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港、秦皇島港加快運輸 在北煤南運港口中繼續領跑

黃驊港、秦皇島港堅持抗疫情、保生產兩不誤;元月份,黃驊港完成煤炭吞吐量1616萬噸,吞吐量位於北煤南運港口榜首;秦皇島港緊隨其後,完成煤炭吞吐量1504萬噸。2月1-17日,黃驊港完成煤炭吞吐量766萬噸,秦皇島港完成658萬噸;兩港合計運煤數量佔環渤海港口煤炭發運量的57%。

作為煤炭運輸的主力港口,兩港口認真貫徹落實能源局、交通運輸部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煤炭供應保障工作的部署,把“保供”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在確保防疫措施到位的基礎上,安全高效的組織運輸生產,滿足了下游用煤需求。抗擊疫情期間,兩大港口科學安排生產作業流程,歇人不歇機,力保煤炭供應,確保了南方電廠存煤處於安全高位。

疫情發生後,兩港增加採購醫用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加強對重點區域的摸底登記、體溫監測,做好防疫物資的保障供應工作。同時,協調海事、船方,做好船員服務和管理,加強對進出港區人員的管控,保證在港作業人員健康穩定,煤炭運輸平穩有序進行。

作為國家能源集團礦、路、港、航、電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黃驊港煤炭集港優勢明顯,綜合物流成本偏低。該港加強生產組織,靈活調整車船運力,全力挖掘設備潛力,搞好船貨銜接,有效縮短電煤從神府東勝煤田到黃驊港煤碼頭下水的運輸週轉時間,提高了裝卸效率。此外,還落實“兩湖一江”船舶運力,確保運輸通道的暢通和燃煤供應。

秦皇島港堅持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手抓,兩不誤”的原則,克服進港煤車數量不足、船舶等貨時間延長等不利因素,科學制定生產計劃,及時協調車船資源,增加有效庫存。此外,結合發車和運力安排,統一做好船貨銜接工作,保持長協煤的暢通調進和調出,確保電煤需求,起到保供穩價作用。2月9日,經過24小時的緊張運輸,秦港七公司成功裝運了配載6萬噸的國家能源集團所屬“華元20”號煤船,流向江蘇太倉港;通過“海進江”方式運往武漢。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兩大運煤港口以實際行動保障了國家能源運輸安全。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