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完感覺就是本套路書嗎?你怎麼看?

三圍觀眾


且看西遊記開頭一段,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斗府。

從原著來看孫悟空出生的石頭上面涵蓋天地運行的奧義有此可見孫悟空的出身不凡,並非大家普遍認為的五彩石應該更加久遠,反而五行山五色更貼近五彩石。

其中花果山被描述為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其中跑到十州是仙家福地而且還是最好等級的,也就相當於花果山是主幹,其他是枝葉。

萬劫不移大地根,更意味著花果山應該是萬物的根苗,神話中天地大劫之時萬物毀滅,就算神佛不能倖免,須不斷在毀滅和創生中輪迴,花果山無疑就是這輪迴的根苗。

百川會處擎天柱,《道德經》記載:天下之“神”莫不歸火,天下之“精”莫不歸水。水火既濟,萬物和諧。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因為水能處理眾生信息而使之改善的緣故,水也就成了“大道之行”的一種表現形式。

可見花果山即是萬物之根苗上通天地,還是大道之歸處。而悟空出生的仙石位於花果山頂,上面有蘊含天地運行的道理,很有可能是天地週而復始的核心。

按照時間推算悟空正好出生在軸心時代,那個時代東西方突然賢者輩出,很有可能還是萬法之本源。

也就是說悟空其實是天地核心的化身,更關係到大道萬法能不能有效運轉,下一次大劫之後天地是否能夠重生。所以之後的一切應該是諸仙佛神聖為孫悟空安排的一場修行之路,就像人生平反中爆發難免心高氣傲,經受挫折才能重新反思沉澱,然後再經濟各種體悟昇華努力探尋大道。

至於為什麼取經路上神仙都願意出力,大道本源幫上一幫,必在無形中有所回饋,所以苦練十年不如名師一點, 所以或是出手相助,或是讓門人參與其中,想必其中造化定然不少,所以不能說單單只是套路。

至於說是妖怪都打死了,是神仙的門人都放過了,這裡要問問大家如果是你會怎麼作都是朋友,而且是來幫忙渡劫的。

至於打死的妖怪參照封神榜,大聖府同樣缺少神將驅使,估計很有可能都封神於大聖府中,就像濟公傳中說的能修成人道至少也有幾百上千年道行,差不多有白蛇傳小青的水準,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悟空曾經說過溫柔走遍天下,剛強寸步難行,記得原著中話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踴躍;對菩提前作禮啟謝。那祖師即命大眾引悟空出二門外,教他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眾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門外,又拜了大眾師兄,就於廊廡之間,安排寢處。次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閒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倏六七年,

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甚麼?”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且在取經路上悟空能忍的了唐僧的責難,八戒的攛掇,沙僧的不作為可見悟空性格本身是及其堅韌且知進退的。

至於幼年初得道,從原著看悟空也沒有什麼野心,只是到處結交,整天光籌交錯。

但是悟空需要磨練,而且還關係大道運轉,天地輪迴,怎麼辦,既然你自己不犯錯,那就誘導,先是出來個通臂猿猴告訴孫悟空到東海可以取得趁手兵刃,有來了勾魂地府,封弼馬溫,封齊天大聖大聖府見在蟠桃園附近,讓猴子看管蟠桃園,蟠桃會,一步步讓你犯錯,這些應該算是套路。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 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後來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尊。

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

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由這一段可見,孫悟空的師傅很有可能是靈寶道尊所化,至於通曉佛法,作為如此地位想來也不是難事。所以個人認為孫悟空的師傅是靈寶道尊,而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其他神仙。

至於為什麼只傳悟空七十二變,首先大家先了解一下七十二變和三十六變的區別。

七十二變是細微曲折之處的變化,三十六變是天地宏大氣象的變化,以物理學角度七十二變屬於微觀,三十六變屬於宏觀。

就我們這個世界來說,首先是各種玹組成圍觀粒子在組成原子分子各種物質,由物理產生化學乃至生命。這屬於理論。

而三十六變更趨近於應用,就像由理論科學而衍生的各個行業,由微觀物理衍生出的宏觀物理。就像從文藝復興那些先賢以古希臘羅馬時期理論為基礎而演變成現在的世界,科學家也是如此先學理論,然後在融入各個行業不斷體悟創新。

轉入原著,悟空吃了蟠桃仙丹,在八卦爐中體會八卦奧義,凌霄寶殿上戰天罡三十六將,取經途中身邊有通曉三十六變的天蓬元帥北極四聖之首,天庭第一護法大神,都是為了悟空更好的體悟學習出三十六變。

