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萬紅學家,怎麼就想不出來紅樓夢後幾十回?

justtheone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世情小說,是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閃爍在《紅樓夢》頭頂的光環實在是太炫目耀眼了,從她問世之日起,就吸引了大批的不同階級、不同身份、不同性別的“粉絲”的狂熱追捧。

由於作者曹雪芹的病逝,作品在八十回便戛然而止了,使其就像斷臂的維納斯一樣,給後世之人留下了無限的研究探討想象的空間。

遍佈全世界的“紅粉”們不斷地去點評、探佚、討論、接續《紅樓夢》,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學派--“紅學”。

“紅學”一詞最早見於清代李放的《八旗畫錄》:“光緒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讀之(指《紅樓夢》),自相矜為紅學雲。”

在清代的“紅學”領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脂硯齋、畸笏叟、高鶚、程偉元等。

五四前後,王國維、胡適、俞平伯等人引進西方現代學術範式研究《紅樓夢》,紅學作為一門嚴肅學問自此正式步入學術之林,被稱為新紅學,與甲骨學、敦煌學並稱20世紀三大顯學。

在現代,“紅學”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周汝昌、馮其庸、蔣勳、劉心武等人。

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止於八十回,現代讀者看到的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通行版中四十回,最初認為是清代的高鶚和程偉元續寫編輯的。但是進入21世紀,這一說法遭到越來越強烈的批判。

2007年始,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全本《紅樓夢》停止使用“高鶚著”、“高鶚續”等字樣,更新為"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

對《紅樓夢》續寫嘗試中,這個清代的續寫者可謂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是,其續寫的四十回也被眾多“紅粉”們褒貶不一,有的稱讚續的合理完美,有的嗤之“狗尾續貂”。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紅粉”們不能給維納斯版的八十回《紅樓夢》接上一膀完美的玉臂呢?


一是夠不著的高度。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但是有些“活兒”,即使你有金剛鑽,也是幹不好的。續寫《紅樓夢》便是這樣超級難乾的瓷器活。

她的“海拔高度”實在是太高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哪一頂桂冠不是閃瞎世人眼睛的,哪一個高度不是需要仰視才見的。

要想企及這樣的高度,不知道要修煉幾世才能擁有這樣的功力和段位。所以,從縱向來講,後世續不出《紅樓夢》所達到的高度。

二是把不住的寬度。

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說:《紅樓夢》,哲學的也,宇宙的也,文學的也。在藝術成就方面,《紅樓夢》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樣豐富、複雜,而且天然渾成”,它把生活寫得逼真而有味道。

《紅樓夢》裡面的大事件和大波瀾都描寫得非常出色,故事在進行,人物性格在顯現,洋溢著生活的百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

它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繼承發展了前代優秀小說的傳統。作為一部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的小說,它就是封建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色色俱全、包羅萬象,涉及的知識領域不僅有文學藝術,還有園林建築、服裝服飾、紡織刺繡、中醫中藥、烹飪美食、戲曲表演、民情民俗、佛學道教等等諸多領域。

當然,這與曹雪芹的經歷豐富坎坷的人生經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後來家族被當局者抄沒而家道中落。

依據其自述,《紅樓夢》是依託自己早年在南京親歷的繁華生活而寫作此書。

曹雪芹少年時代奢靡的豪門生活,是其小說創作的源泉,小說中涉及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詩酒茶花、人情是非等等都來自於他的豪門生活經歷。

整部小說呈現了外寬內深的鮮明特點,非親歷者是把握不了那麼形象的描寫和那麼寬泛的領域。所以,從橫向來看,後世續不出《紅樓夢》所達到的寬度。


三是接不上的契合度。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各花入個眼,在文學藝術領域,永遠沒有最好。

古詩有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作為後四十回的續寫者,無論是高鶚還是無名氏,至少他是與曹雪芹處在同一時代、同一社會背景中,對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經濟發展狀況、民風民俗、世情百態等等都比後來者瞭解的更多、掌握的更全、感受的更深。

