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港:加速復工復產,著力打通運輸難"鉸鏈"

  泉州通客戶端2月19日訊(東南早報記者龔翠玲 通訊員劉澤陽 文/圖)“消費品渠道線、食品麵粉線、飼料原料豆粕線等三個生產線已恢復七成”“2月7日糧油生產線復工以來,日產量達3700噸”……作為福建省重點糧油加工龍頭企業和最大的糧油產品供應商,2月19日,泉州市泉港區的益海嘉裡(泉州)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的廠房裡,幾條生產線開足馬力,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據瞭解,這些天,泉港區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步伐,急需的生活保障物資如何順利高效地運往各地,極大地考驗著當地的物流運輸能力。

  “我們積極地調動了各種社會資源統籌運力。運輸能力從復工一開始的20-30多車次,提升到現在150多車次,全力保障市場的供應。” 泉州福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運輸組主任張志龍介紹,當前既要保障物流運輸暢通,也要繼續嚴格“管住人”。為此,泉港區運管部門加強對物流運輸車輛和人員的管控,通過“人防”+“技防”的方式,做到精準管控,著力打通物流運輸難的“鉸鏈”。

  在陸地港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通過車輛監控平臺回傳的畫面實時對車輛和押運人員監管。同時,物流運輸企業也積極購置消毒液、口罩、測溫儀等防護防控物品,針對配送車輛及駕駛員流動性大的實際,加強了進出廠人員車輛的檢查、登記、測溫、消毒。

  “對所有已經正常運作的司機,在入港即實行一個入港的閉環管理。在進停車場之前,調度區之前都會進行一個體溫的檢查、車輛消殺。在進場的時候再進行一道體檢消殺的程序。” 陸地港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嚴格防控、科學調度是打通交通物流難這條操作鏈的有力“扳手”,只要抓手有力,復產就順利。據悉,泉港區現有28家普通貨物運輸公司,9家危化運輸公司和3家水運企業,都在連續運作,全區物流運輸企業已經做到了原料運得進、產品輸得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