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責險如何助企業提升安全生產治理能力 中國人壽財險“昌樂模式”觀察

2018年年底,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開始試點安全生產責任險服務項目,將“隱患危害思維”變為企業生產文化,構建企業內部“人人懂風險、人人管風險”的氛圍。試點企業工傷事故數量由同期的21人次下降到1人次,人員安全防護裝置佩戴檢查由同期處罰11次降至0次。

“2019年5月9日,生產管理處李海在巡查中發現變壓器高壓側漏油。這一隱患可能造成設備停電,嚴重影響公司供電安全。擬獎勵李海500元。”

“2019年7月3日,化工廠機電班職工劉昆明8時50分在巡檢中發現65噸提升機南側提升高速軸聯軸器兩隻螺栓斷裂,多隻螺栓鬆動,立即通知主控室。得到許可後,立即進行搶修。9時20分,將隱患消除。若此隱患未被及時發現,會造成較大安全事故,甚至人員傷害。擬獎勵劉昆明700元。”

在山東濰坊振興焦化有限公司《2019年排查較高價值隱患情況彙總》文件中,詳細記錄了2019年一線職工發現的各類安全隱患。在文件的第一頁,該公司總經理楊明正寫道:“一線職工是隱患排查的主體,其發揮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因此,統一對以上同志進行激勵,鼓勵和引導一線職工積極開展隱患排查工作。”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在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方面,要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

一線職工為何能主動、及時、準確地排查安全隱患?今年1月初,《金融時報》記者在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採訪中瞭解到,2018年年底,該縣開始試點安全生產責任險服務項目,將“隱患危害思維”變為企業生產文化,構建企業內部“人人懂風險、人人管風險”的氛圍。試點企業工傷事故數量由同期的21人次下降到1人次,人員安全防護裝置佩戴檢查由同期處罰11次降至0次。

圖為清華大學工業大數據研究中心教授葉志宏在化工企業指導一線員工識別風險隱患。付秋實攝

“事故預防服務”從人入手

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以下簡稱“安責險”)是指保險機構對投保的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有關經濟損失等予以賠償,並且為投保的生產經營單位提供生產安全事故預防服務的商業保險。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發佈,取消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等高危行業領域強制實施,切實發揮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一年後,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原保監會、財政部聯合印發《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

從國家對安責險的定位來看,與其他商業保險更重視“賠”不同,安責險更突出“安”。有效防範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是實施安責險的根本目的。

不過,在去年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應急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認為,雖然安責險不乏成功模式,但各地發展不平衡:有的缺乏制度設計,將安責險簡單地理解為一般意義上的保險,預防服務的功能發揮不充分;有的注重收取保費,在開展風險評估和聘請技術機構為企業服務方面辦法不多,甚至基本沒有服務;有的不知如何開展、怎樣開展預防服務,對安全生產的推動作用不強。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8月,應急管理部以安全生產行業強制性標準印發《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規範》。其中,明確了兩大功能,即事故預防服務、事故經濟損失賠償。同時,明確了兩個強制,一是八大高危行業領域企業必須投保安責險,二是保險機構必須為投保單位提供事故預防技術服務。

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分公司總經理趙衛舟對《金融時報》記者坦言:“保險公司的職能往往僅限於事故前收費、事故後經濟補償方面,參與企業風險治理、防災防損僅停留在檢查指導、督促整改等‘雨過地皮溼’的層面,站在客體的位置沒有直接參與其中,對安全生產推動作用和效果不大。”

“事故預防服務”從何處著手?答案是人。

“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第一道風險就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每一起生產安全事故背後都有多個人的不安全行為。”有著15年安全生產工作經驗的山東市濰坊市昌樂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萬邦成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中國人壽財險責意健保險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大量走訪、調研並總結過往事故預防服務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最終明確了以生產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為切入點。2018年年底與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合作,在昌樂縣開展“數據化方法提升員工危險辨識和風險評估基礎能力”模式試點,嘗試安責險預防服務。

人人主動查隱患前提是“會”

