四是全面推行“三人小組”,每天上門排查,入戶探訪,建立完善醫療救治運行機制,落實隔離措施,全區累計隔離健康觀察3280人,其中已解除隔離健康觀察人數2977人。

五是編制重點人員、社區防控、居民防疫等三大類防護指引“口袋書”,將導診、導乘、個人防護等指引具體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個流程、每一個環節。

六是提供24小時駐點健康、24小時免費視頻問診、24小時家庭醫生熱線等三個24小時服務,方便居民同時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如何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這5個區有大招!


全面加強小區管控


越秀區全面加強小區管控,阻斷疫情傳播途徑。市3號令發佈後,越秀區僅用了6天時間就100%完成全區1102個小區的嚴格管理工作,設置出入口1264個。對有物業管理的643個小區壓實物業管理方主體責任。對無物業管理的459個小區,採取分片、分區域、分樓院管理,在出入口設置防控崗位,實行24小時值守。

運用紅外測溫儀、電子門禁技術、電子柵欄等科技手段加強重點區域、有物管單位的防控,減少對出入居民影響。

在“越秀人家”上線防疫通行證功能,利用數字政府實名認證、電子證照等技術,只需登錄即可生成電子通行證進入小區。

加強居家隔離人員服務管理,運用移動視頻監控科技手段加強對居家隔離情況的檢查監管,每天上門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溫度測試、快遞代收、生活物品代買、垃圾收集等服務。


組織分類分批覆工復產,出臺“越秀10條”


有序組織分類分批覆工復產,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春節後,越秀區全面分類梳理轄內企業情況,一手抓防疫不放鬆,一手抓經濟不動搖,多措並舉幫助企業安全有序復工。

出臺越秀區支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暖企10條”,從應急保障、穩定經營、租金減免、企業信貸等10個方面與市“十五條”有序銜接,鼓勵企業復工復產。

明確專業批發市場、各類封閉式場館和不通風的經營場所復工時間延後。其餘單位在做好防控措施前提下鼓勵儘早復工。

上線“越企康”小程序,為6萬多家實際經營在越秀的企業建檔立卡,方便企業網上填報復工復業、員工健康情況,為企業疫情防控提供簡潔明確的指引,指導企業加快復工。

緊盯“四上”企業、星級樓宇和留區稅收前100名企業,組建6個協調指導組和18個服務小組,由區領導和街道主要領導帶隊,逐一上門為企業協調解決防控物資購買等難題,推動重點企業加快復工。


海珠區


目前海珠區確診案例有66例。近一個星期來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穩步下降,近4天,有2天無新增病例,2天新增1例病例。確診病例中,湖北輸入病例為50例,佔75.75%,通過入戶排查、發熱門診篩查、集中醫學觀察等方式主動發現病例48例,已治癒出院22例,尚在醫院治療的病例中,輕型9例、普通型34例,沒有重症、危重和死亡病例。

海珠區登記在冊的湖北籍來穗人員約19.2萬人,居全市各區首位,佔全市湖北籍來穗人員總數約30%,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責任重大。


全力落實“4個三”工作機制


組建指揮部辦公室及14個專項小組,每日對防控工作進行研判調度,建立對外交通檢疫、市內交通檢疫、公共場所體溫監測“三個網絡”,組建社區入戶排查、交通檢疫、防控物資生產保障“三個小組”,建立常住人員春節外出、臨時來穗人員、重點人員“三本臺賬”,採取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集中醫學觀察“三種處置方式”。


集中醫療資源 與省二醫、市八醫等醫院聯動


與省二醫院、市八醫院、市婦兒中心等省、市定點收治醫院協調聯動,發現疑似患者第一時間集中到定點醫院治療,同時加強流行病學史調查,及時追蹤到管控好密切接觸者。督促區內各大醫院嚴格落實發熱門診預檢分診制度,做好應急預案,切實防範院內感染。面向區屬公辦醫院、民營醫院、醫學院校招募組建260餘人的醫療支援隊伍,充實到社區防控一線,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累計投入688名基層醫務人員,為居民提供入戶健康服務23898人次。