同樣背景的人寫出來的續篇,還被眾人所詬病。有道是近水的樓臺還未得到“十五”的月,更何況距離那樓臺更遠的後世之人就更難得“月”了。

再者,曹公在《紅樓夢》中將故事發展方向、人物命運結局以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妙法,在小說的字裡行間進行了穿插暗示和設點伏埋。

如何理解和把握這些“伏埋”,可以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哪一種與曹公對《紅樓夢》的整體構思更貼切、更能無縫銜接,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無解之問。

所以,從“眾口難調”的文學藝術特性來看,後世也續不出與《紅樓夢》十分接近的契合度。


少讀紅樓


大家之所以想不出來《紅樓夢》的後半部分,是因為根本就沒有讀懂前80回。

大家讀《紅樓夢》全憑想當然,一萬個人讀了一萬部的《紅樓夢》。比如大家都在哭林黛玉,但是哭的根本就不是一個人,這個太神奇了。

看見王夫人對林黛玉說不要理睬賈寶玉,就認定了王夫人是在反對寶黛戀,就認定了王夫人是個大反派;看見王熙鳳鐵檻寺弄權,就以為王熙鳳是害人性命的大魔頭,看見賈瑞和尤二姐死,就認定了王熙鳳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而且一旦有這樣的想法,給他用十萬馬力的外力也給他拽不回來。在頭條上寫文章上來就是一句:我們知道王夫人討厭林黛玉。你說他胡說八道吧,他還真的動了一下小腦子。

曹雪芹的大腦是一個高級的精密的現代化儀器,知識含量又特別豐富,如果一個人一點邏輯推理能力都沒有,只憑一腔勇氣和熱情,續出來的肯定會驢頭不照馬嘴,連狗尾續貂也算不上啊,那是狗尾巴草續貂啊!

高鶚續出來的《紅樓夢》有許多地方是符合原著的精神的,但是最主要的部分竟然不符合,實在太奇怪了。

我也想嘗試著續寫一下,但是時間精力知識儲備明顯不足。我建議大家齊心協力團體合作共同來完成這件事。

但是話又說回來,一旦前80回被大家看破,《紅樓夢》的謎底被揭開就失去了她自身的神秘魅力,就沒有了研究的價值了,續不續後半部分又有什麼要緊呢?

十點書妝





十點書妝


《紅樓夢》八十回後,註定不會有結局的,即使曹雪芹復生,即使他在網上直播寫後四十回的情節,也會被人證明這個曹雪芹是假的,《紅樓夢》的續書是偽書。



原因其實也蠻簡單的,因為《紅樓夢》已不單純是一部小說。這部書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飯碗。

有人靠著猜《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情節,獲的一生的飯碗,有人靠著猜《紅樓夢》中人物的一句話,一個詞能意淫出無限廣闊的世界。

比如劉心武看了黛玉對寶玉的一句嗔語,楞能猜出曹雪芹反清復明的思想來,也是牛叉。

而他靠著脂硯齋一句“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搞出來一個紅樓研究的分支秦學來。

身份不明的秦可卿成了廢太子胤礽的女兒,張太醫開的一副安慰性的藥【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愣是被劉心武搞成了一個密碼,這個密碼告訴秦可卿太子要起世了,如果失敗,你就要熟地當歸。

所以後來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根本就不是病死的,而是自殺死的。

這是二月河結合曹雪芹的玩法嗎?



我反覆看了“張太醫論病細窮原”這半回書,千數字,怎麼也看不出有康熙廢太子給自己女兒傳遞信息這麼複雜的事情來。

這半回書,寫的就是一個醫生給一個絕症患者看病,然後開方子,告訴患者家屬,她愛吃點啥就吃點啥吧,他這病應該熬不過明年春天。

依小弟看來,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總是過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賈蓉也是個聰明人,也不往下細問了。

這段太醫看病其實也能讓我們多少窺見點古今醫生相同的毛病。

張太醫上來先是一通金木水火土的論病,然後就是埋怨賈蓉,你咋不早點找我呢,早點找我來大奶奶病就是小事一樁,現在這病都讓你們給耽誤了:

那先生說:“大奶奶這個症候,可是眾位耽擱了!要在初次行經的時候就用藥治起,只怕此時已全愈了。如今既是把病耽誤到這地位,也是應有此災。。。

這種話術,現在很多醫生也是張口就來。

張太醫開的方子是平常補益性的中藥,只要補中益氣大約都離不開這些人參啦白朮啦熟地啦之類的。

劉心武靠著一張藥方能意淫出密碼來,李雲龍講話:

你他娘還真是個天才。

曹雪芹復生大約也得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劉大爺您腦洞真大,我真的沒那麼想過。

當年胡適開創新紅學,只是玩票性質的,玩了一下他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給了別人,然後自己轉身去玩別了。

但是,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研究紅樓夢是他們自己一生的事業,扣出曹雪芹寫過的每一個字,拿顯微鏡認真的瞧,皓首窮經的去翻找這個字的所有意義,把小說當成密碼本去看。

其實這些和曹雪芹,甚至和《紅樓夢》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了,但是和很多人的飯碗有關。

所以《紅樓夢》的後40回是絕對不能再現世的,即使有也是假的,偽的。


畢竟探佚後40回的情節也是一個紅學的一個大的分支很多人的飯碗所繫。

證明《紅樓夢》後四十回是偽書的紅學大家俞平伯先生,晚年曾經寫遺言道:

‘胡適、俞平伯是腰斬紅樓夢的,有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大是大非。

’千秋功罪,難於辭達。’

俞平伯的意思很清楚,後四十回也是根據曹雪芹的原稿寫的,老先生您這不是踹人飯碗,您這是直接踹鍋,不帶這麼玩的,您要魂歸大荒了,但是別人還得吃飯啊。

所以很多人對他進行了反駁。

潘多拉的盒子一經打開,關不上了。


文:薛白袍


薛白袍


首先《紅樓夢》的結局不需要題主所說的“幾十萬紅學家”來想象,在《紅樓夢》第五回已經清楚的交代了《紅樓夢》的結局。

那麼,為什麼“幾十萬紅學家”都想不出來後幾十回呢?

因為,即便是今天“幾十萬紅學家”都知道《紅樓夢》的結局,他們都無法穿越回兩百多年前曹雪芹生活的時代去體驗賈寶玉這樣的官宦世家豪門公子哥的生活狀態和成長經歷。

比如87電視劇現代青年編劇周嶺老師和北京某中學的班主任劉心武老師,他們的生活狀態和成長經歷、人生體驗與曹雪芹本人南轅北轍毫不相干,由他們隔著兩百多年的時空憑想象的那個已經消失了的時代中消失了的人物的生活狀態,把曹雪芹同時代人高鄂通行本的“狗尾續貂”,再變成了老鼠尾巴續貂、塑料尾巴續貂了。

相信將來還會有一些“偉大的天才作家”去再續紅樓的,說不定會續出一個人工智能尾巴吧!



阿丹151014015


《紅樓夢》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他能夠經得起時代的推敲。經典作品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我們對《紅樓夢》的認識其實也是對歷史的一個認知過程,而幾十萬紅學家,他們知道自己在續寫經典,那還能寫得好一個好的結尾嗎?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要成為經典只有從以後的歷史角度觀看,才能說明紅學家確實寫得不錯,現代的評論不能說明一切。


《紅樓夢》的續寫是對經典文學的否定

《紅樓夢》首先是一個文學作品,在當時的時代被曹雪芹撰寫出來之後,供世人所消費,於是就成了萬千文人打發時光的一個方式。大家對文學經典的虔誠與仰視在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過去式,消費完了紅樓之後,大家還不滿足,還想通過續寫的方式來瓦解紅樓在歷史中的地位。大家為什麼想續寫,不就是覺得高鶚決定不好嗎?但是,要是沒有他,大家能看到今天的紅樓嗎?所以說,續寫是對高鶚的經典文學的一種否定。



現代續寫《紅樓》是個偽命題

因為時代的不同,社會意識形態或是個人審美的侷限,包括作者本人的文化視野以及審美上的侷限,每個時期的續寫或許都不符合當時時代的要求。


就好比現代的經典文學作品《三體》,三體是劉大以現在的世界觀來作為基礎進行創作的一個作品,在未來是否經得住考驗,未來的科學發展,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在不斷的變化,是否還會有人開始續寫《三體》?300年後寫得三體又能不能經得起考驗?我們不得而知,這就和現在續寫紅樓一樣,這是個偽命題!