像凌雲渡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廂不是一座大橋?要從那橋上行過去方成正果哩。”長老等又近前看時橋邊有一扁扁上有凌雲渡三字原來是一根獨木橋。

通天河落水上岸一段話行者氣呼呼的道:“師父你不知就裡我等保護你取獲此經乃是奪天地造化之功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壽享長春法身不朽此所以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來暗奪之耳。一則這經是水溼透了二則是你的正法身壓住雷不能轟電不能照霧不能迷又是老孫輪著鐵棒使純陽之性護持住了及至天明陽氣又盛所以不能奪去。”

三藏懊悔道:“是我們怠慢了不曾看顧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師徒們果收拾畢同陳澄赴莊。

通過這三段,以及通過多心經經常勸解三藏,可見悟空也多少了解一些內幕,所以一路不斷磨練自己,了卻心猿。

都說悟空變得圓滑了,卻不知道猴精猴精的豈不是圓滑,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喜歡,目空一切恃才傲物,誰都看不起的那種人對吧,都喜歡那種有本事沒脾氣的人物,上能戰天鬥地,下能化緣供養師父,慈能為民請命。





甲午說八字


很高興回答,西遊記讀完感覺是套路書嗎?

西遊記的書我沒看過,但電視劇小時候看過,小時候深受西遊記的影響,每到片頭播放登登登的歌曲時,自己也情不自禁的跟著模仿。還有蟒蛇精妖怪那一段嚇著我幾天沒睡好覺,深深的記在心裡了,那一段時間都是心有餘悸




大大大園娃


《西遊記》中最核心的兩個問題是“取經”和“成佛”。

“取經”寓指的是人生事業必然要有一個艱難的歷程,來之不易的才是最有價值的;

“成佛”,指的是人的修煉過程。

唐僧師徒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由迷到悟,從凡入佛的的蛻變過程。其中最為典型,用筆最勤的是孫悟空。孫悟空在書中被稱作“心猿”,事實上,孫悟空就是人的“心”的代言和象徵。孫悟空的取經經歷就是他從妖成佛的經歷,也就是心靈成熟的一段歷程。

《西遊記》第一回的回目叫《靈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其實把這個題目的第一個字和最後一個字連串起來就是一句話“心靈出生”;再加上第七回的“定心猿”,第十四回的“心猿歸正”,以及中間一系列的“困心猿”,“憶心猿”“放心猿”等等,最後九十八回的回目叫《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猿熟指的就是心靈成熟的意思了。

所以,整部《西遊記》其實就是講人的心靈的一種歷練、成熟的過程,這部作品的主人公其實是人的“心”。

故而說,《西遊記》像是一本套路書。


伊斯坦堡小斑鳩


《西遊記》,同一個人在幾歲時讀和二十幾歲讀,他的體會是完全不同的!再過二十年再讀,體會又會不同!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角度,也可以解讀出不一樣的西遊記。

一部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

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

《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

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於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

從孫悟空成長曆程的角度來角度,西遊記不適合小孩子讀,整個西天取經過程基本上就是孫悟空包打天下,這個過程沒有一個案例是團隊協作集體幹掉一個妖精。

與此相反的是,書中取經團隊對於孫悟空不僅沒有任何幫助,反倒是處處掣肘。領導唐僧什麼活都不會幹,只會念緊箍咒——除了是累贅,而且大部分決策還是錯的。隊友都是豬隊友,任何時候也指望不上有什麼幫助。

這麼一本書讀下來,就會給孩子傳達這樣一個觀念——只要自己有本事,不能去指望別人,領導都是累贅隊友都是拖累。這些觀念對於孩子是非常危險。

過於強調個人意識至上,而盲目忽略集體和團隊的作用和影響,很難培養與他人協作、向他人取長補短的能力。

如果從權謀的角度來解讀,可以看看《揭秘取經門》《閒看西遊》等書籍。



纏參禪


西遊記背後的驚天陰謀,我們都被套路了

關於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故事,是所有中國人的童年回憶,在我們看來西遊記中無非就是唐僧帶領三個徒弟,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但近日卻有專家揭開了西遊記背後的恐怖秘密,原來我們都被套路了,到底西遊記背後有什麼驚天陰謀呢?

