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被馬競硌了牙·哈蘭德是機器人版伊布?

利物浦輸馬競這場,我一個第三方視角看過去,覺得裁判不大靠譜,至少上半場,利物浦吃了些啞巴虧。

與此同時,西蒙尼這個不好看的套路,克洛普教練也的確沒法子。

利物浦的三叉戟內收兩邊套上牌絞肉機,過去兩年大開大合,在淘汰賽所向無敵。

但他們不是完美的,更像是一招鮮吃遍天,歐洲沒人扛得住。

我們都知道:利物浦很依賴高位逼搶的反擊,很依賴奔襲反擊、邊路傳中和長球。但嚴格來說,利物浦沒有一個10號組織者。

菲爾米諾是歐洲聯賽最聰明的中鋒之一,只論戰術作用,也許只有本澤馬和萊萬在他之上(蘇亞雷斯本季受傷前,因為跑動的緣故,已經沒法全場持續提供戰術跑位功能了),但他終究不是一個組織者:

當菲爾米諾和馬內、薩拉赫被切斷時,利物浦的進攻就有點看運氣了。

西蒙尼的打法不算招人喜歡,菲利克斯這樣的小天才(在我心中,他是魯伊·科斯塔80%的傳球+卡卡80%的帶球奔襲)聯賽都快被用成藍領了。但他在切割對方進攻方面,那是歷史級的。馬競本場就是靠一個幸運的進球,以及十足的紀律,不算好看地贏了球。

利物浦是無休止的絞肉機,但遇到馬競這塊石頭,就尷尬了。

利物浦回到安菲爾德後,當然有他們山呼海嘯的熱血,有逆轉的機會。但值得疑慮的一點:

對馬競打到最後時刻,克洛普做出的換人是:馬內和薩拉赫換了奧裡吉和張伯倫。功能上,並沒什麼新奇。

即,對馬競這種打法,利物浦的法子不算多,大概,還是得靠阿諾德們不停地送長球,希望能改變些什麼。

我這麼說,利物浦(和拜仁球迷)多半不會同意,但現在,利物浦可能還真挺需要個把庫鳥那樣技術類型的奇兵,在關鍵時刻變一變節奏了。

巴黎聖日耳曼對多特蒙德這一戰,圖赫爾教練擺了個很奇怪的站位:343。

進攻時三後衛居中,兩邊路套上,中路就是維拉蒂和蓋耶。前場內馬爾與迪瑪利亞兩翼,姆巴佩獨自突前。

這個陣的問題,比賽裡很明白:

防守時,三中衛蹲禁區,身前只有小巧的維拉蒂和蓋耶,缺乏阻截;兩邊路上前,還被多特蒙德插反擊。哈基米們內切時,巴黎的中衛群都發愣:不上搶吧,對方遠射;上搶吧,哈蘭德在禁區蹲著呢。

進攻時,兩翼和中路分得太開,過於依賴維拉蒂個人的分配球。結果巴黎的守轉攻都很失敗,只能看內馬爾帶球。

以及:邊路安排這麼豐沛了,卻讓姆巴佩這麼個速度狂魔突前單箭頭:讓輕騎兵去當攻城錘?

多特蒙德也是343,但防守時兩翼回收,中路回撤,變532。進攻時的層次是2323,雙邊並不盲目插上,而是依靠空間推進做球。控球率不高,但縱深做球,一打一個準。

巴黎像一疊沒有夾餡兒的烙餅,皮兒挺大,吃了沒味。

多特蒙德像一垛肉糜厚實的脆饃,一咬一口汁。

結果就是多特蒙德的守轉攻、多點前插和遠射打,那真是打得興高采烈。

多特蒙德1比0領先那球,打巴黎的左路,中路多點包抄。巴黎也很尷尬:多特蒙德在禁區裡好幾個人,球還給這麼順溜,我對付哪個呢?

巴黎扳平比分那個球,不是什麼戰術上的成功:姆巴佩神奇地穿過三個人,給內馬爾助攻了一個橫傳。那是加起來四億身價的個人能力,跟戰術無關。

說到個人能力,19歲的哈蘭德真是嚇死了人。

之前他在薩爾斯堡進球如風時,大家懷疑他到了大地方行不行;在德甲305分鐘進了8個球,行,看歐冠吧。

結果歐冠淘汰賽,嗖嗖嗖。

利物浦被马竞硌了牙·哈兰德是机器人版伊布?

哈蘭德非常奇異。194公分的身高,但頭球相對一般——這有點像早年克勞奇、科勒和年輕時的伊布。

但跟那幾位不同在於,他速度飛快,而且聰明得很奇怪。一箇中鋒身高的傢伙,但跑位狡猾,而且快得驚人。他的無球走位和一腳出球都好,而且在反擊時還能迅速送身後球。

怎麼說呢?老話說鋒線配對,一高一快。但哈蘭德是高的身體,快的靈魂。

包括昨天進巴黎那兩個球,第一個球來自於機敏與快速,第二個球長虹經天的一腳,是觸球的精確。

最嚇人的是,多特蒙德防守時轉532,他會回撤中路,切實地做好防守。攻防一體,很融匯全隊:就像個更機器化(不是機械)的伊布。

以他對比賽這樣精確的理解,才19歲——真的不是北歐高科技生化人產品嗎?

多特蒙德一億二賣了登貝萊,然後二千萬買了哈蘭德。

現在這倆的身價大概……得倒一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