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碩縣青年志願者行動在一線


2020的春節,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而蒙上了一層特殊的陰影,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一切以大局為重,視疫情為命令,今年28歲的張同同是和碩縣醫院的一名眼科醫師,在關鍵時刻主動站出來,主動請戰加入“集中觀察點”從事一線防控工作。

抗擊疫情,是無悔選擇

1月26日下午,張同同完成和碩縣人民醫院個人防護要求培訓後,立即趕往“集中觀察點”,在現場聽完有關情況和注意事項後,他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輕描淡寫的說:“媽,晚上別做我的飯了,最近可能不回家了。”只聽到母親一聲“噢”,他就匆忙掛了電話,此刻觀察的人員正陸續送來,張同同立即進入工作狀態。為保證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張同同每天都需要全副武裝,穿好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膠鞋,再戴上面罩、護目鏡,套上雙層手套,這一套“裝扮”下來需要半個小時,張同同像穿上了“鎧甲”的戰士,走向沒有硝煙的戰場。

緊張忙碌,是真實寫照

在三層樓的“集中觀察點”,張同同每天都要背上16L的噴霧器連續對每層的房間、走廊、大廳、門把手、扶欄進行消毒,二十餘公斤的噴霧器讓他始終肩負重任,每天上千次的按壓讓他勇往直前,噴出的霧滴讓他認識到抗擊疫情的責任,隔離人員的讚許眼神讓他感受到戰勝疫情的決心。除了做好定時的消毒工作以外,張同同還要對所有的隔離人員進行體溫監測,準確及時地做好記錄和上報工作。儘管沒有發熱和不適症狀的人員,張同同和醫護人員仍然夜以繼日地堅守陣地,不放鬆對任何一個觀察人員的高度警惕,在隨時做好應戰準備的同時,仍然盡心呵護“觀察點”每一位接受觀察群眾,做了大量細緻工作,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大愛無疆,是職業品格

在集中觀察人員中有位老人,在非常時期,處於封閉的環境,心情難免的煩悶,每次在監測體溫和隨訪時,都能看到老人久久的站在窗前,凝視著窗外,張同同上前詢問老人:“為什麼久久站在窗前,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助的嗎?”得知老人待在這裡很壓抑,呼吸都困難,晚上睡覺不踏實,感覺心裡像壓了一塊大石頭一樣喘不過氣來,張同同隨後每天都要跟老人多聊幾句來緩解心中的不適,老人抵抗力比較低,張同同擔心她離窗戶太近容易著涼,加上睡眠不好心情壓抑血壓會升高,所以張同同總會定時定點的“監督”她用藥、監測血壓,組織心理輔導員商討詳細的心理治療方案,打電話給老人的家人,通過電話或者視頻來緩解安撫老人的情緒等等,消除老人的孤獨感和恐懼感。

踐行使命,是初心所在

做好一件事容易,帶好一個敢拼、能打硬仗的團隊很難,自從承擔了這份責任,也體會到了更深層次的不易,張同同一直所擔心的是大家的防護安全,他要對小組團隊負責,所以“責任心”這三個字如同定海神針定在心裡,他帶領著小組團隊通過理論及實踐培訓不斷學習,讓大家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他和小組成員集思廣益,不斷完善工作流程、防護措施、心理輔導工作,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疫情防控工作分工越來越細,在協同配合要求下具備了高度的團隊精神,在工作中不僅體現了敬業精神,還表現出了責任擔當,做到了“四有”:有計劃、有佈置、有檢查、有說法,堅持把安全做到最前,把服務做到最好,努力用他的真心、誠心、熱心換取隔離人員的放心、舒心和開心。

小組成員們團結一心迎難而上,堅守在和碩縣一線最前沿,不困頓於荊棘,相信每一棵春樹都會開花,也更加有信心能打贏這場“戰爭”。(王曉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