《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 表面上看講的是唐僧取經,師徒四人不畏艱險戰勝困難,終成正果。但細看此書,裡面有違邏輯, 前後矛盾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根本無法用常理解釋, 比如:

1.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怎麼在西天路上反而還鬥不過一些妖怪?

2.孫悟空的師父那麼厲害,怎麼就無緣無故的消失了?

3.唐僧為什麼要取經?

4. 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可以把經取來,為什麼還要那麼麻煩,慢慢走過去?

5. 神仙們既然可以長生不死,為什麼一個個的還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

6. 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無能嗎?那他又怎麼可能成為萬神的主宰?

7. 唐僧是有道高僧轉世,為什麼卻總是過不了驚恐之關?老是被嚇的屁滾尿流?

8. 妖怪們又是怎麼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難道就沒一個妖怪產生懷疑嗎?

一本《西遊記》,幕後卻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看完整本原著之後我們會發現,在這部西遊記中,有很多的疑團或謎團,其中最讓人疑惑的恐怕就要屬《真假美猴王》裡的橋段了。在《真假美猴王》這個橋段中,諦聽明明已經知道了誰是假的孫悟空,卻並沒有說破,這是為何呢?

看原著是這般回應的:“當面說出,恐妖精惡發,騷擾寶殿,致令陰府不安”“妖精神通,與孫大聖無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諦聽知道說破了,地府裡所有人包括孫悟空都沒有法力可以降服六耳獼猴,反而給地府惹麻煩,所以他沒有說破,而是把事情推到了如來那裡。

那麼諦聽真的就只是怕把地府弄壞才推脫的嗎?事實上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其實呢, 這一回中根本就沒有妖怪, 那個所謂的六耳獼猴並不存在。從頭到尾都是孫悟空一個人搗的鬼!大家看西遊記把大腦都看的僵化了, 總以為孫悟空是捉妖怪的,卻怎麼都想不到: 孫悟空也會冒充妖怪, 把唐僧這個潑禿領導暴打一頓以瀉私憤吧!孫

悟空在這件事的起先, 他是個受害者, 而結果, 卻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因此, 孫悟空是第一嫌疑人。


小小小陽仔


大學時候初讀《西遊記》原著,當時就是看個熱鬧。近一個月來再讀《西遊記》,讀的比較仔細,有一些感悟,雖然不是特別成熟,但還是與大家分享。

1

讀悟空學藝一節,我想到如果老師在我頭上打三下,倒揹著手走入裡面並關門,我可猜不出來他是要我半夜三更從後門進去,要給我開小灶學習。

也許生活中機緣常有,但因為我悟性低,也不知錯過了多少個學通天徹地本領的機會。

進而想到,我找不到對象,可能悟性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28年來,因為不懂女生的暗示,也不知我錯過了多少次脫單的機會。

2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這個設定解決了一些問題,比如顯得天上地下不同;神仙或神仙的童子、坐騎下界為妖,雖然地上已經好幾年了,但天上才幾天,沒有被發現,顯得更合理。

但這個設定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作者在行文過程中,有時候忘了這個設定,比如第三回,千里眼、順風耳給玉帝彙報“這猴乃三百年前天產石猴”,其實悟空在地上呆了幾百年,在天上看來也就一兩年,不應該是三百年;再比如後文孫悟空上天求救,如果他上去1小時,地下已經十幾天了,唐僧早就被吃了,但書中描寫其實地上也沒過多久……

3

悟空跟著太白金星第一次見玉皇大帝,不知道參拜,玉帝問哪個是妖仙,他答“老孫便是”。玉帝的其他大臣都想,這個野猴,不但不參見,還這麼無禮,卻該死了。誰知道玉帝因悟空無知,恕了他的罪。

從眾大臣的想法可以看出,平時玉帝對他們還是很嚴厲的,這一點從沙僧的遭遇也可以看出來,因為打碎了玻璃盞,玉帝就把他打了八百,貶下界,每過七天,還要將飛劍穿他胸協百餘下。

但這次卻對孫悟空這麼寬大,原因就是孫悟空是個不入流的小官(當然這時候還沒當,要幾分鐘後才是弼馬溫)。真正的大領導是不會對小官以及人民群眾發火的,只對他直接領導的人嚴格要求。

4

話說孫悟空做了弼馬溫,還以為是個大官,每日裡殷勤幹活,把馬養得肉肥膘滿。可見孫悟空是個又有能力,又踏實肯幹的人,可惜天庭不會用人。用孫悟空手下人的說法,弼馬溫是“未入流”的小官,原文寫到“似堂尊到任之後,這等殷勤,喂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些尪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