在採訪中,記者偶遇了正在為企業安全管理人員上課的清華大學工業大數據研究中心教授葉志宏,這堂課的內容是危害辨識。在課堂上,安全管理人員在自己學完如何判定致害場景造成的後果並進行嚴重性分級後,還要現場演示,如何將這些知識以一線職工最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遞給他們。

據當地應急管理部門介紹,在昌樂,工業生產企業超3000家,從業人數超5萬人。在5萬產業工人中,具備專科以上學歷的不足5000人,很多人不具備基本的風險評估和危害辨識能力,違規現象時有發生。而傳統的授課式安全培訓受講師、培訓方法、時間及模式限制,存在不繫統、難長效、無針對性、無數據化支持、無法將安全培養成自發習慣等缺陷。

這已不是葉志宏第一次到昌樂“開課”。線下定期“開課”加上線上佈置“作業”,一名具備自身實戰能力、培訓講解能力、計劃制定能力、員工評價能力、內訓綜合實戰能力“五種能力”的安全管理人員就“畢業”了。“通過放射性培訓方式,這些安全管理人員將把這‘五種能力’傳導到其所在企業的每一位一線職工,將安全培養成為全員及全崗位的技能、習慣動作和工作內容。”葉志宏強調,“提升全員安全管理能力是解決生產安全的根本。”

在振興焦化有限公司,在834名職工中已有450人完成了培訓。楊明正表示:“培訓不僅讓職工明白了什麼是隱患、為什麼要改,而且明白了隱患也可以明確分級,整改也有輕重緩急。原來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安全隱患被員工發現,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

振興焦化有限公司煉焦車間員工張瑞海告訴記者:“去年,我在工作中發現鍋爐蒸汽管道有漏點。我就想到,如果處理不及時,高壓蒸汽漏出可能造成管道撕裂甚至玻璃管爆炸,造成人員傷亡,這是一級安全風險。要是以前,也能發現這一漏點,不過不知道屬於一級安全風險,可能會等到交接班時看到班長再彙報。”這次因為及時上報,張瑞海獲得了1000元獎勵。

解讀企業風險關鍵是“大數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昌樂安責險試點中,幫助“張瑞海們”成為安全員的是“企業效率改善”APP。

據介紹,一線職工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通過“企業效率改善”APP上傳風險隱患照片、數據,經過大數據平臺分析加工後的結果,使企業可迅速掌握隱含重大風險的區域,並及時提醒企業解決安全隱患;同時,還能分析風險變化並推測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幫助企業更有針對性地準備應急資源。

“這一模式解決了以往安全生產培訓落不到地、打不通從業人員‘最後一公里’的弊端,實現了多方共贏。”萬邦成表示,保險機構通過深度參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降低事故發生率,可以降低安責險理賠支出;作為安全生產管理的主體,企業節省了培訓費用和管理軟件支出,提升了工作效率;職工安全技能提升,事故防範有效,其生命財產安全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數據顯示,安責險試點以來,參與一、二期試點的7家企業安全培訓考核優秀率提升了近30個百分點,一級風險明顯減少,並具備了140餘名考核優秀的安全生產專家、1000餘名可獨立進行隱患排查工作的一線技術人員。目前,報名三期試點的企業已達185家,預計到今年年底可培養安全生產專家300餘人、可獨立隱患排查一線技術人員近萬名。

楊明正對記者說:“以前我們要盯在一線檢查員工安全,生怕出事;現在一線員工盯著我們整改隱患,我們可以放心地發展生產了。”

相關資料

2016年12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發佈,取消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等高危行業領域強制實施,切實發揮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

2017年12月

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原保監會、財政部聯合印發《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提出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的要求,進一步規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作,切實發揮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

2019年8月

應急管理部以安全生產行業強制性標準印發《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規範》,明確了服務的強制性原則,規定保險機構應按照合同約定為投保單位提供服務,不應以任何理由拒絕履行服務義務,且不應向投保單位另行收取費用。同時,要求投保單位主動配合保險機構開展事故預防服務。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