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公安:以高嚴標準磨礪抗疫精兵


澄城公安:以高嚴標準磨礪抗疫精兵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澄城縣公安局全體民輔警堅決聽從習總書記指揮,遵循習總書記指示,聚焦職責使命,以戰時思想政治工作為統領,叫響"危急時刻看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以高嚴標準凝聚全警信念、嚴格戰時紀律、加強暖警愛警、激勵擔當作為,向防控一線輸入一批批迎難而上、敢為人先的抗疫精兵,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能力保障。

聞令而動,堅定全警敢打必勝信念。一是迅速行動。全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之日後,澄城縣公安局第一時間召開黨委會,原原本本學習習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叫響"疫情就是最大的警情",立足職責任務,全面投入全縣聯防聯控。是全面佈局。響應縣委縣政府整體部署,成立以局長薛水鏡掛帥的高規格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設立綜合、技術、案件指導、監所防護、警務保障、輿情管控以及督導檢查七個小組,明確各個警種職責任務,制定下發疫情整體防控、突發事件處置以及戰時隊伍管理等工作方案,推動疫情防控縱深開展。

三是示範引領。防控工作中,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局長薛水鏡先後召開9次黨委擴大會議傳達上級部門部署要求、5次全警視頻調度推動整體工作開展。分管領導以身作則,與廣大民輔警一道,吃住在一線,指導參與各項防控舉措落地實施。黨員民警衝鋒在前,哪裡艱苦衝哪裡,哪裡危險守哪裡。在"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的良好氛圍中,全局上下阻擊疫情、敢打必勝的信念進一步堅定,守初心、敢擔當的鬥志進一步旺盛。

嚴格紀律,鍛造全警令行禁止作風。一是規範明確在前。法制部門牽頭,制度疫情防控工作中站點盤查、人員核查及應急處突等崗位工作流程,突出"定崗定責、責任到人",明確涉疫執法規範要求,要求民輔警執法執勤恪守"嚴格、安全、文明、規範"八字要求,保持人民警察良好形象,爭取群眾理解支持。二是督導檢查到位。領導班子下沉一線,指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對於工作中的差錯及時糾正、短板及時彌補,督察部門緊扣戰時督察要求,嚴密評估卡點勤務、執勤力量、內防管理等內容,發現問題立查立改,謹防"權責不清、管理無章",全力確保涉疫執法執勤科學規範開展。

三是表彰追責跟進。緊扣疫情防控需要,遵循隊伍管理實際,政工部門跟進組織作用發揮,給予涉疫執法執勤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嘉獎表彰,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紀律鬆弛、警令不暢、消極應付、貽誤戰機等違紀情況,按照相關紀律規定,嚴肅倒查問責。

暖警愛警,強化全警一線作戰防護。一是政治教育先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戰鬥堡壘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報請縣委批准,成立7個疫情防控檢查點臨時黨支部,全局不同警種二百餘名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奔赴一線,以"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生動實踐鼓舞帶動全警堅定信心,砥礪奮戰。二是防護指導並行。全面加強內部安全防護和民警自身防護,堅持每日排查掌握民警輔警健康狀況,最大限度加強防護物品物資保障,全力保障一線執勤民警輔警口罩、手套、防護服、測溫計、消毒水等防護裝備配備,教育引導參戰人員嚴格按照規範要求佩戴防護裝備,特別是在接處警、疫情查控、交通勤務等警務活動中,依照科學指引做好相關防護措施,確保廣大民警輔警"零感染"。

三是心理疏導到位。及時推送心理健康視頻、文章至廣大民輔警,確保所有參戰人員始終以積極陽光、科學樂觀的心態開展執法執勤工作。針對一線執勤人員,由7名分管局領導對7個檢查站人員心理狀況實時掌握,並採取慰問、動員等形式,將心理干預始終貫穿於工作之中,確保隊伍始終良好運轉。

迎難而上,激發全警履職擔當熱情。恪守公安主業,始終"穩"字當頭。一是確保防控有序。立足疫情防控形勢,合理調配警力資源,在7個公安防疫卡點輪班倒班,24小時不休不退,在"外防輸入"上立起"屏障"。派駐警力配合衛健、社區等部門,加強人員核查,管控人員流動,在"內防擴散"上扭緊"閘口"。針對散播謠言、頂撞管理等惡意破壞防控秩序的不法行為,果斷處置,及時通報,確保全縣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開展。二是確保人心安定。加大宣傳力度,增派多臺防疫宣傳車每日在大街小巷、鎮村要道巡迴廣播,發揮執勤民(輔)警"流動宣傳點"作用,強化群眾"少出門、不聚集"認知,有效提升防護意識。發揮公安新媒體功效,發佈公安防疫信息,報道涉疫違法犯罪,強化涉疫輿論引導,從而有效穩定群眾情緒,凝聚社會力量匯聚戰"疫"合力。

三是確保大局平穩。立足防控大局,加強治安管控,抽調20名警力組成應急處突工作隊,隨時應對各類突發事件。聯合市場監管局,一律關停與疫情防控無關門店。按照整體部署,跟進交通管制,封堵有關縣、鄉、村道,明確機動車輛上路要求。嚴禁在澄人員外出,最大力度排查外地返澄人員,全力阻斷疫情傳播。嚴格依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買賣野生動物、哄抬物價及造假售假等行為,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大局平穩。(張宇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