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後才能成就他們的未來

看過《圓桌派》的人都知道,節目裡有一位李玫瑾教授,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在節目中提出家長教育孩子的某些觀點:有些家長總在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該管的時候反而不管了。

有一個教育孩子的口訣叫做:“三不慣,兩不管”,這個口訣的本質含義是,家長要在正確的地方對孩子進行教導,就能改正孩子身上的缺點。

教導孩子,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後才能成就他們的未來


三不慣

一、杜絕懶惰的行為習慣

孩子年幼時,家長們總是習慣性地幫他們處理各種事項,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養成了凡事都先依靠父母,沒有自己動手的習慣。這種習慣並不是好事,等到了成長起來的時候,步入社會,很多人都會鄙視有這種習慣的人。

能優先登上山頂的人,都是勤奮努力的人。他們積極向上,心態良好,有了想法就會立刻去行動,佔據優勢的位置,這些都離不開勤奮的性格特點。年幼時養成的習慣,在其成長過程中,也會影響他們的心態和處事規則。

教導孩子,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後才能成就他們的未來


二、改正“不尊重人”的習慣

蘇格蘭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說過:禮貌是比法律更強有力的武器。

當今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幾個詞彙,也總結了懂禮貌的真諦。孩子在外的處事態度,同時也能反映出別人對待他的態度,人際關係的維繫也跟禮貌有關係。每個小朋友都希望自己是被人喜歡的那一個,所以,知禮懂禮很重要,家長們要樹立孩子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教導孩子,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後才能成就他們的未來


三、“撒潑打滾”不慣

0-6歲的孩子會出現任性的性格特點,很多家長也會為了孩子高興,要啥給啥,助長了孩子任性的心態。一味的嬌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胡攪蠻纏,出門打擾到別人的同時,也會被貼上沒教養的標籤。

家長在家遇到孩子胡攪蠻纏的情況,就先做自己的事,讓孩子在一邊發洩,等到孩子冷靜下來,他自己就會發現胡攪蠻纏這種“逼迫”的方式沒有用,以後也不會這樣了。

家長在公共場合,遇到孩子出現撒潑打滾的情況時,首先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等孩子心態平和下來不再哭鬧後,再站在孩子的角度詢問,他為什麼哭鬧的原因。將心比心的疏導孩子撒潑打滾的問題,再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遇到事情不能只想著哭鬧,要跟家長說清楚,爭取父母的意見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選擇。

教導孩子,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後才能成就他們的未來


兩不管

一、孩子能夠自己解決的困難不管

家長們熱衷於幫孩子處理各種困難,總以為孩子還小,沒有能力去處理。這樣的心態是不對的,要鍛鍊孩子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這樣以後才會有處理生活問題的能力。

教導孩子,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後才能成就他們的未來


二、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年幼培養的習慣在未來總會有很好地體現,孩子遠行父母終會擔心,但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父母總會放心多一點,擔憂少一些。

教導孩子,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後才能成就他們的未來


一味的幫助,一味的順從,一味的覺得孩子還小,身上的小缺點還不算大……這些想法都類似於蜜糖,在長久的包裹之下,怎麼知道蜜糖是不是毒藥呢?不破不立,怎麼讓孩子一步一步成長起來,變得優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