每個街道設有2個以上集中健康觀察場所


在全市率先發布強化疫情防控十條“硬核”措施,緊盯重點人群、重點行業以及外來人口聚集的社區、城中村、市場等強化防控。

一是“勸”。協調重點疫情地區縣市加強人員流出管控,發揮商會、企業、出租屋主作用,勸導重點疫情地區人員暫緩返回,從源頭上控制人流返回。1月23日以來,從湖北返回人數增長平穩緩慢,截至2月15日累計2350人。

二是“管”。全區534個物業小區、20個村社均實行圍院式管理,嚴格管控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商場、超市、農貿市場均開展體溫檢測。對重點人群開展地毯式大排查,社區“三人小組”累計入戶排查10053人;每個街道設立2個以上集中健康觀察場所,對所有重點疫情地區來穗人員,累計實施居家健康觀察4786人、集中健康觀察64人。


如何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這5個區有大招!


三是“宣”。堅持線上與線下宣教相結合,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戶外電子屏、社區宣傳欄等渠道,及時高頻發佈健康指引和就醫指南,引導公眾做好個人防護,推動形成全民防疫的良好局面。


鼓勵消費型企業向線上轉型,給予轉型專項資金獎勵


截至2月16日,全區累計8412家企業復工,“四上”企業復工率達54.39%。出臺“惠企10條”措施,計劃投入財政資金超過5000萬元,紓解企業經營困難。

發動國資物業、園區為企業減免租金2500萬元,帶動全區商務樓宇、園區減免租金和物管費超過1億元。支持防控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為新投產企業減免2年租金,並給予最高500萬元的3年免息借款。鼓勵餐飲、零售等消費型企業向線上轉型,給予業態轉型專項資金獎勵。聯合多家銀行機構,推出“抗疫貸”信貸產品,建立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為企業資金週轉提供便利和支持。


荔灣區


目前荔灣區疫情防控總體較平穩。針對當前防疫工作形勢和工作重點,突出抓好以下兩方面工作:第一方面,周密部署構築社區防控銅牆鐵壁;第二方面,科學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17個確診病例中14例通過社區入戶排查發現


荔灣區精準管好社區人,紮實做好人員登記摸查,對轄區居民進行全面排查;成立重點人員管控“三人小組”204個,對重點地區來穗人員建立一人一檔案。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三本臺賬”。目前荔灣區17個確診病例,其中14例是通過社區入戶排查發現的。


如何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這5個區有大招!


迅速搭建信息網絡。疫情防控吃緊時期,權威有效的信息傳達非常重要,針對疫情期間鼓勵居民留在家中的現狀,荔灣區自上而下迅速建立起從區領導直通居民戶的ABCD四級微信工作群共2728個,覆蓋居民22.9萬戶,確保各類信息及時準確傳達到全區居民,基層問題第一時間反饋至區委區政府。


荔灣“四上”企業復工率為33.5%


荔灣區按照省、市部署工作要求,一方面,正確處理好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關係。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

另一方面,加快推動企業

復工復產。堅定全年經濟目標,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企施策,緊盯“四上企業”、第二產業和重點項目建設,制定復工分類指引,實施荔灣“穩商暖企八條政策”,全力以赴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難題,加快恢復產能,並結合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研究部署產業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和新業態的培育等問題,力促經濟健康平穩運行。截至目前荔灣區“四上”企業復工率為33.5%,第二產業復工率為58.6%。


天河區


截至2月15日24時,天河區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4例。現有疑似病例1例。44例確診病例中,已治癒出院21例,有23例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其中危重型4例、重型1例,無死亡病例。


嚴格防控,共排查重點人員8767人


構建街道、村居、物管公司、業委會四級防控體系,以219個社區為網格,通過“穗康”自主申報和入戶登記排查相結合,開展全覆蓋、地毯式“洗樓”,健全常住人口、來穗人員和重點人員“三本臺賬”,落實嚴格管理等防控措施,共排查重點人員8767人,確保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將社區打造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集中統一管治 累計居家隔離健康觀察11696人


嚴格落實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集中醫學觀察“三種處置”管理措施,累計居家隔離健康觀察11696人、集中隔離健康觀察161人、集中醫學觀察465人。對於居家隔離人員,由村居協調其親友、物業管理公司提供居家關懷,未實施物業管理的小區,由屬地街道兜底提供服務保障。