十三的三


首先必須要明確的是,我們現代人的智商和情商並不比曹公差。之所以續不出滿意的巜紅樓夢》,是因為我們欠缺曹公具備的三大優勢。

其一是古文學底子。曹雪芹從四歲開蒙,重心攻讀的就是漢語言,十多年不間斷,祖輩留下的大量藏書一一其中不乏經典,又為他博覽群書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打下了紮實的文字功底。而我們現代人達到這個水平的則很少。

其二是第一手材料。《紅樓夢》所講的故事,就發生在作者生活的朝代,其中大部分就發生在他身邊,甚至自己身上。因為是親歷親聞,所以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反映在書中則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能引發讀者心靈的震撼。而我們現代人則只能憑揣測想象,當然難以企及。

其三是貴人、能人相助。怡紅院牆外的綠柳周垂和四個別名的命名,都喑示了同一個問題,這就是有幾個重量級的文人參與了《紅樓夢》的策劃和創作。第一回石頭和空空道人的對話實際就是作者和甄士隱原型在討論書稿的增刪。其他還有孔梅溪和賈政、史湘雲原型等,他們不僅提供材料,還提供寫作手法。比如“風月寶鑑"的設置就是孔梅溪建議的。而我們現代人則大多是單打獨鬥,沒有齊心協力的合作團隊。

其四是我們本身陷在誤區裡走不出來。這些誤區主要有:A,以假為真,沒有一個人不笑話賈瑞好色,只看正面不看反面,可我們自己都不知不覺地正做著賈瑞相同的事,只看美女招手,不看白骨如山。B,走進迷宮出不來,巜紅樓夢》信息量巨大,玄機重重,使讀者眼花繚亂,被萬花筒迷惑,不能置身事外冷靜地觀察分析它,從而造成當事者迷,不能旁觀者清。C,被清朝偽史料束縛造成誤判。比如大觀園所在的城市,人們依據史料認為,曹家在雍正六年初第一次被抄家後就搬到北京住了,從而認為大觀園原型在北京。但據書中反覆的提示,實際這一次只是抄揀,只沒收了一半的財產和房產等,除曹頫等十多個人住北京外,其餘的人仍然住在金陵,書中設置在北京的是賈家而不是甄(真)家。這個問題的誤判可能導致一連串的誤判。

還有一些誤區,這裡就不再囉嗦了。總之,續寫好《紅樓夢》的前提是把真事搞清楚,而大部分真事就在前八十回之中,因為真事層面是倒敘的。比如第一回就告訴我們,通靈玉已迴歸大荒山恢復原形,上面己刻滿了字,作者己經在討論書稿的增刪了。再比如薛家的結局,已經告訴我們“菱花空對雪澌澌"了,可有人還安排“蘭桂齊芳"呢。原因就是我們不承認第一回交代的這個結局。弄清了這些真事之後,續寫出讓人滿意的《紅樓夢》還是有可能的。


gaotzy


續書還是有的,但有一把尺子,這就是百廿回通行本的後四十回。續書者一般自認為自己的續書超過了這個後四十回,然而大眾能接受這種續書嗎?難。因為語言環境的變化,今人的語言能模仿出乾隆年間的語言就很不容易。那些續書讓人讀著都不好意思,那個囉嗦呀。周立波先生當年說要寫超過紅樓夢的作品,不好意思,這不可能,結果臨了沒寫出來。

以胡適的《紅樓夢考證》出版的1921年為界,你會發現此前所見諸多紅樓夢續書,沒有任何一本是從第八十一回續起的。這一現象值得深思!