悟空一沒資歷,二沒背景。即使有能力、有擔當,最多得到的也只是領導的口頭表揚,犯了錯還要問罪,可見天庭的用人制度還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最後把悟空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5

讀到孫悟空嫌棄弼馬溫官小,返回花果山,玉帝派託塔李天王帶兵去擒拿悟空一節,書中寫到“李天王與哪吒叩頭謝辭,徑至本宮,點起三軍,帥眾頭目,著巨靈神為先鋒,魚肚將掠後,藥叉將催兵”。

可見巨靈神、魚肚將、藥叉將本是並列的,那為啥巨靈神遠比後面二將更有名呢?大概是因為他和孫悟空打過架吧(雖然慘敗)。孫悟空是超級大明星,曾經作為孫悟空的對手,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名氣,以後吹噓起來,還可以說“我是和齊天大聖交過手的人”,這就是“明星效應”哇。

6

我們現在經常談到“階層固化”這個詞,其實階層固化最嚴重的就是天庭。天庭何止是階層固化,簡直就是職位固定,因為大家都不死,所以空缺職位很少(只有像天蓬元帥、捲簾大將那樣犯了錯被貶後才有空缺職位)。當孫悟空這種有能力的人出現的時候,天庭已經沒有多少職位了,只能讓他當“弼馬溫”或者看管蟠桃園。

能力強的人得不到職位,自然就會反對天庭,即使沒有孫悟空,也會有李悟空、張悟空、王悟空,這就為天庭埋下了定時炸彈,一旦反對天庭的人(這些人還都是有能力的人)越來越多,天庭當權者就可能被推翻。

所以,天庭應該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任用機制,讓有能力的人得到提升,讓能力不足的人自動下臺,這樣表面上看似不穩定了,實際上換來了更大的穩定。

7

天庭對付孫悟空的策略其實就是歷代封建王朝對付農民起義的策略——剿撫並用,再加上欺騙。實力小的就剿滅,實力大的就封官許願、暫時安撫(安撫的過程中難免要欺騙),安撫不了就傾全力剿滅,傾全力也剿滅不了的結果就是統治被推翻、改朝換代。

天庭先是給孫悟空一個小官安撫他,安撫不了就派天兵天將去剿滅,剿滅不了就再次安撫,封他(其實是欺騙)做齊天大聖,實際上卻是“有官無祿”,被悟空發現後,只能傾全力剿滅,不得已還得借用西方勢力。

8

玄奘的父親陳光蕊被強盜劉洪推入水裡,母親因為懷孕不得已和劉洪生活了十八年。玄奘長大後,奉母命去告訴當宰相的外公殷開山,殷開山帶兵,把劉洪抓住殺了報仇。陳光蕊也因為龍王的搭救復活了,本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故事的最後加了一句“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

唐朝比較開放包容,這種情況或許不會自盡,只不過《西遊記》是明清時人寫的小說,這時候封建禮教至於頂峰,就拿自己的價值觀來揣度唐朝人了。

9

書中有一對大家不太注意的夫妻劉全和李翠蓮。書中寫到“只因妻李翠蓮在門首拔金釵齋僧,劉全罵了他幾句,說他不遵婦道,擅出閨門。李氏忍氣不過,自縊而死。撇下一雙兒女年幼,晝夜悲啼。”

這也太過了吧?感覺和上一條一樣,也是明清人拿自己的封建禮教觀念來揣測唐朝人的。

10

其實唐僧去西天取經過程中,一直是有人默默保護的,保護他的人是觀音派來的,包括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這39個神仙輪流值班,保護唐僧。

所以即使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也不會有事兒。西天取經其實就是如來安排,觀音導演的一場戲。當然,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也是其中的演員。

11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原著中篇幅並不長,而且沒有“白骨精”一說,只有“屍魔”和“白骨夫人”兩個稱呼。

那麼為啥這個故事這麼有名呢?我想可能會是因為這段體現了孫悟空的英雄氣概,白骨夫人是取經途中遇到的妖精裡,為數不多的完全是由孫悟空自己打死的,而沒有去請外援。請外援降伏妖怪,說明人脈廣,自己打死說明能力強。