推進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 CBD商務樓宇復工復產率達99.2%


制定企業復工復產總體方案和工作指引,以省市“攻城拔寨”重點項目、城市運行和群眾生活必需等企業為重點,區分全力保障、積極穩妥、審慎核實三個類別,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截至2月15日24時,天河區“四上”企業復工2734家,復工率45.6%;高新技術企業復工1483家,復工率43.5%;金融業復工213家,復工率89.5%。

結合區內企業大多位於商務樓宇、園區、眾創空間(孵化器)的實際,出臺商務樓宇、園區、眾創空間(孵化器)和批發市場2個專項方案,搭建政府、載體、企業三方聯防聯控機制。目前,CBD商務樓宇復工復產120棟(佔99.2%),天河科技園復工復產企業1605家(佔81.1%)。


如何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這5個區有大招!


出臺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政策措施、區班子成員包片聯繫基層和服務企業3個保障方案,區班子成員分工包片援企穩崗,“一企一策”上門走訪重點企業,聚合轄內金融、人力資源、法律服務等行業集聚優勢推動服務紓困。


白雲區


截至2月15日24時,白雲區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4例。


依託“平安白雲”系統搭建區防疫信息化管理平臺


白雲區一是依託“平安白雲”系統搭建區防疫信息化管理平臺,對12345熱線、穗康小程序等12種渠道來源數據進行清洗分類和融合比對,統一數據模型,形成全區重點人員大數據,精準掌握人員活動軌跡,形成六本重點人員臺賬,實現疫情管控鏈條全覆蓋。目前已完成58萬餘條數據篩選整合。

同時,還依託“平安白雲”開發疫情數據統計和分析模塊,通過雲計算對六類人的增減變化趨勢、地域分佈、病例溯源、關聯信息等自動生成數據分析報告,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率先在全市推出“防疫通行證”


據介紹,白雲區率先在全市推出“防疫通行證”,居民在“平安白雲”小程序填報個人健康信息後,經申請可生成個人“防疫通行證”。防疫點工作人員通過手機掃描連通數據庫進行信息驗證比對,利用大數據完成人員身份核查並連通後臺數據實現重點人員自動識別、即時預警,大大提高排查精準度,實現動態監管。目前白雲區已發出通行證47.3萬張。


有序安排企業復工復產


據介紹,為科學有序安排企業復工復產,白雲區研究制定企業復工復產“負面清單”,指導企業在嚴格落實“五個到位”(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宣傳教育到位),並向所在鎮街提交企業復工備案表、企業疫情防控承諾書後即可復工復產。屬地鎮街和相關部門加大檢查督導力度,及時發現、糾正和幫助解決企業防疫工作中存在問題困難及薄弱環節,服務指導企業落實好疫情防控各項措施。截至2月15日,白雲區已有4877家企業復工復產、在崗工人191729人。

白雲區抓好重點物資生產作為疫情防控“一把手工程”,開通企業辦理轉產醫用口罩、生產備案、變更登記等業務“綠色通道”,採取為企業開具證明、聯繫物流、跨地協調等措施,保障生產企業所需應急物資及原材料供應。發動相近行業企業及具備相應技能基礎的本地村民、技校學生等參與生產,全力幫助企業開工復產、擴大產能。1月28日以來,白雲區累計生產口罩約172萬隻、醫用手術衣及防護服約6萬件。


如何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這5個區有大招!


另外,白雲區出臺《白雲區復工復產八條政策措施》,從加大金融支持、獎勵表現突出企業、協助企業落實復工復產條件、減輕企業負擔等四個方面為區內企業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政策支持。其中,在鼓勵復工復產貢獻突出的工業企業方面,白雲區將門檻降至1億元,能享受到的工業企業覆蓋範圍更大、惠及面更廣,同時力度也大,預計財政支出近3000萬元。

在減免物業租金方面,白雲區除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性物業減租外,針對轄內集體企業和村社集體物業多、體量大的特點,積極推動對承租集體經營性物業的企業進行租金減免,並鼓勵社會各界也通過協商適當減免租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