今天有十幾種有關紅樓夢的手抄本,分別冠名石頭記、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紅樓夢的。夢稿本、蒙古王府本120回,其它均不超過80回。由於手抄本的私密性,因前後八十回的分野是今人的認知,1921年以前的所有紅樓夢續書都是基於百廿回通行本的。我們可以推論,這些續書者壓根兒就沒見過任何一本紅樓夢的手抄本。

上述續書的傾向,幾乎都是大團圓,喜劇收場。簡言之,這是文化傳統。所謂只有悲劇才能震撼人心,那是今人的見識,當然了,也是紅樓夢的脫俗之處。與那些續書比較,通行本後四十回是唯一保持悲劇收場的文本。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紅樓夢程甲本刻板梓行。程甲本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通行本,120回本問世。如果存在續書,那麼這個通行本後四十回則是歷史上最早的續書!公允地講,也是最好的續書,如果存在續書的話。因為手抄本的私密性,一般人能見到其中的本子就很不易了,莫說逮著一本就能在那裡續將起來?

再前推7年,即下一個時間節點是1784年,乾隆甲辰年,……[未完]

………………………………………………………………………………………

設身處地地想想續書的問題,尤其是在手抄本流行期間,也就是1791年之前的情景。假設你看到了一個只有前八十回的抄本,因為故事不完整,即便你有續書的能力,續的好賴姑且不論,你首先得弄清楚,這書有沒有後續文字?因為手抄本的私密性,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太難了!你看不到後續文字,不等於沒有後續文字,貿然就這那裡續起書來,這種行為近似瘋狂。如此,假設你看到的是前四十回,你就得從第四十一回續起,續得太多了,那還是原作者的書嗎。所以說,手抄本傳抄階段,與原作者不想幹的人是不會貿然續書的,牟利者另當別論。

胡適、周汝昌等的高鶚續書說要點在於:1.得到八十回以後的文本巧得像說謊一樣;2.刻印一套只有八十回沒有完整故事的書,不如補全後的書銷路好。邏輯上倒也可通。但是,本人接受今天主流研究成果:高鶚不是續書作者,只是整理者;續書者為無名氏。

進一步分析認為,這個無名氏就是曹雪芹的圈內人。此人知道些作者的創作情況,譬如說後面文字沒有寫出來,或者如畸笏叟說的後稿迷失等等,總有一個補全全書的理由。此人應該對前面的文字、創作意圖等相當熟悉,或者對小說的原型、素材等比較熟悉。唯如此,才能有今天看到的通行本後四十回文本的主體。無名氏創作通行本後四十回文本的年限大概在1763年——1791年之間的近三十年內。當然這個無名氏也包括曹雪芹本人。有人堅持認為不包括曹雪芹在內。


用戶6998374878


開始接觸紅樓夢的人,大多把紅樓夢當言情小說看的,最在乎大結局了。曹公把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寫的是寒蟬悽切,委婉動聽,後來薛寶釵的加入愛情爭奪戰,又寫得浮想聯翩,閨閣哀怨一時無兩,叫人看得走火入魔,欲罷不能。正看得起興,又偏偏沒了後半截的蹤影,日子一久,你猜來我猜去,誰都想結局按自己的思路走,以遂了自己的願,分歧就產生了。


後來程偉元、高鶚等先後續寫了紅樓夢,以圖填補空白,因其文學功底和對人物結局的安排和曹公的想法有很大差距,那些續作總讓人無法滿意。

其實,曹公早在開篇之時,就大搖大擺的把故事人物的命運交代出來了,通過警幻仙子,安排好了賈府諸位女神的命運,這樣的寫法無疑是在砸自己的場子,大家心裡都有數了,後面的故事就沒有了神秘感,不該牽腸掛肚才對。但是曹公精湛的敘事手法和精彩紛呈的語言描寫,又把讀者帶入了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誰都想經歷這一番後才死心,像大俠們踏上了金庸在《俠客行》安排的俠客島,去了就不想走,讀這本書的人也一樣。