12

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一節,孫悟空變化成小妖去請妖怪的母親(實際上是九尾狐狸變得妖精),走到門口,突然哭起來。為啥哭呢?當然不是怕妖怪,而是變化成小妖進去,要給妖怪磕頭,想起自己只拜過如來、觀音、唐僧三個人,見到玉皇大帝都不拜,現在為了西天取經、降妖除魔,居然要給一個妖怪磕頭,所以委屈地哭了。

可見,齊天大聖也有委屈,何況我輩常人。這一段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孫悟空的眼淚:世上的人,原來個個藏著委屈》。

13

唐僧剛出女兒國,就被蠍子精捉去,逼著成親,孫悟空和豬八戒都擔心唐僧被妖怪迷惑,只有沙和尚說“我師父是個真僧,決不以色空亂性”。

這樣看來,最瞭解唐僧的,還是沙僧啊。可以看出,沙僧在取經團隊能有一席之地,說明是很有過人之處的,至少人家絕對相信領導的能力和意志。

14

九頭蟲一節,孫悟空看到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路過,讓豬八戒請他們一起來降妖,和豬八戒說二郎神是他兄弟。二郎神他們果然來了,和孫悟空分外親熱,不但一起喝酒到天亮,而且一起降妖。梅山六兄弟稱孫悟空為“孫二哥”,很明顯把他當成自己人了,二郎神是大哥,孫悟空是二哥。

按說大鬧天宮的時候,孫悟空和二郎神是對手,之後也沒見他們有啥交往,怎麼就變得關係這麼好了呢?我想,大概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英雄惜英雄,倆人當年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是大家都不是天庭的正規人員(二郎神是聽調不聽宣),對天庭有些許共同的心理。這一段可以參考我的文章《孫悟空最好的朋友,其實是二郎神》。

15

黃獅精偷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和沙和尚的降妖杖,然後要開一個“釘耙會”慶祝。

為啥不開“金箍棒會”呢?可見妖怪不識貨,金箍棒表面看就是一個棒子,九齒釘耙看起來更精巧,所以覺得釘耙比棒子好。

何止妖精,世上識貨的人又有多少呢?

16

師徒四人到了天竺國布金寺,吃飯的時候,唐僧正在開齋念偈,八戒已經等不得,開始狼吞虎嚥了。沙僧捏了八戒一把,提醒他注意“斯文”,八戒埋怨道:“‘斯文!’‘斯文!’肚裡空空!”沙僧笑道:“二哥,你不曉的。天下多少‘斯文’,若論起肚子裡來,正替你我一般哩。”

這段對錶面斯文,實際沒啥學問的人,諷刺可謂到家。

17

第九十六回,唐僧師徒四人見佛祖前的最後一站,到了銅臺府地靈縣,這裡的寇員外款待唐僧師徒半個月。

李卓吾在評論裡寫到:或問:“今人修西方,只為身在東土耳。那寇員外已在西方矣,緣何又修?”曰:“東人要修西方,西人要修東土,總只是在境厭境,去境羨境。如今在家人偶到僧房道舍,便生羨慕,殊不知僧道肚裡又羨慕在家人也。倘令之易地,亦必相羨相厭,亦復如是也。”

這個理論,不就是錢鍾書先生在小說裡寫到的“圍城效應”嘛,也是張愛玲說的“紅玫瑰白玫瑰效應”。這山望著那山高,去到那山又覺得這山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啊!

18

師徒四人千辛萬苦到了西天,取經的時候卻拿到了無字經,原因就是沒給阿儺、伽葉送禮,後來把化齋用的紫金缽盂給了他們,才拿到有字真經。悟空他們後來去如來佛祖那裡告狀,沒想到如來已經知道了收禮的事兒,還覺得理所當然。

可見佛祖也愛收禮啊。



大唐長安城


我們都知道在《西遊記》中唐僧有三個徒弟,一路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降妖除魔,立下了汗馬功勞,孫悟空是唐僧的第一個徒弟,被豬八戒和沙僧稱為大師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唐僧在收孫悟空為徒前曾還收了兩個徒弟。

唐僧在西天取經出發前,大唐皇帝曾贈送唐僧兩個從者,也就是隨行人員,他們三人在走到鞏州城的時候書中有句話:“師徒們行了數日,到了鞏州城。早有鞏州合屬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可見此時唐僧已經收二人為徒了,這二人雖然一心向佛,也是為了取經不畏艱難上路,但卻不是觀音指定的取經人,而是唐僧擅自收的徒弟,所以在第一難便丟了性命,落得個碎屍萬段,葬身妖怪腹中的下場。

