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特斯拉比國產電汽車的優勢在哪裡?

八位數花園


特斯拉國產時間沒有確定,國產之後價格是否會下調也沒有實錘,在價格對比國產電動車沒有優勢的前提下,特斯拉在技術方面毫無優勢可言。

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在於三電系統,特斯拉的“兩電”依靠採購,控制系統也是存在漏洞的,細化如下。

1、電動機採購臺灣富田異步電機,穩定性與其他供應商的電機相同,電動機的故障率非常低,技術水平也不比其他電機領先且體積過大;永磁同步電機採用6極的保守技術,所謂特斯研發但是電機核心部件的供應商大致如下,全數中國產包括減速器還是臺灣的和大以及旭升。

2、電池是特斯拉的硬傷,類型為鎳鈷鋁三元鋰電池,由於鎳比例過高且鋁無法有效的穩定晶體結構,所以這種電池的熱失控率非常高;在充電過程中如出現某組電池小組的電流過大,在高電壓的作用下元素反應速度過快會造成高溫,同理在高倍率放電的狀態也會產生高溫,所以有松下PACK的電池組頻頻出現自燃。

3、電池管理系統以及熱管理系統也不夠穩定,這一系統所謂是特斯拉的核心技術,但是特斯拉到底提供了什麼是很難理解為,因為核心部件供應商大致如下。

  • 意法半導體-集成電路

  • 德州儀器-芯片處理器

  • 高華-冷卻液

  • 滬電股份-PCB板

  • 東山精密-FPC柔性電路板及散熱器

  • 均勝已經安潔科技-傳感器原件及組件

  • 德納-電池冷水泵

  • 三花智控-熱管理組件

  • 等等

核心部件基本都是中外知名品牌供應,特斯拉扮演的角色又是一個組裝廠,從三電總成到細化至某一項,特斯拉的狀態基本都是“萬國牌”。作為自燃率最高的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對比國產電動汽車有任何優勢可言嗎?

電動以及混動汽車時代由中國車企引導市場發展,甚至是制定行業標準;特斯拉不需要對比其他品牌,在國內市場如何撬動比亞迪的地位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為這家車企能夠垂直研發三電和整車,而且車型覆蓋乘用車、商用車、特種用車以及軍工領域,更重要的是完成了電池梯次利用以及能源領域的循環。

特斯拉在技術方面在比亞迪面前沒有任何競爭力,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沒有任何競爭能力,一旦特斯拉掀起價格戰則等於自掘墳墓,所以通用前高管也會對特斯拉下了“病危通知書”,這家美系“新勢力品牌”同樣是資本炒作下的產物,核心價值不在於車輛本身,而在於如何完整的講述一個故事,僅此而已。


(上文由天和Auto撰寫,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天和Auto


首先是外觀和配置比國產和,重要的還有續航能力強


汽車維修技師姚


綜合來看,特斯拉從做工,性能,電瓶等來說都比國產車要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