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報價背後的貓膩之“不均衡報價”

以買藥為例,借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解釋什麼是“不均衡報價

”。

最近天氣變熱,辦公室裡的空調動起來了,冷氣兇猛......於是熱傷風了。利用中午的時間去樓下藥店買點感冒藥,結果發現藥店裡全是人,而且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有一種老年高血壓的降壓藥在搞1元購活動。額滴神啊!一塊錢,你沒聽錯,就是一塊錢買一大盒。你是不是以為藥店在學雷鋒,當然不是了。這是商家典型的營銷策略,用降壓藥一元購活動,把有高血壓病症的老年人全吸引過來,買這個遠低於成本價格的降壓藥。大家應該知道,有高血壓病的老人一般還會伴隨心臟病、糖尿病、腦梗等,這些老人除了常年服用降壓藥以外,還會常年服用治療以上這些病症的藥物。怎麼也是來藥店一次,買這個一元降壓藥的同時順帶把治療其他病症的藥也買了吧!甚至還有的老人連孫子孫女的保健品也順帶買回去。看到了吧,生活中這種不均衡報價的場景比比皆是。說到這裡,我們就應該只買這個一塊錢的降壓藥。過陣子商家促銷心臟病藥、糖尿病藥、化栓藥的時候再來買就是了。

那不均衡報價在工程中該怎麼玩呢?現在教你八大絕招!

1

先到手的是錢,後到手的是賬。

第一次工程付款的分部分項費用要高開高報,比如:現場臨建、土方、基礎工程等。第一筆回籠的資金肯定是越多越好嘛!相反,後期結算的工程項目應該低報,比如:粉刷、電器、油漆等。

2

清單工程量與圖紙實際工程量不符工程量清單的數量比招標圖紙上計算的工程數量小,施工方提高其投標單價;反之,施工方降低其投標單價。

3

招標圖紙設計深度不足,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有可能深化設計或變更設計,施工方預計未來工程量會增多就高報價,工程量會減少低報。

4

圖紙設計錯誤,估計施工過程可能會增加工程量時,施工方多會提高報價單價。

如:勘察報告顯示持力層埋深20m,圖紙設計基礎埋深14m,可以預見到未來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挖土工程量增加,此時投標報價中此項單價應該提高。

5

預計甲方將來可能分包的分項工程,施工方應該低報。

如:外牆保溫工程、消防工程,外包的情況較多,儘管招標清單中有這些分項工程,但進入施工階段後有很大可能被甲方外包。

這種情況,如果是在招投標階段就將外包項報價低報,對施工方就是比較有利的。

6

招標清單中對零星工作、計日工等未提供量或量較少,施工方應提高其報價單價。

如:某工程的計日工招標清單中可能只寫20個,但憑經驗判斷肯定不止這些,沒準到了實際施工階段200個都不止呢。這種情況施工單位在投標階段就把該單價高報,施工時多出來的180個計日工就可以多多的賺錢了

7

招標文件和工程量清單中對材料、設備、工藝等技術指標和等級特徵描述不詳盡或未作具體要求的,施工方應適當降低報價。如:地下室後澆帶的細部構造做法、特殊鋼筋的連接方法、大型挖掘設備的型號需求等,如果招標文件中描述不詳,則投標報價建議低報。待中標後可根據甲方實際需要提交高單價簽證,合同中也會允許價差超過約定數值後的調整行為。如果是暫估價也應低報為宜。

8

無工程量而只報單價的項目,如工程中挖淤泥或石等備用單價要高報,既不影響投標總報價,也可萬一發生多得利潤。如果沒產生,也不會造成任何損失。單價的不均衡要有適當的尺度,要在合理的範疇內進行調整,不能太高或太低。評標專家可以要求投標人對某些被認為是明顯偏高或明顯偏低的項目單價提交單價分析。如果投標人能夠對此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比如說有閒置的設備、有現成的臨時設施或可供利用的庫存材料、或擁有特別優惠的採購渠道、擬採用的施工工藝可使相關的單項工程的成本大幅降低等等,業主一般不會在此類問題上過分計較。但如果個別單項工程的成本在整個工程項目中所佔比重較大,其投標價嚴重背離市場價格,而投標人又無法自圓其說時,不排除評標專家判定投標書“未做出實質性響應”或“單價分析不合理”

投標報價背後的貓膩之“不均衡報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