唐僧師徒三人走到雙叉嶺的時候,遇到了熊精、野牛精、虎精,唐僧的兩個隨從也沒什麼神通,只是凡人而已,被妖怪輕而易舉的捉住,就這樣做了下酒菜,死的有多慘呢?書中說到:“將二從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屍,將首級與心肝奉獻二客,將四肢自食,其餘骨肉,分給各妖。只聽得嘓啅之聲,真似虎啖羊羔,霎時食盡。”

因為一次性吃不了,只留下了唐僧,當三個妖怪開開心心把唐僧兩個徒弟吃完了,酒足飯飽,打著飽嗝休息後,太白金星不緊不慢的來了,將唐僧救了下來,告訴他,只因你本性元明,所以吃不得你,多可笑的一句話,如果本性元明就吃不得,那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是幹什麼用的?唐僧一個人上西天啊,反正本性元明妖怪不吃,真相不過是那兩個隨從不是觀音指定的取經人罷了,神仙不管,佛教不救的,能不死嗎?如果妖怪選擇先吃唐僧你試試,早被隨行保護唐僧的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動手打死了。

整部《西遊記》中死的最慘的也就這兩位了吧,他們並非大奸大惡之徒,反而是心中有佛,不怕艱辛隨唐僧西天取經之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卻落得個如此下場,真是讓人感嘆,正果終究不是修來的,而是佛,是菩薩指定的,他們讓誰成佛,誰便可以成佛,哪怕心中無佛也無妨,豬八戒何時有過佛心,反而色心不改,反倒成了菩薩,而有心向佛之人卻慘死途中。




奮鬥吧蘇草草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離奇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遊記》以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為線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險惡的自然環境作鬥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從一些實際的例子可以看出,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點:唐僧——誠心向佛、品格端正;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降妖除魔,保護唐僧,立下了大功;豬八戒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有時還吵著嚷著要分行李,但他性情憨直;沙僧忠厚誠懇,任勞任怨,正直無私,一心一意保護唐僧西行,謹守佛門戒律;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本事,但甘心當好後勤;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事、豬八戒的活潑、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格端正,不怕任何困難,有堅定的信念以及意志,慈悲善良。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讓我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的精神。這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總之,讀了這部書,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有堅定的毅力,不畏艱險,才能取得成功。


依衣衣一一


每個人讀《西遊記》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可以分享對我震撼比較大的一個觀點給您。

唐僧取經路途十萬八千里,孫悟空一個跟頭也是十萬八千里,孫悟空揹著唐僧一個跟頭就能到達西天,

為什麼還要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去取經?

《西遊記》是唐僧個人的修佛過程。

孫悟空代表了唐僧那顆不受約束的心。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我們的心也有“七十二般變化”,可以去我們想去的任何地方,孫悟空的所有本領原來就是我們不受約束的心的特徵,之所以會在孫悟空頭上出現緊箍,為的就是約束那顆心。

豬八戒代表了唐僧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慾望

。豬八戒看到美女、美食、金錢都會犯錯,可是唐僧並不會去管豬八戒,也不說他。我們對自己的慾望犯下的錯誤總是會比較寬容一些。

沙僧代表了唐僧的理性和邏輯。沙僧每說一句話都是對的,但是很無趣。就知道幹活,挑著擔子無怨無悔。

白龍馬代表了唐僧的意志。無論團隊中的其他人表現如何,是精誠合作還是鬧著散夥,白龍馬都一定是要去取經的。

正如唐僧最後修正成果,心如果沒有經過修煉,時時刻刻處於原始狀態,就不會有清明通透的時候,總是處於矇昧原始的狀態。只有修成正果,才會真正不受約束,獲得大自在。


尤智Neilyo


西遊記,並非吳所寫,實則是一個道家高人所寫。

還有,有的人解讀他為陰謀論,還有什麼反映社會黑暗,都是解讀錯了的!

1000人眼中有1個是哈姆雷特,還有999個是哈巴狗。

文學,可以多方面解讀,但並不意味著所有解讀,都是正確解讀。

文學,也有正確答案,而且,只有一個。

西遊記。是一部天書。俗人看不懂。

只能說是一部修煉之書。是一部修真秘籍。

這,才是正解!

這個答案之外,其他解讀,都是錯的!

不要說文科不像理科,1就是1,2就是2。說這些話的人根本不懂文學!

文學裡面,也是1就是1,2就是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