細看起來,紅樓夢設置的背景是大富大貴之家,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很多人都想看看。所以,光是背景就賺足了大家的眼球,因為每個人都是有夢想啊,寫的那些紙醉金迷的生活叫人流連忘返。在天宮一樣的房子裡,住著什麼樣的人呢?薛蟠做了最好的示範,這個長期廝混在風月場中高手,什麼樣的美女沒見過,差不多對美女都有免疫力了。但當他看到林黛玉後,整個人都呆了,可想而知,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有多美。經過曹公這麼一暗示,誰都得把裡面的人往好了想。緊接著,曹公賦予了這些美人胚子各種才華,動不動就寫幾句詩,讓人羨慕不已。這樣一來,哪怕紅樓夢是毒酒,還是有人會喝。

就因為曹公把頭起太高了,這忽明忽暗的寫法,讓人知道結局卻又沒法破題,前面八十回埋的伏筆太多,後面稍有遺漏,故事就不完整了。加上曹家還和政治扯上了關係,更為此書增添了神秘感,這對續寫的人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遺憾的是曹雪芹是個不世出的天才,把藏寶圖拿給大家看了,但誰也挖不出來,怎麼續都覺得是畫蛇添足,有還不如沒有。因為我們知道了這些女神們的悲慘命運,但就是接受不了,所以後來人不敢寫,也寫不出來。


青草無為



這個說法是冤枉紅學研究者了,事情和你預想的恰好相反。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題主給出的幾十萬紅學家還是略顯侷促緊迫。公認的著名研究者也就那麼幾位屬於佼佼者,鳳毛麟角一般奇貨可居。大部分都是打著紅學研究、探佚的旗號,在行自我文學主張之實。全國上下對紅學有濃厚興趣、並能列出一二三四子醜寅卯的絕不在少數,甚至百萬以上,或者更多。

如題主問,這麼龐大的一支紅學隊伍,頂尖的也有,冒名的也算,怎麼就沒有後幾十回的結局呢?

其實是棒子打歪了,也叫做平白無故冤枉人了——不是沒有結果,而是給出的結果成千上萬,各有所屬,各有側重,相互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和瓜葛,很難形成統一的口徑和共識,各說各話,各歸各類。索隱派有索引派的後續,考據派有考據派的後續,評點派有評點派的見解,相互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經常是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吵得不可開交,莫衷一是,你的觀點我要推翻,我的觀點你要打劫,各派系之間矛盾衝突劇烈冗長,由來已久,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征服不了誰,就這麼耗著,對峙著,平白的就給後續之作添了堵,設了障,只是在派別內得到認可轉圜,卻不能流到市面上讓廣大紅學愛好者看到。

這種情況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文學現象,而是持續了一個世紀之久的爭論與抗衡了。如果你是內部人士,或可看到某派的結局,但很難窺其全豹,也很難流到市面上來公諸於眾。

最為關鍵的,是這些所謂的後續或者結局與原著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使人很難首肯認同,只能這麼繼續耗下去,直到探佚出更為合理的原著風貌。

我們最為熟知的大作家劉心武,就是一個兼職紅學家,在《百家講壇》講解了自己的探佚成果,還據此撰出回目,寫了續書。可惜這部書還沒面世就已經遭致特為嚴厲的質疑和詈罵,即便後來刊印出來了,也是一本櫥窗裡的展示和擺設,並無多少實際價值,沒有多少認同。


龍吟148119260


現在的所謂紅學家,就是整天拿著紅樓夢瞎琢磨,很多人根本沒去研究過紅樓夢,天天就在猜某一篇,某一段話的含義,根本就是瞎扯淡。有人研究北靜王娶林黛玉,有人研究薛蟠愛上林黛玉,還有人研究薛姨媽的丈夫有幾個小妾。更有奇葩,認為元春和北靜王有一腿。這樣的格局能研究紅樓夢?現在癸酉本出來了,紅樓夢中人的結局已經顯示了。但所有研究紅樓夢的都認為是偽作,甚至都不看,就極力打擊癸酉本。要是真心鑽研,應該去分析癸酉本是不是符合原著精神。但沒人研究,也不承認,整天在瞎猜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