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器格物:頑石的風流

拾器格物:頑石的風流


《小窗幽記》集前人所論,有數條及之:

形同雋石,致勝冷雲。

石令人雋。

窗前雋石冷然,可代高人把臂。

拾器格物:頑石的風流

拾器格物:頑石的風流

陸文裕詠平泉醒酒石詩說:“昔以醒酒,今以醒心。難如蜀道,勝比山陰。”對於中國人看來,玩味一塊奇特的石,就如同行於山陰道上,其美景應接不暇,石頭給人的心靈帶來愉悅,而不是外在感官的滿足。“石令人雋”是中國賞石界的重要觀點。《雲林石譜》所謂“一拳之石,而能蘊千巖之秀”。石表面上看起來是醜的,其實是“雋”的。

拾器格物:頑石的風流

拾器格物:頑石的風流

這個“雋”真用得好,“雋”就是美,但和一般的美又有不同,它包括冷峭、不落凡塵、躍然而出的意思。石是無言而寂寞,是千古的寂寞,它立於我的几案、園池間,我的生命的光芒照亮了它,它從永恆的寂寞中躍然而出,一時明亮起來。“石令人雋”,石令人的心靈明亮起來,也是“人使石雋”,人照亮了石。

拾器格物:頑石的風流

拾器格物:頑石的風流

中國人用一拳頑石,來陳說他們心之兄。清戴熙說:“清泉白石醜,中有修篁是吾友。”奇形怪狀的石頭,外形上並不好看,不符合人們的一般審美原則。中國人好石,是用這些不加雕琢的、不符合審美規範的石,來敷衍中國哲學裡的思想:美的創造應是一種順應自然的活動,衡量美的關鍵在於“天趣”一一那種超越人美醜分別、展現世界微妙生機的趣味,由此和那些充滿人工意味的、匠氣的、徒有外在形式的所謂美區別開來。中國人欣賞醜陋的石頭,所隱藏的正是這種崇尚自然天工的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